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空地理信息的港口大气污染协同管控平台研发
1
作者 田序伟 尉子璇 +2 位作者 符岳全 杨凯 郑冰 《中国水运》 2023年第10期53-56,共4页
为强化交通生态保护,推进绿色智能的“四港”联动发展格局,设计并研发了基于时空地理信息的港口大气污染协同管控平台。平台基于云计算、GIS、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发港口大气污染的大数据分析、监测预警报警、时空演变分析、协... 为强化交通生态保护,推进绿色智能的“四港”联动发展格局,设计并研发了基于时空地理信息的港口大气污染协同管控平台。平台基于云计算、GIS、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开发港口大气污染的大数据分析、监测预警报警、时空演变分析、协同管理与决策四大功能模块,实现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及实时可视化展示、大气污染溯源分析及空气质量变化预测,大气污染边界浓度控制及预警报警等。为港口大气污染监测提供实时、高效的技术手段,辅助港口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科学化、高效化、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 港口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溯源 污染浓度控制
下载PDF
基于云架构的智慧港口时空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凯 李子龙 《水道港口》 201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港口是交通运输重要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重要节点,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上的各种时空信息进行感知、传递、整合和分析成为智慧港口建设的关键。针对多源、异构、海量港口时空地理信息的管理和服务难题,文章提出了基于云架构的智慧港口时空地... 港口是交通运输重要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重要节点,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上的各种时空信息进行感知、传递、整合和分析成为智慧港口建设的关键。针对多源、异构、海量港口时空地理信息的管理和服务难题,文章提出了基于云架构的智慧港口时空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架构体系、功能及应用模式,并以中国北方某典型港口为例,介绍了基于云架构的时空信息地理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文章的研究对于提升港口服务效能,指导各地智慧港口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架构 智慧港口 时空地理信息 共享服务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区域规划实施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艳梅 王萍 +3 位作者 张荞 陈慧 罗想 孙姝娟 《地理空间信息》 2019年第9期22-26,I0001,共6页
为充分发挥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区域规划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以宜宾市为例,初步探索形成了在城市整体建设效果大视角下的区域规划实施效果分析技术路线。研究表明:①2010-2014年宜宾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投射——地理信息变化剧烈,规... 为充分发挥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区域规划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以宜宾市为例,初步探索形成了在城市整体建设效果大视角下的区域规划实施效果分析技术路线。研究表明:①2010-2014年宜宾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投射——地理信息变化剧烈,规划实施明显推进;②从具体规划实施城市发展效果来看,“三大中心”初见轮廓,“六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向园区进一步集中,沿长江黄金水道布局的态势凸显;③经济发展与用地矛盾、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矛盾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数据 区域规划实施 宜宾市 监测分析
下载PDF
基于AutoCAD Map3D的时空地理信息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伟 杨志敏 《城市勘测》 2019年第4期23-27,32,共6页
以武汉市时空地理信息一体化生产为例,根据时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方式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时空地理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将时空地理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标准化组织,建立了一套集几何信息、符号信息和属性信息于一体的... 以武汉市时空地理信息一体化生产为例,根据时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方式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时空地理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将时空地理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标准化组织,建立了一套集几何信息、符号信息和属性信息于一体的时空地理信息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AutoCADMap3D的时空地理信息处理平台,有效保证了时空地理信息一体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 AutoCADMap3D 图库一体 标准化模板
下载PDF
时空地理信息数据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治理评价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宙 付守健 +2 位作者 焦朋涛 魏刚 刘越 《测绘标准化》 2021年第3期57-60,共4页
水土保持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治理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确定后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布设在哪以及如何布设,需要了解前期水土保持地理要素的分布、时空变化并对其生态治理的效益进行评价。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时空地理信息数... 水土保持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治理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确定后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布设在哪以及如何布设,需要了解前期水土保持地理要素的分布、时空变化并对其生态治理的效益进行评价。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获取、解译、处理和统计,进一步分析研究区多期淤地坝、梯田、坝地和地表覆盖等地理要素数据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关系。将统计数据应用于水土流失规律分析中,能有效支撑流域生态成效评价工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数据 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地理要素 地表覆盖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地理时空信息的精细化存储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珂 周传义 +2 位作者 翟敏 李景文 王志伟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1-296,共6页
针对GIS时空数据存储过程中海量多源信息无法完整、详细表达的问题,采用语义约束原则将地理空间分解成最小单元——元语义对象进行对象化表达,并对构成元语义对象的几何特征、属性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封装,根据HBase可靠性高、扩展性强... 针对GIS时空数据存储过程中海量多源信息无法完整、详细表达的问题,采用语义约束原则将地理空间分解成最小单元——元语义对象进行对象化表达,并对构成元语义对象的几何特征、属性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封装,根据HBase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实时读取的存储特点,以HBase平台作为地理时空海量数据存储的载体构建元语义对象的HBase存储模块的物理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HBase的地理时空信息精细化存储方法。以城市地理时空信息的存储为例,对基于HBase的时空信息的精细化抽象、分类、存储等过程进行描述,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时空信息 精细化组织 元语义对象 地理信息系统 HBASE
