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数化主义”的时代成因与基本特征探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4,共4页
参数化主义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范式与风格,是建筑学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阶段性外显形式。然而,对参数化主义的深入研究,首先要理清其为何在21世纪兴起直至在全球范围内渗透;其次是对参数化主义风格的洞察与辨析。在结合帕特里克·舒马赫... 参数化主义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范式与风格,是建筑学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阶段性外显形式。然而,对参数化主义的深入研究,首先要理清其为何在21世纪兴起直至在全球范围内渗透;其次是对参数化主义风格的洞察与辨析。在结合帕特里克·舒马赫主要观点的基础之上,本文针对上述要点重新将参数化主义兴起的时代缘由和基本特征作了一些思考、梳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主义 时代成因 风格 基本特征
下载PDF
《过墟志》题材渊源、演变及时代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 刘囝妮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72,共9页
清初《过墟志》有多个重写改编本,流传甚广。故事真实地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也反映出明末清初汉族民众对满族统治者由对立到接受顺从的态度变化,实为满汉融合史诗性的佳作。该故事深切体现了清初江南平民对战乱后和... 清初《过墟志》有多个重写改编本,流传甚广。故事真实地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也反映出明末清初汉族民众对满族统治者由对立到接受顺从的态度变化,实为满汉融合史诗性的佳作。该故事深切体现了清初江南平民对战乱后和平安定生活的期盼与追求。乱世遭逢中女性命运的文本叙述,可追溯到宋代,文学母题史上早已存在对类似故事类型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墟志》 明末清初 母题流变 时代成因 主题学
原文传递
西藏措勤尼雄矿田日阿铜多金属矿床岩浆活动时代及成因 被引量:7
3
作者 于玉帅 杨竹森 +4 位作者 戴平云 田世洪 高原 刘英超 修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33,共16页
位于冈底斯中北部地区的日阿铜多金属矿床是尼雄矿田铜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是措勤—申扎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床成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并用LAICP-MS技术对其中的锆石进行... 位于冈底斯中北部地区的日阿铜多金属矿床是尼雄矿田铜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是措勤—申扎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床成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并用LAICP-MS技术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属钾玄岩系列,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源区为壳幔混合来源,获得锆石U-Pb年龄为(89.9±1.6)Ma,与矿区基性侵入岩年龄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矿区晚白垩世早期的双峰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综合矿区所处大地构造环境,认为矿区岩浆活动受北侧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和南侧雅鲁藏布江洋壳俯冲的双重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LA-ICP-MS 时代成因 岩浆活动 日阿铜矿 尼雄矿田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盆山过渡带陡坡地貌的形成时代与成因——来自西昆仑山北缘裂变径迹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黎敦朋 赵越 +4 位作者 刘健 万景林 郑德文 潘燕兵 何哲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0-943,共14页
平均海拔大于4 500 m的青藏高原,是通过高原边缘的陡坡地貌与海拔低于1 500 m的周缘盆地或平原相连接的,这些围绕高原的陡坡地貌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呢?本文通过对西昆仑山中段北缘主逆冲断层上盘陡坡地貌区9件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 平均海拔大于4 500 m的青藏高原,是通过高原边缘的陡坡地貌与海拔低于1 500 m的周缘盆地或平原相连接的,这些围绕高原的陡坡地貌是何时、如何形成的呢?本文通过对西昆仑山中段北缘主逆冲断层上盘陡坡地貌区9件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与长度分析表明:在海拔3 900~4 635 m的陡坡地貌中的裂变径迹样品年龄为6.2±1.4 Ma~0.9±0.3 Ma,呈现"上新下老"的反序分布特征;而通过热历史模拟显示约5 Ma,约3~2 Ma,约2~1 Ma和约1 Ma该地区出现多阶段的隆升与剥露。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的观察认为,现今青藏高原西北缘陡坡地貌的形成是中新世晚期以来高原边界叠瓦状断裂系经历了约8 Ma、约5Ma、约3~2 Ma、约2~1 Ma和约1 Ma多阶段后展式逆冲运动的结果,这为青藏高原周缘陡坡地貌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时代与型式提供了关键的热年代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地貌 时代成因 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西北缘
下载PDF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明庆忠 史正涛 董铭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126,共8页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关系到金沙江—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西南纵向岭谷地理环境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故近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通过综合考察、地貌和沉积物等的综合分析认为:长江第一弯是...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关系到金沙江—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西南纵向岭谷地理环境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故近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通过综合考察、地貌和沉积物等的综合分析认为:长江第一弯是在金沙江水系未曾溯源连通至三江口段之前的古金沙江与古冲江河、水洛河的汇流口。长江在三江口袭夺了水洛河,导致水洛河倒流,古金沙江与三江口下的长江贯通,才形成真正的金沙江—长江水系。根据玉龙山强烈隆起时间、周边层状地貌发育年代、中国水系大局形成等进行推断,长江第一弯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以来,说明昆黄运动为本区构造地貌—水系发育的重大转型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袭夺 河流汇流口 成因及形成时代 长江第一弯 西南纵向岭谷区
