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泉高致》中山水画时空结合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良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1-73,共3页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充分阐释了“时空结合”的美学思想。他对于空间艺术有精辟、周到的论述,他把时间特征表达得如此鲜明,向空间艺术注入了时间意识,突破了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公认的“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的理论,开拓了山水画时空结合...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充分阐释了“时空结合”的美学思想。他对于空间艺术有精辟、周到的论述,他把时间特征表达得如此鲜明,向空间艺术注入了时间意识,突破了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公认的“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的理论,开拓了山水画时空结合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时空结合 美学
下载PDF
基于LSTM与时空结合的共享单车站点需求量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苗晓峰 范书瑞 +1 位作者 曹旦旦 贾超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84-191,共8页
由于不同站点的车辆需求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衡现象,特别是早晚高峰期人流量大和车辆使用量波动性大的站点,以往的基于历史系统出行数据、时间和天气数据进行预测的模型预测性能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与时空结合的方法对不同... 由于不同站点的车辆需求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衡现象,特别是早晚高峰期人流量大和车辆使用量波动性大的站点,以往的基于历史系统出行数据、时间和天气数据进行预测的模型预测性能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与时空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站点的车辆需求量进行细粒度预测,并与HA、BP神经网络和GBDT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时空结合特征后,LSTM模型针对借还车辆较大和波动性大的站点预测误差小,能够很好地在站点需求量变化大时跟踪其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时空结合 LSTM神经网络 需求预测
下载PDF
用时空结合观分析几个“舒声促化”字
3
作者 王锡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1-108,共8页
现代方言中的一些舒声促化字,比如“只只管”和“指指头”是自古而来并非现代才发生的,而在一般字书韵书等文献中很难找到书证或找不到书证,也不知其形成的历史。对于这种现象,可以运用时空结合的方法,将现实与历史打通,将语言因素与社... 现代方言中的一些舒声促化字,比如“只只管”和“指指头”是自古而来并非现代才发生的,而在一般字书韵书等文献中很难找到书证或找不到书证,也不知其形成的历史。对于这种现象,可以运用时空结合的方法,将现实与历史打通,将语言因素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结合其他材料推测其促化的历史年代并兼及其成因;由此探寻一些特色突出的方言词的本字,进而思考北方方言中一些词应该早已是用借字来记录的,其本字的探寻也可以从古舒声促化中找到线索。“只只管”和“指指头”促化的年代可以上溯至魏晋,晋方言词语“水不擦”“不擦子”中“擦”的本字是“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声促化 时空结合 只只管 指指头 池水不擦
下载PDF
时空结合:复习课促进学生理解历史的途径——以人教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为例
4
作者 王旭霞 《中学教学参考》 2018年第19期77-78,共2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客观、合理解释与理解的前提与基础。在人教版必修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时空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关键词 时空结合 复习课 理解历史
下载PDF
一种空域DCT与时域DWT相结合的鲁棒视频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魏正源 谢维信 裴继红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6年第4期307-310,共4页
为了保护数字视频知识产权,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序列空域DCT变换和时域DWT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在HSV空间上对原始视频每帧做DCT变换,从中提取出亮度分量的低频系数,并对其做时间轴上的DWT得到序列的高通成份和低通成份。对水印图像做... 为了保护数字视频知识产权,提出一种基于视频序列空域DCT变换和时域DWT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首先在HSV空间上对原始视频每帧做DCT变换,从中提取出亮度分量的低频系数,并对其做时间轴上的DWT得到序列的高通成份和低通成份。对水印图像做了基于混沌理论的置乱加密,通过DWT将彩色水印图像的高、低频信息多分辨地嵌入宿主视频序列中。在水印重构过程中不需调用原始视频。对所提出的视频水印算法进行了较充分的攻击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视频水印 版权保护 时空结合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DNN的运动姿态检测算法
6
作者 李严 董坤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1期46-50,共5页
针对传统人体运动姿态检测算法存在鲁棒性较差及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文中基于改进的深度图卷积网络提出了一种运动姿态检测算法。该算法将图卷积网络的时域和空间域模型相结合,提升了模型的感受野,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提取人体特征点的数据... 针对传统人体运动姿态检测算法存在鲁棒性较差及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文中基于改进的深度图卷积网络提出了一种运动姿态检测算法。该算法将图卷积网络的时域和空间域模型相结合,提升了模型的感受野,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提取人体特征点的数据,再利用残差网络将时域和空间域卷积相连接,进而改善了模型拟合能力较差的不足。同时,对于模型因卷积核固定而导致无法适应多种类数据的缺陷,使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来增强其自适应能力。在实验测试中,所提出的模型改进项相较原算法性能有一定提升,且与最优算法相比,该模型的误差指标降低了1.14 mm,准确率则提升了1.3%,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结合 深度图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网络 注意力机制 运动姿态检测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基于运动信息和相位一致性的运动目标提取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斌 涂铮铮 郭玉堂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8,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时空结合的运动目标分割方法。该算法首先在累积帧差图像上使用改进的高阶统计(HOS)算法检测出运动区域,用最大连通区域表示初始运动目标模板,利用基于Log-Gabor复小波变换的相位一致性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出每一帧的单边缘信... 提出一种新的时空结合的运动目标分割方法。该算法首先在累积帧差图像上使用改进的高阶统计(HOS)算法检测出运动区域,用最大连通区域表示初始运动目标模板,利用基于Log-Gabor复小波变换的相位一致性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出每一帧的单边缘信息,结合初始运动模板与空域边缘图像得到更精确的运动目标模板,最后结合原图像分割出运动对象。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从对比度较小和噪声较大的视频序列中精确地提取出运动目标,且不受光照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统计 相位一致性 时空结合 目标提取
下载PDF
灵活可变的运动图像的分割算法
8
作者 赵彦玲 张之超 +1 位作者 高振明 张庆超 《中国工程科学》 2006年第5期84-87,共4页
运动图像的分割在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及视频检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运动图像帧中的时空域信息,提出了一种分割运动对象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灵活性,可以根据序列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算法。实验证明分割效果较好并节省了处理时间。
关键词 时空结合 运动区域 运动对象 形态梯度算子 灵活性
下载PDF
现代城市与城市特色
9
作者 赖伶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8-79,93,共3页
通过“城市—空间—环境”这一主题的阐述 ,对城市建筑的规划、发展提出了新的构思 .使“人 -建筑 -环境”能得到完善的结合 .
