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5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价值观对早期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1
作者 安雪 刘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5-17,共3页
早期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虽然树立了"尚富强"的新价值观,但是"纲常礼仪"等传统的伦理思想还时时影响着他们。而这种影响也阻碍了新价值观的继续发展,使它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他们后来所提出的"中体西... 早期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虽然树立了"尚富强"的新价值观,但是"纲常礼仪"等传统的伦理思想还时时影响着他们。而这种影响也阻碍了新价值观的继续发展,使它难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他们后来所提出的"中体西用"理论模式就是基于这种矛盾思想所建立起来的,因而是不完整和脆弱的,同时也缺少对现实社会的冲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价值观 早期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影响
下载PDF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韵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8,共6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从传统到现代的思想转型 ,并未重复西欧知识分子以单纯的经济问题和奢侈的文化问题为核心的纯理性的文化批判路径 ,而是始终围绕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线的救亡图存问题 ,以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结为依托 ,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从传统到现代的思想转型 ,并未重复西欧知识分子以单纯的经济问题和奢侈的文化问题为核心的纯理性的文化批判路径 ,而是始终围绕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线的救亡图存问题 ,以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结为依托 ,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来研究、探索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其现代化思想转型所历经的依附———批判———离异———回归的心理历程 ,影响并规定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理论建构、模式及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知识分子 思想转型 早期现代化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心理
下载PDF
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玉敏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0,共4页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力量,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内容引介到中国,其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该群体成员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尽相同,而群体自身的一些特征则引发了宣传中显见的随意性、难以深入性及...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体力量,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内容引介到中国,其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该群体成员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尽相同,而群体自身的一些特征则引发了宣传中显见的随意性、难以深入性及未能摆脱日本消极影响等局限性,由此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下载PDF
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选择优先接受唯物史观的期待视野——基于接受史的考察
4
作者 王宁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接受史注重对接受者“主体性”的研究。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唯物史观满足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一接受主体所面对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法论期待,契合了当时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心理,具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选择优先接受的历... 接受史注重对接受者“主体性”的研究。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唯物史观满足了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一接受主体所面对的“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法论期待,契合了当时以中国传统哲学为认知基础的社会心理,具有在近代中国得以被选择优先接受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进化论思想也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更好地理解与接受唯物史观搭建了桥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得以优先被中国早期知识分子选择与接受的期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 期待视野 唯物史观
下载PDF
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之文化互鉴研究
5
作者 杨劼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性转换——一种儒学现代化。他们的文化互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互鉴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及其困境: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存样态解读——以罗家伦为个案的剖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夏根 朱孝远(指导) 许纪霖(指导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2,共8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双重任务:作为社会的中坚和政治精英,他们须肩负起救亡图存、改造社会的政治任务;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知识精英,他们又须承担起建构民族新文化的历史重任。换言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一身兼任“文化人”与“政治人”的双重社会角色,具备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遗憾的是,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使得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追求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与冲突,并由此导致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摆脱的内心困惑与身心煎熬。作为近代中国典型的政学两栖型人物,罗家伦的人生境遇及其思想历程为我们解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样态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生存样态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关怀 罗家伦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早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9
7
作者 齐鹏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0,共10页
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早期的_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虽则初步然而又是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 知识分子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早期的_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对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虽则初步然而又是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一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始,就已经注意到知识分子问题并予以相当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问题 理论探索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 青年学生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中国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 知识阶级
下载PDF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苏全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49-54,共6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是将前近代时期士大夫的生命形态作为参照系的,该参照系的主要内容是士大夫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为充当帝师王佐,功名意识乃普遍的价值观念,经济观念核心是重农抑商,并进而形成文化优越感、保守拒变心态、"...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是将前近代时期士大夫的生命形态作为参照系的,该参照系的主要内容是士大夫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为充当帝师王佐,功名意识乃普遍的价值观念,经济观念核心是重农抑商,并进而形成文化优越感、保守拒变心态、"夷夏之辨"的世界观,且陷入空疏无用的"学问"之争中不能自拔,于社会民生毫无裨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方面,带有悲剧、迷茫色彩的忧患意识;经济方面,以重科技发展实业为核心的经济意识;文化方面,中西地位反向互换的文化意识。这种作为一种质变过程同时更多地体现为量的累积的转型乃是一条痛苦而漫长的人生旅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 思想转型问题 士大夫 生命形态 价值观念
下载PDF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孝道的批判与重建 被引量:12
9
作者 郁有学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7-82,共6页
