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流域生态水文耦合模拟与调控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9
1
作者 严登华 王浩 +2 位作者 杨舒媛 刘明国 霍竹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73-778,共6页
系统识别全球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旱区流域生态水文耦合作用机制及演变规律,并通过综合生态水文调控,构建健康水循环和生态安全格局,是干旱区流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传统的基于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分离模拟与调控,尚不... 系统识别全球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旱区流域生态水文耦合作用机制及演变规律,并通过综合生态水文调控,构建健康水循环和生态安全格局,是干旱区流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传统的基于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分离模拟与调控,尚不能满足上述实践需求;需结合原型观测与实验,对大气模式、水文模型、生态模式(包括天然生态模拟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式)进行耦合开发,构建具有统一物理机制的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以此为支撑,对干旱区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及阈值特征进行系统识别;并结合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提出流域生态安全修复及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方案;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进行动态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流域 生态水文过程 “自然-人工”二元驱动 耦合模拟 综合调控
下载PDF
干旱区流域经济分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东景 马安青 徐中民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84,共4页
本文在阐述流域经济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在我国进行干旱区流域经济研究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我国干旱区流域经济的一般特征 ,即 :生态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错位 ,流域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 ,流域经济中心在历史上发生... 本文在阐述流域经济概念的基础上 ,分析了在我国进行干旱区流域经济研究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了我国干旱区流域经济的一般特征 ,即 :生态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错位 ,流域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 ,流域经济中心在历史上发生了变迁和流域经济的简单性等。指出干旱区流域经济实质上是干旱区流域生态经济。最后提出了干旱区流域经济应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经济 旱区流域经济分析
下载PDF
干旱区流域生态经济人缺失与行为塑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雍会 孙璐璐 陈作成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145,共4页
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具有逐利的本性,而且表现出行为外部性,这在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表现出"生态经济人"缺失现象。文章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10个县和2个团场的75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了... 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具有逐利的本性,而且表现出行为外部性,这在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表现出"生态经济人"缺失现象。文章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10个县和2个团场的75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了干旱区流域"生态经济人"基本属性、缺失原因及塑造行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人 旱区流域 行为塑造
下载PDF
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过程耦合分析与模拟研究框架 被引量:2
4
作者 左其亭 郭丽君 +1 位作者 平建华 梁士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2-105,120,共5页
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短缺与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水文-生态过程耦合分析与模拟问题是实现干旱区流域水安全与生态安全亟待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总结国内外水文-生态过程耦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当前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过程耦合研究... 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短缺与生态恶化问题日趋严重,水文-生态过程耦合分析与模拟问题是实现干旱区流域水安全与生态安全亟待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总结国内外水文-生态过程耦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当前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过程耦合研究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提出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过程耦合研究框架,包括水文-生态过程的作用机制、耦合关系和耦合模拟研究,旨在为干旱区流域水文-生态耦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流域 水文-生态过程 作用机制 耦合关系 耦合模拟
下载PDF
试论水利历史研究在西部干旱区流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开展对策
5
作者 薛万功 《中国水利》 2018年第3期61-63,共3页
从水利历史研究在干旱区流域工作的特殊地位、当前干旱区流域水利历史研究的主要制约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干旱区水利历史研究的基本对策。以史为鉴,有利于深入认识区域水环境的演化规律,更好解决当代河西走廊水资... 从水利历史研究在干旱区流域工作的特殊地位、当前干旱区流域水利历史研究的主要制约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干旱区水利历史研究的基本对策。以史为鉴,有利于深入认识区域水环境的演化规律,更好解决当代河西走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一系列流域水权体系改革、流域管理机制创新、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河长制推行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流域管理 水利历史研究 重要性 对策 讨赖河
下载PDF
基流分割方法在寒旱区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文 李占玲 +2 位作者 徐宗学 赵捷 赵焕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8,共8页
基流作为寒旱区流域的重要水分补给,在维持生态系统安全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定适合该区环境特点的基流分割方法尤为重要。基于数字滤波、滑动最小值(BFI)、时间步长(HYSEP)三类方法对我国西北寒旱区黑河流域上游莺... 基流作为寒旱区流域的重要水分补给,在维持生态系统安全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定适合该区环境特点的基流分割方法尤为重要。基于数字滤波、滑动最小值(BFI)、时间步长(HYSEP)三类方法对我国西北寒旱区黑河流域上游莺落峡水文站1954~2012年的逐日流量进行基流分割,对三类共9种基流分割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种方法计算所得年内基流量变化趋势均符合黑河流域特点,但不同月份降雨量的差异对基流分割结果的影响显著;(2)滑动最小值法和时间步长法对不同年份的基流过程有更好的辨识度,且滑动最小值(B1)法、滑动最小值(B2)法、时间步长(H3)法所得的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与已有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相近,结果可靠,同时各法基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9种方法所得基流序列均较为平稳,年际变化平缓;(3)时间步长(H3)法得到的基流过程线符合流域汇流规律,与斜线分割法的确定性系数显著优于其它各法(R2=0.825,p<0.001)。综上,时间步长法中的局部最小值(H3)法综合考虑了年内基流量变化特征、年基流指数稳定性、径流过程线合理性三个方面,在黑河上游流域进行基流分割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分割 黑河流域 旱区流域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监测及管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苗红雄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5期99-103,共5页
