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符号消费的“空间延异”“时间辐裂”与资本的时空生产
1
作者 杨嵘均 卢晗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0,120,共11页
作为当下主要消费形态之一,网络符号消费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欲望。网络符号消费作为商品符号网络化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改变空间和时间的物理质性而建构一种表象与内在相割裂、虚拟与现实相“脱域”、自我认同与消费异化相... 作为当下主要消费形态之一,网络符号消费无形之中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欲望。网络符号消费作为商品符号网络化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改变空间和时间的物理质性而建构一种表象与内在相割裂、虚拟与现实相“脱域”、自我认同与消费异化相裹挟等意识形态,进而改造和钳制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即:在空间维度上,网络符号消费通过空间的“延异”和流动而使得商品符号呈现出“延异”特征;在时间维度上,网络符号消费通过非线性逸速的时间摧毁物理的消费空间而重构一个以商品符号价值为主的虚拟消费空间。然而,无论是在空间维度上还是在时间维度上,网络符号消费本质上是资本对消费者及其消费行为进行改造和裹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本的无限增殖。为此,在当下网络符号消费社会中,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在保持独立、审慎和自主甄选意识的前提下理性寻求自我需要的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符号消费 空间延异 时间辐裂 时空生产 资本逻辑
原文传递
我国玉米生产与消费时空格局演变及匹配性分析
2
作者 曹炎 杨艳涛 王国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深远。依据重心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测算了1999—2022年我国玉米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等变化特征,利用耦合模型分析玉米生产与...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深远。依据重心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测算了1999—2022年我国玉米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的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等变化特征,利用耦合模型分析玉米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匹配性,并结合自然、经济、政治等因素,研究其变动原因。结果表明,1999—2022年我国玉米生产重心整体呈现从西南-东北移动的特点,共移动了148.55 km,平均移动速度为6.46 km·a^(-1);玉米消费重心总体呈现从西南-东北-东南-西南-东北环形变动的特点,阶段性特征明显;生产与消费重心的耦合距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总体特点,但增幅远大于降幅。耦合距离由471.02 km(1999年)变为513.02 km(2022年),其中2013年二者的重心耦合距离达最大值,为557.91 km。2020年以来,玉米生产与消费的耦合距离又出现增加趋势,空间匹配性再度下降,为新时代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因此,提出优化玉米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和支持政策体系、优化玉米区域生产与消费空间格局、实施区域差异性的粮食政策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产时空格局 消费时空格局 匹配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变研究
3
作者 邱语 张卫国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8,共17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引入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考虑资本、电力资源和异质性技能劳动力,量化分析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要素错配的...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引入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考虑资本、电力资源和异质性技能劳动力,量化分析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要素错配程度和方向存在较大时空异质性,资本、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呈配置过度状态,电力资源和低技能劳动力呈配置不足状态。高技能劳动力配置呈空间收敛趋势,其他类型要素配置呈空间扩大趋势。资本和电力资源配置空间差异扩大源于西部地区配置过度加剧,低技能劳动力配置空间差异扩大源于西部地区配置不足加剧,中等技能劳动力配置空间差异较大源于东北地区配置不足严重。资本配置过度增加的城市数量大于配置不足增加的城市数量,电力资源配置过度增加的城市数量远大于配置不足减少的城市数量,高技能劳动力配置不足和配置过度的城市数量大幅下降,中等技能、低技能劳动力配置不足的城市数量增加。资源型城市要素错配问题比非资源型城市严重,尤其是成长型、成熟型资源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错配 异质性技能劳动力 电力资源 时空异质产出弹性生产函数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媒介对用户时空生产、身体实践的重塑——以网络秀场直播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浩然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X期27-28,共2页
网络直播的诞生一方面延展了媒介时间、空间维度,使时间及空间边界更趋弱化;而另一方面,网络直播也成为用户媒介使用的“新规范”,重塑了用户空间、时间的日常支配规则,同时从肉体、情感等多方面重塑参与者的身体实践,使用户自发地成为... 网络直播的诞生一方面延展了媒介时间、空间维度,使时间及空间边界更趋弱化;而另一方面,网络直播也成为用户媒介使用的“新规范”,重塑了用户空间、时间的日常支配规则,同时从肉体、情感等多方面重塑参与者的身体实践,使用户自发地成为被新兴媒介“驯服的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秀场直播 用户 时空生产 身体实践
原文传递
1961—2013年全球茶叶生产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旷成华 赵宇鸾 朱昌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4期319-323,共5页
为探究全球茶叶生产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运用双因素分析、集中度指数、区域重心等方法研究1961—2013年全球茶叶生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53年间全球茶叶生产整体稳步增长,茶叶主产国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7... 为探究全球茶叶生产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运用双因素分析、集中度指数、区域重心等方法研究1961—2013年全球茶叶生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53年间全球茶叶生产整体稳步增长,茶叶主产国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74%,并呈持续增长状态;茶叶主产国存在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是非洲;茶叶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是茶叶产量的影响因素;传统茶叶生产大国地位发生变迁,茶叶生产重心整体向北迁移。未来东亚和南亚国家在茶叶生产上仍占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发展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全球生产时空格局 演变特征 双因素分析 集中度指数 区域重心 产量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何颖 马松梅 +2 位作者 张林 张云玲 贺凌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64-4673,共10页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法开展干旱区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玛纳斯河流域MODIS13Q1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方法模型(CASA)估算2001—2020年流域植被NPP,结合地...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法开展干旱区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玛纳斯河流域MODIS13Q1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方法模型(CASA)估算2001—2020年流域植被NPP,结合地形因子构建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子对流域NPP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近20年,流域植被NPP均值呈上升趋势,高值集中于山地区低山丘陵带和绿洲区中部,低值区分布于荒漠生态区;(2)从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PP均值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域;(3)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一般重要区、中等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的数值范围为:0—0.12、0.12—0.22、0.22—0.47和0.47—0.84,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0.17%、20.14%、19.91%和19.85%,山地区低山丘陵带和绿洲区中部是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极重要区;(4)年平均降水、土壤类型是流域NPP空间分异解释力最强的因子;各因子的影响呈非线性增强及双因子增强作用,年平均降水与海拔的交互作用最强(q=0.44),与年平均太阳总辐射(q=0.42)的交互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方法模型(CASA)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环境驱动机制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玛纳斯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晨沛 李辉尚 曲春红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3-114,共12页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观察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趋势和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农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情特征,构建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观察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趋势和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农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情特征,构建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变迁特征、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能够对要素产出弹性的时变和异质性进行估计,优于传统生产函数方法,能够得到省际差异的时变要素产出弹性,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显著性和经济学意义;对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发现,1978—2017年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速为1.7%,高于中部的0.9%和西部的1.2%;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整体态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增速变化趋势趋同,但存在阶段性差异;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Dagum基尼系数均值为0.247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和西部区域内发展不均衡性高于中部地区,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是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时空异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区域内协同均衡发展格局亟待完善和转变。本文建议从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地区禀赋优势、健全完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软环境"等方面,加快推进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 农业全要素生产 核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
原文传递
生产函数异质性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晨沛 李辉尚 聂凤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 利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农业要素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农业要素收入份额存在较大差异的基本国情,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放宽传统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产出弹性为固定常数的假定,通过构建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农业要素投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978—2017年,中国农业要素投入呈现出劳动力减少、资本存量增加、资本深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不同地区农业要素投入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反映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初期较快增长,近年来增速明显下滑,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2.4%,高于中部地区的1.6%和西部地区的1.6%。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性要求未来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地区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推进农业资本深化的同时,从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出发加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 要素投入 资本深化 全要素生产 农业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