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术式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2
1
作者 申爱军 高永杰 贾艳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95-897,共3页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A 组视力下降24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kPa)者22眼,房角粘连〉180°21眼,视野缩小21眼,C/D扩大21眼;B组依次为10眼,5眼,4眼,4眼和4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晓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8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78只患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实施激光虹膜切除,研究组切除虹膜后行激光虹膜成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治...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78只患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实施激光虹膜切除,研究组切除虹膜后行激光虹膜成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眼压、前房角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眼压、前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成形术 激光虹膜切除术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杨学秋 王存波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5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在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使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法分两组,每组40例。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作为观察组,采... 目的观察在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使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法分两组,每组40例。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作为观察组,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治疗法的作为对照组,对比术前、后视力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结果术前,两组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视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使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早期闭角青光眼 视力水平 中央前房深度 眼压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1例
4
作者 唐莹 赵鋆 李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延误,早发现且早治疗是避免进一步视神经损害的有效方法。本文发现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有点滴样赘疣物,表现出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角膜内皮... 青光眼是世界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延误,早发现且早治疗是避免进一步视神经损害的有效方法。本文发现1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有点滴样赘疣物,表现出更严重的视力下降和角膜内皮数量降低,临床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伴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角膜内皮 视神经损害 不可逆性 临床诊断 致盲性眼病 视力下降 症状不明显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骁 杨海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患者视力恢复及角膜内皮细胞参数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东晖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124只患眼)慢性闭角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对患者视力恢复及角膜内皮细胞参数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贵港东晖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124只患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术前及术后5d角膜内皮细胞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均较A组更高;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较A组更低;术后5d两组患者角膜内皮最大细胞面积与平均细胞面积较术前均增大,且A组均较B组更大,细胞密度较术前均降低,且A组较B组更低(均P<0.05);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A组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对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眼压 视力
下载PDF
探讨葛根素滴眼液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杨文超 侯乃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素滴眼液的主要活性成分葛根素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的潜在作用机制和关键靶点。方法利用葛根素的结构信息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和SwissTarget数据库,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根素滴眼液的主要活性成分葛根素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的潜在作用机制和关键靶点。方法利用葛根素的结构信息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和SwissTarget数据库,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葛根素的治疗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CACG相关靶点,葛根素治疗靶点和CACG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葛根素滴眼液治疗CACG的潜在靶点。在String平台上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_v3.9.1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及计算,得到葛根素滴眼液治疗CACG的关键靶点。使用David平台对葛根素滴眼液治疗CACG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葛根素滴眼液治疗CACG的潜在作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验证葛根素滴眼液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结果经筛选显示,葛根素滴眼液有效成分的葛根素潜在治疗靶点共402个,CACG的靶点共得到1506个,葛根素抗CACG的潜在作用靶点共68个,其中关键靶点共8个。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细胞凋亡过程、稳态维持、对缺氧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为内分泌抵抗、松弛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AGE-RAGE通路等。关键靶点分别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TP53结合蛋白1、胱天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缺氧诱导因子1、连环蛋白β1、金属基质蛋白酶9。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葛根素与除连环蛋白β1外的7个靶点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葛根素滴眼液可能作用于VEGFA、TP53、CASP3、TNF、AKT1、HIF1A、MMP9等靶点,通过调控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到治疗CACG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葛根素滴眼液 慢性闭角青光眼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常会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1-0133,共3页
对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究。方法 收集我院2022.1-2.23.1之间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均=24,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 对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究。方法 收集我院2022.1-2.23.1之间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均=24,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 慢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双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严 晏维玲 +3 位作者 杨卫华 唐莉 蒋沁 曹国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双眼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术后滤过泡和眼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9/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小梁切除术的双眼CPACG患者15例30眼,双眼手术间隔7d...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双眼先后行小梁切除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术后滤过泡和眼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9/12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并行小梁切除术的双眼CPACG患者15例30眼,双眼手术间隔7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双眼术前房水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并于术后1mo评估眼压及滤过泡形态。结果:纳入患者第一眼术前房水中MCP-1、IL-17、TGF-β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330.4±46.2、357.3±46.9、2347.5±363.8、527.7±101.6pg/mL,第二眼术前房水中MCP-1、IL-17、TGF-β和IFN-γ的含量分别为298.2±40.7、309.1±53.5、1938.3±426.0、628.2±104.9pg/mL,双眼术前房水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有差异(P≤0.05)。纳入患者双眼术前房水中IL-17、TGF-β表达水平与术后1mo眼压、滤过泡高度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PACG患者第一眼术后第二眼房水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其中双眼术前房水中IL-17、TGF-β的表达水平与术后眼压和滤过泡高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 房水检测 炎症因子 小梁切除术 眼压 滤过泡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HRT-Ⅱ视盘形态结构的对比研究策略