为探索干旱程度、了解成因,提出基于遥感影像的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监测及管理措施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流域影像,经过最小噪声变换完成去噪处理;设立流域基线,在NIR-Red特征空间内分析流域附近土壤光谱特征,构建水资源监测模型;将标准... 为探索干旱程度、了解成因,提出基于遥感影像的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监测及管理措施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流域影像,经过最小噪声变换完成去噪处理;设立流域基线,在NIR-Red特征空间内分析流域附近土壤光谱特征,构建水资源监测模型;将标准降水腾化指数引入到此模型中,得到水平衡值,使用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得到不同区域旱涝等级;对于干旱严重地区,提出健全水法体系,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实验证明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到水资源监测中具有优质可行性,能及时了解流域干旱程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旱区流域 水资源监测 管制措施 光谱特征
下载PDF
旱区流域微单元径流EFDC模拟研究方法
8
作者 刘钦 刘庆鑫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3年第11期22-24,共3页
干旱地区通常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降雨量大,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在大部分的乾燥地带,雨水和气温的改变是十分灵敏的,而水源的生态环境也是十分脆弱的。在将来,由于全球气候的改变,某些干旱区的水源供应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进而对缺水的... 干旱地区通常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降雨量大,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在大部分的乾燥地带,雨水和气温的改变是十分灵敏的,而水源的生态环境也是十分脆弱的。在将来,由于全球气候的改变,某些干旱区的水源供应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进而对缺水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冲击。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域水文模式,并将其与大气循环模式所产生的气候变迁情况相结合,对其进行了气象因素、降雨等方面的研究。该研究结果对我国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中从流域微单元径流模拟方法、气象变化下径流响应、旱区流域水环境模拟等角度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流域 微单元径流 水环境 EFDC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马媛 师庆东 +1 位作者 杨建军 吕光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2-687,共6页
采用地统计方法,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干旱区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微量元素为对数正态分布;流域内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明显,微量元素含量绿洲区普遍高于荒漠区;其中,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 采用地统计方法,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干旱区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微量元素为对数正态分布;流域内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明显,微量元素含量绿洲区普遍高于荒漠区;其中,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基本属正常范围,有效锰含量处于普遍缺乏状态,有效铜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在42.28%~83.24%;四种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具有各向异性特征,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二阶趋势效应。用简单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考虑各向异性及趋势效应,制作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认识本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结构,流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土壤资源综合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量元素 旱区流域 空间变异 趋势效应
下载PDF
干旱区典型流域近3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分形特征分析--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义玲 乔木 +1 位作者 杨小林 周生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81,共7页
利用1976、1989、2005年三期遥感影像,运用GIS和分形理论研究干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各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土地利用/土地覆... 利用1976、1989、2005年三期遥感影像,运用GIS和分形理论研究干旱区典型流域——玛纳斯河流域近3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各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分布具有分形结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形状复杂性和斑块的稳定性波动变化,1976、1989、2005年三时期的各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394 0、1.363 4和1.389 9。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606 0、0.636 6、0.610 1。三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沙地>未利用土地>居民点工矿用地>水域>林地>草地>耕地>盐碱地。耕地、林地、草地、盐碱地稳定性相对较差。通过对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复杂性和稳定性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协调水土开发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玛纳斯河流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分形理论 分维数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及影响模式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王晓燕 王雪平 王旭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5,61,共7页
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6、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成本加权距离和城乡聚落体系潜能指数对传统的场强模型进行改进,综合利用扩张强度指数、扩张速度指数等分析研究石羊河流域内部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分异... 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6、2010年三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成本加权距离和城乡聚落体系潜能指数对传统的场强模型进行改进,综合利用扩张强度指数、扩张速度指数等分析研究石羊河流域内部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分异。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并结合道路等级和长度计算流域内城乡聚落体系间最短时间距离来分析城乡聚落体系空间联系与空间相互作用,据此分析石羊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空间结构变化及影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内陆河流域 城乡聚落体系 空间结构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泽宁 高建菊 胡彩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3-146,共4页
根据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系统特点及其风险产生机理,给出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定义,从致险性、脆弱性和承险性三方面分析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构成框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风... 根据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系统特点及其风险产生机理,给出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定义,从致险性、脆弱性和承险性三方面分析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构成框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风险指数表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据此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并以黑河中游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内陆河流域 取水总量控制 风险分析 指标体系 综合风险指数
下载PDF