下载PDF
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更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帆 《经纬天地》 2017年第6期44-49,共6页
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是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借助时空数据的时间属性管理方法,采用离线编辑的更新模式和冲突检测矩阵算法,为更新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设计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实现了相关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提升了数据的管理效率,为省级网... 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是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借助时空数据的时间属性管理方法,采用离线编辑的更新模式和冲突检测矩阵算法,为更新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设计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实现了相关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提升了数据的管理效率,为省级网络地图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 冲突检测矩阵 时间属性管理 离线更新 生存周期
下载PDF
基于全球三维空间网格的时空地理数据组织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良波 赵晓晶 周文 《城市勘测》 2021年第4期32-35,共4页
为解决海量、多源、异构时空地理信息数据高效组织存储、无缝关联融合及其深度挖掘分析数据知识的难题。基于Geohash算法,按照等分法的思想,在球面网格剖分的基础上,加入高程维度的剖分,建立全球多层级、多尺度的三维空间网格体系,并赋... 为解决海量、多源、异构时空地理信息数据高效组织存储、无缝关联融合及其深度挖掘分析数据知识的难题。基于Geohash算法,按照等分法的思想,在球面网格剖分的基础上,加入高程维度的剖分,建立全球多层级、多尺度的三维空间网格体系,并赋予每个网格单元全球唯一网格编码,实现陆、海、空、天和地下全域空间网格位置的统一标识,大幅降低时空地理信息数据组织存储、融合与管理的复杂程度,提高查询检索与分析应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数据 三维空间网格 网格剖分 网格编码
下载PDF
基于时空信息的跨屏互动服务云平台
9
作者 钱计国 陆勋 周纯 《中国有线电视》 2017年第7期811-813,共3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被赋予先天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是智慧业务与传统传媒产业实现对接的最佳选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业务的发展,对媒体内容生产的时效性提出了新要求,为媒体信息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被赋予先天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信息服务功能,是智慧业务与传统传媒产业实现对接的最佳选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体业务的发展,对媒体内容生产的时效性提出了新要求,为媒体信息传递提供了新途径。介绍了跨屏互动服务云平台的建设内容、总体架构和应用模式,讨论了如何基于传统广播电视台的业务模式,将地方时空地理信息资源与现有电视业务和本地生活资讯O2O平台相结合,集成一个新的信息发布平台,开启民生服务跨屏互动应用的新模式,开创具有地方特色的便民服务和媒体宣传的新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 O2O 电视
下载PDF
时空GIS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67
10
作者 王家耀 魏海平 +1 位作者 成毅 熊自明 《海洋测绘》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时空GIS是建立在时态数据库、GIS、人工智能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型应用性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时空世界中遵循着诞生、成长、生存,直至死亡等自然规律的事物和现象的时空信息。虽然时空GIS在理论和实践等环节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但它是未来... 时空GIS是建立在时态数据库、GIS、人工智能等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型应用性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时空世界中遵循着诞生、成长、生存,直至死亡等自然规律的事物和现象的时空信息。虽然时空GIS在理论和实践等环节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但它是未来GIS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在介绍时空GIS的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时空GIS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时空GIS研究的难点和方向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系统 时态数据库 时空数据模型 时空语义
下载PDF
基于GIS的物质—虚拟混合空间中个体活动与互动的时间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萧世(王仑) 于洪波 陈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5,共9页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移动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可能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类的空间组织带来重大影响。时间地理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研究框架,它不仅可以表达连续时空背景下人类活...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移动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可能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类的空间组织带来重大影响。时间地理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研究框架,它不仅可以表达连续时空背景下人类活动受到的各种制约条件,而且能够解析物质空间和虚拟空间中人类活动与互动的复杂时空关系。然而,经典的时间地理学方法并不支持ICT影响下的人类活动与互动行为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经典时间地理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扩展,使其能够满足物质—虚拟混合空间(AHybrid Physical-virtual Space)中人类活动与互动的研究需要。然后,本文发展了一套时空地理信息系统(Space-time GIS)体系结构,它能支持在时空背景下将复杂的人类活动与互动数据作为连续的时空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它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环境,从时空一体化的角度研究现代社会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移动模式与交通需求模式及其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地理 物质-虚拟混合空间 活动与移动模式 时空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城镇地籍数据时空演变研究方法
12
作者 王荣辉 聂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645-4646,共2页
建立城镇地籍数时空模型,运用时空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地籍数据的时间、空间和属性等各基本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挖掘城镇地籍数据中的隐藏信息,探索研究城镇地籍数据空演变规律的方法。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系统 城镇地籍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基于网络GIS技术的时空典藏整合环境构建
13
作者 农晓珍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年第7期149-151,154,共4页
