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旴江医德及其旴江特色 被引量:4
1
作者 戚中美 彭柳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35期34-35,共2页
从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维度出发,通过考察中国传统道德、中医医德的基本内涵,尝试准确论述旴江医德的科学含义,探讨旴江医德与中国传统道德、中医医德的"和而不同",以期彰显出旴江医德的旴江特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 中国传统道德 中医医德 旴江医学 旴江医德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文化育人体系下的旴江医德素养培育实证调查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尧必文 胡卫红 胡家心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19期94-97,共4页
文章以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0级4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医药院校文化育人体系下的旴江医德素养培育进行了实证调查,并据此提出了中医药院校文化育人体系下的旴江医德素养培育对策。
关键词 文化育人体系 旴江医德素养 中医药院校
下载PDF
旴江医德引导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基层就业的研究
3
作者 王李俊 杨琴 戚中美 《就业与保障》 2023年第9期148-150,共3页
近年来,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医专业学生的基层就业现状及其成因,结合对旴江医德的内涵阐释,重点探究了旴江医德教育的育人作用,并提出了挖掘应用旴江医德文化资源、构建一体化思政德育教育体系... 近年来,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中医专业学生的基层就业现状及其成因,结合对旴江医德的内涵阐释,重点探究了旴江医德教育的育人作用,并提出了挖掘应用旴江医德文化资源、构建一体化思政德育教育体系、构建全过程德育教育模式等具体措施建议,旨在引导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基层就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德 教育模式 中医专业学生 就业观念 基层就业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文化育人体系下的旴江医德素养培育研究
4
作者 尧必文 胡家心 胡卫红 《大学(思政教研)》 2023年第4期18-21,共4页
旴江流域自古以来就名医辈出,这些医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行医救人,而且将自己的行医心得与医德素养编撰在自己的医学著作中,为后世医者树立仁医的思想借鉴。文章以旴江医家典籍中的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黄宫绣等旴江医... 旴江流域自古以来就名医辈出,这些医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行医救人,而且将自己的行医心得与医德素养编撰在自己的医学著作中,为后世医者树立仁医的思想借鉴。文章以旴江医家典籍中的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黄宫绣等旴江医家道德素养为切入点,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医德素养培育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家典籍 旴江医德 学生医德素养教育
下载PDF
旴江医德融入职业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邹来勇 曾鑫 +2 位作者 尧必文 曹耀兴 朱玉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2年第7期40-42,共3页
研究旴江医德融入职业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可行性路径,分析教学改革对职业院校医学生思政建设的成效及不足。从医患关系,医医关系,义利关系等三方面,采用讲述、课件及影音等多种形式将旴江医家医德典故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结果发现此教学... 研究旴江医德融入职业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可行性路径,分析教学改革对职业院校医学生思政建设的成效及不足。从医患关系,医医关系,义利关系等三方面,采用讲述、课件及影音等多种形式将旴江医家医德典故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结果发现此教学改革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学生特别对于医德故事感兴趣,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德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寓医德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值得推广应用。课题组认为,对于医学生医德等职业道德的培养,应因地治宜,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融入课程思政,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德 课程思政 医德典故 教育改革 职业价值观
原文传递
旴江医家医德观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来勇 曾鑫 +2 位作者 尧必文 曹耀兴 朱玉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3期47-49,共3页
从仁心、重义、轻利及传承等4方面阐述旴江医家医德观。论述旴江医家仁心仁术;重情重义、忍侮轻利,注重传承。体现了旴江医家的医者宅心仁厚,医德为本;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救病人之所苦;从不挟技乘危,遇贫病赠,委曲求全;提携同行... 从仁心、重义、轻利及传承等4方面阐述旴江医家医德观。论述旴江医家仁心仁术;重情重义、忍侮轻利,注重传承。体现了旴江医家的医者宅心仁厚,医德为本;视病人如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救病人之所苦;从不挟技乘危,遇贫病赠,委曲求全;提携同行,毫无保留;重义轻利等医德观。论为旴江医家医德观时至今日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德 仁心仁术 重义轻利 传承发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