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建军 党翼 +7 位作者 赵刚 樊廷录 王磊 程万莉 李尚中 王淑英 雷康宁 张朝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6-165,共10页
通过在陇东黄土旱塬雨养农业区进行的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F,225 kg·hm-2);2)秸秆还田(TS,9000 kg·hm-2);3)F+TS;4... 通过在陇东黄土旱塬雨养农业区进行的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1)常规施氮(F,225 kg·hm-2);2)秸秆还田(TS,9000 kg·hm-2);3)F+TS;4)80%F+TS;5)60%F+TS;6)不施肥不还田(CK)。结果表明:与F+TS相比,不同年份秸秆翻压还田与减量20%~40%氮肥配施均表现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同程度的增加,差异不显著,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小变化顺序均为80%F+TS>60%F+TS>F+TS>F>TS>CK。其中80%F+TS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F+TS增加9.9%、8.2%,较CK增加46.9%、52.4%,60%F+TS较F+TS增加2.6%、3.7%,较CK增加37.2%、46.1%。同时,秸秆翻压还田与减量20%~40%氮肥配施提高了春玉米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改善了产量性状和拔节期玉米光合性能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因此,在陇东黄土旱塬雨养农业区,60%~80%F+TS处理即秸秆翻压还田与氮肥减量20%~40%的配施方式是该地区最优施氮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减施 旱地春玉米 产量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不同种植和施肥方式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天文 谢永春 +2 位作者 张平良 刘晓伟 姜小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1-238,共8页
缺水和缺肥影响着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的发展,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和施肥方式下春玉米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利用效率,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全膜双垄沟播(F)、半膜平作(H)和裸地平作(O)3种种植方式,配套优化施肥(OPT)、农民习惯施肥(FP)和不施肥... 缺水和缺肥影响着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的发展,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和施肥方式下春玉米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和利用效率,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全膜双垄沟播(F)、半膜平作(H)和裸地平作(O)3种种植方式,配套优化施肥(OPT)、农民习惯施肥(FP)和不施肥(CK)3种施肥水平,测定了春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了不同处理的土壤耗水量、贮水量、含水量垂直变化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以F种植方式和OPT施肥耦合效应最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均以F-OPT处理最高,分别为12 900kg/hm2,27.9kg/(hm2·mm)和246.2mm,与O-CK相比,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68.7%和106.2%;H和O种植方式下OPT施肥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并未提高(与FP相比);春玉米在灌浆期间耗水量最大,收获后F-OPT土壤水分相比播前出现亏缺,其他处理均得到补偿,其中FOPT在收获后140cm土层附近土壤含水量小于10%。因此,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下优化施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长期种植不利于春玉米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优化施肥 旱地春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可持续生产
下载PDF
耕作、施氮和密度及其互作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敖 张元红 +4 位作者 温鹏飞 王瑞 董朝阳 宁芳 李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59-1970,共12页
[目的]黄土旱塬半湿润易旱区属于雨养农业区,水分亏缺为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有必要筛选适于黄土旱塬半湿润易旱区春玉米综合栽培模式,从而提高旱地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方法]2017-2018年玉米生长季,探讨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 [目的]黄土旱塬半湿润易旱区属于雨养农业区,水分亏缺为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有必要筛选适于黄土旱塬半湿润易旱区春玉米综合栽培模式,从而提高旱地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方法]2017-2018年玉米生长季,探讨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深松)、施氮(0、150、225 kg·hm^-2)和种植密度(52500、67500株/hm2)对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利用效率、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互作效应,提高玉米综合生产力.[结果](1)2017-2018年春玉米播种期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均表现为免耕>深松>翻耕,2年平均免耕与深松播种期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较翻耕分别提高6.1%和4.1%.2年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均在深松高密高氮(STH2)处理最高.(2)深松与免耕处理较翻耕处理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与施氮量的增加,春玉米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随之增加,耕作×密度对拔节、抽雄期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影响,密度×施氮对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有显著影响.STH2处理下,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处理提高3.3%-32.9%.