时空信息是所有内涵数据都具备的基本特性,通过时空信息处理技术建构时空坐标体系,让所有数字典藏的内容得以整合,通过网络开放式交换机制,让原本储存在不同机构的信息,既可以分散储存,又可以彼此引用套合,促成信息统整。本文探讨了利... 时空信息是所有内涵数据都具备的基本特性,通过时空信息处理技术建构时空坐标体系,让所有数字典藏的内容得以整合,通过网络开放式交换机制,让原本储存在不同机构的信息,既可以分散储存,又可以彼此引用套合,促成信息统整。本文探讨了利用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建构数字典藏计划的时空内涵基础架构,其最主要目的在于扩充原有地理信息系统内涵,发展成时间及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建构起时空内涵基础架构,以精确的时空参考系统为基础,建立所有典藏内涵的时间与地理空间标记(geographic footprint),做为信息检索和信息整合的主要依据,并以空间可视化(Spatial Visualization)方式提供更生动、易读的、精准的事件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GIS 时空地理信息 构建
下载PDF
广西城建工程档案信息采集标准研究
14
作者 龙慧萍 覃世涓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2年第3期67-71,共5页
针对广西地方特点,研究广西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内容,指导广西城市建设工程信息采集和数据建库工作。本信息采集标准从城市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为基本出发点,将城建档案中的信息按照生命周期流程划分,并按照建设工程涉及的专业分类提取... 针对广西地方特点,研究广西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内容,指导广西城市建设工程信息采集和数据建库工作。本信息采集标准从城市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为基本出发点,将城建档案中的信息按照生命周期流程划分,并按照建设工程涉及的专业分类提取。基于城建工程项目的时空地理信息特点,与城市时空地理信息挂接,深化数据挖掘与分析,以此构建档案数据应用服务体系,为工程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更新等工作提供准确基础资料,对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信息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建档案 信息采集 标准 时空地理信息
下载PDF
面向交通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的Spatial-UML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少沛 李勇 +1 位作者 彭聪 谭建军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99,91,共4页
空间信息系统建模的多样性、主流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性以及逐渐变复杂的系统体系都使得软件和数据库设计者向可视化建模的主流方向发展。分析面向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而建立的空间可视化语言插件(SpatialPVLs),并基于可视化建模技术标... 空间信息系统建模的多样性、主流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性以及逐渐变复杂的系统体系都使得软件和数据库设计者向可视化建模的主流方向发展。分析面向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而建立的空间可视化语言插件(SpatialPVLs),并基于可视化建模技术标准,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内置的扩展机制实现了针对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的扩展。UML和SpatialPVLs的集成过程定义了面向地理信息时空特征描述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即Spatial-UML。最后,以城市交通模拟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概念模型设计为实例,验证Spatial-UML的适用性和扩展性,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用户访问和理解的互协作建模架构,实现交通地理对象的空间、时态和时空特征的可视化标准描述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地理信息时空特征 统一建模语言(UML) 空间可视化语言插件(PVLs) 地理信息系统(GIS)
原文传递
基于TGIS的煤矿回采工作面开采进度及其接替可视化实现
16
作者 王志杰 付丽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5年第6期91-93,共3页
借助时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的开采进度及工作面采掘接替情况的可视化表现,较之以往的图表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由于时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模型还不成熟,现在还没有一个平台式时空地理信息系统面世,本文在... 借助时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的开采进度及工作面采掘接替情况的可视化表现,较之以往的图表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由于时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模型还不成熟,现在还没有一个平台式时空地理信息系统面世,本文在不改变现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结构的基础上对矿山数据的时态管理作一次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地理信息系统 MAPLNFO MAPBASIC 回采工作面
下载PDF
基于地图故事的“图说随园”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陆佳莺 孙梓洋 +1 位作者 汪亦铠 沈婕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9年第1期86-92,共7页
选取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南京随园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随园相关历史地理数据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基于地图故事的技术方法,从时空关联、历史层叠、多媒体展现等多个方面着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地图故事的"图说随园"系统.系统采... 选取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南京随园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随园相关历史地理数据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基于地图故事的技术方法,从时空关联、历史层叠、多媒体展现等多个方面着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地图故事的"图说随园"系统.系统采用基于地图故事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展示历史的新平台,将历史资料、地理信息、历史地图等有机融入故事之中,展示随园的前世今生,对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故事 历史地理信息 时空地理信息 多媒体技术 随园
下载PDF
一种新型近景式测绘采集器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张涛 刘晶东 刘达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4期233-234,239,共3页
航空航天影像数据源因分辨率和摄影角度的缺陷,缺少了近景细节和立面细节内容。本研究研发了一种新型近景式测绘采集器,能够补充近景细节纹理及立面内容。通过自主软硬件开发,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近景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采集,为测绘地理... 航空航天影像数据源因分辨率和摄影角度的缺陷,缺少了近景细节和立面细节内容。本研究研发了一种新型近景式测绘采集器,能够补充近景细节纹理及立面内容。通过自主软硬件开发,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近景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采集,为测绘地理信息后期数据加工制作补充了大量精度更高、细节层次更好的数据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近景式测绘采集器 近景细节纹理 立面内容 近景时空地理信息大数据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Intensity of Coastal Zone in China During 2000–2010 被引量:23
19
