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部沿海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姜晗 杨皓然 吴群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本文运用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测度了2002—2016年东部沿海经济区及其25个市级单位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分异规律;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刻画东部沿海经济区及其各省域(直辖市)... 本文运用非期望的超效率SBM模型、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测度了2002—2016年东部沿海经济区及其25个市级单位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分异规律;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刻画东部沿海经济区及其各省域(直辖市)的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东部沿海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2002—2016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纯技术效率所占比重较大,是导致综合效率变化的关键;2)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整体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以空间集聚为主要分布模式,局部集聚呈高高效率区和低低效率区“两极分化”格局;3)东部沿海经济区及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均呈正向增长的态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4)耕地资源禀赋、政府重视程度是影响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也较为重要。文章从建立耕地低碳利用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实行高效严格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三方面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耕地利用效率 时空格局分异 影响因素 东部沿海经济区
原文传递
精明发展视域下城市绩效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魏璐瑶 陈晓红 陆玉麒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基于城市收缩和理性增长良好契合状态的精明发展视角合理测评城市绩效水平,探讨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等子系统之间的综合协调发展路径,有利于激发城市发展潜力并实现健康发展。该文基于2000-2015年统计数据,从空间发展绩效、环境发展绩... 基于城市收缩和理性增长良好契合状态的精明发展视角合理测评城市绩效水平,探讨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等子系统之间的综合协调发展路径,有利于激发城市发展潜力并实现健康发展。该文基于2000-2015年统计数据,从空间发展绩效、环境发展绩效、福利发展绩效和管理发展绩效四大目标维度构建精明发展视域下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绩效宏观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规律,结合空间变差函数和城市绩效精明分异指数比较分析精明发展视域下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绩效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分布和演化成因,并利用多元回归、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城市绩效时空分异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精明发展视域下中国城市绩效次高值区空间布局由中东部零星分布逐渐过渡为热点式密布聚集,城市绩效水平持续转好并辐射至中国大部分地区,城市绩效东西方向异质性减弱的同时,向南北方向转化增强趋势明显;2)研究期内精明发展视域下中国城市绩效空间相关性不断弱化,区域空间辐射程度逐渐增强,城市绩效水平与空间相关性联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未实现良性共振,城市绩效精明分异局部空间演变相对稳定;3)空间发展规模、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福利保障、人力资本存量、科技创新发展、对外开放交流等驱动力相互制约关联,形成综合作用机制,显著推动精明发展视域下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绩效时空分异格局的规律性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明发展 城市绩效 时空格局 影响机制 中国地级城市
下载PDF
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格局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子青 朱道才 冯成楠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6-11,共6页
以安徽省61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运用DEA-BB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2011—2017年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分析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格局。研究表明:总体上安徽省... 以安徽省61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运用DEA-BB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2011—2017年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水平,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ESDA)分析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格局。研究表明:总体上安徽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省域范围内耕地利用效率的极化现象较明显,工业化水平等是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 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 时空格局
下载PDF
1961—2016年我国闪电日数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
4
作者 孔锋 方建 +2 位作者 孙劭 王品 吕丽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36,共12页
闪电事件时空变化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 481个站点的闪电日数数据诊断1961—2016年我国闪电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单站闪电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西北西部和西藏地区年均... 闪电事件时空变化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 481个站点的闪电日数数据诊断1961—2016年我国闪电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单站闪电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西北西部和西藏地区年均单站闪电日数呈分段变化特征。全国、东北、北方、西北东部和东南地区年均单站闪电日数大致呈2~4 a的周期变化。西北西部、西藏和西南地区分别呈2,4和6 a,3和8 a与2~6 a的显著周期变化。年均单站闪电日数突变集中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但均未通过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空间上,1961—2016年我国年均闪电日数呈明显的"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1961—1980年,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闪电日数主要以正距平为主,1980年以后,正距平范围逐渐减少。在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上,我国闪电日数年际变化趋势整体上以减少为主,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减少明显;在波动特征的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华北平原、沿长江两岸附近地区均为闪电日数年际波动较大的地区,而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和新疆中部及北部地区年际波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日数 时空格局 灾害性天气 气候突变 周期
下载PDF
ESDA与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化发展时空格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樊文平 王鸿康 +1 位作者 刘红平 张子民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4期8-11,共4页
基于江苏省地级市区、县(市)1999、2007及2016年的城市化率数据,结合腾讯点位大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变化及其与人口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9~2016年间,江苏... 基于江苏省地级市区、县(市)1999、2007及2016年的城市化率数据,结合腾讯点位大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变化及其与人口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9~2016年间,江苏省南北城市化差距逐渐增大,大致遵循南高北低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江苏省县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由分散变为集聚,高—高集聚主要为苏南地区,低—低集聚主要为苏北地区;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与人口热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讯位置大数据 ESDA 城市化 时空格局
下载PDF
广西边境地区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格局与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晓菲 陆汝成 +2 位作者 李思旗 张利国 庞芸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59,共11页