(3)穗粒数和百粒重与施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深松与免耕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翻耕.STH2处理产量最高,2017年STH2产量较其他处理增幅为1.4%-63.3%;2018年增幅为2.9%-39.6%.[结论]在黄土旱塬半湿润易旱区,深松耕配施150-225 kg·hm^-2施氮量与67500株/hm^2种植密度,不仅可以提高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还可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效益;免耕配施225 kg·hm^-2施氮量与67500株/hm^2种植密度,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玉米 耕作 施氮 密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和施肥对旱地春玉米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谢永春 郭天文 刘国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5,共6页
覆膜种植技术已在旱作农区大面积推广,为了探明覆膜种植模式下科学合理的施肥水平,尽量减少土壤氮素残留与淋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全膜双垄沟播(F)、半膜平作(H)和裸地平作(O) 3种种植方式,配套优化施肥(OPT)、农民习惯施肥(FP)和不施... 覆膜种植技术已在旱作农区大面积推广,为了探明覆膜种植模式下科学合理的施肥水平,尽量减少土壤氮素残留与淋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全膜双垄沟播(F)、半膜平作(H)和裸地平作(O) 3种种植方式,配套优化施肥(OPT)、农民习惯施肥(FP)和不施肥(CK) 3种施肥水平,测定了春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析了不同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分布以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累积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0~200 cm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最高可达428.3 kg·hm^(-2),OPT和FP处理的硝态氮平均累积量分别是CK的7.6和4.4倍;覆膜种植可以减少氮素残留,以全膜双垄沟播尤为明显;裸地平作下长期施氮容易出现硝态氮的残留,其主要残留在60~140 cm土层中,100 cm土层附近最高。两种覆膜种植方式下,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0~2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收获时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保持在较低水平,而在裸地平作下施氮后硝态氮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收获期残留量高。因此,在OPT施肥水平下,配合全膜双垄沟播可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土壤硝态氮下层淋溶,降低因高施氮导致的土壤硝态氮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优化施肥 旱地春玉米 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旱地春玉米倒秆免耕两元带状覆盖膜侧种植技术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薛少平 韩少明 乔志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为了将有限的自然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保存于土壤之中,并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效率,连续多年采用田间试验与大面积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集成创新研究的"旱地春玉米倒秆免耕两元带状覆盖膜侧种植技术",融"冬闲期倒秆覆盖免耕&... 为了将有限的自然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保存于土壤之中,并尽可能地提高其利用效率,连续多年采用田间试验与大面积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集成创新研究的"旱地春玉米倒秆免耕两元带状覆盖膜侧种植技术",融"冬闲期倒秆覆盖免耕"与"生育期两元带状覆盖膜侧种植"两项技术的优点于一体,能综合调节旱作农田的水、肥、气、热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因而旱地春玉米生长稳健茁壮,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水分利用率也达最高。同时,该技术并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潜在肥力和控制水土流失,减轻沙尘飞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玉米 倒秆覆盖免耕 两元带状覆盖 膜侧种植
下载PDF
论渭北旱地春玉米田杂草化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弊端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庄炳彦 张建峰 +1 位作者 王君玲 赵晓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113-115,共3页
陕西省宜君县年播种旱地春玉米1.8万hm^2,多年来春玉米田连年旋耕导致杂草(尤其是以根系繁殖的杂草)发生为害趋势逐年加重,因草害减产面积达1.2万hm^2以上,减产率4.23%-7.57%。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和植保技术推广,找出了不同密... 陕西省宜君县年播种旱地春玉米1.8万hm^2,多年来春玉米田连年旋耕导致杂草(尤其是以根系繁殖的杂草)发生为害趋势逐年加重,因草害减产面积达1.2万hm^2以上,减产率4.23%-7.57%。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和植保技术推广,找出了不同密度杂草的为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并总结分析了旱地春玉米化学除草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玉米 化控技术 弊端与对策
下载PDF
长效缓控复合肥与土壤改良剂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育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薛莲 孙振荣 +1 位作者 蒲明 袁宁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15期14-15,共2页
