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统意识下孟子“德位”观之再阐释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卓文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孔子之“有德无位”的事实极大冲击了西周以来“以德承命”的信念,儒家学者不得不重新理解德位、德命、德福的关系,“德命”与“时命”的问题成为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对德行与权位关系的阐释不同... 孔子之“有德无位”的事实极大冲击了西周以来“以德承命”的信念,儒家学者不得不重新理解德位、德命、德福的关系,“德命”与“时命”的问题成为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孔子之后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对德行与权位关系的阐释不同于以《穷达以时》《荀子·宥坐》为代表的“时命”观。孟子从“圣人一道”的道统意识出发,在塑造与诠释圣人的过程中,聚焦于几种具有代表性与争议性的权力转移方式。孟子吸取西周以来“德福合一”“天命惟德”的思想资源,采用“天与之,人与之”的观念论证圣人的政治合法性。通过孟子的阐释,尧舜、禹、汤武、孔子都是在同样的机制下获得或不获得天子之位。这样一种机制并非如时遇一般难以捉摸,而是遵循着相对确定化的流程与评价原则,“德位一致”的必然关联被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统 德位 时遇 天命
下载PDF
郭象命运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4,共6页
郭象认为,“性分”与“时遇”的结合构成了人的命运。由于“时遇”的本质是众生的“性分”所致,且无法探究,因此将个人的“性分”视为命运的终极动因,并以“致命由己”为题概括其命运论。该论彻底否定一切宇宙神秘力量存在,是汉唐之际... 郭象认为,“性分”与“时遇”的结合构成了人的命运。由于“时遇”的本质是众生的“性分”所致,且无法探究,因此将个人的“性分”视为命运的终极动因,并以“致命由己”为题概括其命运论。该论彻底否定一切宇宙神秘力量存在,是汉唐之际无神论命运学说的巅峰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命运 性分 时遇
下载PDF
“分”视域下荀子与竹简《穷达以时》天命观之比较
3
作者 陈光连 葛殿聪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0-55,共6页
荀子的“天人之分”与《穷达以时》中的天命观有所不同。《穷达以时》中的“天”是一种命运天,“天人之分”讨论的是“天命”与“人事”的关系,认为世间的“时遇”等是人所不能掌握的,只能看作是“命”或“天”,有些事情如德行等能否实... 荀子的“天人之分”与《穷达以时》中的天命观有所不同。《穷达以时》中的“天”是一种命运天,“天人之分”讨论的是“天命”与“人事”的关系,认为世间的“时遇”等是人所不能掌握的,只能看作是“命”或“天”,有些事情如德行等能否实现则完全取决于人,与“天”无关。而且荀子的“天”是自然之天,其“天人之分”的归旨在于,人应该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通过后天礼乐教化而改造人性,故“制天命而用之”。在某种意义上,荀子继承了《穷达以时》“德行一也”的“君子惇于反己”的修德进路,并进而向外和向内展开为修礼与积德。在竹简《穷达以时》和荀子看来,穷达取决于命运,祸福在于修为。明白了这种“天人之分”,则人不应汲汲于个人的穷达祸福和现实时遇,应“惇于反己”,关心自己的德性修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之分 《穷达以时》 时遇 郭店竹简
下载PDF
Wobbling Motion in the Even-even Nucleus
4
作者 SUN Bowen JI Yingzhi CHEN Qibo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0-206,共7页
The recent progresses on the wobbling motion are briefly introduced.So far 17 wobbling candidat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odd-A and even-even nuclei that spread over A≈100,130,160 and 190 mass regions.The two-quasipart... The recent progresses on the wobbling motion are briefly introduced.So far 17 wobbling candidat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odd-A and even-even nuclei that spread over A≈100,130,160 and 190 mass regions.The two-quasiparticle configuration wobbling in ^(130)Ba and the wobbling motion in a triaxial rotor are taken as examples in this paper to show the wobbling motion in even-even nuclei.For the ^(130)Ba,the wobbling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ovaria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CDFT)and the particle rotor model(PRM).The CDFT provides crucial information on the configuration and deformation parameters of observed bands,serving as input for PRM calculations.