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近视患者房角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分析
1
作者 魏安海 邹杨成 +2 位作者 杨利 曹珍珍 张和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和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D-OCT)在近视患者前房角测量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就诊的46(92眼)近视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SS-OCT和TD-OCT分别对房角参数...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和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D-OCT)在近视患者前房角测量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就诊的46(92眼)近视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SS-OCT和TD-OCT分别对房角参数进行测量,对比分析SS-OCT和TD-OCT两种扫描方法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巩膜突角度(SSA)、小梁网虹膜面积(TISA500、TISA750)等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Bland-Altman检验,分析测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扫描方法测量房角参数A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P<0.001);且AOD500、AOD750、SSA500、TISA500和TISA750的鼻侧测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6、5.51、-6.51、-4.75、-5.69,P<0.001);颞侧测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4.8、-6.06、-3.84、-4.02,P<0.001)。两种扫描方法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71~0.92),Bland-Altman分析显示2.1%~8.9%测量值在95%一致性界限外。结论:SS-OCT和TD-OCT在近视患者房角参数测量中存在差异,测量结果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 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D-OCT) 房角测量 近视患者 一致性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键 陈青山 +2 位作者 李志 魏花 余宝花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4年第4期187-189,F002,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coherencetomography,OCT)在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用Zeiss-Humphery2000检查仪扫描经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coherencetomography,OCT)在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用Zeiss-Humphery2000检查仪扫描经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确诊的36例(72只眼)VKH患者的视网膜组织,记录治疗前后的图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VKH的图像可分为4种形态;治疗后随炎症消退,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它们的图像形态基本一致。视网膜脱离和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OCT可定量分析VKH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的变化,准确评估其治疗前后炎症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Vogt-小柳-原田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佟莉杨 李甦雁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典型图像特征.方法 对23例(46眼)Vogt-小柳-原田病急性期患者进行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 目的 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典型图像特征.方法 对23例(46眼)Vogt-小柳-原田病急性期患者进行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并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23例患者OCT均表现为后极部程度不等的神经上皮脱离,呈“拱桥样”高度隆起,通常被薄的间隔分成几部分,呈囊样或多囊样,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914.64±391.30) μm.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下液逐渐吸收,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和高度逐渐恢复正常,最终完全吸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消失,OCT恢复正常,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为(160.88±29.49) 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P<O.01).结论 Vogt-小柳-原田病OCT图像的特征性表现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并能够直观地呈现其视网膜组织微细结构的改变,同时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及视力预后判断提供了客观定量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岳岩坤 刘武 莫宾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采用频域Cirrus HD-OCT进一步观察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眼底的形态及视网膜内部的特有结构。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急性期VKH综合征确诊病例20例40只眼。对20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最佳矫正... 目的采用频域Cirrus HD-OCT进一步观察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眼底的形态及视网膜内部的特有结构。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急性期VKH综合征确诊病例20例40只眼。对20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当天选用Cirrus HD-OCT机器,应用512×128及高清5线两种扫描模式测量20例(40只眼)后极部视网膜结构,此后每7 d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复查,直至后极部视网膜完全复位,主要指标:定性描述OCT后极部视网膜内在结构的特异改变。结果 HD-OCT显示12只眼(30%)视乳头隆起水肿;34只眼(85%)可见后极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其中6只眼(15%)表现为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另28只眼(70%)在黄斑中心凹处出现光感受细胞层内外节(IS/OS)层的劈裂,形成囊腔(cystoid space CS),CS中呈现颗粒样反射信号,光感受细胞层外节(outer segment,OS)层紧贴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形成厚度均匀的一层膜样结构。结论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后极部并非单纯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IS/OS劈裂只发生在黄斑中心凹。OCT在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上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临床诊治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惠敏 唐仁泓 黄菊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3期6459-6462,共4页