9
作者 刘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88-90,共3页
分析对比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与正常眼HRT-Ⅱ视盘形态结构的对比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治疗的38例CACG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总共60只眼,有34只眼是早期PCACG ,26只眼是进展期;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 分析对比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与正常眼HRT-Ⅱ视盘形态结构的对比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治疗的38例CACG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总共60只眼,有34只眼是早期PCACG ,26只眼是进展期;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研究的参照组,总共60只眼,所有入选者均实施HRT-Ⅱ仪检查,对比两组入选对象的HRT-Ⅱ视盘形态结构参数的差异,同时分析HRT-Ⅱ仪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视盘结构各参数中,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盘沿容积、最大视杯深度、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容积、视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视杯面积等都和参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Ⅱ仪检查对PCACG 患者的视盘改变能够有效观察到,能够为PCACG进行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 正常眼 HRT-Ⅱ 视盘形态结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恒 张建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9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超声乳化白...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研究组(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每组4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慢性闭角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维娜 李成茂 吴晓玉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C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54例(74只眼),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C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54例(74只眼),患者入院后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房角镜直视下360度房角分离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BCVA和眼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和后续治疗方案。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的BCVA分布等级与术前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患者BCVA均较术前提高。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前患者眼压最高,术后1周眼压下降最明显,之后缓慢升高。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均P<0.001)。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PAS范围均小于术前(均P<0.001)。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8,P=0.846)。末次随访时69只眼压正常,5只眼>21 mmHg,随访期间1只眼再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1只眼再行小梁切除术。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治疗CPACG合并白内障,可以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晶晶 路鹏 牛文江 《实用防盲技术》 2023年第4期167-170,181,共5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IOL)置入术在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早期PACG患者66例,均为临床前驱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3例,43眼)、对照组(n=33...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IOL)置入术在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早期PACG患者66例,均为临床前驱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3例,43眼)、对照组(n=33例,41眼)。对照组予以虹膜周边切除术,观察组予以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置入术。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眼内压(IOP)、前房深度(ACD)、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8.05%(χ^(2)=5.520,P=0.019);术后两组IOP呈降低趋势,ACD呈增加趋势(P<0.05),术后1d、1个月观察组IOP低于对照组,ACD高于对照组(F组间=16.398、14.376;F时间=23.065、20.528;F组间×时间=16.398、16.119,P均<0.001);术后1个月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χ^(2)=4.750,P=0.029);两组术后1d CECC均降低,术后1个月逐渐回升,但术后1d、1个月观察组CECC高于对照组(F_(组间)=12.346;F_(时间)=17.274;F_(组间×时间)=13.557,P均<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4.39%(χ^(2)=4.865,P=0.027)。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置入术治疗早期PACG效果显著,降低IOP,提高BCVA、ACD,减轻角膜内皮损伤,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置入术 早期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周边虹膜切除术 眼内压 前房深度
下载PDF
缩瞳剂及滤过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3
作者 席亚慧 管小丹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缩瞳剂及滤过手术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干预临床效果,并初步分析临床干预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置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缩瞳剂及滤过手术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干预临床效果,并初步分析临床干预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设置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缩瞳剂及滤过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眼压、炎性因子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总有效率97.43%明显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眼压明显降低(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VEGF、EPO、IL-6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EGF、EPO、IL-6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不良反应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瞳剂及滤过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有效的控制炎症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瞳剂 滤过手术 慢性闭角青光眼 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一例
14
作者 甄小妹 胡法娟 +1 位作者 崔明伟 滕桂欣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195-196,共2页
