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的早期肺腺癌病理类型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苏悦 龚敬 +1 位作者 贾守强 聂生东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肺腺癌发生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晚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极其不理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措施。根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浸润程度... 肺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肺腺癌发生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晚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极其不理想。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措施。根据癌细胞对周围组织浸润程度的不同,可将早期肺腺癌分为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同时腺体前驱病变也需长期观察随访,以防进一步发展恶化。不同病理类型的早期肺腺癌术后五年无病生存率存在很大差异,准确预测肺腺癌病理类型能够辅助医师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病患的预后。早期肺腺癌与磨玻璃肺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密切相关,CT凭借无创和高分辨率的优势成为了观察GGN最主要的影像方法。现有的早期肺腺癌病理类型预测研究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传统影像组学基于计算机高通量提取和筛选GGN的定量特征来构建分类模型;而深度学习方法则自动提取GGN的深层特征并学习其与类别之间的隐含关系,以完成类别预测任务。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基于GGN的CT影像以及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模型已发表了大量的早期肺腺癌病理组织类型预测的文献。本文主要就GGN的CT影像学特征、影像组学特征及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早期肺腺癌组织学类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玻璃肺结节 早期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病理类型
下载PDF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凯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30-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南京市高淳中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肺结节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早期肺腺癌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评估肺腺癌的浸润程度。... 目的 探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南京市高淳中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肺结节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早期肺腺癌的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评估肺腺癌的浸润程度。将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与术中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符合率。结果 17例标本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原位腺癌6例,微浸润性腺癌4例,浸润性腺癌7例,其中1例由微浸润性腺癌术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上升为浸润性腺癌,冰冻切片诊断符合率94.1%。结论 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对早期肺腺癌有较高的符合率,能够指导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外科手术方案切除范围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早期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下载PDF
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在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何成昌 陈建明 +2 位作者 郭海江 廖信志 谢亨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在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4年3月在赣州市立医院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的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92例,按照手术定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在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4年3月在赣州市立医院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的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92例,按照手术定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5)采用术中体表定位,联合组(n=47)联合CT引导下硬化剂定位。比较两组定位效果,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定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定位探查时间、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联合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硬化剂联合术中体表定位能提高外周性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定位效果,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并减轻肺组织损伤,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早期 术中体表定位 CT引导 硬化剂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食管胃连接部腺癌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4
作者 张学同 刘应玲 +2 位作者 许朝 尚思晴 张开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目的比较ESD与外科手术方法在治疗早期食管胃连接部腺癌(AEG)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ESD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AEG的住院患者,其中ESD 186人,经外科手术组364人,采用... 目的比较ESD与外科手术方法在治疗早期食管胃连接部腺癌(AEG)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ESD或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AEG的住院患者,其中ESD 186人,经外科手术组364人,采用1∶1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每组164人,比较匹配前后两组临床结局、生存结局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早期AEG患者死亡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匹配前、后,ESD组均较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低,(P<0.001)。