目的:分析在VKH临床病例的诊治过程中,频域OCT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确诊、治疗和随诊的26例(52眼)VK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规范性治疗,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了B超、FFA、OC... 目的:分析在VKH临床病例的诊治过程中,频域OCT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确诊、治疗和随诊的26例(52眼)VK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规范性治疗,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进行了B超、FFA、OCT等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经及时诊断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规范性治疗,炎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视力明显提高。治疗2周后,52只眼中59.6%以上远视力恢复至≥0.5,B超示玻璃体混浊及脉络膜增厚明显减轻,FFA示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的脱离高度明显下降,视盘周围RNFL厚度明显下降接近正常。结论:OCT为非创伤性检查,操作简单,快捷,可重复使用,通过OCT检查可以减少VKH的误诊率,促进早期正确诊断,可以直观的了解VKH疾病的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学改变,可以量化分析病情的转归,指导临床用药,因而频域OCT检查对急性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急性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OCT检测
原文传递
OCT及OCTA评估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NMOSD视网膜结构和血管密度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6
作者 要雅君 李昕頔 +4 位作者 徐芸 梁小芳 杨柳 田德财 张星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1-257,264,共8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评价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视网膜结构和血管密度改变及其与...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评价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视网膜结构和血管密度改变及其与临床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42例(84只眼),健康对照(对照组)45名(90只眼)。根据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病史,NMOSD组进一步分为两组:有ON病史的NMOSD+ON组和无ON病史的NMOSD-ON组。通过OCT和OCTA测量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DCP)和视盘区血管的血管密度。记录患者NMOSD病程和发作次数、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OCT和OCTA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黄斑和视盘的结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NMOSD+ON组总体及颞区(TEM)、上区(SUP)、鼻区(NAS)、下区(INF)各区的RNFL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NMOSD-ON组总体和SUP区的RNFL厚度明显降低(P<0.05)。与NMOSD-ON组比较,NMOSD+ON组总体及TEM、SUP、NAS、INF各区的RNFL厚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NMOSD+ON组总体、SUP及INF区的GCC厚度明显降低(P<0.05);NMOSD-ON组总体及SUP区的GCC厚度明显降低(P<0.05)。与NMOSD-ON组比较,NMOSD+ON组总体GCC厚度及SUP、INF区的GCC厚度明显降低(P<0.05)。黄斑区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比较,NMOSD+ON组SCP总体、中心凹、中心凹旁及中心凹周围TEM、SUP、NAS、INF各区血管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NMOSD-ON组DCP总体血管密度、中心凹旁及中心凹周围TEM、SUP、NAS、INF各区血管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NMOSD-ON组比较,NMOSD+ON组SCP总体血管密度以及中心凹旁TEM区、SUP区、INF区和中心凹周围TEM、SUP、NAS、INF各区血管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DCP中心凹、中心凹旁NAS区、中心凹周围TEM区血管密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NMOSD+ON组视盘区总体血管密度,视盘内血管密度以及和视盘旁鼻上区(NS)、鼻下区(NI)、下鼻区(IN)、下颞区(IT)、颞下区(TI)、颞上区(TS)、上颞区(ST)、上鼻区(SN)各区血管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NMOSD-ON组比较,NMOSD+ON组除视盘内血管密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268)外,视盘区总体血管密度和视盘旁各区血管密度均明显降低(P<0.05)。NMOSD组病程与GCC厚度、RNFL厚度、SCP血管密度、放射状周围毛细血管(RPC)血管密度均呈负相关(分别r=-0.436,P<0.001;r=-0.337,P=0.002;r=-0.325,P=0.003;r=-0.239,P=0.028),发病次数与RNFL厚度、RPC血管密度呈负相关(分别r=-0.360,P=0.001;r=-0.315,P=0.004),BCVA与GCC厚度呈负相关(r=-0.303,P=0.005)。结论NMOSD患者发生和不发生ON的眼,均存在视网膜结构和视网膜血管的损伤,且NMOSD病程越长、发病次数越多,损伤越明显。与没有ON的眼相比,ON患眼SCP血管密度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频域OCT观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病程中黄斑中心凹的图像特点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世琳 杜改萍 郝玉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5-557,561,共4页
目的对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处频域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视力预后因素。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13例(26眼)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频域OCT检查,对黄... 目的对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处频域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视力预后因素。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13例(26眼)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频域OCT检查,对黄斑中心凹处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进行观察。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周42.3%的患眼视力≥0.4,治疗后3个月、6个月≥0.4者分别为73.1%、80.8%。治疗后1个月,大部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正常,仅3眼有轻度视盘渗漏。治疗后3个月、6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23眼未见异常,3眼出现色素紊乱。在皮质激素治疗前,26眼中有25眼(96.1%)黄斑中心凹处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为(341±123)μm。