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
1
作者 郑素洁 刘芳 +3 位作者 姜鑫钊 郭舜源 耿昱 史宗杰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组)23例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3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灌注成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匹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和不匹配率均是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不匹配率预测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AUC为0.660(95%CI:0.509~0.811,P=0.046),最佳截断值为2.30,灵敏度为0.696,特异度为0.645。结论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核心脑梗死 CT灌注成像 早期血管内治疗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中的脑缺血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荣波 刘潇强 +5 位作者 方敬念 肖颖秀 曾琼 肖丽云 郑卫东 庄伟端 《新医学》 2020年第11期830-834,共5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IPC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常规血管内治疗,包括溶栓、补救性动脉溶栓、取栓支架或与药物溶栓联用以实现...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IPC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常规血管内治疗,包括溶栓、补救性动脉溶栓、取栓支架或与药物溶栓联用以实现闭塞血管再通。RIPC组在血管内治疗术前于左下肢绑缚无创血压袖带,术中第一次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而恢复血流后1 min内开始充气加压阻断左下肢血流,充气5 min,放气5 min,交替3个循环。比较2组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凝血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提高,NIHSS评分均下降,且RIPC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24 h和术后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蛋白原、IL-6、CRP水平在术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RICP组术后7 d上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RIPC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可能是潜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急性脑梗死 早期血管内治疗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SPAN-100对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阮晓兰 刘汉臣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11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预后指数(SPAN-100)对于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VT)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行EVT的ALVOS患者,根据SPAN-100评分分为<100组和≥100组,统计2组的性别、年龄、血压、基础疾病... 目的:探讨卒中患者预后指数(SPAN-100)对于行早期血管内治疗(EVT)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行EVT的ALVOS患者,根据SPAN-100评分分为<100组和≥100组,统计2组的性别、年龄、血压、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对比2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分析影响ALVOS患者EVT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128例ALVOS患者,其中<100组107例(83.59%),≥100组21例(16.41%)。≥100组女性比例、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病史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均高于<100组(P<0.05),≥100组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显著低于<100组(P<0.05);2组术前血压、糖尿病比例、TOAST分型、病变血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发病到置鞘时间明显短于<100组(P<0.05),2组桥接治疗比例相当(P>0.05);在血管再通上,2组血管再通时间、术前侧支循环状态、取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组TICI≥2b级的比例显著低于<100组(P<0.05);≥100组的90 d mRS评分显著差于<100组(P<0.05),≥100组的90 d功能独立比例显著低于<100组(P<0.05),2组90 d死亡率、出血转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收缩压、不良侧支循环、ASPECTS评分是影响ALV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5、1.726、1.538,P<0.05)。结论:SPAN-100并不能作为ALVOS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风险预测评估工具,但术前高收缩压、不良侧支循环、ASPECTS评分是影响ALV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血管内治疗 SPAN-100 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预后评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陈美心 盛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7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近年来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 目的:分析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中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近年来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治疗期间为观察组患者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对照组患者未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炎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4 h及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血管内治疗时,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能有效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血液的高凝状态,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血管内治疗 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