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图法》第四版“I212/217各时代作品集”分类标引方法之浅见 |
白荔
徐昶
|
《国家图书馆学刊》
|
2005 |
3
|
|
2
|
关于“I212/217各时代作品集”的分类标引——兼与《中图法》编委会商榷 |
蔡振华
|
《图书馆》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3
|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版本及题名考辨 |
李国栋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1
|
|
4
|
“灵光”是否应消逝——重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朱俊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5
|
解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高琳
|
《今传媒》
|
2014 |
3
|
|
6
|
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看大众文化中技术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
胡佳佳
|
《戏剧之家》
|
2019 |
4
|
|
7
|
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几点解析 |
郭雪峰
|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1
|
|
8
|
机械复制与网络时代的艺术——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再阐释 |
毛彬彬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9
|
本雅明语言观下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高静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1 |
1
|
|
10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与审美评价——由《无极》引发的文化怪现象的深层思考 |
余沛泓
|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1
|
美术作品时代角度下的赏析 |
齐佳佳
|
《艺术评鉴》
|
2018 |
0 |
|
12
|
本雅明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发展——解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李书凝
|
《今古文创》
|
2023 |
0 |
|
13
|
机械复制时代的救赎之路——本雅明所述“光韵”之消失带来的后果 |
吴四梅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4
|
《中图法》第四版I212/217分类问题探讨 |
刘少武
杨秀丽
|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5
|
诠释与例证之间难以自圆其说——与白荔、徐昶同志商榷 |
薛殿霞
刘少武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07 |
0 |
|
16
|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I212/217类目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
宋晓丹
单承伟
李晋瑞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7
|
I212/217类复分加“0”问题辨证——兼与蔡振华等同志商榷 |
于新国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8
|
“I212/217”上位类复分必须加“0”——兼与蔡振华先生商榷 |
施振宏
|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9
|
介质:本雅明抑或其笔下的城市? |
徐德林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0
|
论本雅明的灵韵观 |
罗如春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