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论范畴的生命体验——刘大櫆“神气”说的时空美学阐释
1
作者 徐杰 马正平 《武陵学刊》 2011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神气"作为古代文论的范畴,具有一种生命存在和自由的时空美学向度。刘大櫆思想中无论是"神气"本身含义,还是"神"和"气"之间的关系,乃至具有"神气"的"十二贵",都让人清晰... "神气"作为古代文论的范畴,具有一种生命存在和自由的时空美学向度。刘大櫆思想中无论是"神气"本身含义,还是"神"和"气"之间的关系,乃至具有"神气"的"十二贵",都让人清晰地感觉出"神气"背后蕴含着的无限的空间感和流动的时间感。这种时空感在刘大櫆"神气"说中集中地从本体层和表征层体现出来——"神"具有一种生命的时空本体性质,而"气"是这种时空本体的表征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气 刘大櫆 时空美学 本体 表征
下载PDF
大江健三郎文学的时空美学——“场所”的相位与历史时间
2
作者 霍士富 陈汝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0-178,共9页
大江文学的时空美学主要凸显在叙事空间四国森林“峡谷村庄”的“场所”相位和历史时间的哲学思考。基于这一审美理念建构的小说时空,在其结构内部就像建筑艺术整体结构中的两根支柱,以时空并置的叙事技法重构了考察现代人生存状况的现... 大江文学的时空美学主要凸显在叙事空间四国森林“峡谷村庄”的“场所”相位和历史时间的哲学思考。基于这一审美理念建构的小说时空,在其结构内部就像建筑艺术整体结构中的两根支柱,以时空并置的叙事技法重构了考察现代人生存状况的现代神话。在叙事时间上,叙事者通过将“过去”拉回到“现在”的表现艺术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重叠;对小说人物与作者扎根的土地与“场所”,以“缩减模型”的多重结构重现了现代神话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江健三郎 时空美学 历史时间 缩减模型
下载PDF
可爱而不可信:生命美学的基本问题--时空美学与生命美学的交流、对话与商榷
3
作者 马正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2期22-24,共3页
潘知常先生在20世纪80、90年代打出"生命美学"这个旗号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使当代美学研究转向人的生命关注的"现代视野"上来。但是,潘知常先生对"生命美学"的论证是存在问题的:他站在批判哲学立场上,放... 潘知常先生在20世纪80、90年代打出"生命美学"这个旗号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使当代美学研究转向人的生命关注的"现代视野"上来。但是,潘知常先生对"生命美学"的论证是存在问题的:他站在批判哲学立场上,放弃了对美本质、审美本质的后批判哲学的默会致知论和思维现象学境界的深度探索,从而转向传统主客二分认识论的理性的意义论,将生命意义看成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生成",于是不能探索美的本质和审美的本质。所以,他误将审美活动等同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活动,将"审美判断"理解为"自我审判",这样便不能探讨审美活动的本质;另一方面,误将审美活动的最终成果"美"等同于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生成的"感性造型""意义世界"、情景交融、形象世界、意象世界、虚幻世界,这样就遮蔽了"美"的本质。需要指出,这些问题,好像还不仅仅是潘知常先生的"生命美学"存在着,中国当代其他种种美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它应该引起当代美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生命意义 自由 境界 时空美学
下载PDF
论3D电影的叙事时空美学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占涛 《文艺评论》 2017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其实“3D电影”中的“3D”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的“立体电影”就是3D电影。这里在电影前加个“3D”所强调的是超越银幕二维平面限制后深度立体空间的营造,因为所有实拍电影均具有真实的深度空间,不过这种深度是内向... 其实“3D电影”中的“3D”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的“立体电影”就是3D电影。这里在电影前加个“3D”所强调的是超越银幕二维平面限制后深度立体空间的营造,因为所有实拍电影均具有真实的深度空间,不过这种深度是内向发展的深度,而且这种深度主要靠观众通过审美知觉在心里完成的,我们这里所讨论的“3D电影”作为一个概念,主要指拍摄时使用专用摄影机摄制完成,观看时借助于特制立体眼镜看的电影作品。3D电影在拍摄时模仿人的双眼视差分别对同一影像进行分离拍摄,获得左右眼不同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电影 3D 时空美学 叙事 立体空间 审美知觉 电影作品 摄影机
原文传递
微博互动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的时空美学
5
作者 吴雨蓉 《当代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3,101,共3页