作者 DI Xianghong HOU Xiyong +1 位作者 WANG Yuandong WU L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51-61,共11页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land use maps in 2000, 2005 and 2010 in China′s coastal zone were produced, and structural raster data of land use were further generated to calculate land use intensity co...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land use maps in 2000, 2005 and 2010 in China′s coastal zone were produced, and structural raster data of land use were further generated to calculate land use intensity comprehensive index(LUICI) for analyzing land us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t 1 km scale. Results show that: 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forms at a macro scal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and use intensity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China′s coastal zone. Hotspots of change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etropolitan areas, estuaries and coastal wetlands; 2) elev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ontrolling land use spatial patterns at local scale. Land use intensity is much higher within areas below the elevation of 400 m and i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elevation increasing;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land-ocean gradient for land use intensity, which is low in island and near-shore areas, but high in the regions that 4–30 km far away the coastline because of muc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however, in recent decades land use intensity had been promoted significantly in low near-shore area due to extensive sea reclamations; 4)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land use intensity were also found among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units. A rising trend of land use intensity was found in 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s from 2000 to 2010. To sum up, elevation, land-ocean gradient,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olicy are all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China′s coastal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zone land use intensity land use intensity comprehensive index(LUICI) spatial pattern ELEVATION land-ocean gradient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bsidence Corresponding to Dynamic Groundwater Funnel in Beijing Municipality,China 被引量:14
20
作者 CHEN Beibei GONG Huili +5 位作者 LI Xiaojuan LEI Kunchao ZHANG Youquan LI Jiwei GU Zhaoqin DANG Yan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6期753-764,共12页
Due to long-term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Beijing Municipality, regional groundwater funnels have formed and land subsidence has been induced. By combining a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 GPS monitor- ing... Due to long-term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Beijing Municipality, regional groundwater funnels have formed and land subsidence has been induced. By combining a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 GPS monitor- ing network data, radar satellite SAR data, GIS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a coupled process model based on the dy- namic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and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of land subsidence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fimnels and the land subsidence response process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Beijing.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rrent groundwater funnel areas a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southwest of Shunyi District, the northeast of Chaoyang District and the northwest of Tongzhou District, with an average decline rate of groundwa- ter level of 2.66 rn/yr and a maximum of 3.82 m/yr in the center of the funnels.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response model of land subsidence to groundwater funnels with uneve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where the maximum land subsidence rate was about --41.08 mm/yr and the area with a subsidence rate greater than 30 mm/yr was about 1637.29 km2. Although a consistency was revealed to exist between a groundwater funnel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land subsidence funnel, this consistency was not per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model of land subsidence to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was more revealing when combining conventional technologies with InSAR, GIS, GPS, providing a new strategy for environmental and hydrogeological research an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gional land subsidenc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bsidence groundwater funnel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SAR deformation respon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