有10眼(38.5%)视网膜层间有囊样间隙的存在,在囊样间隙的底部可见一连续单一的膜样结构平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上,此膜样结构和周围的IS/OS相连续。治疗1周后,25眼中有24眼(96.0%)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存在,但是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其高度为(118±56)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65.4%,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眼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完全消失。治疗后1个月,26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全部消失。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图像基本正常。结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是Vogt-小柳-原田病频域OCT图像的共有特点,部分患者视网膜出现层间囊样间隙,此囊样间隙好发于视网膜内外层之间。通过皮质激素治疗,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均可吸收消失,但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的消失要快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下载PDF
近视程度与黄斑部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蔺云霞 夏阳 徐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36岁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95例(190眼)。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眼轴、医学验光屈光度(等效球镜)、GCIPL的厚度,包括平均、最小、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共8个参数。根据屈光度分为A组(-0.25^-3.00 D)、B组(-3.25^-6.00 D)、C组(>-6.00 D)。根据眼轴长度分为A1组(22~24 mm)、B1组(>24~26 mm)、C1组(>26 mm),进行所有参数的比较。各组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各组平均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963,P=0.000;F=57.452,P=0.000)。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GCLIP厚度参数的差异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屈光度、眼轴长度与GCIP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07,P=0.000)。不同屈光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1~16.500,均为P<0.05)。不同眼轴长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4~19.999,均为P<0.05)。GCIPL厚度与屈光度均呈负相关(r=-0.419^-0.153,均为P<0.05),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r=-0.407^-0.241,均为P<0.05),随着屈光度增大及眼轴增长,GCLIP厚度逐渐变薄。结论近视人群随着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GCLIP厚度也逐渐变薄。采用GCLIP厚度评估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时要考虑眼轴长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部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眼轴长度 Cirrus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近视
下载PDF
眼科影像学检查对Vogt-小柳-原田病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滕克禹 陈璇 +2 位作者 张静川 韩依红 陈丽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1998年1月~2006年6月在本院确诊、治疗和随访的80... 目的 探讨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1998年1月~2006年6月在本院确诊、治疗和随访的80例VK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眼B超、OCT、FFA、ICGA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炎症均得到了控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后,B超示玻璃体混浊和脉络膜增厚减轻至正常,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逐渐平复,FFA示视网膜渗漏逐渐减轻至消失.治疗前ICGA示弱荧光黑斑、脉络膜灌注不良、脉络膜血管扩张、血管壁染色和渗漏、片状强荧光,治疗后上述病变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眼B超、OCT、FFA、ICGA对VKH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和指导用药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有利于对VKH的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眼B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君 雷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宪锐 王兰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视网膜脱离与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VKH10例20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同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对UBM检查测量的...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视网膜脱离与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VKH10例20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同时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对UBM检查测量的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的高度与OCT测量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FA检查20眼均有多湖样视网膜脱离,UBM检查20眼均有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脱离的高度均值为(185.2±209.0)μm,OCT检查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RPE)脱离,脱离的高度为215~967μm,平均(557.07±268.96)μm。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7,P=0.001)。结论VKH急性葡萄膜炎期脉络膜炎性渗出液向内通过受损的RPE蓄积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产生视网膜脱离,向外也可蓄积在脉络膜上腔并前行至睫状体上腔而产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二者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不同种类糖皮质激素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彦 徐建锋 许根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877-1880,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的诊断及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VKH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01/2014-02收治VKHS 45例90眼。按糖皮质激素种类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50眼:静滴注...