纪采片《对照记·犹任镜中》的片名源于张爱玲晚年对着自己历经离乱所剩下的私人相簿而写的一本回忆录——《对照记》和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的“信仰三部曲”这一《犹在镜中》,
关键词 时空美学 纪录片 电影大师 三部曲 回忆录 张爱玲
原文传递
赋形与时空:现象学美学的“身体化美学”特征阐释——以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美学为例
6
作者 马正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43-54,共12页
文章通过对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的身体主体的身体化美学维度的分析,我们看到:所谓现象学美学中的"现象"奥秘所在和身体化美学的特征所在,实质上就是在审美活动中的身体化参与的身体感与生命感直观的介入问题。反过来... 文章通过对茵加登和杜夫海纳的现象学美学的身体主体的身体化美学维度的分析,我们看到:所谓现象学美学中的"现象"奥秘所在和身体化美学的特征所在,实质上就是在审美活动中的身体化参与的身体感与生命感直观的介入问题。反过来说,所谓"身体化美学"不是以身体为审美对象的客体论身体美学,而是对美和审美的身体化与生命化体验成果与成果进行描述的现象学美学,于是,我们发现目前很多"身体美学"是"有身体,没美学"的身体美学;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现象学美学都是"身体化美学",只有真正对审美活动与审美创生物进行身体性感觉、体验,并进行描述的现象学美学才是身体化美学。这样我们就又发现,国内当前很多所谓的现象学美学并非身体化美学,也非真正的现象学,尤其是思维现象学的身体化美学,而是一种"有美学,没身体"的现象学美学。总之,真正的美学是对审美活动的过程和深创生成果的直观,并对直观成果进行描述,最后形成的美学体系,这才是真正的现象学美学,也是真正的身体化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美学 主体论身体美学 身体化美学 思维现象学
下载PDF
元宇宙本体论——时空美学下的虚拟影像世界 被引量:33
7
作者 向安玲 陶炜 沈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9,共8页
元宇宙作为一种全新的时空存在形式,通过建构三维虚拟影像世界实现对现实时空的深度拓展。时空拓展性构成元宇宙第一性,实现了从信息流、场景流到时空流的延伸:基于静态和动态空间拓展建立拟真孪生体,可随时“进入”“在场”和“体验”... 元宇宙作为一种全新的时空存在形式,通过建构三维虚拟影像世界实现对现实时空的深度拓展。时空拓展性构成元宇宙第一性,实现了从信息流、场景流到时空流的延伸:基于静态和动态空间拓展建立拟真孪生体,可随时“进入”“在场”和“体验”;基于多重时间线的并构与拼接构建新型数字虫洞,可随时“跳转”“回溯”和“联结”。时空美学构成元宇宙虚拟影像世界的底层要素,实现多尺度视角切换、激活人类创作想象力,但同时也存在虚实边界混淆等诸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本体论 时空美学 时空拓展性 虚拟影像世界
原文传递
戏剧音乐对艺术时空的美学深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园 《艺术家》 2018年第11期128-128,共1页
戏剧有助于观众更加自然地从现实走进并沉浸在艺术时空当中,并且还有助于观众更为深刻、清晰地去感悟戏剧音乐创造、修饰出的艺术时空。观众沉浸在艺术时空中的时候,现实时空会产生理论层面的客观时空,与之相应的是艺术虚空,这些都是戏... 戏剧有助于观众更加自然地从现实走进并沉浸在艺术时空当中,并且还有助于观众更为深刻、清晰地去感悟戏剧音乐创造、修饰出的艺术时空。观众沉浸在艺术时空中的时候,现实时空会产生理论层面的客观时空,与之相应的是艺术虚空,这些都是戏剧音乐相对意识时空美学深度进行探究的功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时空 戏剧音乐 时空美学 深度研究
下载PDF
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时空美学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彭勃 曹忠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8-181,共4页
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时空美学叙事,主要体现为对中国传统时间和空间观念的遵从和超越。对中国传统时间美学的遵从,彰显在食物的生长、制作与食用阶段都必须遵循季节时序。对中国传统空间美学的遵从,则表现为导演将土地空间作... 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时空美学叙事,主要体现为对中国传统时间和空间观念的遵从和超越。对中国传统时间美学的遵从,彰显在食物的生长、制作与食用阶段都必须遵循季节时序。对中国传统空间美学的遵从,则表现为导演将土地空间作为影像表达的核心,展现出强烈的都市空间缺省意识。同时,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拍摄中,也无意间完成了对中国传统时空美学的现代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时空美学 叙事方式
原文传递
世界文化遗产的时空美学研究——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10
