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早期转运PCI与直接转运PCI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凌红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转运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院外转运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转运PCI组...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转运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院外转运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转运PCI组和直接转运PCI组。早期转运PCI组是在溶栓后转院再行PCI,直接转运PCI组是直接转院进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例数、心力衰竭例数、病死率、轻微出血率、再梗死率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和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20、80 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0 d和80 d后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优于治疗3 d时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转运PCI组治疗20 d和80 d后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优于溶栓后早期转运PCI组同时间段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转运PCI组患者术后2 h ST段回落率为92.0%,明显高于溶栓后早期转运PCI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转运PCI组患者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为3.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均明显低于溶栓后早期转运PCI组的10.0%和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转运PCI组FMC-to-B、D-to-B时间分别为(111.3±35.7)、(76.7±35.0)min,均明显短于早期转运PCI组的(147.3±36.7)、(89.7±39.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9、3.362,P<0.05)。结论:直接转运PCI治疗可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溶栓后PCI的梗死后心衰的发生率高于直接PCI,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直接行P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EMI 溶栓 早期转运 PCI 直接转运
下载PDF
转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ICU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银银 李黎明 张媛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评价转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先天性心病病(CHD)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11月由ICU转运至相关检查科室的术前CHD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2022年4~7月的63例术前先心患儿纳入对照组,2022年8~11... 目的:评价转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先天性心病病(CHD)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11月由ICU转运至相关检查科室的术前CHD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2022年4~7月的63例术前先心患儿纳入对照组,2022年8~11月的63例术前CHD患儿纳入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评估后进行转运,试验组采用转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分级标准,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进行转运。结果:试验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时间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转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指导ICUCHD患儿院内转运,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先天性心脏病 重症监护室 院内转运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糖转运体早期响应脱水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及系统发育分析
3
作者 周润 周婧 +2 位作者 许少全 颜明智 吕国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6-1302,1310,共8页
目的克隆细粒棘球绦虫糖转运体早期响应脱水蛋白(Sugar transporter early responsive to dehydration 6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ERD6)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细粒棘球绦虫中通过RT-PCR方法扩增EgERD6基因全长序... 目的克隆细粒棘球绦虫糖转运体早期响应脱水蛋白(Sugar transporter early responsive to dehydration 6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ERD6)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细粒棘球绦虫中通过RT-PCR方法扩增EgERD6基因全长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EgERD6蛋白分子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系统发育、同源序列比对以及多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结果克隆获得EgERD6基因全长序列,共1470 bp,编码488 aa蛋白,该蛋白具有主要协同转运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特征结构域。生物信息学分析该蛋白为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约占50.92%。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该蛋白与多房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97.48%,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低。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细粒棘球绦虫ERD6与人ERD6亲缘关系较远。该蛋白可与细粒棘球绦虫内啡肽-A3、网格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调节的酪氨酸激酶底物等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内吞作用和囊泡介导转运等生物学过程。结论成功克隆了EgERD6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蛋白含有MFS保守的功能结构域,可能参与虫体多种重要物质及能量代谢过程,为囊型棘球蚴病的致病机制研究和新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转运早期响应脱水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