2.匹配前ESD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5%、94.5%、90.2%,外科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9.4%,97.5%。在匹配前ESD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9.5%、96.3%、93.4%,外科手术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8.6%、92.5%。匹配前后的K-M生存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总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无显著差异(P>0.05)。3.年龄、低分化、脉管浸润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肿瘤大小是影响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AEG患者接受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具有一致的临床结局,ESD可以作为治疗早期AEG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胃连接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手术
下载PDF
不同亚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贺 范学科 +5 位作者 唐进亮 王鹏帅 孟丽英 梁素花 刘维国 张爱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亚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和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1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Siew... 目的探索不同亚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和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晋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128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1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Siewert分型将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分为Ⅱ型和Ⅲ型两个亚型,分析不同亚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为65.68岁,男女性别比例为5.1∶1。萎缩/肠化(OR=8.89,95%CI 4.85~16.29)和肿瘤家族史(OR=5.07,95%CI 1.70~15.15)是早期AEG和癌前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萎缩/肠化和肿瘤家族史是Ⅱ型和Ⅲ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发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男性、存在萎缩/肠化以及肿瘤家族史的个体更容易患早期AEG和癌前病变;Ⅱ型和Ⅲ型早期AEG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无差异;早期AEG患者与癌前病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胃结合部 前病变 Siewert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血管征在早期肺腺癌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血管征在早期肺腺癌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射阳县中医院经穿刺、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02例肺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经低剂量CT筛查出肺部磨玻璃结节后,按照NCCN临床随访指南,间隔1~3个月...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血管征在早期肺腺癌分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射阳县中医院经穿刺、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02例肺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经低剂量CT筛查出肺部磨玻璃结节后,按照NCCN临床随访指南,间隔1~3个月复查时行高分辨率CT靶扫描,经过多平面重建,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早期肺腺癌征象检出情况、辐射剂量水平以及针对不同分型诊断准确性等数据。结果:高分辨率CT检测对微乳头型、腺泡型、乳头型、贴壁型、实体型等不同分型的检测准确率均高于低剂量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检测总准确率98.04%(100/102)显著高于低剂量CT检测的76.47%(78/102)(P<0.01);高分辨率CT检测对血管穿行征、月牙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等早期肺腺癌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低剂量C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检测辐射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剂量CT(P<0.01)。结论:在针对早期肺腺癌进行临床诊断时,高分辨率CT的辐射水平约为低剂量CT的5倍,忽略高分辨率CT与低剂量CT检查间隙期(1~3个月),选择高分辨率CT对病灶进行检查时,出现血管征进行亚型分析,能够有效鉴别肺腺癌分型,多数为微浸润期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建议在实际的检测诊断工作中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检测 低剂量CT检测 血管征 早期 准确率 辐射剂量
下载PDF
高分辨CT定量参数在早期肺腺癌诊断及其浸润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探究
7
作者 魏叶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9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探究HRCT定量参数在早期肺腺癌诊断及其浸润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确诊的6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同时选取6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行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检... 目的探究HRCT定量参数在早期肺腺癌诊断及其浸润程度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确诊的6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同时选取6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同时行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和CT征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HRCT定量参数对患者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效能。6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中根据病理亚型的结果将其分为浸润性腺癌组28例和浸润前-微浸润腺癌组32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CT定量参数对患者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CT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泡征和支气管充气征对患者诊断一致性较低,毛刺症和胸膜凹陷征对患者早期肺腺癌的诊断kappa一致性较高。浸润性腺癌组患者的结节最大直径大于浸润前-微浸润腺癌组患者,浸润性腺癌组患者的磨玻璃成分平均CT值大于浸润前-微浸润腺癌组患者,浸润性腺癌组患者的胸膜凹陷例数大于浸润前-微浸润腺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结节最大直径、磨玻璃成分平均CT值、胸膜凹陷及其联合检测具有评估早期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价值(AUC=0.754,0.701,0.625,0.894,P<0.05);且联合检测AUC(0,894)大于三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结节最大直径、磨玻璃成分平均CT值、胸膜凹陷的截断值为临界值,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联合检测,具有评估早期肺腺癌患者浸润程度的价值。结论HRCT定量参数在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早期肺腺癌和其浸润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应用于临床肺部存在病变患者的诊断观察,和早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CT定量参数 早期 浸润程度
