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图出版物中图像的时间性叙事手法论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景剑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98,共7页
地图出版物是集时间和空间于一体的产物,地图出版物中图像的时间性叙事手法,是打开读者理解地图中事件的另一种手段。通过对历时性叙事手法和共时性叙事手法的解析,探究地图出版物中图像的顺叙式、预叙式、倒叙式的时序性特征,提出路线... 地图出版物是集时间和空间于一体的产物,地图出版物中图像的时间性叙事手法,是打开读者理解地图中事件的另一种手段。通过对历时性叙事手法和共时性叙事手法的解析,探究地图出版物中图像的顺叙式、预叙式、倒叙式的时序性特征,提出路线在表征时间流向和叙事进程中的作用和效果,以期为地图叙事的研究打开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性叙事 地图出版物 历时性 共时性 路线
下载PDF
从叙事的时间性看客家山歌的英译叙事
2
作者 钟颖 《海外英语》 2021年第6期75-77,85,共4页
Mona Baker的翻译叙事理论认为:翻译是叙事重构。译者在译文中通过重构叙事特点构建了与源语不同的、新的语义。基于Baker的理论,该文从叙事的时间性来分析客家山歌英译文本的叙事策略及其目的,认为:在时间顺序上,译者通过添加时态和时... Mona Baker的翻译叙事理论认为:翻译是叙事重构。译者在译文中通过重构叙事特点构建了与源语不同的、新的语义。基于Baker的理论,该文从叙事的时间性来分析客家山歌英译文本的叙事策略及其目的,认为:在时间顺序上,译者通过添加时态和时间体标记以明晰时间顺序;在时间的历史负载意义上,译者通过增词和选择限定词意来呈现历史负载意义;在叙事顺序上,译者调整了源语的叙述顺序。通过以上叙事策略的使用,译者突出展示了客家文化优秀的一面,淡化了对客家文化封建陋习的描述,并顺应了西方文化的主流观点和思潮,有利于目的语受众对客家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山歌 英译叙事 叙事时间性 叙事意义
下载PDF
解读福克纳《致艾米丽的玫瑰》中的时间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燕 王晓利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创作特点之一为叙事时间性的特殊运用。福克纳的创作采用了非线性的心理时间叙事手法,这一手法颠覆了传统小说线性的自然时间的叙事手法。本文探讨在《致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创作特点之一为叙事时间性的特殊运用。福克纳的创作采用了非线性的心理时间叙事手法,这一手法颠覆了传统小说线性的自然时间的叙事手法。本文探讨在《致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运用叙事时间性即从时序,时差和时距三个角度来解读福克纳作品中的时间性,从而领略福克纳高超的艺术手法及隐含的时间哲学及作品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 福克纳 叙事时间性 时间哲学
下载PDF
莫言小说《变》英译本的叙事性解读——以葛浩文的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章心怡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3-47,共5页
《变》是莫言最新的自传体小说,在叙事层次和叙事技巧上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特色,针对叙事学对翻译的理论指导,译文需要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与原文达到对等,才能实现小说在艺术上的等值。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变》的原文和英译本进行对比和... 《变》是莫言最新的自传体小说,在叙事层次和叙事技巧上呈现出鲜明的叙事特色,针对叙事学对翻译的理论指导,译文需要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与原文达到对等,才能实现小说在艺术上的等值。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变》的原文和英译本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时态、标点、斜体等手段显化处理了宏观层面的叙事层次;在微观层面上,通过直译或直译结合增译的方式,一定程度再现了原文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技巧,创造了流畅且可读性强的译文,促进了小说在英语语境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英译本 叙事时间性 叙事关联性 叙事选择性
下载PDF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看日本女性对待死亡的态度
5
作者 李悦 欧阳长铖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6-47,共2页
日本女性作家青山七惠所著《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有诸多日常性死亡的书写,从中体现日本"80后"青年女性对于死亡的态度。而有效的叙事策略也使得小说清晰展示了日本女性青年一代掩藏在淡漠态度下的生命冲动。
关键词 死亡 生命冲动 内聚焦 时间性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