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秦少游早期词作之得失
1
作者 陈祖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此文选评的4首词的写作时间,大致在秦观"而立"之年前后。写作地点,除了高邮老家,另有数次短暂出行。后者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词作的单一性,总体上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将《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一首,系于早... 此文选评的4首词的写作时间,大致在秦观"而立"之年前后。写作地点,除了高邮老家,另有数次短暂出行。后者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词作的单一性,总体上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将《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一首,系于早年所作,为这一阶段的创作增添了些许亮色,从而将早期词作的局面,"中和"为得失相当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早期词 系年 得失
下载PDF
浅析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少女形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第2期34-35,共2页
在我国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处于被压迫、被束缚的状态。而李清照却在这成千上万妇女中脱颖而出,在文学造诣上她巾帼不让须眉,成为一代词宗。她是婉约词的代表,把婉约词推向了一个高峰。特别在她的早期词里,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 在我国上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妇女处于被压迫、被束缚的状态。而李清照却在这成千上万妇女中脱颖而出,在文学造诣上她巾帼不让须眉,成为一代词宗。她是婉约词的代表,把婉约词推向了一个高峰。特别在她的早期词里,她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给我们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多姿多彩的少女形象。通过对李清照一些早期词的解读来还原她在词中所塑造的这些少女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早期词 少女形象
下载PDF
“缘情”与词的早期发展
3
作者 郭明友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明代以后,词“缘情”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公论,俨然词天然适合“写艳”。其实“缘情”并非早期词的本色。本文从早期词的文本入手,结合对社会历史现实与文人心态的分析,探讨早期词的本色以及词“缘情”特性形成的深层因素。
关键词 本体 早期词 文人心态 情感表达
下载PDF
简论早期文人词的贡献与研究缺失之原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沃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0-43,共4页
从初唐至中唐,是早期文人词创作的阶段。与之相应,词体兴起于初盛唐,中晚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成熟。从词的产生、发展过程看,民间创作固有不可忽视的开创之功,但早期文人的创作对于这一新兴诗体在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也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 从初唐至中唐,是早期文人词创作的阶段。与之相应,词体兴起于初盛唐,中晚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成熟。从词的产生、发展过程看,民间创作固有不可忽视的开创之功,但早期文人的创作对于这一新兴诗体在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也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在词学界,早期文人词的贡献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未得到适当的关注,早期文人词研究近乎处于一个缺失的状态。对此,笔者认为主要有最初朝廷不重视、社会观念轻视、唐诗宋词成就卓著、诗词分界不明、敦煌曲子词被发现等五个方面原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人 研究缺失
下载PDF
新发现的王鹏运早年词稿《四印斋词卷》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存红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2期70-72,共3页
国家图书馆所藏《四印斋词卷》为清季词坛领袖王鹏运的早年词稿;该书保存了大量王氏早年词作,但从未进入过研究者视野。据查,该书共录词一百二十九首,其中六十余首未见于王鹏运已刊词集,且有三十六首仅见于此。通过《四印斋词卷》可以... 国家图书馆所藏《四印斋词卷》为清季词坛领袖王鹏运的早年词稿;该书保存了大量王氏早年词作,但从未进入过研究者视野。据查,该书共录词一百二十九首,其中六十余首未见于王鹏运已刊词集,且有三十六首仅见于此。通过《四印斋词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王鹏运的早年学词道路和交游情况;据该书自序可知,王氏词有七稿九集,独缺甲稿,只是因故没有选出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鹏运 早期词 《四印斋卷》
下载PDF
论唐代“诗客曲子词”的体式特征及其对词体演进的贡献
6
作者 周韬 邓乔彬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在词体滥觞的中晚唐时期,词所倚之"声"是俗乐"曲子"[1](P117)。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必得与"曲子"相辅相成,且深受曲体结构的约束。最初的"诗客"作"曲子",并非要将歌词当作一种单... 在词体滥觞的中晚唐时期,词所倚之"声"是俗乐"曲子"[1](P117)。其文体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必得与"曲子"相辅相成,且深受曲体结构的约束。最初的"诗客"作"曲子",并非要将歌词当作一种单独的文体从曲子里剥离出来,相反却力求兼顾,以使文乐谐美。唐代文人既注重"倚声"谐唱以制词,又出于创作惯性引近体诗律为句,迈出了词体"律化"的第一步。"诗客曲子词"的出现,从文学和音乐两个方面提升了曲子辞的艺术成就,使文与乐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乐曲子 诗客曲子 乐曲结构 早期词 倚声作歌 格律化
下载PDF
张说词创作时间考辨
7
作者 熊飞 《唐代文学研究》 2014年第1期371-377,共7页