临床中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多见于低眼压状态,是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但青光眼患者在急性高眼压状态下合并葡萄膜渗漏临床较为少见。本院收治1例慢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患者,考虑与Valsalva动... 临床中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多见于低眼压状态,是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但青光眼患者在急性高眼压状态下合并葡萄膜渗漏临床较为少见。本院收治1例慢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患者,考虑与Valsalva动作有关,同时该种疾病应注意与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相鉴别,避免误诊。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双眼突然视物不清1 d”于2022年9月18日来本院就诊。患者发病前曾搬重物约3~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青光眼急性发作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超声生物显微镜 VALSALVA动作
下载PDF
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心30°光阈值的变化观察
15
作者 唐弘 陈力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04-905,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光阈值的变化情况。方法  2 1例患者(38眼 )采用美国Humphery 740型自动视野计检测中心 30°光阈值 ,随访 1年。结果  38眼检测 2~ 4次 ,MD ,PSD均存在增大趋势 ,视野损害的表现呈现多样性...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光阈值的变化情况。方法  2 1例患者(38眼 )采用美国Humphery 740型自动视野计检测中心 30°光阈值 ,随访 1年。结果  38眼检测 2~ 4次 ,MD ,PSD均存在增大趋势 ,视野损害的表现呈现多样性、进展性。结论 中心 30°光阈值检测对青光眼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 中心30°光阈值 诊断 视野损害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眼前节结构研究
16
作者 李宏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探讨不同类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解剖结构的变化与其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单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5例(75眼),其中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组45例(45眼)、慢性原发... 探讨不同类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解剖结构的变化与其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单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5例(75眼),其中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组45例(45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组30例(30眼),并将同期行眼部体检的健康受试者22例(22眼)设为对照组。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进行全接受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测量入选患者的前房深度(ACD)、前房宽度(ACW)、前房面积(ACA)、晶状体拱高(LV),并计算晶状体拱高相对位置(RPLV)及眼前节深度(ASD),同时测量其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部位的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间面积(TISA500)、小梁虹膜夹角(TIA)、虹膜厚度(IT500)、周边虹膜最大厚度(PITmax)、虹膜曲率(IC)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临床前期组与CPACG早期组的前房参数(ACD、ACW、ACA)、房角参数(AOD500、TISA500、TIA)及眼前节参数(ASD)均小于正常对照组,晶状体参数(LV、RPLV)以及部分虹膜参数(IC)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APACG临床前期AOD500、TISA500、TIA、LV及IC大于CPACG早期,PITmax小于CPACG早期(P<0.05),两者间ACD、ACW、ACA、RPLV、ASD、IT500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ACG临床前期与CPACG早期相比,前者晶体位置更靠前,虹膜弯曲程度更大,提示APACG的发病可能与晶体位置异常及虹膜膨隆密切相关;而后者周边虹膜更厚,提示CPACG的主要病因可能是周边虹膜增厚导致的房角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早期 眼前节 超声生物显微镜
下载PDF
RNFL和GCC在早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是 杨建刚 邢淑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诊断价值,研究其和平均... 目的:观察视网膜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诊断价值,研究其和平均视野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早期CPACG患者21例38眼,疑似青光眼(suspected glaucoma,SG)患者25例46眼和正常对照25例49眼进行SD-OCT检查,测量平均及各个象限的RNFL厚度和GCC厚度,分析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视野MD的相关性。结果:CPACG组的平均和各象限RNFL厚度和GCC厚度与正常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SG组比较,平均及上方(P<0.01)、下方(P<0.05)RNFL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和各象限GCC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PACG组RNFL(r=0.65)、GCC(r=0.72)均与MD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RNFL厚度和GCC厚度对早期CPACG的诊断和病情监测中具有临床价值,GCC厚度的临床意义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 慢性闭角青光眼 RNFL厚度 GCC厚度 平均视野缺损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4
18
作者 苟文军 杨旭 +3 位作者 方晏红 刘灵琳 龙波 刘思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 Hg(1 k Pa=7.5 mm Hg)和(14.82±3.01)mm 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 Hg和(37.18±2.96)mm 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 mm 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慢性原发性闭角青光眼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艳君 刘斐 +3 位作者 杨晓然 李远标 邵东平 李敏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01/2011-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01/2011-01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7例57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随访8~15(平均10.8)mo,观察眼压、房角、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结果:术后52眼无需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另4眼随访期内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后,眼压<21mmHg,1眼加用2种降眼压药物(10g/L布林佐胺滴眼液和5g/L噻吗洛尔滴眼液)后,眼压<21mmHg;全部患者术后房角开放;除1例术前明显视神经萎缩病例术后视力无提高,其余病例术后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35±0.54mm,较术前(2.01±0.05mm)明显加深。结论: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不仅视力明显提高,而且远期眼压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前房角粘连分离术 慢性闭角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川芎嗪对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患者视力和视野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焦军杰 万千 +2 位作者 李晓鹏 刘瑞芳 万新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后视力和视野的变化,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CACG)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后视力和视野的变化,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的、已行手术治疗,且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的PCACG患者40例5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26眼和对照组20例28眼。对照组术后应用维生素B12注射液5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入体积分数5%的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视力、视野变化。视野指标包括平均光敏感度(MS)和平均缺损(MD)。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视力26眼中有效14眼,无效12眼,有效率53.8%;对照组视力28眼中有效2眼,无效26眼,有效率7.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1,P=0.003)。治疗组治疗后MS、MD[(19.09±0.74)、(8.19±0.75)dB]较治疗前[(23.53±0.62)、(6.73±0.63)dB]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3.57,P<0.05);对照组治疗后MS、MD[(18.64±0.83)、(8.76±0.84)dB]较治疗前[(19.18±0.72)、(8.32±0.82)dB]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0.32,P>0.05);2组患者治疗后MS、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3.21,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改善PCACG术后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患者的视力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慢性闭角青光眼 川芎嗪 视力 视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