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春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34-36,共3页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1 500g的活产婴儿。由于VLBW胃肠功能不成熟,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引起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因此合理的喂养成为治疗VLBW的重要部分。随着NICU的建立,VLBw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解...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1 500g的活产婴儿。由于VLBW胃肠功能不成熟,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引起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因此合理的喂养成为治疗VLBW的重要部分。随着NICU的建立,VLBw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解决喂养问题是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对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喂养方法的选择做了很多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期肠内喂养
下载PDF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金守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33-35,4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应用于早产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外周静脉营养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外周...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应用于早产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外周静脉营养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干预,均持续干预至早产儿出院。比较两组血清学指标、肠道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情况、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清尿素氮(BUN)、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肉毒素、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外周静脉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血清学指标及肠道功能,有效满足早产儿营养需求,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微量内喂养 外周静脉营养 血清学指标 道功能
下载PDF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屈建强 周艳 张晓慧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5期657-659,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肠道外营养,对照组26例给予肠道外营养。对比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肠道外营养,对照组26例给予肠道外营养。对比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胆汁淤积、血糖与血脂异常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12.81±4.62d)、住院时间(18.6±5.7d)比对照组全肠道喂养时间(17.67±6.30d)、住院时间(26.9±4.2d)明显缩短,观察组的低血糖(15.4%)、高血脂(7.7%)、胆汁淤积(19.2%)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血糖(42.3%)。高血脂(30.8%)、胆汁淤积(61.5%)。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全肠道喂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微量内喂养 道外营养 营养支持
下载PDF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穆春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3553-3554,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疗效。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及生存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能促进早...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疗效。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在不断的升高,喂养方式的选择对于早产儿的存活及生存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方法:选择5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取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即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同时经口胃管微量喂养,于3~7 d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辅助刺激排便。对照组于生后24 h给予静脉营养,并于3~5 d给予经口胃管喂养。密切监测体重及实验室指标,对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体重增长较对照组迅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消退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微量内喂养 静脉营养 早产儿
下载PDF
肠内营养启动时间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误吸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岩 王永祥 +4 位作者 顾宜娟 刘小芹 庄倩倩 孟晓利 申潇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不同时间开始肠胃营养支持对创伤后早期误吸事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脑外伤患者75例,随机分为早期喂养(24~48 h)组(n=35)和延迟喂养(48~120...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不同时间开始肠胃营养支持对创伤后早期误吸事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脑外伤患者75例,随机分为早期喂养(24~48 h)组(n=35)和延迟喂养(48~120 h)组(n=40),比较两组14 d内反流率、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免疫指标、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反流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喂养组IgG、IgA、补体C3和C4水平显著高于延迟喂养组(|t|>1.720,P<0.001)。早期喂养组非吸入性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延迟喂养组(χ^(2)=4.728,P<0.05)。结论伤后24~48 h启动早期喂养可能会保护重型脑外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非吸入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早期肠内喂养 误吸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早期持续性与间断性肠内营养方案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陈喜炎 黄竞 钟丽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71-76,共6页
探讨早期持续性与间断性肠内营养方案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8 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持续性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n30... 探讨早期持续性与间断性肠内营养方案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8 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持续性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n30)及间断性EN组(n30),持续性EN组采用每日持续24h经鼻胃管喂养方式,间断性EN组采用每日分次经鼻胃管喂养方式,并测定胃肠动力指标(胃动素MLT、胃泌素GAS)、胃肠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以及脑肠肽指标(人生长激素释放肽Gherelin、血管活性肠肽),比较两组患者肠内喂养耐受程度、胃肠功能分级、胃肠功能指标、脑肠肽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间断性EN组胃潴留、腹泻发生率低于持续性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第5天MLT、GAS水平均高于持续性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测定Gherelin水平高于持续性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8天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EN组内第1天、第5天除VIP以外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性EN组内第1天、第5天除了DAO以外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性肠内营养方案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存在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脑-肠轴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早期肠内喂养 喂养方式 功能 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