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空锥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广京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32,共11页
研究目的:研究提出时空锥理论并验证其理论的科学性。研究方法:根据广义相对论、系统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引力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在总结完善笔者2014年提出的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时空锥理论。研究结果:(1)补... 研究目的:研究提出时空锥理论并验证其理论的科学性。研究方法:根据广义相对论、系统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引力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在总结完善笔者2014年提出的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时空锥理论。研究结果:(1)补充完善了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的4项内容。(2)提出了时空锥理论,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于一个时空系统之中,具有其相对应的时空位置,并沿着时间箭头的方向而变化。人们对其发生、存在和发展规律的认知域,存在着渐进性和增长性,从而使人们对其的认知域在时空系统中形成了一个敞口与时间箭头方向相一致的时空锥,反映了这一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及其人们对其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认知过程。(3)应用时空锥理论,成功完成了多项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不仅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且也验证了时空锥理论的科学性。研究结论:时空锥理论是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基础理论 时空锥理论 时空系统 时间箭头 系统论
下载PDF
时空锥视角下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交互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中秋 张裕凤 +2 位作者 韦金洪 胡宝清 宋颖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4-195,共12页
[目的]探究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定性交互机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时空锥理论和系统论,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和新型城镇化的“规模—集聚—红利—财富”效应出发,构建二者的交互机理... [目的]探究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定性交互机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时空锥理论和系统论,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和新型城镇化的“规模—集聚—红利—财富”效应出发,构建二者的交互机理并据此组建指标体系。以2003—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定量评估二者的发展状态,并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两者的交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①广西土地集约利用以资源性(0.388)和资产性(0.541)为主,平均综合指数由0.104增至0.318。新型城镇化以规模(0.470)和红利效应(0.306)为主,平均综合指数由0.184增至0.425。②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由0.367增至0.600,耦合协调状态呈“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耦合协调—初级耦合协调”的向好演变态势,但各市级单元的发展差异较大。③从PVAR模型结果来看,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二者受自身发展惯性的冲击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程度(47.11%)大于新型城镇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促进程度(35.05%)。[结论]土地集约利用的“资源—资产—资本”属性相对新型城镇化来说属于生产力范畴,新型城镇化的“规模—集聚—红利—财富”效应相对土地集约利用来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在一定的时空视角下二者之间存在不对等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新型城镇化 PVAR模型 交互关系 时空锥理论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叶笑 冯广京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32,共8页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和实践,引入动态规划理念,使动态规划理论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人地权籍时空系统理论,探讨动态规划的机理问题。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时空系统的综...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和实践,引入动态规划理念,使动态规划理论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人地权籍时空系统理论,探讨动态规划的机理问题。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时空系统的综合性、过程性和多元性带来了纵向时间上和横向空间上的不确定性;(2)在保持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性和框架性不动的前提下,应增加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弹性;(3)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一种过程性和发展性规划,然而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的这种本质。研究结论:(1)时空锥理论论证了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时空系统,人们对其演进和发展的认知和利用存在着渐进性、困难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土地利用规划也必然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刚性和弹性之间的矛盾。人地权籍时空系统理论指出地籍限定了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权能边界和土地利用发展权,人们为了克服可利用土地数量的制约,不得不采用土地利用深度开发、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的方式,从而实现人与地及其之上的人与人开展土地利用活动关系的平衡。(2)土地利用动态规划认为在规划期内特定地块的类型、用途及规模是可变的,即在固定数量空间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发掘规划区的各种内在空间潜力,增加可支配空间资源,为其他用地提供释放和回旋的余地。动态规划的"动"是有原则、有约束的动,这个原则就是通过土地利用效益的提升作为补偿和保证。(3)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的实现路径从时间尺度来看,规划时序采用逐渐缩口的指标分配办法;规划期限采用区域层级的差别化管理;规划期内采用滚动调整的规划方法。从空间尺度来看,坚持底线思维的前提下,从数量指标分配和土地空间分配两方面着手,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作用。(4)在明确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的原则后,下一步重点需要研究土地利用动态规划的具体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动态规划 时空锥理论 人地权籍时空系统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