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西北缘盆山过渡带陡坡地貌的形成时代与成因——来自西昆仑山北缘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黎敦朋 赵越 +4 位作者 刘健 万景林 郑德文 潘燕兵 何哲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0-943,共14页
平均海拔大于4 500 m的青藏高原,是通过高原边缘的陡坡地貌与海拔低于1 500 m的周缘盆地或平原相连接的,这些围绕高原的陡坡地貌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呢?本文通过对西昆仑山中段北缘主逆冲断层上盘陡坡地貌区9件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 平均海拔大于4 500 m的青藏高原,是通过高原边缘的陡坡地貌与海拔低于1 500 m的周缘盆地或平原相连接的,这些围绕高原的陡坡地貌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呢?本文通过对西昆仑山中段北缘主逆冲断层上盘陡坡地貌区9件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与长度分析表明:在海拔3 900~4 635 m的陡坡地貌中的裂变径迹样品年龄为6.2±1.4 Ma~0.9±0.3 Ma,呈现"上新下老"的反序分布特征;而通过热历史模拟显示约5 Ma,约3~2 Ma,约2~1 Ma和约1 Ma该地区出现多阶段的隆升与剥露。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的观察认为,现今青藏高原西北缘陡坡地貌的形成是中新世晚期以来高原边界叠瓦状断裂系经历了约8 Ma、约5Ma、约3~2 Ma、约2~1 Ma和约1 Ma多阶段后展式逆冲运动的结果,这为青藏高原周缘陡坡地貌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时代与型式提供了关键的热年代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地貌 时代与成因 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西北缘
下载PDF
西藏措勤尼雄矿田日阿铜多金属矿床岩浆活动时代及成因 被引量:7
2
作者 于玉帅 杨竹森 +4 位作者 戴平云 田世洪 高原 刘英超 修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33,共16页
位于冈底斯中北部地区的日阿铜多金属矿床是尼雄矿田铜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是措勤—申扎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床成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并用LAICP-MS技术对其中的锆石进行... 位于冈底斯中北部地区的日阿铜多金属矿床是尼雄矿田铜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是措勤—申扎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床成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并用LAICP-MS技术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属钾玄岩系列,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源区为壳幔混合来源,获得锆石U-Pb年龄为(89.9±1.6)Ma,与矿区基性侵入岩年龄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矿区晚白垩世早期的双峰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综合矿区所处大地构造环境,认为矿区岩浆活动受北侧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和南侧雅鲁藏布江洋壳俯冲的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LA-ICP-MS 时代与成因 岩浆活动 日阿铜矿 尼雄矿田 西藏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架残留风成沙与海岸带古风成沙的对比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颜晋聪 李森 +1 位作者 张叶春 王贵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3-1099,共7页
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残留风成沙,在形态、粒度、石英沙粒表面微结构、矿物组成及浅地层剖面等方面总体上具备风成沉积特征。同时,南海北部沙质海岸多处发育的晚更新世古风成沙,在粒度、沉积构造与结构等方面亦有明显的风成沉积... 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残留风成沙,在形态、粒度、石英沙粒表面微结构、矿物组成及浅地层剖面等方面总体上具备风成沉积特征。同时,南海北部沙质海岸多处发育的晚更新世古风成沙,在粒度、沉积构造与结构等方面亦有明显的风成沉积特征。二者构成的风沙地貌体发育具有同期性、形态有相似性、空间分布有大陆架向海岸带延伸的连续性。由此表明,南海北部大陆架与毗邻沙质海岸的沙源有同源性,沉积环境有类比性。据此可以认为,南海北部大陆架残留风成沙与海岸带古风成沙为近源沉积成因系列,二者为同期同相连续性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大陆架残留风成沙 海岸带古风成沙 时代与成因 连续性沉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