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只此青绿”: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场与再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剧所思
被引量:
32
1
作者
张晓凌
《艺术评论》
2022年第5期55-64,共10页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上演,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不仅获得公众的广泛好评,亦被业界专家誉为现象级的作品。本文从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换、舞蹈叙事及语汇的创新等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是一...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上演,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不仅获得公众的广泛好评,亦被业界专家誉为现象级的作品。本文从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换、舞蹈叙事及语汇的创新等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是一次成功的价值转换--通过民间技艺生产与天才创作合二为一所形成的叙事逻辑,来塑造以“青绿”为轴心的视觉舞蹈体系,以此揭示出江山的人民性根源,重构古典山水精神,并使之返场而进入当代生活,构成了《只此青绿》的价值取向。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只此青绿》将“山水”转换为“人舞”,将绘画的静态图像转换为舞蹈的动态叙事而生成的创作经验与方法。在舞蹈本体语言的创新方面,《只此青绿》创造性地建构了一种可称之为“时空合一复调式的叙事结构”,并为王希孟、青绿等角色创编了一套个性鲜明的舞蹈新语汇。本文最后的结论为以《只此青绿》为表征的美是人类最后的救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此青绿》
价值转换
时空合一复调式结构
舞蹈新语汇
原文传递
题名
“只此青绿”: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场与再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剧所思
被引量:
32
1
作者
张晓凌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评论》
2022年第5期55-64,共10页
文摘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上演,便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不仅获得公众的广泛好评,亦被业界专家誉为现象级的作品。本文从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转换、舞蹈叙事及语汇的创新等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是一次成功的价值转换--通过民间技艺生产与天才创作合二为一所形成的叙事逻辑,来塑造以“青绿”为轴心的视觉舞蹈体系,以此揭示出江山的人民性根源,重构古典山水精神,并使之返场而进入当代生活,构成了《只此青绿》的价值取向。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只此青绿》将“山水”转换为“人舞”,将绘画的静态图像转换为舞蹈的动态叙事而生成的创作经验与方法。在舞蹈本体语言的创新方面,《只此青绿》创造性地建构了一种可称之为“时空合一复调式的叙事结构”,并为王希孟、青绿等角色创编了一套个性鲜明的舞蹈新语汇。本文最后的结论为以《只此青绿》为表征的美是人类最后的救赎方式。
关键词
《只此青绿》
价值转换
时空合一复调式结构
舞蹈新语汇
分类号
J723 [艺术—舞蹈]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只此青绿”: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场与再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剧所思
张晓凌
《艺术评论》
2022
3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