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品种早熟18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海燕 王晓鸣 +2 位作者 武小菲 肖炎农 朱振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大豆品种早熟18是抗疫霉根腐病的有效抗源。本研究鉴定和分子标记早熟18的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以期为该品种的有效利用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感病大豆品种Williams与早熟18杂交建立分离群体。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早熟18对大豆疫霉菌抗... 大豆品种早熟18是抗疫霉根腐病的有效抗源。本研究鉴定和分子标记早熟18的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以期为该品种的有效利用及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感病大豆品种Williams与早熟18杂交建立分离群体。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早熟18对大豆疫霉菌抗性由1个显性单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名为RpsZS18。SSR标记连锁分析表明,RpsZS18位于大豆分子遗传连锁群D1b上的SSR标记Sat_069和Sat_183之间,与这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 cM和8.3 cM。RpsZS18是D1b连锁群上鉴定的第一个抗疫霉根腐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早熟18 疫霉根腐病 抗病基因 SSR标记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早熟18号的选育 被引量:2
2
作者 柏惠侠 林建兴 +2 位作者 朱保葛 周永香 崔永恒 《北京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早熟18 选育
下载PDF
大豆品种早熟18高产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
3
作者 李积武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11期19-20,共2页
在介绍大豆引进品种早熟 1 8特征特性的基础上 ,从地膜覆盖种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期灌溉、化控防倒伏、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正茬单种高产栽培技术 ,采用该技术的大豆产量达 4 2 73 .2 kg/hm2 ,产值 1 3 6 74 .2 4元... 在介绍大豆引进品种早熟 1 8特征特性的基础上 ,从地膜覆盖种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期灌溉、化控防倒伏、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正茬单种高产栽培技术 ,采用该技术的大豆产量达 4 2 73 .2 kg/hm2 ,产值 1 3 6 74 .2 4元 /hm2 ,产投比 3 .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早熟18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龙稻18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发 翟宏伟 +1 位作者 赵云峰 郭喜忠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0期168-169,共2页
龙稻18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480~2 550℃左右。该品种主茎12.5片叶,长粒型,株高98cm左右,穗长22cm左右,每穗粒数140粒左右,千粒重27g左右。是黑龙江省首个国标一级米具有,出米率高、恶白少、口感好... 龙稻18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480~2 550℃左右。该品种主茎12.5片叶,长粒型,株高98cm左右,穗长22cm左右,每穗粒数140粒左右,千粒重27g左右。是黑龙江省首个国标一级米具有,出米率高、恶白少、口感好冷饭不会生的特点。被当地人认为是迄今为止黑龙江省栽种的所有水稻品种当中最好吃的大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稻18早熟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抗寒早熟梨18号授粉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丁立华 《北方果树》 2000年第6期13-14,共2页
抗寒早熟梨18号(3-21-18)是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选育的抗病、丰产、优质、很有发展前途的品种,但对授粉品种的选择比较严格.经过反复筛选认为,大梨、苹香梨较为理想,本所近年选育的优系23-271、11-17为最佳.
关键词 抗寒早熟18 授粉品种 筛选试验 选育
下载PDF
大豆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何世炜 常生华 +1 位作者 武得礼 朱祥清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43-47,共5页
研究了早熟18大豆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籽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3 8,-0.970 6和-0.966 3,与茎数/m2、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P<... 研究了早熟18大豆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籽实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籽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63 8,-0.970 6和-0.966 3,与茎数/m2、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85 3和0.971 7。茎数/m2与荚数/m2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3 7,P<0.01),荚数/m2与单株籽重、单株荚数和单荚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依次为-0.9 6 7 6,-0.9 6 3 5和-0.9 4 6 2。播种密度(以株距表示)与茎数/m2补偿效应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P<0.05),与荚数/m2,籽实重/m2补偿效应均呈极显著三次抛物线回归关系(P<0.01)。单位面积籽实重随株距增加而变化的回归方程为:W=404.270 0-0.301 7h+4.706 1h2-1.965 1h3(r=0.850 3,P<0.05),以10株/m2(h=20 cm)的籽实产量最高,达427.3 g/m2,高于、低于此播种密度,单位面积籽实产量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18大豆 相关系数 补偿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