下载PDF
随枣北部桐柏杂岩表壳岩特征、成因及时代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向祥辉 陈婕 +3 位作者 陈以春 吴康生 但家军 张聪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年第4期515-522,共8页
桐柏杂岩表壳岩(变质岩包体)是桐柏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被认为其时代为太古代—中元古代,通过对其岩石地质特征、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和古生物资料的收集整理,认为桐柏杂岩表壳岩原岩主要有玄武... 桐柏杂岩表壳岩(变质岩包体)是桐柏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被认为其时代为太古代—中元古代,通过对其岩石地质特征、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和古生物资料的收集整理,认为桐柏杂岩表壳岩原岩主要有玄武岩、酸性火山岩、凝灰质沉积岩、钙质沉积岩,具双峰式火山—沉积岩建造特征,形成环境属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岩;其总体特征与随枣北部新元古代—古生代变质地层具有相似性,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南华纪—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杂岩 表壳岩 岩石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时代 随枣北部
下载PDF
汕头市区地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倪小东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79-80,共2页
通过汕头市区地层工程地质特征,浅析其形成时代及成因。
关键词 汕头市区 工程地质特征 形成时代成因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层分层探讨
8
作者 张腾龙 许汉华 +1 位作者 宁飞 周志恒 《江西建材》 2023年第2期129-131,134,共4页
一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其地层分层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和勘察结论的安全性,也体现一个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勘察项目成败的基础性、决定性因素,不合理、错误的分层可能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勘察工作中... 一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其地层分层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影响勘察成果的准确性和勘察结论的安全性,也体现一个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勘察项目成败的基础性、决定性因素,不合理、错误的分层可能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勘察工作中地层分层的总体原则是根据地质时代、地质成因、岩性、稠度(黏性土)、密实度(砂土、碎石土)、埋藏条件、风化程度(基岩)、溶蚀程度(可溶岩)、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基岩)等进行分层的,实质上是“力学分层”。文中从具体的勘察工作中总结和归纳了地层分层的原则,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地层分层 时代成因 主层亚层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波 邹国富 +4 位作者 黄智龙 文书明 杨光勇 唐果 刘月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6-680,共5页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成矿-构造热液改造"成矿模式。海西期热水沉积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但未形成规模铜矿体;晚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最主要成矿期,形成羊拉铜矿的接触交代型主矿体,其残余岩浆浅成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脉及斑岩型矿体;燕山-喜山期构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使不同矿体进一步富集或贫化,并错段矿体形成不同的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岩浆岩及构造背景 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 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 羊拉铜矿床
下载PDF
海南北部老粘性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10
作者 万中喜 王永吉 《港工技术》 2009年第B07期37-39,共3页
海南岛北部沿海广泛分布老粘性土层,该土层埋藏适中、分布稳定,但常规勘察手段难以客观全面地揭示其工程地质性质。结合海南马村港口工程项目,综合分析该老粘性土层的时代成因、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客观全面地揭示该土... 海南岛北部沿海广泛分布老粘性土层,该土层埋藏适中、分布稳定,但常规勘察手段难以客观全面地揭示其工程地质性质。结合海南马村港口工程项目,综合分析该老粘性土层的时代成因、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客观全面地揭示该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为港口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粘性土 时代成因:微观结构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南段次生黄土工程地质特性
11
作者 陈振全 李丹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2期274-276,共3页
次生黄土又称黄土状土,属于新近堆积黄土的范畴,其工程特性与黄土差别较大,其湿陷性特征一直是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南段次生黄土的勘察和试验,分析了该渠段次生黄土的时代成因、岩性、分布特征及物理、... 次生黄土又称黄土状土,属于新近堆积黄土的范畴,其工程特性与黄土差别较大,其湿陷性特征一直是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南段次生黄土的勘察和试验,分析了该渠段次生黄土的时代成因、岩性、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特征、矿物组成及骨架结构特征、湿陷性特征等,并根据次生黄土的工程特性分析了该渠段不良地质现象的勘察及处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并对该渠段湿陷性地基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南段 次生黄土 时代成因、岩性、分布特征 物理、力学性特征 湿陷性特征 湿陷性地
下载PDF
某高层住宅区的地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雄光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2年第7期21-23,共3页
茵悦豪苑住宅区,由6幢23~29层住宅楼组成,设1层地下室。对该场地的岩土层结构、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并就地基处理方法总结出一些经验体会。