下载PDF
术前规划联合荧光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的效果
8
作者 黄立超 郭大为 朱有才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0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规划联合荧光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荣军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早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 目的 探讨术前规划联合荧光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荣军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早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术前规划联合荧光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时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R)的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短于/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48、72 h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FEV1、FEV1/FVC、PEFR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FEV1、FEV1/FVC、PEFR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规划联合荧光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肺段切除术 荧光胸腔镜 三维重建 吲哚箐绿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部磨玻璃结节表现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程立伍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51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肺腺癌。按...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结节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沭阳中兴医院收治的51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肺腺癌。按病理类型的不同分为浸润前病变组(12例)、微浸润性腺癌组(25例)、浸润性腺癌组(14例)。分析早期肺腺癌不同病理分型多层螺旋CT检查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浸润前病变组的血管特征、胸膜凹陷征与微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组的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血管特征、胸膜凹陷征情况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性腺癌组的病灶形态、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情况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层螺旋CT肺部磨玻璃结节表现进行评估能够有效区分浸润前病变、微浸性润腺癌、浸润性腺癌,临床可根据早期肺腺癌的不同病理分型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磨玻璃结节 多层螺旋CT检查 早期 浸润前病变
下载PDF
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10
作者 王新纲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17-17,共1页
目的:研究CT检查中肺磨玻璃结节征象在早期肺腺癌确诊的效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8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检查出良性肿瘤患者2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诊断,以此分析肺磨... 目的:研究CT检查中肺磨玻璃结节征象在早期肺腺癌确诊的效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8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检查出良性肿瘤患者2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诊断,以此分析肺磨玻璃结节征象检出情况,对比其对早期肺腺癌的确诊率,并对比观察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肺磨玻璃结节征象的不同,以及早期肺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间征象差异。结果: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在早期肺腺癌的确诊中准确率可达到97.91%,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CT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在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检出比例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性肿瘤胸膜尾征检出比例高于恶性肿瘤,P<0.05;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显示,原位癌、浸润性腺癌、微浸润腺癌在几种征象检出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CT检查中,肺磨玻璃结节征象有助于早期肺腺癌的确诊,并可对肿瘤性质进行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肺磨玻璃结节 CT 病理类型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对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黄德龙 郑蕾 +1 位作者 陈婧娴 王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检查对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非浸润组(44例)、浸润组(36例),应用高分辨率CT成像技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检查对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非浸润组(44例)、浸润组(36例),应用高分辨率CT成像技术,比较两组间病变的大小、密度及分布特征,分析影响肺腺癌浸润性的相关因素。结果: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浸润性肺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10,95%CI为0.836~0.984,灵敏度88.89%,特异度为93.18%。浸润组病灶最大径大于非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灶密度及病灶分布特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浸润组病灶边缘形态异常、支气管异常、血管异常发生率高于非浸润组(P <0.05)。结论:高分辨率CT检测灵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显示病灶大小、密度以及分布。对于亚厘米级的磨砂玻璃样致密结节,当高分辨率CT显示病灶直径> 8.51 mm、边缘形态异常、血管异常时,应考虑患者存在浸润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早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端高分辨薄层CT在早期肺腺癌诊断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炜华 孙希文 袁明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865-869,873,共6页
