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产业复杂网络、区域影响力测度与时空动态演变研究
1
作者 马广奇 陈雪蒙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4,共14页
瞄准中国产业体系,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投入产出技术构建中国42个产业部门的省际产业复杂网络,从关联度、聚集度、主导度三个维度观测网络结构特征,对产业区域影响力进行多指标评价,进一步抽取高技术服务业以聚类系数和PageRank为基... 瞄准中国产业体系,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投入产出技术构建中国42个产业部门的省际产业复杂网络,从关联度、聚集度、主导度三个维度观测网络结构特征,对产业区域影响力进行多指标评价,进一步抽取高技术服务业以聚类系数和PageRank为基础运用ESDA方法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产业区域影响力存在差异,各产业与其关联产业彼此间协调性和互动性不足;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东北、中部地区产业短链横向宽度较广,东部地区产业长链纵向深度较长,具有依托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来实现发展的关联条件,西部地区产业相互供给推动效应有待提升;行业差异波动不大,优势产业自身特色明显。时空特征分析表明,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具有空间正相关性集聚特征,聚类系数和PageRank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存,且PageRank的空间正相关性要强于聚类系数,而聚类系数的空间正相关性提升速率要快于Pagerank。应加强产业间互动与融合,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实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复杂网络 关联度 聚集度 主导度 时空动态演变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演变 被引量:23
2
作者 汪东川 孙志超 +4 位作者 孙然好 陈俊合 张威 张仙 王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5-1296,共12页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谢高地2008年修正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利用县域尺度的粮食单产对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服务价值进行修正,随后基于格网分析方法改进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谢高地2008年修正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利用县域尺度的粮食单产对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服务价值进行修正,随后基于格网分析方法改进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3种时空调节因子,并利用等量分类与热点分析方法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将斑块密度与聚合度指数、动态度、变化轨迹分析等方法相结合,从全局与局部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5-2015年的空间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方法能够反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格网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京津冀城市群北部、太行山及燕山等山林地区、环渤海湿地、白洋淀及衡水湖等内陆湖泊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以Ⅳ、Ⅴ类为主,是生态服务价值的热点区域;平原地区及张家口市等高原地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等级以Ⅰ、Ⅱ类为主,是生态服务价值的冷点区域。(2)从2005-2010年,第Ⅰ、Ⅱ、Ⅴ类的PD动态度均为正值(0.020、0042、0.029),AI动态度均为负值(-0.007、-0.046、-0.025),第Ⅲ、Ⅳ类的PD动态度为负值(-0.015、-0.014),AI动态度均为正值(0.027、0.022);从2010-2015年,Ⅰ、Ⅱ、Ⅲ、Ⅴ类的PD、AI动态度(-0.002、-0.003、0.002、-0.002,0.001、0.002、-0.003、0.002)的正负性与前5年相反,且绝对值较小;Ⅳ类的两种指数动态度均为0。(3)生态服务价值的第Ⅰ、Ⅱ类的变化区域集中分布在平原与张家口市,第Ⅲ类的变化区域集中分布在平原与山地丘陵的交界处以及邯郸市;第Ⅲ、Ⅲ类的变化区域分别分布于山地丘陵的西部与承德市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异质性 时空动态演变
下载PDF
近35 a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动态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麦丽开·艾麦提 满苏尔·沙比提 张雪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8-1126,共9页
基于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1982、1990、2000、2010和2017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近35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17年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不断增加,分别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2%和0.33%增加... 基于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1982、1990、2000、2010和2017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近35a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17年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不断增加,分别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92%和0.33%增加到13.06%和0.67%;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则分别减少8.43×10^4、4.48×10^4和2.81×10^5hm^2;湿地和水域面积变化波动较小,但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减少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0.08%和0.14%。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变化速率最大,达4.73%,建设用地次之。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主要受到年均气温上升,相对湿度下降和蒸发量增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以及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主要受到人口、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和GDP急剧增长等人文因素的影响。除此以外,政策因素调整也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 时空动态演变 驱动因素 叶尔羌河中下游流域
下载PDF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时空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古力皮亚.沙塔尔 《地下水》 2017年第6期64-65,91,共3页
本文以新疆叶尔羌河某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2个地下水监测点1987-2010年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M-K突变分析方法对区域地下水时空动态演变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年地下水资源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区域地下水埋深从1999-2... 本文以新疆叶尔羌河某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区域2个地下水监测点1987-2010年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M-K突变分析方法对区域地下水时空动态演变及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年地下水资源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区域地下水埋深从1999-2000年出现较明显的突变点,M-K值在-0.5~1.0之间;区域地下水埋深从春夏之交的动态变化最大,秋季的埋深变化最小;区域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降低逐步向外扩散;区域降水是地下水影响的主要因素,降水量每增加50 m,地下水可抬升0.4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时空动态演变 M-K突变分析方法 地下水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叶尔羌某流域
下载PDF
面源污染时空格局动态演变预测与防治分区研究
5
作者 谭涛 孙玉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
为对面源污染时空格局精准预测,改善其污染情况,此次研究以某研究区域为例,开展面源污染时空格局演变并提出一定的防治策略。以研究范围内不同区域为实例,对20年来的面源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建立数据统计模型,并利用EKC预测模型获取... 为对面源污染时空格局精准预测,改善其污染情况,此次研究以某研究区域为例,开展面源污染时空格局演变并提出一定的防治策略。以研究范围内不同区域为实例,对20年来的面源污染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建立数据统计模型,并利用EKC预测模型获取空间自相关关系,获取研究区内时空格局动态演变情况。研究区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污染数值均超过1%的置信水平,且空间相关测度GMI指数大于0.20;研究区域D及F为热点区域,区域A和G为过渡区域,区域B和E为冷点区域,可依据此进行分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时空格局动态演变 流失系数 冷热点分析
下载PDF
云南强震前地震活动因子A值异常动态演变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翔 苏有锦 +1 位作者 付虹 邬成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70,共8页
运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参数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云南强震前尤其是强震活跃期首发强震前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强震前1~2年,在未来震中周围A值出现显著高值变化,异常阀值为A≥0.6;(2)强震前3~4年,A≥0.6的... 运用地震活动因子A值参数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云南强震前尤其是强震活跃期首发强震前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强震前1~2年,在未来震中周围A值出现显著高值变化,异常阀值为A≥0.6;(2)强震前3~4年,A≥0.6的高值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外围或边界附近,省内A值异常较少。随着强震的临近,A值异常面积逐渐增大,并且向省内、未来震中迁移,震前1年或1~2年云南地区A值异常单位面积和省内外异常单位面积的比值出现明显转折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强震 地震活动因子 时空动态演变