本文以旱地春玉米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玉米产量及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750 kg/hm^2长效缓控复合肥与750 kg/hm^2土壤改良剂对提高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育性状效果最好。
关键词 长效缓控复合肥 土壤改良剂 旱地春玉米 产量
下载PDF
浙江省旱地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8
作者 陈海生 《浙江气象》 1996年第3期3-5,57,共4页
本文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和春玉米关键生育期的光合有机物质对形成籽粒产量的贡献比率,建立了春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数学模型。并根据省内26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该作物的各级生产潜力及其在省内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旱地春玉米 光合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力 潜力分析 不同生育期 光温生产潜力 浙江省 光合潜力 光合产物
下载PDF
承德旱地春玉米钾肥肥效研究初报
9
作者 方继友 陈宝兴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分析了承德市土壤肥力水平和施肥现状 ,论述了在不同年份以及覆膜栽培和露地直播条件下 ,旱地春玉米增施钾肥的不同增产效果 ,证明随着单产水平的提高 。
关键词 玉米 旱地春玉米 承德 钾肥 肥效
下载PDF
旱地春玉米不同药肥配方对设定对象的防治效果
10
作者 靳明生 王元元 +2 位作者 王效瑜 梁继忠 景博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5期62-64,共3页
在固原市长城梁固原气象局观测站进行旱地春玉米不同药肥配方对设定对象防治效果试验,客观评价DR-YF-YM-2020药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和对设定对象的防治效果,为该药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处理4和处理6没有发... 在固原市长城梁固原气象局观测站进行旱地春玉米不同药肥配方对设定对象防治效果试验,客观评价DR-YF-YM-2020药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和对设定对象的防治效果,为该药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处理4和处理6没有发生倒伏,玉米螟、根腐病、基腐病、茎腐病、棉铃虫、蚜虫发生率较低。处理4产量最高,为740.8 kg/亩,较对照增产21.2%,处理6次之,为666.7 kg/亩,较对照增产9.1%。这2个配方适合在宁夏旱地春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玉米 药肥配方 设定对象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旱地春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建军 马明生 +4 位作者 樊廷录 赵刚 党翼 王磊 李尚中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114,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露地沟播栽培(T3)、露地不施肥沟播栽培(CK) 4种栽培模式对旱地春玉米耗水特征、产量、水分效应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2较T1、T3、CK播前0~2 m和0~3 m土层分...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T1)、留膜留茬免耕栽培(T2)、露地沟播栽培(T3)、露地不施肥沟播栽培(CK) 4种栽培模式对旱地春玉米耗水特征、产量、水分效应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2较T1、T3、CK播前0~2 m和0~3 m土层分别多贮水26.6 mm、63.3 mm、55.4 mm和27.4 mm、57.8 mm、59.4mm; 0~2 m土层耗水量分别增加了5.2%、17.9%、15.7%,且耗水量随播前底墒增加而增加。T1、T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与CK差异极显著,而T1、T2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产量构成中穗粒数及百粒重以T1最高,其次为T2。玉米收获期单株总干物质质量、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输出率和贡献率、收获指数均为T1>T2>T3>CK。不同栽培模式籽粒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CK,增幅为23.0%~27.4%,粗脂肪含量均低于CK,降低幅度为11.7%~13.9%。旱地留膜留茬免耕栽培休闲期蓄积的水分能保证特殊降雨年份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实现旱地春玉米高产优质与水分高效,并在特殊降雨年份起到防灾减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 耗水特性 产量 品质 旱地春玉米
原文传递
覆膜种植方式对陇东旱塬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浩亮 张恒嘉 +4 位作者 肖让 张永玲 俞海英 吴克倩 李福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0-208,共9页
以金凯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全膜平地覆盖(WM)、半膜平地覆盖(HM)、隔沟覆膜垄播(MRM)、全膜双垄沟播(WRF)、露地平播(CK)5种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RM作为一种新型种植方式,具有垄沟集雨的优势,全... 以金凯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全膜平地覆盖(WM)、半膜平地覆盖(HM)、隔沟覆膜垄播(MRM)、全膜双垄沟播(WRF)、露地平播(CK)5种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RM作为一种新型种植方式,具有垄沟集雨的优势,全生育期土壤温度最高,弥补了陇东旱塬区积温不足导致作物低产的缺陷,显著提高了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较CK显著提高32.96%和27.01%。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5种种植方式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并以其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得综合评价指数,表明MRM水热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综合效益显著,有利于陇东旱塬春玉米高产田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种植方式 产量 水热效应 生长动态 旱地春玉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