目的应用高端高分辨薄层CT筛查诊断早期原发性肺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近4年病理结果均为早期肺腺癌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46例抗炎治疗后吸收非钙化结节作为对照组,侧重研究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特征,所有小结节等病灶均经过高端薄... 目的应用高端高分辨薄层CT筛查诊断早期原发性肺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近4年病理结果均为早期肺腺癌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46例抗炎治疗后吸收非钙化结节作为对照组,侧重研究肺腺癌患者的CT影像特征,所有小结节等病灶均经过高端薄层螺旋CT扫描,分析腺癌在好发人群、肺内分布概率、形态学表现等方面的特征,总结早期腺癌的各种CT征象及与炎性结节的区别。结果试验组早期肺腺癌发生部位由高到低分别为:左肺上叶16例(28.6%),右肺上叶14例(25.0%),右肺下叶14例(25.0%),左肺下叶12例(21.4%)。试验组早期腺癌各影像征象发生情况由高到低分别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或异质性磨玻璃结节33例(58.9%),实性结节17例(30.4%),纯磨玻璃结节4例(7.1%),肺炎型腺癌2例(3.6%);对照组炎性结节各影像征象发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实性结节37例(80.4%),异质性磨玻璃结节6例(13.1%),纯磨玻璃结节3例(6.5%)。试验组和对照组CT影像征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8,P<0.01)。试验组早期腺癌具有1个或多个CT影像征象由高到低依次为:分叶50例(89.3%),血管集束征49例(87.5%),毛刺36例(64.3%),棘状突起29例(51.8%),胸膜凹陷征26例(46.4%),血管侵蚀征26例(46.4%),空泡征12例(21.4%),邻近叶间胸膜向病灶牵拉6例(10.7%),边缘光滑6例(10.7%),支气管充气征5例(8.9%),肺炎型腺癌2例(3.6%),月牙征1例(1.8%)。结论早期腺癌多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CT征象,具有以上CT影像征象越多,腺癌可能性越大。肺腺癌好发人群不确定、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肺内分布隐匿、腺癌癌灶形态多样且多变、与炎症和良性病变形态酷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腺癌 纯磨玻璃结节 异质性磨玻璃结节 实性结节 炎性结节 高分辨薄层CT
下载PDF
肺早期腺癌与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13
作者 梅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1-2,4,共3页
探讨肺早期腺癌与肺浸润性腺癌不同病理亚型与影像学、免疫组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6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灶病理结果分为肺早期腺癌组(n=43例)及肺浸润性腺癌组(n=43... 探讨肺早期腺癌与肺浸润性腺癌不同病理亚型与影像学、免疫组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6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灶病理结果分为肺早期腺癌组(n=43例)及肺浸润性腺癌组(n=43例)。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术前CT影像学特征以及EGFR、ki-67蛋白表达。结果:肺浸润性腺癌病灶(11.38±1.04)大于肺早期腺癌,淋巴细胞浸润现象(46.51%)低于肺早期腺癌,完全性毛玻璃结节(37.21%)少于肺早期腺癌,形状不规则(48.84%)、毛刺征(34.88%)、分叶征(69.77%)、空泡征(69.77%)、支气管充气征(51.16%)以及胸膜凹陷征(32.56%)等高于肺早期腺癌,P<0.05;肺浸润性腺癌EGFR表达阳性率(79.07%)及Ki-67表达阳性率(62.79%)高于肺早期腺癌,P<0.05。结论:肺早期腺癌与肺浸润性腺癌存在明显病理学、影像学、免疫组化特征差异性。临床肺腺癌病理诊断中,综合分析影像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征可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为疾病预后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腺癌 浸润性 病理学 影像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早期肺腺癌2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丹 刘庆猛 邹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早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48. 6±11. 3)岁,体检发现肺部结节等为主要表现。CT... 目的探讨早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早期肺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48. 6±11. 3)岁,体检发现肺部结节等为主要表现。CT平扫可见毛玻璃密度结节。肺内结节0. 25~2. 0 cm,中位数0. 95 cm。切面淡棕色或灰红色,质地软或中等硬度,境界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形沿原有肺泡壁生长,少数靴钉样向肺泡腔内突起,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核中等大小,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未见肺间质浸润或单个浸润灶,最大浸润范围≤5 mm。28例均表达CK7、TTF-1、Napsin A;均行手术切除术,单纯楔形切除21例,肺段切除5例,肺叶切除2例。随访24~84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早期肺腺癌是浸润性腺癌发展中重要的起始点,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早期 原位 微浸润 浸润性 CT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63-2065,共3页
关键词 早期 早期诊断 前病变
下载PDF