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energy spectra and electromagnetic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are reproduced.An analysis of the angular momentum geometry reveals the enhanced stability of transverse wobbling of a two-quasiparticle configuration compared to a single-quasiparticle one.For the triaxial rotor,the time evolution of wobbling motion is explored through the solution of Euler equations.This investigation yield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orientation angles(φ and θ)and angular momentum components.Notably,the study reveals that low-energy states of a triaxial rotor predominantly exhibit wobbling motion around the intermediate axis.Moreover,an increase in excitation energy corresponds to a prolonged period of intermediate axis wobbling motion.Conversely,a contrasting trend i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long axis wobbling,where an increase in excitation energy leads to a decrease in the wobbling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bbling motion even-even nucleus two-quasiparticle time evolution
原文传递
《周易》时的哲学发微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新春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46,74,共10页
《周易》涵具着卓异的“时的哲学”的智慧。《周易》"时的哲学"发轫于古经而成熟于《易传》。这一哲学晓示人们,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象,都是时的存在。人所值的时与该时下所存在之一切,相对于人就具有了遇的意义;时遇是人... 《周易》涵具着卓异的“时的哲学”的智慧。《周易》"时的哲学"发轫于古经而成熟于《易传》。这一哲学晓示人们,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象,都是时的存在。人所值的时与该时下所存在之一切,相对于人就具有了遇的意义;时遇是人所不可自主选择的,但人却完全可以成为时遇的成功回应者与驾驭者;挺立人在时遇中的主体性,应时因机适遇而同时遇脉动之流相偕成一体,凭借方法论上的"时中",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创拓出自己人生德与业上的辉煌。自战国时代起,这一哲学又与孔子、孟子等的相关慧见渐次融而为一。从此,"时的哲学"成了儒家的基本哲学;"时的哲学"的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华民族成为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德业日新的伟大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时遇 时的哲学
原文传递
早期儒学语境中的“时”范畴析解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军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40,127,共14页
“时”是早期儒家构建其“内圣外王”人格价值理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在早期儒家的话语系统中 ,“时”以“时遇”、“时命”等外在于价值主体的客观条件和异己的力量 ,以中介的形式与价值主体一起对儒家人格价值理想的实践发生不容忽视乃... “时”是早期儒家构建其“内圣外王”人格价值理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在早期儒家的话语系统中 ,“时”以“时遇”、“时命”等外在于价值主体的客观条件和异己的力量 ,以中介的形式与价值主体一起对儒家人格价值理想的实践发生不容忽视乃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并不断地内化为一种主体价值选择的方法论原则———“时中”和一种集大成式的人格理想境界———“时圣”。早期儒家对于“时”由非主体范畴向主体性范畴转化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遇 时命 时中 时圣 内圣外王
原文传递
日本神话中的中国神话因子——蚩尤和须佐之男命的雷蛇性格
7
作者 李均洋 孔繁志 《日本学研究》 1997年第1期81-97,共17页
一在中国神话里,蚩尤有着非常醒目的地位。去掉“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世俗看法,作为战神,蚩尤是独领风骚的。蚩尤之“蚩”,甲骨文中已能见到。卜辞学家云:“蚩从’止’,从虫,象蛇啮足趾之形,引申之故有灾祸之义。或增从’彳’,表行道时... 一在中国神话里,蚩尤有着非常醒目的地位。去掉“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世俗看法,作为战神,蚩尤是独领风骚的。蚩尤之“蚩”,甲骨文中已能见到。卜辞学家云:“蚩从’止’,从虫,象蛇啮足趾之形,引申之故有灾祸之义。或增从’彳’,表行道时遇蛇也”(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5页)。《说文解字》云:“蚩”,虫也。从虫之声,赤之切。”看来,“蚩”字与“虫”多有瓜葛。甲骨文中,“虫’它初为一字而《说文》误分为二字”,甲骨文之“它,象蛇之头、身、尾形,其单划(?)、(?)为《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蚩尤 男命 四川 中国 辞书 神话 时遇 尾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