[目的]文章以格网为评价尺度精细测算和分析广西边境地区耕地利用“四维度”功能的时空分异及权衡/协同关系,旨在为边疆土地安全科学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方法]多目标决策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聚类分... [目的]文章以格网为评价尺度精细测算和分析广西边境地区耕地利用“四维度”功能的时空分异及权衡/协同关系,旨在为边疆土地安全科学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方法]多目标决策法、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聚类分析方法。[结果](1)2000—2018年耕地利用多功能存在显著空间分布异质性和波动性,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生态安全功能均呈现减弱后增强态势,而经济生产功能、安全发展功能则逐渐减弱;(2)耕地利用多功能间交互作用大多呈协同关系且程度不一,随时间的推移权衡程度逐渐增强;(3)耕地利用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空间集聚性突出,协同区大体呈现“多核心”团聚发展格局,权衡区变化相对稳定;(4)根据主导功能及权衡/协同关系将广西边境地区划分为功能协同发展区、功能权衡发展区、生态主导发展区,并提出了具体措施。[结论]边境耕地利用多功能应以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划分不同管护区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提升边境耕地多功能复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时空格局 权衡与协同 管护方式 广西边境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时空分异格局研究——以经济新常态为视角 被引量:22
7
作者 范德成 杜明月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7-1178,共12页
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现状,基于价值链视角,文章从研发投入、非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产业成果产出四个方面构建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最大... 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现状,基于价值链视角,文章从研发投入、非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产出、产业成果产出四个方面构建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最大熵投影寻踪耦合模型、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差异成因以及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持续呈现出一种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整体上表现为正的空间自相关,即配置高的地区相邻,配置低的地区相邻,但相关性具有增强-减弱-增强的阶段特征,整体高值集聚性逐渐增强,省际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存在不同的集聚模式,局部地区的集聚状态发生时空格局演变,但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工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 时空格局 最大熵投影寻踪耦合模型 泰尔指数 探索性空间数据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的时空分异及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曾鹏 魏旭 段至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7-1333,共17页
城市群作为一个跨行政区划概念的空间载体,如何在城市群的角度下探讨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问题,这是近年来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研究的焦点话题。首先根据城市生态学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及空间正义理论,提出了“城市群的食物链原理”,并... 城市群作为一个跨行政区划概念的空间载体,如何在城市群的角度下探讨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问题,这是近年来区域发展及人地关系研究的焦点话题。首先根据城市生态学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及空间正义理论,提出了“城市群的食物链原理”,并基于此构建了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型。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改进协同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引力模型分析了城市群污染治理水平的基本格局,并对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的演进过程、空间联系结构以及整体发展态势进行了探究,最终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不同城市群的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群各城市污染治理格局呈现出中间宽两头窄的分布情况;(2)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水平大体由国家级城市群向区域级、地区级城市群依次递减;(3)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空间联系强度主要受地理临近性与省际边界效应影响;(4)城市群污染协同治理主要受污染治理压力与污染治理响应两个子系统的影响,不同城市群受子系统的影响存在差异。最终基于差异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群提出了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群 污染协同治理 时空格局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基于ESDA和GWR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格局 被引量:53
9
作者 胡艳兴 潘竟虎 +1 位作者 陈蜒 张建辉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54,共10页
采用ESDA、GWR、重心转移、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四化"协调发展模型,对2001、2006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性、总体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四... 采用ESDA、GWR、重心转移、热点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的"四化"协调发展模型,对2001、2006和2011年全国343个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相关性、总体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显著且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10年间四化协调发展指数的重心均落在河南省境内,重心迁移方向是先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化协调发展类型数目最多的为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地级单元;四化协调发展的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的沿海地带;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城乡人均收入比>城乡人均消费比,只有人均GDP是四化协调发展的正相关因素,城乡收入比整体上表现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协调 时空格局 ESDA-GWR 中国
原文传递
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范大莎 杨旭 +2 位作者 吴相利 周嘉 茹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97-2804,共8页
根据2000—2014年东北三省碳排放的相关数据,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方法,对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性、差异性及其重要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存在比较显著的全局空间... 根据2000—2014年东北三省碳排放的相关数据,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方法,对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性、差异性及其重要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存在比较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自相关性在整体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到2014年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最高值0.3395.在局部空间相关关系上,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高-高区域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低-低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表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人均GDP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有负效应,总人口数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从正效应转变为负效应,化肥施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代表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耗的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较大,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程度有逐渐趋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农田生态系统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原文传递
京津冀城市群产城融合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树江 张苗苗 崔旭颖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0,38,共11页