17例早期贲门腺癌患者的自然生存状况追踪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国清 魏文强 张俊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3-1156,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未经治疗的晚期贲门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为8~9个月,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早期胃贲门腺癌的自然发展史。方法:1987年在食管癌高发现场,对细胞学诊断为鳞状细胞重度增生的851例进行了内镜复查,同时检查了贲门区粘... 背景与目的:未经治疗的晚期贲门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为8~9个月,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未进行任何治疗的早期胃贲门腺癌的自然发展史。方法:1987年在食管癌高发现场,对细胞学诊断为鳞状细胞重度增生的851例进行了内镜复查,同时检查了贲门区粘膜,经活检病理确诊为贲门腺癌者共43例,包括晚期癌12例,早期癌31例。其中17例早期患者虽经多次劝说,仍因不同原因拒绝治疗,随诊观察14年,直至全部患者死亡。结果:随诊14年,17例早期贲门癌患者中,12例死于贲门腺癌,另外5例死于非癌疾病;生存5年以上者13例,5年自然生存率为76.47%(13/17),10年自然生存率为23.53%(4/17)。结论:早期贲门癌发展到晚期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这对早期诊断和选择治疗时机很有帮助。同时,如要精确评估早期癌治疗效果,宜充分考虑其自然史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 早期 内镜检查 自然生存率 随诊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扫描肺小结节及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兴顺 梅嘉 +3 位作者 丁必彪 李慧 余玉盛 张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4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肺小结节及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进行双源CT低剂量CT诊断,确定或近似肺部小结节的80例患者作为探讨主体,对经过双源CT低剂量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比对。结果重建层厚度分别以1.0 m...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肺小结节及对早期肺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进行双源CT低剂量CT诊断,确定或近似肺部小结节的80例患者作为探讨主体,对经过双源CT低剂量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比对。结果重建层厚度分别以1.0 mm和2.5mm进行扫描,对肺小结节检出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轻度组中重建层厚度为1.0 mm,2.5 mm的肺小结节毛刺特征、空洞特征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周边界限清晰分明,分叶特征,钙化物检出成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中肺小结节厚度1.0 mm和2.5 mm的重建层边界特点,内部密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已经确诊或有近似肺小结节患者进行双源CT低温剂量电子扫描时,2.5 mm厚重建层的辐射低剂量要比1.0 mm重建层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分析 早期 诊断意义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在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莎 刘灵霞 +1 位作者 王亚宁 吴菲远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在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在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预防感染措施。结果: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补充治疗间隔等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样腺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 早期子宫内膜样 治疗效果 预防感染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定量参数CTGGO、SUV水平与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侯新新 李培 +1 位作者 关文华 袁亮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定量参数磨玻璃成分CT值(CTGGO)、标准化摄取值(SUV)水平与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早期肺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HRCT检查,查阅患者资料统计手术切除肺磨... 目的观察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定量参数磨玻璃成分CT值(CTGGO)、标准化摄取值(SUV)水平与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早期肺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HRCT检查,查阅患者资料统计手术切除肺磨玻璃结节(GGO)个数,统计所有GGO浸润程度,根据结果将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纳入浸润前组,将微浸润腺癌(MIA)纳入MIA组,将浸润性腺癌(IAC)纳入IAC组。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详细填写3组GGO的HRCT影像学资料,分析HRCT定量参数CTGGO、SUV水平与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75例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共切除86个GGO,其中GGO为AAH 6个、AIS 12个,纳入浸润前组;GGO为MIA 44个,纳入MIA组;GGO为IAC 24个,纳入IAC组;IAC组GGO的HRCT定量参数CTGGO、SUV水平均高于浸润前组与M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组与MIA组的GGO的HRCT定量参数CTGGO、SU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其他HRCT影像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GGO的HRCT定量参数CTGGO、SUV水平与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呈正相关(γ>0,P<0.05);将IAC浸润定义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GGO的HRCT定量参数CTGGO、SUV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IAC浸润的AUC均>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且以联合预测价值最佳。结论早期肺腺癌患者GGO HRCT定量参数CTGGO、SUV值与浸润程度有关,随着两者检测值升高,浸润程度增加,且将两者用于预测IAC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肺磨玻璃结节 浸润程度 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定量参数 相关性 预测
下载PDF
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龙 李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9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后期进行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部检查并检出肺磨玻璃结节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影像学扫描检测与CT检测,研究比较两... 目的探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后期进行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部检查并检出肺磨玻璃结节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影像学扫描检测与CT检测,研究比较两组检测方法之下,肺磨玻璃结节检出率,比较CT检测初检和复检恶性肿瘤检出率,比较CT检测之下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胸膜尾征、空泡征、分叶、毛刺等征象。结果CT检测肺磨玻璃结节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影像学扫描检测,CT检测复检恶性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初检,CT检测之下恶性肿瘤胸膜尾征、空泡征、分叶、毛刺等征象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能够提高恶性肿瘤检出率,对早期肺腺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CT征象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