关键词 现代城市 城市特色 建筑空间 环境 古典欧式 城市规划 时空结合
下载PDF
浅谈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及其培养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义娟 胡明明 常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4,共3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课题,立足于安全角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都说明了建立不同层次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立足于教材培养人地协调观的策略:一是宏观尺度,时控结合提升综合思维;二是中观尺度,利用角色扮演增加教学趣味性;...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课题,立足于安全角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都说明了建立不同层次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立足于教材培养人地协调观的策略:一是宏观尺度,时控结合提升综合思维;二是中观尺度,利用角色扮演增加教学趣味性;三是微观尺度,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强化感性认识;四是综合利用课外、校外活动增强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人地协调观 时空结合 角色扮演 生活经验
下载PDF
浅议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培养的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敏润 《地理教育》 2023年第S01期197-198,共2页
一、善用时空结合方式,增强对人地系统的综合认识时空结合的思考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复杂的地理地球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地理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时空结合方式... 一、善用时空结合方式,增强对人地系统的综合认识时空结合的思考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面对复杂的地理地球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地理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时空结合方式采用变化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考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理教师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人地系统 时空结合 综合性分析 调整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侦查活动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福相 王茜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7,共5页
侦查活动规律是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侦查活动规律是侦查活动本身固有的,反映出侦查活动内在要素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侦查行为与反侦查行为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系。本文在总结当下学者们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侦查活动基本规律概括为... 侦查活动规律是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侦查活动规律是侦查活动本身固有的,反映出侦查活动内在要素之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侦查行为与反侦查行为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系。本文在总结当下学者们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侦查活动基本规律概括为:主客体相关律、因果关系律、信息传递(或交换)律、时空排查律及专群结合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相关律 因果关系律信息传递(或交换)律时空排查律专群结合
原文传递
“三晋文化”涵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浅议
13
作者 李月玲 《支部建设》 2020年第18期46-47,共2页
三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将其优秀的文化资源涵养、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传承三晋文化精髓,必将能够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三晋文化是一个时空结合的文化名称,它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上的地域文化,更是一个时间横轴上的历史文... 三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将其优秀的文化资源涵养、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传承三晋文化精髓,必将能够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三晋文化是一个时空结合的文化名称,它既是一个空间概念上的地域文化,更是一个时间横轴上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集合体;狭义上理解,它在地域空间上覆盖长城、黄河、太行山、吕梁山15.6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表里山河”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晋文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地域空间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地域文化 空间概念 涵养 时空结合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change in forest cover and carbon storage considering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est cover in South Korea 被引量:2
14
作者 NAM Kijun LEE Woo-Kyun +8 位作者 KIM Moonil KWAK Doo-Ahn BYUN Woo-Hyuk YU Hangnan KWAK Hanbin KWON Taesung SUNG Joohan CHUNG Dong-Jun LEE Seung-Ho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13-723,共11页
This study analyzes change in carbon storage by applying forest growth models and final cutting age to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est cover for six major tree species in South Korea. Using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This study analyzes change in carbon storage by applying forest growth models and final cutting age to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est cover for six major tree species in South Korea. Using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data, the growth models were developed to estimate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tree height, and number of trees for Pinus densiflora, Pinus koraiensis, Pinus rigida, Larix kaernpferi, Castanea crenata and Quercus spp. stands. We assumed that actual forest cover in a forest type map will change into potential forest covers according to the Hydrological and Thermal Analogy Groups model. When actual forest cover reaches the final cutting age, forest volume and carbon storage are estimated by changed forest cover and its growth model. Forest volume between 2010 and 2110 would increase from 126.73 to 157.33 m^3 hm^-2.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forest cover, volume, and carbon storage could abruptly change by 2060.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most forests are presumed to reach final cutting age. To avoid such dramatic change, a regeneration and yield control scheme should be prepared and implemented in a way that ensures balance in forest practice and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final cutting age carbon storage national forestry inventory forest growth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