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代共名”下透射出的人本光芒——“十七年小说”中两个问题女性转化故事的新解读
1
作者 崔凤云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49-51,共3页
“十七年小说”中的问题女性转化故事是作家在一种“时代共名”日趋强势状态下创作的,但细心解读《铁木前传》、《“锻炼锻炼”》中富有代表性的女性转化故事,可以发现这背后包含着作家思想和观念的真相,感受到“时代共名”状态下透... “十七年小说”中的问题女性转化故事是作家在一种“时代共名”日趋强势状态下创作的,但细心解读《铁木前传》、《“锻炼锻炼”》中富有代表性的女性转化故事,可以发现这背后包含着作家思想和观念的真相,感受到“时代共名”状态下透射出的难能可贵的人本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时代共名 人本光芒
下载PDF
“共名”时代婚外恋情的范本——《在悬崖上》重读
2
作者 刘绍信 《北方论丛》 2002年第4期90-92,共3页
小说的叙事倾向体现了“共名”时代的文化特征 ,其伦理教化的色彩 ,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单纯肯定 ,体现了作者对婚姻的理性态度。
关键词 叙述者 女性 情感 《在悬崖上》“时代 婚外恋情
下载PDF
关于六十年代文学创作的重新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思和 刘志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56,共11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文学创作 《长江三日》 六十年代 邓拓 阶级斗争 时代共名 桂林山水 文化心态 贺敬之
下载PDF
从《董存瑞》到《集结号》看英雄主义文化的嬗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芳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77-79,共3页
英雄主义形象一直在我们的精神意识形态构建中起着引领社会文化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新中国战争题材影片中“英雄”的命题,梳理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影视英雄形象的变化。通过影视英雄形象的分析,不仅展示了社会文化的地形图,而且... 英雄主义形象一直在我们的精神意识形态构建中起着引领社会文化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新中国战争题材影片中“英雄”的命题,梳理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影视英雄形象的变化。通过影视英雄形象的分析,不仅展示了社会文化的地形图,而且揭示了新中国英雄主义文化核心从国家伦理到个人英雄、从“政治信仰”到“尊重生命”的文化嬗变以及英雄从意识形态的舞台中心到边缘化、“从时代共名到英雄无名”的现实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主义 时代共名 英雄无 嬗变
下载PDF
共名和无名: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管窥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思和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1-79,共9页
一、概念解释:关于时代的共名和无名当时代含有重大而统一的主题时,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材料都来自时代的主题,个人的独立性被掩盖在时代主题之下。我们不妨把这样的状态称作为“共名”,而这种状态下的文化工作和文学创造都成... 一、概念解释:关于时代的共名和无名当时代含有重大而统一的主题时,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材料都来自时代的主题,个人的独立性被掩盖在时代主题之下。我们不妨把这样的状态称作为“共名”,而这种状态下的文化工作和文学创造都成了“共名”的派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三十年代 时代共名 时代主题 文学创作 文学发展 状态 作家 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一幅僮锦》:一个民间传说的影像建构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民间传说向电影经典的转换过程中,符号的构成及影像的诠释使得具有"丰富的不确定性"的民间传说在一次次重复中被触发与激活。本文选取《一幅僮锦》进行深度分析,尝试对民间传说的影像建构策略做出归纳,并以之为切入口,寻找在... 民间传说向电影经典的转换过程中,符号的构成及影像的诠释使得具有"丰富的不确定性"的民间传说在一次次重复中被触发与激活。本文选取《一幅僮锦》进行深度分析,尝试对民间传说的影像建构策略做出归纳,并以之为切入口,寻找在表达话语与表达场域发生变化的历史语境之下理解民间叙事与时代共名之间关系的重要路径,探讨对于《一幅僮锦》的研究随着社会形态的嬗变呈现出的复杂多维的历史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幅僮锦》 萧甘牛 民间传说 影像建构 时代共名
下载PDF
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试论五六十年代的历史题材创作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思和 刘志荣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历史题材 陶渊明 《关汉卿》 历史与现实 五六十年代 历史剧 时代共名 历史小说 民间意识
下载PDF
论新文学女性写作的两种书写
8
作者 甘浩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新文学的女性写作,存在着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方式是书写女性自身,包括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生活世态、人生命运、成长过程,以及真实展示女性自身有别于男性的心理、生理特征的作品;一种是超越了女性生活,同时又在观照世界时凸现了女性特... 新文学的女性写作,存在着两种书写方式:一种方式是书写女性自身,包括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生活世态、人生命运、成长过程,以及真实展示女性自身有别于男性的心理、生理特征的作品;一种是超越了女性生活,同时又在观照世界时凸现了女性特征的女性作家的作品。由于共同的时代共名与变化的时代语境和文化处境等复杂因素,使这两种女性书写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突出的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女性写作 时代共名 时代语境 文化处境 书写方式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管窥
9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文学发展 百年中国 时代主题 知识分子 陈思和 时代共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 中国作家 个人化
下载PDF
合谋与逃离:性别意识的消解与浮现——对十七年文学中女性话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春凤 《戏剧文学》 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
十七年是一个弥漫着集体意识的时代。由于宏伟叙事在表现统一的、集体性情感形态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而受到了作家的青睐。宏伟叙事一方面使文学找到了与那个时代相契合的精神气脉,另一方面使文学对情趣盎然的日常生活默默无语。文学... 十七年是一个弥漫着集体意识的时代。由于宏伟叙事在表现统一的、集体性情感形态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而受到了作家的青睐。宏伟叙事一方面使文学找到了与那个时代相契合的精神气脉,另一方面使文学对情趣盎然的日常生活默默无语。文学在对日常生活的默默无语中,女性作为性别的存在被强行纳入到以男性文化为表征的宏伟叙事之中,因为文学被告知:必须用国家话语方式去表达现实的政治生活,而这套话语方式是没有性别区分的,这不能不造成十七年文学性别意识的模糊与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作家 性别 茹志鹃 文学 短篇小说 时代共名
原文传递
听周涛“谝传子”——读周涛语录《天地一书生》随想
11
作者 吴平安 《西部(新文学)(上)》 2010年第18期47-52,共6页
纵览古今,典籍浩瀚,直如恒河沙数。然以语录体名世者,实则寥寥。盖其言者,皆大德大贤,纬地经天。如孔夫子之《论语》。
关键词 周涛散文 散文创作 中国散文 传统文化 大美 草原 语录体 无我 阳刚之美 时代共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