作者 张彩虹 邓芳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年第6期294-296,共3页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时空美学视角是人们认识世界遗产的维度。本文选取云南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以时间、空间为基础,从中国人独特的时空美学观念角度出发,对丽江古城的历史发展历程和空间布...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是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时空美学视角是人们认识世界遗产的维度。本文选取云南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为研究案例,以时间、空间为基础,从中国人独特的时空美学观念角度出发,对丽江古城的历史发展历程和空间布局进行梳理和分析,阐释了丽江古城在时空美学方面的内涵与价值并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探讨了其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古城 时空美学 世界自然遗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联合国专门机构 世界遗产 总体布局 经济布局 历史风貌 云南
原文传递
非构思写作学:中国传统写作美学的当代转换与升华——迈向后批判实践哲学的“新现代写作学”探索历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正平 《写作》 2018年第4期41-55,共15页
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 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策略论、写作生长论、"写作路径思维"论到"非构思写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立足中国传统的古代文论即写作美学自信,用改革开放的学术视野与后批判实践哲学的观念方法,平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论即写作美学理论进行现代转化与升华的过程,从而使当代中国传统的古典写作美学理论走向了后批判实践哲学的新现代主义写作学的新境界。由于"非构思写作学"的写作思维论、写作生长论、写作文化论,实际上也是关于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创作思维、审美思维原理的研究,因此,非构思写作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写作、文艺创作活动的审美学规律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时空美学"关于审美思维原理——直观与折射——的思维原理猜想与阐释,其灵感也是来自于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理论。因此,本文既是"非构思写作学"的个人学术史叙事,也是"时空美学"从文艺创作、写作活动侧面对创作美学原理研究历程的学术叙事。理解写作审美思维原理对于理解时空美学基本原理与新现代后批判实践哲学原理具有奠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构思写作学 中国传统写作美学 转化与升华 新现代 后批判哲学 实践原理 时空美学
下载PDF
从爱、信两难到时、空交融——论王国维中西传统美学现代转化方法论历程与思维模型
12
作者 马正平 《嘉兴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14,共10页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难题 二元对立 境界说 时空交融 时空美学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从爱、信两难走向时、空交融——论王国维中西传统美学现代转化方法论历程与思维模型
13
作者 马正平 《嘉兴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19,共10页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 被称为"王国维难题"的"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这个悖论的产生是西方现代哲学文化中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在、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立、矛盾所致。王国维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最早自觉发现了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这种矛盾并中西求索以解决之,其成果便是时空交融、意与境浑、入内出外的境界论时空美学。其实,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就是对中西传统文化、现代主义进行的现代转化,从而使他的美学超越了美在形式、美在社会实践的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范式,而进入美在生命时空的美学与哲学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难题 二元对立 境界说 时空交融 时空美学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行知递变,可信可爱:对“境界”说的主体论身体美学解读——纪念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发表100周年
14