那棱格勒河流域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3
作者 张寿川 赵春涛 +5 位作者 安亚涛 刘凯 余冬梅 陈亮 李庆宽 王建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3-1863,共11页
本文基于那棱格勒河流域63组样品测试结果,分析流域内大气降水、河水、地下水、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氘盈余参数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受到蒸发和水汽再循环的双重影响,研究区大气降水δD、δ^(18)O均大于我国平... 本文基于那棱格勒河流域63组样品测试结果,分析流域内大气降水、河水、地下水、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氘盈余参数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受到蒸发和水汽再循环的双重影响,研究区大气降水δD、δ^(18)O均大于我国平均值,且研究区大气降水线斜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但大于西北干旱区其他流域大气降水线,东亚季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研究区8月大气降水氘盈余偏低的主要因素。(2)研究区河水线斜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河水氘盈余与δ^(18)O、TDS呈负相关关系,均为河水经历强蒸发作用导致同位素分馏所致,研究区南部山区降雨是河水主要补给来源,高程效应导致不同区段河水δD、δ^(18)O产生差异。(3)不同区段地下水与地表水补给、排泄关系存在差异,加之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多源补给,导致地下水线斜率、截距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和当地大气降水线。(4)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均出现“氧漂移”现象,且二者氘盈余参数均小于0,这与蒸发导致氢氧同位素过度分馏密切相关,盐类矿物溶滤作用是致使晶间卤水氘盈余值小于湖表卤水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氘盈余 旱区流域 那棱格勒河
下载PDF
先升后降:2000-2020年博尔塔拉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演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贺洋 李倞 徐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5,共6页
博尔塔拉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干扰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生态系统变化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对生态脆弱的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全面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 博尔塔拉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干扰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生态系统变化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对生态脆弱的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全面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作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依据。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博尔塔拉河流域进行流域划分,以子流域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单元,联用Arc GIS、Fragstats和Geo Da软件计算得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模型,对博尔塔拉河流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内大面积草地、湿地、森林等类型的退化是造成景观生态风险恶化的直接原因,这和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无序垦荒、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有极大的关系。2010—2020年,随着国家对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多种防治手段并行,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大幅度降低,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值呈降低趋势。整个研究期间,生态环境局部改善与部分退化并存,博尔塔拉河流域的景观生态安全情况不容乐观。未来建议从改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经济体系发展入手,同时针对不同风险区制定合理改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旱区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下载PDF
新疆宁家河流域洪水类型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慧 《地下水》 2016年第4期182-183,共2页
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高山冰川及融雪是流域主要的补给来源,因此,与其他河流洪水成因相比,更加具有融雪性洪水特征。通过对新疆宁家河流域洪水形成特点和规律的分析,进一步阐明研究区洪水形成的主... 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高山冰川及融雪是流域主要的补给来源,因此,与其他河流洪水成因相比,更加具有融雪性洪水特征。通过对新疆宁家河流域洪水形成特点和规律的分析,进一步阐明研究区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洪措施。这对于干旱区流域的洪水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流域 宁家河 融雪性洪水 防洪措施
下载PDF
巴音河流域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翟婧雅 金彦香 金鑫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目的】分析巴音河流域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流域内不同水体间的转换关系。【方法】结合水化学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巴音河流域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探讨水体中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进而识别不同水体间的补给机制。【结果】流... 【目的】分析巴音河流域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流域内不同水体间的转换关系。【方法】结合水化学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巴音河流域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探讨水体中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进而识别不同水体间的补给机制。【结果】流域水体pH平均值、TDS平均值及DO平均值分别为7.53、399 mg/L和5.46 mg/L;河水、泉水中阴离子以SO_(4)^(2-)为主,地下水中阴离子以Cl^(-)为主;所有水体阳离子均以Ca^(2+)为主。水体中Na^(+)(/Na^(+)+Ca^(2+))的比值点主要分布在蒸发-结晶作用带和岩石风化带之间,远离大气降水带;巴音河流域水体蒸发线的斜率(4.94)显著小于当地及全球大气降水线斜率;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平均值介于流域北部山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平均值之间。【结论】蒸发结晶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是控制流域水体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且蒸发岩和碳酸盐的风化溶解是流域水体离子的主要来源。上游地下水接受地表水渗漏和侧向径流补给,比例分别为43.36%、56.64%;中游地下水接受地表水和河流上游补给,比例分别为69.51%、30.49%;下游地表水接受地下水和泉水补给,比例分别为10.26%、8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稳定同位素 水文过程 旱区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邓铭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8-756,共9页
在分析研究坎儿井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流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具体思路,并以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对构筑"横坎儿井式"地... 在分析研究坎儿井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流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具体思路,并以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对构筑"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及其"引渗回补"调蓄系统、"横坎儿井"集水系统、"自流虹吸"输水系统三大工程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山前凹陷地下水库是非常理想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其研究和示范工程,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内陆河流域 坎儿井 山前凹陷 地下水库 示范工程 水资源高效利用 结构设计原理 水资源转化 技术特点 水源工程 输水系统 联合调度 集水系统 工程组成 分析研究 调蓄系统 地貌特征 储水构造 冲洪积扇 新模式
下载PDF