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的诊断及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VKH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01/2014-02收治VKHS 45例90眼。按糖皮质激素种类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50眼:静滴注射用甲基强的松龙(1.0g)3d后,减量为0.5g治疗2d,然后改为晨起顿服强的松片(60mg);对照组20例40眼:静滴地塞米松注射液(12mg)5d,然后改为晨起顿服强的松片(60mg)。两组均随炎性反应减轻逐渐减量,每次减5mg,当药物减至15~20mg时,维持治疗〉6mo,再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总疗程≥9mo。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5d后视力均有提高,且观察组视力(0.44±0.19)优于对照组(0.55±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两组视力均进一步提高,观察组视力(0.32±0.17)好于对照组(0.39±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两组视力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前有84眼(93%)OCT检查显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存在神经上皮层脱离或视网膜浆液性脱离,脱离高度为观察组1009.67±319.40μm,对照组1098.13±283.45μm。治疗5d后,两组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吸收,观察组脱离高度(307.79±71.35μm)低于对照组(434.13±88.67μ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5d后,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下液基本吸收,观察组为290.61±52.55μm,对照组为296.55±61.57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d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治疗30d后,大部分患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基本正常,仅8眼有轻度视盘渗漏。结论:早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VKHS可快速提高患者视力,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临床疗效优于地塞米松,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甲基强的松龙 地塞米松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术前SD-OCT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冠璐 刘健 +1 位作者 吴震宇 徐洁慧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眼),术前采用SD-OCT测量术眼的黄斑部中心子... 目的探讨术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定量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对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6眼),术前采用SD-OCT测量术眼的黄斑部中心子区视网膜厚度(CST)、黄斑容积(CV)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CAT),术后记录其最佳矫正视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CST、CV、CAT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20±0.12,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为0.54±0.19,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V和CAT呈正相关(r=0.398和0.399,均P<0.01),与术前CST无相关性(r=0.074,P>0.05)。结论术前SD-OCT对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测量对白内障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有一定的预估作用,可作为白内障术前准确评估黄斑部视网膜功能以及术后视力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下载PDF
中医针刺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低度近视儿童黄斑微循环的影响
14
作者 葛薇 李秋实 +2 位作者 诸力伟 钟良玉 赖庆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33-1239,共7页
[目的]探究中医针刺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低度近视儿童黄斑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84例(156眼)首次诊断为低度近视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中医针刺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使用0.01%阿托品... [目的]探究中医针刺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低度近视儿童黄斑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84例(156眼)首次诊断为低度近视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中医针刺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VA)、眼轴(axial length,AL)、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裂隙灯检查,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常规模式测量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macular 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mGCIPL)厚度,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测量黄斑区血管密度、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AL及SE均较治疗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但实验组AL、SE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两组患儿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较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mGCIPL厚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实验组中心圆黄斑血管密度(central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cCV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圆黄斑血管密度(outer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oCVD)、内圆黄斑血管密度(inner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iCVD)、全圆黄斑血管密度(whole circle macular vessel density,wCVD)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cCVD和AL、SE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cCVD与mGCIPL厚度呈低度正相关(r=0.448,P<0.05)。[结论]中医针刺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能够进一步降低低度近视患儿AL增长及屈光度增长速度,并能够增加低度近视患儿cCVD及mGCIPL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近视 儿童 黄斑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中医针刺 低浓度阿托品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频域OCT检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樊宁 黄丽娜 +3 位作者 何靖 申晓丽 曾琨 成洪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3-747,共5页