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实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然而自历... 传统的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实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然而自历史演化至十九世纪末以来,在强大的西方文明的进逼下,动摇了朝野的知识分子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致使反孔非儒的言论渐次出现,而且日趋激烈,终于形成了1914年后以《新青年》之作者群为代表的对儒家传统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作为儒家传统重要组成部份的孝道思想更是首当其冲,成为讨伐的对象。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孝道的批判,即集中在这一时期。而三十年代以后,一些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学者,回应前期的批判,起而从学理的层面,对孝道传统进行自觉的维护与理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传统孝道 孝道思想 陈独秀 徐复观 《孝经》 家族制度 现代新儒家 五四时期 马一浮
下载PDF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演进的逻辑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章征科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87,共5页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演进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通过知识分子组织政党,以政党开展政治动员,以追求民主政治为核心,围绕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展开,并经过反复曲折的选择过程,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党...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演进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通过知识分子组织政党,以政党开展政治动员,以追求民主政治为核心,围绕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展开,并经过反复曲折的选择过程,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党民主引领社会民主发展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自然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近代中国 民主政治 演进逻辑
下载PDF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与知识分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海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近代中国 “文人论政”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 内忧外患 公众舆论 公共交往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华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34-35,2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忧患意识 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群体 爱国知识分子 民族命运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外圆内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纪霖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5期58-63,共6页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群象中,有一组形象特别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他们在风雨如磐的黑暗岁月里,既未象有些人那样用生命点燃正义的烛光,以呐喊抗争人间的邪恶;也不曾如另一些人那般随浊流而上下沉浮,在屈辱中苟且偷生。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西方知识分子 人格独立 人格主体 独立人格 理想人格 社会环境 价值目标 外圆内方 心理层次
下载PDF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重农思想新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国宏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2-80,共9页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农业地位和农商关系问题尽管认识不尽相同 ,有重农抑商派、工商立国派、农工商并重派等 ,但他们都看到了农业的极端重要性 ,主张把它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重视农业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并且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 农业 工商 农工 重农思想 近代中国 关系问题 重农抑商 知识分子 并重 体现
下载PDF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俭奢观探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国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知识分子 俭奢观
下载PDF
论教育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蕴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25-130,共6页
教育影响知识分子思想结构建构、思维模式定型、政治道路选择和文化心理取向。清末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过渡,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转型奠定了基础。所受教育的差异导致知识分子走进不同的群体。一类知识分子接受正规化传统教育与非正规... 教育影响知识分子思想结构建构、思维模式定型、政治道路选择和文化心理取向。清末教育制度由传统向近代过渡,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转型奠定了基础。所受教育的差异导致知识分子走进不同的群体。一类知识分子接受正规化传统教育与非正规化西学教育,继续走科举致仕道路,依附皇权与官僚体制,遂主张君主立宪;对西学摄取缺乏深度,对传统文化批判缺乏力度。另一类知识分子则接受非正规化传统教育与正规化西学教育,传统经学意识淡漠,科举废后更中断与封建政权问的联系,因此主张反满革命;对西方文化认识深刻,对传统文化批判亦能深入,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教育变革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转型,但变革的不彻底也制约了知识分子完式领导中国杜会全面变革的历史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传统教育 知识分子群体 西学教育 康有为 科举制度 非正规化 传统文化 转型 传统经学
下载PDF
19世纪末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初步形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瑞静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甲午战败的屈辱掀起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热潮,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通过倡导新式教育、办报刊、建学会,开启了民智,使一批有着西方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从封建营垒中剥离出来,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并逐步形成了群体,到... 甲午战败的屈辱掀起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热潮,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型知识分子,通过倡导新式教育、办报刊、建学会,开启了民智,使一批有着西方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渐从封建营垒中剥离出来,开始走上近代化道路,并逐步形成了群体,到辛亥革命前夕,已发展成为一支可观的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 中国近代 知识分子群体 民族危机 新式教育
下载PDF
华夏乎国家乎——试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国家观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云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10期223-226,共4页
鸦片战争之后,传统中国的"华夏中心主义"完全被突破,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开始形成,并被近代知识分子逐渐认知和接受.他们在重新为国家寻找新的认同符号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单凭"文化不能救国",在中外历史与现实的... 鸦片战争之后,传统中国的"华夏中心主义"完全被突破,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开始形成,并被近代知识分子逐渐认知和接受.他们在重新为国家寻找新的认同符号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单凭"文化不能救国",在中外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中,逐步将文化上的忠诚转移到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上来,并进而构建了新的国家学说.而这一国家观念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唤醒民众的舆论工具,另一方面也是近代知识分子企图重新进入到国家权力中心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基于时代背景,它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 国家
下载PDF
现代化视野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三次文化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毓团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知识分子 自由主义
下载PDF
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心态嬗变对近代思潮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丹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99-101,共3页
社会心态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影响制约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和行为选择。本文试图从知识分子心态的嬗变来分析中国近代各种社会思潮 ,以期对其实质有全方位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 知识分子 社会心态 近代 社会思潮 文化心理 危机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