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大雅·绵》“曰止曰时”释义商兑
1
作者 彭慧 朱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大雅·绵》乃《诗经》中颇具代表性的长篇史诗,诗人记叙了太王迁岐开荒及文王伐戎安邦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周朝圣王的敬德保民与勤勉笃行。对于“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一句中的“止”“时”二字,郑玄释“止”为“止居”、释“时”为... 《大雅·绵》乃《诗经》中颇具代表性的长篇史诗,诗人记叙了太王迁岐开荒及文王伐戎安邦的历史事件,歌颂了周朝圣王的敬德保民与勤勉笃行。对于“曰止曰时,筑室于兹”一句中的“止”“时”二字,郑玄释“止”为“止居”、释“时”为“是”,及至清代中叶,王引之则以古人的行文之法为据,释“时”为“跱”,认为“止”“时”同为“居止”之义。然而,斟酌文义并考察字词用意,进而参照古人的占卜实践和《诗经》的行文通例,不难发现,王氏之说亦有未安,“时”当通“善”,“止”当通“祉”,二者同为“吉”义。所谓“曰止曰时”紧承上文“爰契我龟”,是对太王占卜迁岐并获吉兆的正面陈述,也是对太王顺应天时、估量地利并赢得民心的侧面烘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绵》 曰止曰 释义
下载PDF
《诗经》“杞”释说——兼辨《名医别录》之“榉”
2
作者 张干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诗经》与植物“杞”相关的载记共有7处,同名异物的存在使得其整体类分与具体所指具有复杂性,诸家对此亦颇具分歧。综合观之,《诗经》之“杞”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四牡》《湛露》《四月》之“杞”,其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 《诗经》与植物“杞”相关的载记共有7处,同名异物的存在使得其整体类分与具体所指具有复杂性,诸家对此亦颇具分歧。综合观之,《诗经》之“杞”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四牡》《湛露》《四月》之“杞”,其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er);第二类是《将仲子》之“杞”,其指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第三类是《南山有台》《杕杜》《北山》之“杞”,其是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名医别录》之“榉”即为枫杨,《中国植物志》误将之释作榉树[Zelkova serrata(Thunb.)Maki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枸杞 旱柳 枫杨
下载PDF
《唐诗镜》作者陆时雍生卒年新考
3
作者 杨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9-71,共3页
明有二陆时雍,一为浙江桐乡陆时雍,字仲昭,一字昭仲,浙江桐乡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贡生,是我国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明史》、《清史稿》均无传。一为浙江归安陆时雍,字幼淳,归安人,嘉靖进士。疑此二人事迹相混,文章拟... 明有二陆时雍,一为浙江桐乡陆时雍,字仲昭,一字昭仲,浙江桐乡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贡生,是我国明代嘉靖时期著名的诗歌批评家。《明史》、《清史稿》均无传。一为浙江归安陆时雍,字幼淳,归安人,嘉靖进士。疑此二人事迹相混,文章拟对二人生平进行考证。同时笔者将对《唐诗镜》作者桐乡陆时雍的生卒年进行详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镜》作者 生卒年考
下载PDF
常被误用成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例析
4
作者 王春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5期22-26,共5页
成语是文化表现的重要路径,因此对成语的正确释义,需要回溯其历史出处。当前,“失不再来”“时不再来”两种表达,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解读思路。因此,该文拟从历时角度,对成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产生进行历史溯源,分析其内部结构。同... 成语是文化表现的重要路径,因此对成语的正确释义,需要回溯其历史出处。当前,“失不再来”“时不再来”两种表达,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解读思路。因此,该文拟从历时角度,对成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产生进行历史溯源,分析其内部结构。同时,对误用表达“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教学建议:高校教师不仅要对相关词语进行规范化教学,还应从结构、语义、信息安排等角度进行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辨能力,保证成语学习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再来 失不再来 历史溯源 话题 语义 成语教学
下载PDF
中古译经中的假设语气助词"时" 被引量:17
5
作者 龙国富 叶桂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8,共5页
历来人们认为汉语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时"产生于唐宋时期,通过对中古译经中的"时"字调查,我们认为在中古译经中出现了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时"的用法,应该得到关注。同时我们讨论了"时"的来源... 历来人们认为汉语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时"产生于唐宋时期,通过对中古译经中的"时"字调查,我们认为在中古译经中出现了表示假设语气的助词"时"的用法,应该得到关注。同时我们讨论了"时"的来源和语法化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语气助词 语气 语法化 汉语 用法 假设 译经 唐宋 来源
下载PDF
释“诗可以兴”——论诗性生命的感发功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伯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96,共8页