背景青光眼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丢失为主要的病理特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以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视网膜GCC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人群的分布特征。方法采... 背景青光眼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丢失为主要的病理特征,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可以检测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视网膜GCC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人群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利用SD—OCT(RTVue-100)和时域OCT(TD—OCT)技术分别检测POAG患者101例101眼和年龄、屈光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41例41眼视网膜的黄斑区整体平均GCC厚度(GCC—Avg)、上方平均GCC厚度(GCC—Sup)和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及对应区域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按照POAG的程度分为视野损害前POAG组、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比较各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3个GCC参数的差异,分析GCC厚度和RNFL厚度的相关性以及青光眼患者视野平均缺损值(MD)与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视野损害前POAG组、早期POAG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CC—Avg:t:5.411、10.247,P〈0.01;GCC—Sup:t=6.171、9.484,P〈0.01;GCC—Inf:t=5.281、8.592,P〈0.01)。进展期POAG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值均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CC—Avg:t=4.246,P〈0.01;GCC—Sup:t=2.419,P=0.019;GCC—Inf:t=4.636,P〈0.01),而晚期POAG组GCC—Avg、GCC—Sup和GCC—Inf值均明显低于进展期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CC—Avg:t=2.095,P=0.040:GCC—Sup:t=2.756,P〈0.01;GCC—Inf:t=2.018,P:0.040)。GCC—Sup、GCC—Inf和GCC—Avg值与对应区域平均RNFL厚度值均呈高度正相关(r=0.802、0.825、0.856,P〈0.01),青光眼患者的视野MD值与GCC—Avg值呈正相关(r=O.601,P〈0.01)。结论SD—OCT能够定量测量并区分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的黄斑区GCC厚度,GCC厚度随青光眼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变薄,并与RNFL和视野的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频域 时域 视网膜 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下载PDF
应用 OCT 测量13~18岁国人正常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玉明 王芳芳 +3 位作者 黄海 丁芝祥 曾新生 彭燕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21-624,共4页
目的:建立13~18岁国人正常眼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测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RNFLT)参考值范围;研究RNFLT各相关参数与性别、年龄、眼别、民族的关系。 方法:应用OCT对13~18岁正常国人201例402眼正常眼,采用... 目的:建立13~18岁国人正常眼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测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RNFLT)参考值范围;研究RNFLT各相关参数与性别、年龄、眼别、民族的关系。 方法:应用OCT对13~18岁正常国人201例402眼正常眼,采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 )平均厚度分析程序,测量视盘为中心直径3.4 mm的全周平均以及不同象限和不同钟点位的RNFLT。所得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年龄、眼别、性别、民族等多个因素对RNFLT的影响。 结果:13,14,15,16,17,18岁各年龄段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分别为108.32±9.42,109.23±9.67,110.36±11.14,111.27±10.21,109.23±9.67,112.11±8.83μm,13~18右眼全周平均RNFLT为109.82±8.93μm,左眼全周平均RNFLT为110.33±9.89μm。13~18岁男性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10.14±10.02μm,女性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09.96±11.22μm;13~18汉族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10.22±9.31μm,非汉族受检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09.87±8.65μm。所有检查者的全周平均RNFLT为110.02±9.87μm,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的RNFLT分别为146.56±18.88,76.49±13.28,136.64±16.29,82.01±12.55μm。13~18岁各年龄组之间的RNFLT组间比较,以及男/女比较、左/右眼比较、汉族/非汉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全周RNFLT与数据库中的成人RNFLT平均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女的左右眼比较,右眼1∶00及左眼的1∶00,2∶00,3∶00之间的RNFL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左眼上方象限RNFLT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13~18岁正常国人RNFLT和相关参数的正常参考值,年龄、眼别、性别、民族对该年龄段RNFL平均厚度无明显影响。检查结果与成人测量值有明显差异,涉及RNFL改变的疾病诊断和随诊时不应使用成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13-18岁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SD—OCT黄斑区GCIPLT测量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曼曼 郭建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ganglioncell-innerplexiformlayerthickness,GCIPLT)在不同阶段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同一天内,使用频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目的探讨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ganglioncell-innerplexiformlayerthickness,GCIPLT)在不同阶段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同一天内,使用频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对入选的63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及年龄、性别、屈光均匹配的4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分别行视盘及黄斑区扫描,检测黄斑区平均GCIPLT(mGCIPL)、最小GCIPLT(minGCIPLT),上方、颞上、颞下、下方、鼻下、鼻上共6个不同方位的GCIPLT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根据青光眼患者的视野损害程度将其进一步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分析GCIPLT与RNFLT参数的相关性及其随病情进展的普遍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ROC)分析GCIPLT与RNFLT参数诊断能力大小,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GCIPLT、RNFLT、视野平均缺损值(mean deviation,MD)的相关性。