以2008—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建立产城融合发展分析框架,构建产业-城市-人文-生态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发展度和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融合度模型分析产城融合发展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京... 以2008—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建立产城融合发展分析框架,构建产业-城市-人文-生态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发展度和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融合度模型分析产城融合发展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城市、人文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整体的发展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增长趋势,而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在十年间起伏较小。各城市系统协调度整体上处于良好和优质耦合发展阶段,产、城、人和生态四者之间依赖性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有了很明显的提升且多数城市已经处于过渡发展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区域内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发展极为不平衡,其空间上呈南北低,中部高的跳跃式分布格局。基于此,提出了实现京津冀城市群产城融合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产城融合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时空格局
下载PDF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12
作者 江孝君 杨青山 刘鉴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6-819,共14页
加快推进绿色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3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耦合... 加快推进绿色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3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分析了2008和2013年各行政单元"五化"协调水平、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五化"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发展水平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五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呈"集群化"、"等级化"及"梯度化"特征,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3)"五化"协调发展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较高且区域差异较小;"五化"协调发展效率呈"等级化"及"阶梯化"特征,效率值的高低与城市行政级别等级格局基本一致,且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4)"五化"协调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综合效率低的关键原因;"五化"协调度空间格局的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化”协调发展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耦合函数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ESDA-GWR的1997—2012年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8
13
作者 胡艳兴 潘竟虎 王怡睿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96-1906,共11页
利用1997—2012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结合重心转移、ESDA及GWR等模型和方法,分析了近16年间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空间相关性、异质性及影响因素,根据碳排放量划分标准将各省份划分为不同的碳排放区... 利用1997—2012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结合重心转移、ESDA及GWR等模型和方法,分析了近16年间中国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空间相关性、异质性及影响因素,根据碳排放量划分标准将各省份划分为不同的碳排放区.结果表明:16年间碳排放量的重心向西迁移;我国省域碳排放量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自相关性在整体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001年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最高值,为0.3012;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冷热点格局表现出冷点扩张、热点被压缩的趋势;影响碳排放量的6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总人口>人均GDP>煤炭消耗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比重>人口老龄化率,只有人口老龄化率这一指标表现出负相关性;近16年我国省域碳排放量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012年已有13个省份属于超重型碳排放区,表明我国要加强碳减排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碳排放 ESDA GWR 时空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1978—2015年中国糖料作物生产集中化水平变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群 柯杨敏 曾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6-173,共8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如何确保食糖产品供给稳定与区域供需平衡、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与区域布局策略具备重要意义。基于1978—2015年省域层面数据,采用空间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从产业整体和品种细分两个视角分别展开糖料作物生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如何确保食糖产品供给稳定与区域供需平衡、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与区域布局策略具备重要意义。基于1978—2015年省域层面数据,采用空间洛伦兹曲线的集中化指数,从产业整体和品种细分两个视角分别展开糖料作物生产布局动态演进趋势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糖料作物生产集中化程度明显提升,甘蔗和甜菜生产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位置迁移。其中,甘蔗集中化指数变动路径与糖料作物产业整体更为接近,其集中化贡献程度优于甜菜,呈现'U'型变动轨迹,生产逐步向广西、云南等地集中;而甜菜为'升—降—升—降—升'的类'M'型波浪式演进,东北传统产区地位正在下降,主产区正在向西北省域迁移,且集中化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文章提出甘蔗才是食糖产业发展之关键,确保食糖产业安全首要任务是稳抓广西、云南两省区甘蔗生产;此外,还应进一步优化甜菜优势区域布局,提升新疆、内蒙古等西北产区优势的同时稳住东北传统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糖产业 糖料作物 集中化指数 时空格局分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产区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四大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 被引量:110
15
作者 任宇飞 方创琳 蔺雪芹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47-2063,共17页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之一,其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近年来地理研究领域的前沿主题。首先对城市群生态效率进行定义并将其作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随后运用传统DEA模型及...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之一,其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近年来地理研究领域的前沿主题。首先对城市群生态效率进行定义并将其作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随后运用传统DEA模型及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东部沿海地区四大城市群在2005年、2011年、2014年三个时间截面中的经济效率、生态效率进行比较评价并分析了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最后通过松弛度分析,为改善沿海地区四大城市群生态效率提供了对应建议。结果表明:(1)山东半岛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综合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演变格局,而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综合效率始终呈下降趋势,2011年前其受纯技术效率影响较大,2011年后受规模效率影响较大;(2)京津冀城市群受污染影响带来的效率损失最大,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较小,总体而言,四大城市群生态效率在2005-2011年为下行期,2011-2014为修复期;(3)沿海四大城市群内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格局具有不同的演化特征,核心城市周边以及沿海沿江地区城市生态效率相对较优,内陆城市则较低;(4)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资源消耗强度高、经济效益产出高、生态效率高,从整体来看,城市群内多数城市呈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趋势,污染物治理效果较为明显,环境影响问题有所改善;(5)影响东部四大城市群经济生态效率的原因不同,本文从城市群角度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DEA SBM 时空格局 松弛度 东部沿海地区四大城市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