基于胡杨年轮的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历史重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洪华 李卫红 孙慧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6,共6页
【目的】采用树木年轮技术重建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历史变化动态过程,以期弥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历史数据资料的不足,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埋深重建研究提供一个新方法。【方法】以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胡杨为对象,于2015年9月在... 【目的】采用树木年轮技术重建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历史变化动态过程,以期弥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历史数据资料的不足,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埋深重建研究提供一个新方法。【方法】以荒漠河岸林建群植物胡杨为对象,于2015年9月在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共钻取胡杨年轮样芯58个,经Cofecha交叉定年程序和Arstan软件,选用48个样芯建立胡杨年轮宽度年表。采用滑动t-检验、M-K趋势检验、累积曲线分析胡杨轮宽指数和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采用频率分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轮宽指数与气温、降水量、径流和地下水埋深关系。【结果】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的胡杨树龄为40~80年,超过60年的树木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腐现象,未发现100年以上木质部保存完好的胡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年表突变时间分别为1957,1967,1975和2000年;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对胡杨年轮宽影响并不显著;采用胡杨年轮宽度重建了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近83年来的地下水埋深历史变化,其重建结果与区域水文记录基本一致。【结论】塔里木河下游胡杨年轮的形成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不显著;胡杨年轮可作为研究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变化过程的一个新生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代学 胡杨 地下水埋深 历史重建 旱区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Runoff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During 1960-2010 被引量:13
19
作者 WANG Huaijun CHEN Yaning +1 位作者 LI Weihong DENG Hai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286-300,共15页
Based on runof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10,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long-term trends of hydr... Based on runof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0 to 2010,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long-term trends of hydroclimatic variab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both Mann-Kendall test and distributed-free cumulative sum (CUSUM) chart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from 1960 to 2010.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exhibits an increasing trend, especially in the sou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Xinjiang in the study period. Step changes occur in 1988 in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time series and in 1991 in the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The runoff in different basins shows different trends, i.e.,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in the Kaidu River, the Aksu River and the Shule River, and decreasing in the Shiyang River. Correlation analy- sis reveals that the runoff in the North Xinjiang (i.e., the Weigan River, the Heihe River, and the Shiyang River) has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rainfall, while that in the sou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Shule River has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air temperature. The trends of rtmoff have strong negative correla- tions with glacier covera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glacier water in runoff. From the late 1980s, the climate has become warm and wet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The change in runoff is interac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glacier covera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reamflow in the arid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China is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limatic variables climate change step change water resources arid region
下载PDF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Perturbation on Water Resources in Arid Zone: Case Study of Kaidu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6
20
作者 MUPENZI Jean de la Paix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704-710,共7页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perturbation on water resources of the Kaidu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hydrology data during the p... The main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long-term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perturbation on water resources of the Kaidu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hydrology data during the past 29 years from 1979 to 2007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using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method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hypothesis testing for trend of climate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a high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n the study area as well as an extreme and highly variable hydrological regime in this region, where flash floods can exceed the total runoff from a sequence of years. These variations may be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Kaidu River Basin in arid zone. It also reveals that precipitation has a much greater impact on stream flow than that of temper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pproaches was proposed as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is ari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 Kaidu River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s Stream flow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