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为益生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7、14、21、28天的粪便标本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目的了解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为益生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7、14、21、28天的粪便标本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35例,男22例,女13例,出生胎龄210±11天,出生体重1419±339 g,收集粪便样本140份。在门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占80%以上;属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主要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包括埃希菌属、梭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克雷伯杆菌属,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均<5%。关键菌群差异分析发现,门及属水平的差异菌群主要为拟杆菌门(P=0.029)、蓝藻菌门(P=0.011)及葡萄球菌属(P=0.010)、罗氏菌属(P=0.040)。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发现,四个时间点Alpla多样性指数Ace值及Shanno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hao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四个时间点的Beta多样性分析Weighted-unifrac值分别为0.412(0.281~0.493)、0.498(0.214~0.526)、0.428(0.289~0.490)、0.143(0.077~0.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极早产儿生后7~28天肠道优势菌群从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变形菌门,并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而双歧杆菌属定植数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展开更多
目的:家庭抗逆力能帮助早产儿家庭应对困难和逆境,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支持以及个人心理健康的提升。本文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日后干预方案的制...目的:家庭抗逆力能帮助早产儿家庭应对困难和逆境,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支持以及个人心理健康的提升。本文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日后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治愈出院的192例早产儿及192例早产儿父母中的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量表简化版(shorten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amily Resilience Assessment Scale,FRAS-C)、简易应对行为问卷(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Zarit照顾负担量表(Zarit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s,CV-PSOC)、家庭关怀度测评量表(Family Concern Index Questionnaire,APGA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总评分为96.87±6.20,应对方式、育儿效能、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其89.6%的变异度。结论: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尚需提高,受到生态系统中各系统层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微系统层面对家庭抗逆力的预测作用最强,其中应对方式是关键因素,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在早产儿从NICU到家庭过渡阶段有意识地引导早产儿家庭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的抗逆力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极早产儿生后1个月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为益生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生后第7、14、21、28天的粪便标本行16 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35例,男22例,女13例,出生胎龄210±11天,出生体重1419±339 g,收集粪便样本140份。在门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占80%以上;属水平上检测到的优势菌群主要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包括埃希菌属、梭菌属、葡萄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克雷伯杆菌属,而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均<5%。关键菌群差异分析发现,门及属水平的差异菌群主要为拟杆菌门(P=0.029)、蓝藻菌门(P=0.011)及葡萄球菌属(P=0.010)、罗氏菌属(P=0.040)。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发现,四个时间点Alpla多样性指数Ace值及Shanno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hao值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四个时间点的Beta多样性分析Weighted-unifrac值分别为0.412(0.281~0.493)、0.498(0.214~0.526)、0.428(0.289~0.490)、0.143(0.077~0.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极早产儿生后7~28天肠道优势菌群从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变形菌门,并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而双歧杆菌属定植数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文摘目的:家庭抗逆力能帮助早产儿家庭应对困难和逆境,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支持以及个人心理健康的提升。本文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日后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收治于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治愈出院的192例早产儿及192例早产儿父母中的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应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量表简化版(shortene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amily Resilience Assessment Scale,FRAS-C)、简易应对行为问卷(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Zarit照顾负担量表(Zarit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s,CV-PSOC)、家庭关怀度测评量表(Family Concern Index Questionnaire,APGA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总评分为96.87±6.20,应对方式、育儿效能、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均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其89.6%的变异度。结论: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抗逆力尚需提高,受到生态系统中各系统层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微系统层面对家庭抗逆力的预测作用最强,其中应对方式是关键因素,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在早产儿从NICU到家庭过渡阶段有意识地引导早产儿家庭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的抗逆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