“诗可以兴”是古人对于诗的功能的一种提示,它导源于上古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兴情,确立于诗、乐开始分离之际。这一命题提出后,又经历了从孔子的启人思悟,经汉儒的感动天人,以至宋儒的兴起本性之善和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有关激发生命元气的... “诗可以兴”是古人对于诗的功能的一种提示,它导源于上古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兴情,确立于诗、乐开始分离之际。这一命题提出后,又经历了从孔子的启人思悟,经汉儒的感动天人,以至宋儒的兴起本性之善和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有关激发生命元气的演化过程,而其要义乃在于感发生命,以实现向生命本原的回归。在“兴观群怨”诸功能中,“诗可以兴”实居于主导地位,且由此感通以造就和谐、合作的社会群体与整全、充实的人类生活,更是我们于诗歌艺术审美活动的期望所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生命 感发功能
下载PDF
《毛诗稽古编》与清代汉学的展开 被引量:2
7
作者 于亭 于浩 《长江学术》 2016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清代康熙间学者陈启源撰《毛诗稽古编》,回归毛郑等汉人诗说,并参酌《说文》、《尔雅》等小学之书,考覈诗义,颇为精审。至乾隆间,得到吴中惠栋、钱大昕、王昶、江声等学者的传读推扬,成为其时考据学的典范之作,对于尊汉稽古、考核别白... 清代康熙间学者陈启源撰《毛诗稽古编》,回归毛郑等汉人诗说,并参酌《说文》、《尔雅》等小学之书,考覈诗义,颇为精审。至乾隆间,得到吴中惠栋、钱大昕、王昶、江声等学者的传读推扬,成为其时考据学的典范之作,对于尊汉稽古、考核别白的清代"汉学"风气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毛诗稽古编》的考据体式和传抄影响的考察,展示考据理念及其实践在清学内部展开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启源 稽古编 经学 汉学
下载PDF
《诗经》特殊韵字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钱毅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21-122,共2页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诗经》的语音状况反映了上古的语音状况。《诗经》中有许多特殊的韵字,它们的语音与后世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上古之部、...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诗经》的语音状况反映了上古的语音状况。《诗经》中有许多特殊的韵字,它们的语音与后世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上古之部、文部的部分韵字在《诗经》及相同、相近时代文献中的用韵状况,略与中古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特殊韵字 语音变化
下载PDF
明清时期小说观念的转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3,共11页
明清两代,在官私书目中,"小说"是子部之下的二级类目。但是,在日常语境中,"小说"这个概念及其指称的实体正经历着转型与嬗变。明清时期小说观念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指称的实体来看,"小说"这个... 明清两代,在官私书目中,"小说"是子部之下的二级类目。但是,在日常语境中,"小说"这个概念及其指称的实体正经历着转型与嬗变。明清时期小说观念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指称的实体来看,"小说"这个概念由指称子部之下的某类文言作品,进而转型涵括了文言、白话两种形态的小说文本。从知识要素之间的关联来看,"小说"与集部中的诗、文、赋等形成了同构、毗邻的关系,由"学说派别"转型成为文学文体。从"小说"与子部的关联来看,"小说"从子部中剥离出来,它与子部由从属的关系转变为平行的关系。明清时期小说观念的转型和演变,为近现代学术体系下小说统序的形成搭建了稳定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念 文言小说 白话小说 子部
下载PDF
互动与转换:语言复杂性显隐关系的新审视——以汉语“时”类时间结构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福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0,共7页
语言显性复杂性与隐性复杂性的深层关系,有待结合汉语事实继续探讨。如在古汉语中,"背景事件+时候"概念先以"主谓"和"主之谓"形式出现,二者存在隐性复杂性。形式的多功能性促成结构创新,产生了显性复杂... 语言显性复杂性与隐性复杂性的深层关系,有待结合汉语事实继续探讨。如在古汉语中,"背景事件+时候"概念先以"主谓"和"主之谓"形式出现,二者存在隐性复杂性。形式的多功能性促成结构创新,产生了显性复杂性形式"主谓结构+时"。该形式后来又可以表示条件、假设、因果等关系,进而具有隐性复杂性。当前研究认为语言复杂性存在显性与隐性的对立,而从"主谓结构+时"的产生与发展来看,语言显性复杂性和隐性复杂性还存在互动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复杂性 显性复杂性 隐性复杂性 ”类间结构 “主谓结构+
下载PDF
“六诗”之制与“兴诗”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139,共6页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他文献对“六诗”各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六诗”诸义项产生的先后次序,发现“六诗”之中,风、赋、比、雅、颂的使用时间均早于“兴”。“兴也”最早见于战国帛书,“六诗”的称谓也仅见之于《周礼》,故“六诗”及“兴”诗概念的产生及应用大致应在战国中晚期,而《周礼》“大师”教授“六诗”的时间也应该在此稍前的一段时间。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制 大师 战国中晚期
下载PDF
“时而”的词汇化和特异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红妮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186-199,共14页
副词“时而”原本是“副词+连词”的非句法结构,先秦即已出现连用,因句法、语义等的变化跨界融合成词,清代突然成词并出现迭用格式“时而……时而”。这反映了词汇化的一般规律;但“时而”的成词同时还受到“有时而……有时而”格... 副词“时而”原本是“副词+连词”的非句法结构,先秦即已出现连用,因句法、语义等的变化跨界融合成词,清代突然成词并出现迭用格式“时而……时而”。这反映了词汇化的一般规律;但“时而”的成词同时还受到“有时而……有时而”格式的影响,而与“时……时”“有时……有时”格式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时而”成词过程中的特异性。词汇化不都是单个、孤立、规则的现象,有的可能是一批、一类、甚至整个词汇系统间的相互系联、调整、互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 词汇化 特异性 “有而……有而” 词汇系统
