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的时空格局研究
1
作者
陈章敏
彭波
+5 位作者
贺飞
何兴成
王文玲
刘天骄
李雨芯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基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2022年135台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同域有蹄类的日活动模式、季节性活动节律差异及时空生态位重叠。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8种有蹄类动物,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分布最广、相对丰富度最...
基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2022年135台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同域有蹄类的日活动模式、季节性活动节律差异及时空生态位重叠。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8种有蹄类动物,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分布最广、相对丰富度最高,岩羊Pseudois nayaur发现位点最少;在主要活动于森林的7种有蹄类中,中华斑羚全天活动,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为昼行性,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偏昼行性和晨昏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偏夜行性。除中华扭角羚外,其他有蹄类冷暖季的日活动节律都有显著差异;时间生态位上,有蹄类活动节律重叠在冷暖季有差异,暖季的活动节律重叠度高于冷季;空间生态位上,野猪和中华斑羚的重叠指数最高,中华扭角羚和其他物种的重叠指数很低,提示大体型、集群的物种可能主要通过空间回避实现共存。研究结果丰富了有蹄类动物的基础信息,为保护区有蹄类的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活动模式
时空共存
有蹄类
大熊猫国家公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同域分布鹿科动物的共存时空格局
被引量:
19
2
作者
邹启先
彭彩淳
+3 位作者
杨雄威
李光容
穆浪
粟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为掌握喀斯特地区同域分布的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共存的时空分化格局,利用公里网格布设的红外相机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这2种鹿类进行监测。于2019年2—8月,在151个网格位点分别获得132...
为掌握喀斯特地区同域分布的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共存的时空分化格局,利用公里网格布设的红外相机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这2种鹿类进行监测。于2019年2—8月,在151个网格位点分别获得1328张小麂和167张毛冠鹿的独立有效照片,总有效工作时长21234 d。结果表明:(1)在时间活动节律上,小麂与毛冠鹿均属晨昏活动型,均在7月活动强度最高,日和季节性活动节律上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日活动高峰有所不同。(2)在生境利用分布上,小麂与毛冠鹿活动分布的重叠程度并不高,同期监测到两者的位点数仅占总监测位点数的22.11%。(3)在空间格局中(包括植被类型、海拔梯度、坡位等),两者活动强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论表明,麻阳河同域分布的小麂与毛冠鹿主要以生境利用分化和空间分布差异方式共存,而时间分化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掌握喀斯特地区鹿科动物同域分布的共存维持机制及其资源保护与管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分布物种
共存
时空
格局
小麂
毛冠鹿
麻阳河保护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暴雨将至》看后现代电影的“三段式”叙事
被引量:
2
3
作者
韩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09-110,共2页
《暴雨将至》被影视界誉为是“一个完美的后现代电影叙事文本”。其叙事机制突破了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传统叙事模式,将三个段落的故事不断重复、类比、呼应和消解,使得观众的单一思维从已有的时空观念之链条上脱轨而出。这种“三段...
《暴雨将至》被影视界誉为是“一个完美的后现代电影叙事文本”。其叙事机制突破了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传统叙事模式,将三个段落的故事不断重复、类比、呼应和消解,使得观众的单一思维从已有的时空观念之链条上脱轨而出。这种“三段式”的叙事机制正是后现代最富于建设性意义的一面的体现,消除权威和中心,打碎宇宙、世界、种族、语言的连贯性、密闭性与自成一体,捕捉了时空共存并置的可能性,但是并不回避对人类生存现状的体恤和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将至》
三段式
叙事机制
非线性叙事
时空共存
并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的时空格局研究
1
作者
陈章敏
彭波
贺飞
何兴成
王文玲
刘天骄
李雨芯
冉江洪
机构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出处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基金
国家公园研究专项课题项目(KFJ-STS-ZDTP-2021-003)。
文摘
基于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9—2022年135台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同域有蹄类的日活动模式、季节性活动节律差异及时空生态位重叠。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8种有蹄类动物,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分布最广、相对丰富度最高,岩羊Pseudois nayaur发现位点最少;在主要活动于森林的7种有蹄类中,中华斑羚全天活动,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为昼行性,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偏昼行性和晨昏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偏夜行性。除中华扭角羚外,其他有蹄类冷暖季的日活动节律都有显著差异;时间生态位上,有蹄类活动节律重叠在冷暖季有差异,暖季的活动节律重叠度高于冷季;空间生态位上,野猪和中华斑羚的重叠指数最高,中华扭角羚和其他物种的重叠指数很低,提示大体型、集群的物种可能主要通过空间回避实现共存。研究结果丰富了有蹄类动物的基础信息,为保护区有蹄类的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红外相机
活动模式
时空共存
有蹄类
大熊猫国家公园
Keywords
camera trapping
activity pattern
spatiotemporal coexistence
ungulates
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
分类号
Q959.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同域分布鹿科动物的共存时空格局
被引量:
19
2
作者
邹启先
彭彩淳
杨雄威
李光容
穆浪
粟海军
机构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基金
2018年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项目(麻阳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60610)资助。
文摘
为掌握喀斯特地区同域分布的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共存的时空分化格局,利用公里网格布设的红外相机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这2种鹿类进行监测。于2019年2—8月,在151个网格位点分别获得1328张小麂和167张毛冠鹿的独立有效照片,总有效工作时长21234 d。结果表明:(1)在时间活动节律上,小麂与毛冠鹿均属晨昏活动型,均在7月活动强度最高,日和季节性活动节律上两者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日活动高峰有所不同。(2)在生境利用分布上,小麂与毛冠鹿活动分布的重叠程度并不高,同期监测到两者的位点数仅占总监测位点数的22.11%。(3)在空间格局中(包括植被类型、海拔梯度、坡位等),两者活动强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论表明,麻阳河同域分布的小麂与毛冠鹿主要以生境利用分化和空间分布差异方式共存,而时间分化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掌握喀斯特地区鹿科动物同域分布的共存维持机制及其资源保护与管理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同域分布物种
共存
时空
格局
小麂
毛冠鹿
麻阳河保护区
Keywords
Sympatric species
Spatial temporal-patterns of co-existence
Muntiacus reevesi
Elaphodus cephalophus
Mayanghe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暴雨将至》看后现代电影的“三段式”叙事
被引量:
2
3
作者
韩斌
机构
枣庄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09-110,共2页
文摘
《暴雨将至》被影视界誉为是“一个完美的后现代电影叙事文本”。其叙事机制突破了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传统叙事模式,将三个段落的故事不断重复、类比、呼应和消解,使得观众的单一思维从已有的时空观念之链条上脱轨而出。这种“三段式”的叙事机制正是后现代最富于建设性意义的一面的体现,消除权威和中心,打碎宇宙、世界、种族、语言的连贯性、密闭性与自成一体,捕捉了时空共存并置的可能性,但是并不回避对人类生存现状的体恤和关怀。
关键词
《暴雨将至》
三段式
叙事机制
非线性叙事
时空共存
并置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的时空格局研究
陈章敏
彭波
贺飞
何兴成
王文玲
刘天骄
李雨芯
冉江洪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同域分布鹿科动物的共存时空格局
邹启先
彭彩淳
杨雄威
李光容
穆浪
粟海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暴雨将至》看后现代电影的“三段式”叙事
韩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