下载PDF
从中国工业排污量时空演变透视区域深度工业化步伐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佳宁 汪朝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本文度量了2005~2019年中国267个主要城市和地区工业产值、经济增长与单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等主要观测变量时空动态演变,透视中国不同区域高技术制造业升级、资源环境保护和深度工业化进程。研究发现:(1)在大部分地区,当产出收益对环境... 本文度量了2005~2019年中国267个主要城市和地区工业产值、经济增长与单位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等主要观测变量时空动态演变,透视中国不同区域高技术制造业升级、资源环境保护和深度工业化进程。研究发现:(1)在大部分地区,当产出收益对环境保护的需求弹性超过1时,单位工业产出的排污量将下降;(2)分区域、分类别城市工业环评与生态环境部《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结论一致,全国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有序提高;(3)然而,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污染现象仍较为严重,以中低技术制造业为主的内陆地区,在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粉尘生成量等方面仍差强人意;(4)与中小城镇相比,大中型城市对环境保护的力度逐年加大,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较大抑制;(5)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出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优化趋势;(6)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启绿色技术升级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兹涅兹曲线 工业污染物排放 绿色工业化 时空动态演变 工业发展进程 工业技 术水平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孙络—微血管”病变数学模型构建及通络干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常丽萍 李禄金 +3 位作者 魏聪 贾振华 郑青山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49-653,666,共6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内皮细胞(EC)在"孙络—微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中的效应规律和关键作用靶点,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家97... 目的探讨微血管内皮细胞(EC)在"孙络—微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中的效应规律和关键作用靶点,并构建数学模型。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各子课题单位中"孙络—微血管"病变相关研究数据,构建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分析。结果"孙络—微血管"病变涉及到微血管(微循环)、血液成分、神经体液、脏器组织等4类指标群存在显著相关性;通络干预微血管(微循环)优势明显;心脑(糖)肾重大疾病均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核心,共同组成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通络药物干预使其趋于正常,其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多个指标是关键共性靶点。结论"孙络—微血管"病变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核心和启动因素、神经体液和血液成分共同参与、组织细胞功能结构损伤、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通络干预使该复杂网络中相互关联的节点趋于正常,提示心脑(糖)肾可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络—微血管”病变 数学模型构建 多维时空动态演变 复杂网络 微血管内皮细胞 异病同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省际差异与因素分解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亦文 阳超 蔡宏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重约束与任务分摊下,对各省份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进行有效测算和驱动因素分解有助于地区和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因此,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表面能源消费量估算法对各省市(市... 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重约束与任务分摊下,对各省份的碳排放总量与强度进行有效测算和驱动因素分解有助于地区和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因此,基于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表面能源消费量估算法对各省市(市、区)的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动态演变趋势,并且基于LMDI模型对中国碳排放总量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为1257001.95万t,碳排放强度为1.05 t/千美元。2000—2018年,中国碳排放量均值排名前三位的是山东省、河北省和山西省,排名末三位的是北京市、海南省和青海省;碳排放强度均值排名前三位的是山西省、贵州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名末三位的是广东省、海南省和福建省。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是中国实现碳减排的最主要因素,而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则会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碳达峰 碳中和 时空动态演变 表面能源消费量估算法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 Evolution of Tourism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10
作者 WANG Shu LIU Fenglian +1 位作者 YANG Lei CAI Wei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4年第4期1054-1067,共14页
The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safety in tourism sites can provide a concrete path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 region.Based on the“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model,we constructed an ind... The exploration of ecological safety in tourism sites can provide a concrete path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 region.Based on the“Driver-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model,we constructed an index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ecological security(TES)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SREB)from 2005 to 2020.This index system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 evolution with the help of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dynamic index of TES and Markov probability transfer matrix,and a 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model and GM(1,1)model were constructed for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and predi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four key aspects of this system.(1)In terms o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the tourism ecological safety index(TESI)of the SREB increased,the TES levels of the north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provinces and citi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and the quality conditions of TES in the southwestern provinces and cities were better than in the northwest.(2)In terms of dynamic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the speed of change at each level of the SREB was slow,but the level of TES has improved.The TES level has not shifted by leaps and bounds,and the shifts in the level type show“path dependence”and“self-locking”effects.(3)In term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the spatial pattern of TES in the SREB is a“northwest-southeast”movement tren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ppeared as“aggregation”from 2005 to 2020.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ES in the SREB will shift to the southeast from 2025 to 2035,and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will be reduced.(4)In terms of driving factors,the number of star-rated hotels,and the amounts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emissions,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forest coverage,and other parameters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ES,and the booming tourism industry requires the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penetration of various factor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ecological security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drivers Geo-detector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