下载PDF
关于叶燮《原诗》笺注的几个问题——《原诗笺注》前言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7-61,共5页
叶燮《原诗》作为古典诗学的重要文本,迄今虽已有两种评注本,但在还原其诗学语境,揭示其话语背景——大背景是明末到康熙前期的两次宋诗潮带来的唐宋之争,小背景则是吴中地区叶燮与汪琬两家讲学宗旨不同带来的诗学之争——方面,还有不... 叶燮《原诗》作为古典诗学的重要文本,迄今虽已有两种评注本,但在还原其诗学语境,揭示其话语背景——大背景是明末到康熙前期的两次宋诗潮带来的唐宋之争,小背景则是吴中地区叶燮与汪琬两家讲学宗旨不同带来的诗学之争——方面,还有不少工作可做。文章就笔者笺注所及诸问题,对《原诗》整理的要点和体例作了说明,同时对学界关于《原诗》写作过程及理论渊源的新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笺注
下载PDF
俞玚《杜诗律》评点考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绍皇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1-76,共6页
上海图书馆藏《杜诗律》手抄本保存了俞玚批点杜诗的大量资料,从文学批评文献与批评理论角度剖析俞玚批点杜诗的文献价值与艺术特质。俞玚评杜律具有鲜明特色:专注于诗歌"作法"批评的价值取向、重视诗歌章法结构的艺术审视和... 上海图书馆藏《杜诗律》手抄本保存了俞玚批点杜诗的大量资料,从文学批评文献与批评理论角度剖析俞玚批点杜诗的文献价值与艺术特质。俞玚评杜律具有鲜明特色:专注于诗歌"作法"批评的价值取向、重视诗歌章法结构的艺术审视和强调知人论世的批点精神,凸显出清初杜诗学研究的冰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场 《杜律》 评点
下载PDF
杜诗引《诗》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慎怡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6,共6页
“引用”是我国古诗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杜诗引用《诗经》经文共约708处。本文对杜诗引《诗》所涉及的篇目、各篇引用的次数,及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作了较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关键词 引用 经》
下载PDF
《全宋诗》补正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3期52-59,共8页
《全宋诗》是一部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宋诗总集,但因工程浩大,难免挂漏之失。永乐《常州府志》中所收大部分诗文便不见于其中,本文对其中数百首宋诗进行整理,对《全宋诗》进行一些补正,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宋 永乐 《常州府志》
下载PDF
《宋诗别裁集》主编张景星籍贯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攻自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别裁集》 张景星 松江府
下载PDF
寻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的礼乐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树群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行为。前者在于寻求四季时节的规律,后者在于规范平等交易的准则,其最根本的理论内涵是对于自然规律的认知和遵从。"协时月"是在用"音律来测知四方之风"的&q...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行为。前者在于寻求四季时节的规律,后者在于规范平等交易的准则,其最根本的理论内涵是对于自然规律的认知和遵从。"协时月"是在用"音律来测知四方之风"的"协风"活动中慢慢发展起来的。"正日"是在"协时月"基础上进一步对时节节点的准确认知。"同律度量衡"是要使"律度量衡齐一",还原其在先秦时期的理论内涵,应当是律度量衡相须为用,而非度量衡生于律。阐释"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的时代意义应该是遵从自然规律,敬天爱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正日 同律度量衡 礼乐 朱载堉
下载PDF
“诗无达诂”的批评方法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光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诗无达诂”说虽产生于西汉,但与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先秦人对诗的引用解释和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方法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同时和诗歌之中意、象、境的复杂性分不开。从古代诗论对此问题的探讨,可见构建中国文学解释学的... “诗无达诂”说虽产生于西汉,但与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先秦人对诗的引用解释和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方法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同时和诗歌之中意、象、境的复杂性分不开。从古代诗论对此问题的探讨,可见构建中国文学解释学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无达诂 批评方法
下载PDF
古典诗歌的叙事批评论——以诗话为中心
20
作者 李孝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6-142,共7页
诗话是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存在形态,以往的诗话研究,更注重与诗歌创作、鉴赏、形态等密切相关的"诗言志"、"诗缘情"理论,而忽视了与叙事相关的论述。在中国诗论中,存在着一条关于诗歌叙事的论述线索,且在相关... 诗话是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存在形态,以往的诗话研究,更注重与诗歌创作、鉴赏、形态等密切相关的"诗言志"、"诗缘情"理论,而忽视了与叙事相关的论述。在中国诗论中,存在着一条关于诗歌叙事的论述线索,且在相关的诗话理论中,对诗歌之"叙""事"有比较丰富的论述。梳理研究有关的论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诗论的整体面貌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叙”“事” 叙事理论 中国叙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