关键词 地形地貌 成因时代 地质特征 地基评价 基础处理 地下水 基坑开挖
下载PDF
解读花山石窟群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光辉 朱诚 《黄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0-33,共4页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石窟内凿痕考察、石窟与古建筑岩性鉴定及比对,并结合史料文献考证,论证了花山石窟系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徽商鼎盛时期由于大兴土木、先民开采石料并进行初加工的古遗址。
关键词 花山石窟 岩性与古建筑比对 开采成因时代
下载PDF
浅谈对萧山平原区土层编号统一的必要性
14
作者 邵水松 《浙江建筑》 2012年第3期39-42,共4页
根据萧山大量勘察资料的总结,参照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09)》[1]的有关规定,结合萧山的实际情况,建立"萧山平原区土层编号、成因时代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特征表",着重强调了应认识与掌握萧山平原区... 根据萧山大量勘察资料的总结,参照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09)》[1]的有关规定,结合萧山的实际情况,建立"萧山平原区土层编号、成因时代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特征表",着重强调了应认识与掌握萧山平原区土层的分布特征、规律及性质和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评述,可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山平原区 土层编号 成因时代 使用要点
下载PDF
At the Crossroads: Examining a New Paradigm for Documentari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15
作者 Thomas J. Brown Andrew J. Longcore +1 位作者 Laura Wilson Mary Beth Leidma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4年第6期345-359,共15页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raditional documentaries carries a set of expectations about types and topics, which are covered by the genre. Documentaries are designed to push social agendas with few thoughts to the aud...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raditional documentaries carries a set of expectations about types and topics, which are covered by the genre. Documentaries are designed to push social agendas with few thoughts to the audience reaction. They align more closely with the vision of the creators and producers, often delivering ideological expressions that present cultural,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content. However, this might be a voice from the past as television, film, and consumer-generated content finds easy voices for expression due to accessibility of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era. The role of documentaries as a genre i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ing. The challenges to this type of production are the result of both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factors. Production costs for creating documentaries have simultaneously soared and shrunk, depending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equipment, post-production facilities and distribution. Of course there are many exceptions to this rule given outlets such as film festivals and YouTube as well as Michael Moore-level auteurs. External influences center on the blurring of lines, caused by the proliferation of television programs under the "umbrella" of reality television. This, in turn, begs the question: Is reality programming the new documentary or is it a new separate genre? This discussion will explore the overlap and similarities that exist between documentary programming and reality television programming. Furthermore, it will develop a paradigm of comparisons that re-examines the role and character of documentary production and aesthetics within the landscape of the reality television gen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UMENTARY reality television comparison paradigm TECHNOLOGY FUTURE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架残留风成沙与海岸带古风成沙的对比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颜晋聪 李森 +1 位作者 张叶春 王贵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93-1099,共7页
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残留风成沙,在形态、粒度、石英沙粒表面微结构、矿物组成及浅地层剖面等方面总体上具备风成沉积特征。同时,南海北部沙质海岸多处发育的晚更新世古风成沙,在粒度、沉积构造与结构等方面亦有明显的风成沉积... 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架的残留风成沙,在形态、粒度、石英沙粒表面微结构、矿物组成及浅地层剖面等方面总体上具备风成沉积特征。同时,南海北部沙质海岸多处发育的晚更新世古风成沙,在粒度、沉积构造与结构等方面亦有明显的风成沉积特征。二者构成的风沙地貌体发育具有同期性、形态有相似性、空间分布有大陆架向海岸带延伸的连续性。由此表明,南海北部大陆架与毗邻沙质海岸的沙源有同源性,沉积环境有类比性。据此可以认为,南海北部大陆架残留风成沙与海岸带古风成沙为近源沉积成因系列,二者为同期同相连续性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大陆架残留风成沙 海岸带古风成沙 时代成因 连续性沉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