一、关于张说的词张说是唐代文学由初转盛的关键人物之一.关于张说的词创作,以前少有人提起.这当与人们对词的看法有关.张说的词,无疑属早期的词.早期的文人词作者,基本都是用传统的写诗方法来从事词创作.就形式而言,它与诗没有太多区别... 一、关于张说的词张说是唐代文学由初转盛的关键人物之一.关于张说的词创作,以前少有人提起.这当与人们对词的看法有关.张说的词,无疑属早期的词.早期的文人词作者,基本都是用传统的写诗方法来从事词创作.就形式而言,它与诗没有太多区别;但就性质而论,它又与不入乐的徒诗有本质差异.正因为对早期词的界定标准不一,因此对张说词的统计也就大有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学 创作 文人 张说 本质差异 徒诗 早期词 界定标准
下载PDF
李清照词对比赏析
8
作者 马银成 曾居好 《安顺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7-9,共3页
文章以南渡为界,对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进行鉴赏,从而感悟李清照词前后风格的变化,以期更好地欣赏这位女词人的作品。
关键词 南渡 早期词 晚期
下载PDF
从“敦煌曲子词”到“唐五代文人词”词体审美风格之嬗变
9
作者 韩波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9-72,共4页
敦煌曲子词以其质朴刚健的审美风格,鲜明地体现了民间词的艺术特色,并且,敦煌曲子词自然、真淳的词风,爽朗、直率的情感抒发方式等艺术特点,对唐五代文人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五代文人对民间词艺术特征继承和革新的过程中,词这种抒... 敦煌曲子词以其质朴刚健的审美风格,鲜明地体现了民间词的艺术特色,并且,敦煌曲子词自然、真淳的词风,爽朗、直率的情感抒发方式等艺术特点,对唐五代文人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五代文人对民间词艺术特征继承和革新的过程中,词这种抒情文学体式的审美风格逐渐典雅化,到晚唐五代词体风格已经定型,形成了婉约性的艺术特点。对敦煌曲子词与唐五代文人词审美风格比较研究,可以洞察词体从民间词到文人词演进过程中,作者审美理念的发展变化,从而分析不同时期词作风格的成因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曲子 晚唐五代 早期文人 西蜀花间 南唐李煜 审美风格
下载PDF
Early Bilingual Vocabulary Development Among Low-SES Ethnic Minority Learners in China:The Case of Uyghur and Kazak Children 被引量:1
10
作者 Guofang LI Xiaorong YIN Xuejun(Ryan)JI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2年第3期323-339,484,共18页
Vocabulary knowled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or bilingual students, early vocabulary development often predicts their future bilingual success. This paper examines early bilingua... Vocabulary knowled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or bilingual students, early vocabulary development often predicts their future bilingual success. This paper examines early bilingual receptive vocabulary knowledge of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N=135) from two large ethnic language communities(Uyghur and Kazak) in three national-level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in Xinjiang, China. The children’s bilingual vocabulary knowledge was assessed using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e 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IV(PPTV-IV) in Putonghua(PTH) and their mother tongue(MT) Uyghur or Kazak.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four General Linear Models(GLM). The analyses showed that both groups scored higher in MT vocabulary knowledge than that in their PTH, although the Kazak students’ MT vocabulary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Uyghurs. While gender, age, L1, or residence loca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 factors in differences across the two groups in PTH, among the Kazak children, the main effect of age was significant in MT;and among Uyghur children, residence loc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The two groups also differed in patterns of acquisit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speech(nouns, verbs, and attributes) with Uyghur children performing strongest in MT and PTH verbs. Th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early bilingual education among impoverished Chinese minority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bilingualism receptive vocabulary ethnic minorities PRESCHOOLERS UYGHUR Kazak
下载PDF
19世纪以来指示(代)词“箇”与吴语指示词系统的演变
11
作者 林素娥 《语言学论丛》 2022年第1期200-242,共43页
“箇”(或写作“个、故、葛”等)在19世纪吴语中大多用作中性指示(代)词。它与距离指示词的共存构成吴语指示词系统的不同类型,主要有以“箇”为唯一的基本形指示词系统(台州话)、以“箇”为主要的基本形指示词系统(宁波话、金华话)“... “箇”(或写作“个、故、葛”等)在19世纪吴语中大多用作中性指示(代)词。它与距离指示词的共存构成吴语指示词系统的不同类型,主要有以“箇”为唯一的基本形指示词系统(台州话)、以“箇”为主要的基本形指示词系统(宁波话、金华话)“箇”与距离指示词同为基本形的指示词系统(上海话、苏州话),只以距离指示词为基本形的指示词系统(温州话)。类型不同,演变有别。20世纪以来吴语指示词系统有的稳定或较稳定,有的分化,有的合并。这些演变类型既表明“箇”对于吴语指示词系统的重要性,也表明指示词系统自身对“箇”演变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箇”早期吴语 指示系统类型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