结果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斑GCIPLT各参数值均明显降低(P〈0.01),青光眼早期、中期及晚期组间minGCIPLT、颞下及下方GCI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青光眼程度的加重,各参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组GCIPLT参数中minGCIPLT具有最大的AROC,为0.819,RNFLT参数中下方RNFLT具有最大的AROC,为0.90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CIPLT与视野MD相关系数为0.795,平均RNFLT(mRNFLT)与视野的相关性为0.85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斑区GCIPLT参数和RNFLT参数一样,两者具有相似的诊断能力,且与RNFLT参数及视野各指数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频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 黄斑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施毓琳 徐国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9-1542,共4页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前房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手术顺利完成,也常因各种原因在术后未能达到理...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复明的首选术式,具有手术切口小、前房反应轻、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但仍有部分患者即使手术顺利完成,也常因各种原因在术后未能达到理想视觉质量。黄斑囊样水肿(CME)是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术后视觉质量。本文就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 Irvine-Gass综合征 黄斑中心凹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前列腺素 -视网膜屏障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Jia CherngChong Hanizasurana Hashim Tajunisah Iqbal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累及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纳入本院确诊累及中心凹的DME患者17例,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患者9例... 目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研究累及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纳入本院确诊累及中心凹的DME患者17例,其中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患者9例,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2mg/0.05mL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每月1次,共3次治疗。使用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EDI-OC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mo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网膜中央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通过3次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中央厚度明显较治疗前变薄,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两组间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视网膜中央厚度和视力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前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视力改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_(s)=-0.269,P=0.296)。治疗后脉络膜厚度变化与视力改善、视网膜中央厚度变化以及患者年龄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均可以使累及中心凹的DME患者中央凹下脉络膜和视网膜中央厚度变薄并显著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VEGF 阿柏西普 脉络膜厚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增强深度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下载PDF
正常老年人群黄斑内层视网膜厚度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的改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雅斌 郭彦 +1 位作者 王怀洲 霍妍佼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比较Cirrus HD—OCT测得正常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黄斑神经节细胞一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之间的差异,从而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进展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 目的比较Cirrus HD—OCT测得正常老年人群和年轻人群黄斑神经节细胞一内丛状层(mGCIPL)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之间的差异,从而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进展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16年6—7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进行体检的某事业单位退休职工(60-80岁)67人114眼作为老年人群组,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20~40岁24人42眼作为年轻人群组。应用CirrusHD—OCT测量各组黄斑区总的及各个区域GCIPL和pRNFL厚度参数并比较。结果除pRNFL鼻侧区域外,老年人群组mGCIPL和pRNFL各参数测量值均较年轻人群组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年龄影响最大的黄斑内层厚度参数是mGCIPL最小值,老年人群组与年轻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02±11.01)μm与(82.74±3.94)μm;t=-7.290,P〈0.001]。在pRNFL厚度参数中,颞侧pRNFL厚度受年龄影响最大,老年人群组与年轻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83±12.30)μm与(82.10±17.02)μm;t=-3.930,P〈0.001];而鼻侧pRNFL受年龄影响最小,老年人群组鼻侧pRNFL厚度与年轻人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结论除pRNFL鼻侧区域外,CirrusHD—OCT测得老年人群mGCIPL厚度参数与pRNFL厚度参数均较年轻人群明显变薄,在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随访中需要考虑年龄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 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诊断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 黄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