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肠道外营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对比
1
作者 孟玉秀 《中外妇儿健康》 2011年第8X期146-146,共1页
目的:探讨两种肠道外营养方式(传统肠道外营养和早期肠道外营养)不同效果。方法:2005年~2010年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生后24h内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是传统肠道外营养治疗,于出生24 h后给... 目的:探讨两种肠道外营养方式(传统肠道外营养和早期肠道外营养)不同效果。方法:2005年~2010年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生后24h内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是传统肠道外营养治疗,于出生24 h后给予氨基酸0.5g·kg^(-1)·d^(-1),然后每日递增0.25~0.5g/kg,在出生后第3天给予脂肪乳0.5g·kg^(-1)·d^(-1),然后每日递增0.25~0.5g/kg;观察组行早期肠道外营养,于出生12~24h后给予氨基酸1.0g·kg^(-1)·d^(-1),然后每日递增0.5g/kg,出生24 h即可给予脂肪乳0.5~1.0g·kg^(-1)·d^(-1),然后每日递增0.5g/kg。每日观察并记录早产儿生后非蛋白热卡量,生理性体重持续下降、增长的时间、体重增长是否达标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早期肠道外营养较传统肠道外营养体重下降持续时间短,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体重增长快,无并发症。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行早期肠道外营养比行传统肠道外营养摄入热量多,体重增长快,而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 传统肠道营养 早期肠道外营养
下载PDF
两种肠道外营养方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常龙琴 张明英 夏旭红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两种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不能耐受完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24h内应用氨基酸,自1.0g/(kg·d)开始,...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两种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不能耐受完全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生后24h内应用氨基酸,自1.0g/(kg·d)开始,每日递增1.0g/(kg·d),直至3.0g/(kg·d);48h内应用脂肪乳,剂量及添加方法同氨基酸,生后第5天达全静脉营养。对照组患儿生后48h应用氨基酸,自0.5g/(kg·d)开始,每日递增0.5g/(kg·d),直至3.0g/(kg·d);72h后应用脂肪乳,剂量及添加方法同氨基酸,生后8~9d达全静脉营养。两组患儿均监测营养效果,出生72h内和第10天分别监测血生化指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体质量下降幅度、PN时间、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1,P〉0.05)。两组患儿在血糖、总胆红素、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总胆固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可以耐受生后24h内早期足量的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道外营养 早产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