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战时“农都”促进外来旱地粮食作物本土化效益分析
- 1
-
-
作者
唐凌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出处
《古今农业》
2017年第1期85-100,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时农都"在外来旱地农作物本土化进程中的作用>(批准号11BZS081)的前期成果之一
-
文摘
抗战时期,高产的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实现本土化,对支撑大后方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柳州沙塘作为战时"农都",在此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科研效益,不仅表现在成功地对玉米、红薯、马铃薯等外来粮食作物进行了改良与优化,还表现在提供了先进的种植程序与方法,增强了生产实践的科学性及实效性。其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促使这些旱地粮食作物在大后方地区迅速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了产量,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与方法。战时生产体制和科研试验系统的构建,是外来旱地粮食作物引进及传播效益增大的两大关键性因素。
-
关键词
战时“农都”
旱地粮食作物
本土化
效益
-
Keywords
Agricultural Capital at wartime, Dry land grain crops, Localization, Benefits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
-
题名豫西地区降水资源对旱地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李克煌
钟兆站
-
机构
河南大学地理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
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8,共6页
-
基金
河南省教委资助
-
文摘
本文论述降水资源是旱地粮食作物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揭示了豫西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规律和水分盈亏规律,提出运用地理风险决策、实行适水种植的宏观对策。
-
关键词
旱地粮食作物
产量
地理风险决策
降水资源
-
Keywords
Grain production in dry area, water surplus and shortage, geographic risk policy making, Western Henan Province
-
分类号
S162.53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