作者 马正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2期17-25,共9页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感受、感觉。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能感之"与"能写之"就是一种身体主体性建构的体现。在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身体主体会产生一系列身体感感受、感觉:"境界"("意境""气象")"不隔""真切""工"(即"美")"爱"。因此,王国维的身体主体性美学才是"可信"而又"可爱"的生命美学。从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学术视野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除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美学以外,没有一个美学家的美学理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如此深的生命境界。因此,未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是两个"回到"与两个"转向":回到鲍姆嘉通,回到王国维。转向"身体现象学"、转向"默会致知论"的后批判实践哲学和思维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论身体美学 “境界”说 行知递变 默会致知论 时空美学
下载PDF
溪石之间--石碇小镇时空依存之美的魅力地方营造 被引量:2
15
作者 萧百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3-67,共5页
曾经迷人的石碇小镇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遭受了全球化现代性的冲击而产生了激烈变化,却仍保有一丝传统的魅力。台湾华梵大学建筑学系师生于是藉由创系以来多年进行设计教学与社区营造所累积的经验,掌握石碇"溪石之间"的特殊... 曾经迷人的石碇小镇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遭受了全球化现代性的冲击而产生了激烈变化,却仍保有一丝传统的魅力。台湾华梵大学建筑学系师生于是藉由创系以来多年进行设计教学与社区营造所累积的经验,掌握石碇"溪石之间"的特殊地域性,并通过民众参与的修补式规划设计进行魅力地方营造,从而让石碇重归山溪宇宙的怀抱,并开始绽露时空依存之美。对此地方迈向良性发展过程及相关成果进行论述,以作为类似实践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石碇小镇 地域性 文化地景 修补式规划设计 社区营造 时空美学
下载PDF
艺术的唯美着光——评安哲罗普洛斯的“希腊”三部曲 被引量:2
16
作者 布莉莉 郭全照 《电影评介》 2012年第6期5-8,共4页
2012年初,安哲罗普洛斯的去世留下了未竟的"希腊"三部曲,我们面对的是这一宏大企划已实现了的《悲伤草原》和《时光之尘》两部影片。在这两部影片中,安哲继续推进他对电影艺术的诗性哲思:"名字美学"所蕴含的共性信... 2012年初,安哲罗普洛斯的去世留下了未竟的"希腊"三部曲,我们面对的是这一宏大企划已实现了的《悲伤草原》和《时光之尘》两部影片。在这两部影片中,安哲继续推进他对电影艺术的诗性哲思:"名字美学"所蕴含的共性信念,戏剧形式、神话互文和融过去、现在、想象于单一长镜头中所构建的"无边界"时空体,以及超现实意象的寓意。若把这一切纳入萨义德所谓"晚期风格"的视野之内,当更可揭示安哲晚年对人类命运、死亡的深沉思索和对超越的可能性触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草原》《时光之尘》名字美学“无边界”时空体超现实意象
下载PDF
生长论非构思写作学:中国传统写作美学的当代转换与升华——迈向基于后批判默会认知哲学的新现代写作学探索历程
17
作者 马正平 《中外文论》 2018年第2期3-23,共21页
本文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 本文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策略"论、"写作生长"论、"写作路径思维"论到"非构思写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立足中国传统的古代文论即写作美学自信,用改革开放的学术视野与后批判实践哲学的观念方法,平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论即写作美学理论进行现代转化与升华的过程,从而使当代中国传统的古典写作美学理论走向了后批判实践哲学的新现代主义写作学的新境界。由于"非构思写作学"的写作思维论、写作生长论、写作文化论,实际上也是关于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创作思维、审美思维原理的研究,因此,非构思写作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写作、文艺创作活动的审美学规律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笔者的"时空美学"关于审美思维原理——直观与折射——的思维原理猜想与阐释,其灵感也是来源于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理论。因此,本文既是笔者的"非构思写作学"的个人学术史叙事,也是其"时空美学"从文艺创作、写作活动侧面对创作美学原理研究历程的学术叙事。理解写作审美思维原理对于理解时空美学基本原理与新现代后批判实践哲学原理具有奠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构思写作学 中国传统写作美学 转化与升华 新现代 后批判哲学 实践原理 时空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