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套及邻近地区530年旱涝基本气候特征与演变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茜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6-723,共8页
选用1470—2005年河套及其邻近地区21个气象站的旱涝等级,分析了该地区536年旱涝演变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套及其邻近地区530年平均旱涝等级均>3,整体偏旱,且西部为稳定的干旱,东部为旱涝相间。该地区旱涝异常在空间上可划分... 选用1470—2005年河套及其邻近地区21个气象站的旱涝等级,分析了该地区536年旱涝演变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套及其邻近地区530年平均旱涝等级均>3,整体偏旱,且西部为稳定的干旱,东部为旱涝相间。该地区旱涝异常在空间上可划分为4种典型结构,即全区一致旱(涝)型、东南旱(涝)—西北涝(旱)型、西南旱(涝)—东北涝(旱)型和中部旱(涝)与东西涝(旱)反向型。自15世纪70年代的53个年代中有19个年代的平均旱涝等级距平空间结构与上述4种类型相似。线性趋势分析表明,该地区近536年时间尺度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但近50年干旱程度明显加重,如银川、西安的旱涝等级半个世纪上升了近1个等级。旱涝等级总体存在准23年、准26年,准73年和准100年的显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及其邻近地区 旱涝等级 空间异常类型 时间演变趋势 周期
下载PDF
雷州半岛汛期旱涝急转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胜华 《广东水利水电》 2015年第2期17-20,共4页
根据雷州半岛13个雨量站1970—2013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利用定义的长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指数分析雷州半岛长周期和短周期汛期降雨旱涝急转现象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高LDFAI和高SDFAI反映降雨的旱转涝趋势,低LDFAI和低SDFAI则对应降... 根据雷州半岛13个雨量站1970—2013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利用定义的长短周期降雨旱涝急转指数分析雷州半岛长周期和短周期汛期降雨旱涝急转现象的时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高LDFAI和高SDFAI反映降雨的旱转涝趋势,低LDFAI和低SDFAI则对应降雨的涝转旱,SDFAI在显示旱涝急转时优于LDFAI。2雷州半岛长周期降雨旱涝急转主要是以全旱为主,其次是全涝,旱转涝与涝转旱相当。35个短周期时段的降雨旱涝急转发生频率最高的均是全旱,其次是涝转旱和旱转涝;4月15日~6月15日的全旱发生频率高于其他短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时间演变趋势 雷州半岛
下载PDF
How Well does BCC_CSM1.1 Reproduce the 20th Century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 被引量:31
3
作者 XIN Xiao-Ge WU Tong-Wen +3 位作者 LI Jiang-Long WANG Zai-Zhi LI Wei-Ping WU Fang-Hu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3年第1期21-26,共6页
The historical simulation of phase fiv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5) ex- periments performed by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 mate system model (BCC_CSM1.1) is evaluated regard- ing the t... The historical simulation of phase five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5) ex- periments performed by the 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 mate system model (BCC_CSM1.1) is evaluated regard- ing the time evolutions of the global and China mean sur- 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and surface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BCC CSM1.1 has better capability at reproducing the time evolutions of the global and China mean SAT than BCC_CSM1.0. By the year 2005, the BCC_CSM1.1 model simulates a warming am- plitude of approximately I℃ in China over the 1961- 1990 mea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warming trend over China in the four seasons during 1958-2004 are basically reproduced by BCC CSM1.1, with the warmest occurring in winter. Al- though the cooling signal of Southwest China in spring is partly reproduced by BCC_CSM1.1, the cooling trend over central eastern China in summer is omitted by the model. For the precipitation change, BCC_CSM1.1 has good performance in spring, with drought in Southeast China. After removing the linear trend, the interannual correlation map between the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model has better capability at reproducing the summer SAT over China and spring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_CSM climate system model simula- tion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中国各省创新水平关键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识别——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朱桂龙 赛夫 秦梓韬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70,共19页
以往研究分析了许多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因素,但更多是孤立地分析单个因素的作用效果,缺乏对不同因素之间协同联动所产生的组态效应的关注。应用定性比较分析(QCA,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运用2015—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 以往研究分析了许多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因素,但更多是孤立地分析单个因素的作用效果,缺乏对不同因素之间协同联动所产生的组态效应的关注。应用定性比较分析(QCA,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运用2015—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Furman的区域创新能力框架,研究高(非高)区域创新水平组态、组态解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情境差异,分析区域创新的发展模式与路径。结果表明:(1)产生高区域创新水平的组态类型为:产业主导下的知识基础促进型、产业主导下的研发投入促进型、风险投资缺失下的创新要素弥补型。导致非高区域创新水平的可能原因包括创新基础缺失、创新环境联系质量不足、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等。(2)随着时间演变,高区域创新水平组态表现出主导型、促进型、替代型、软化型等不同类型,正是区域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创新发展路径的反映。(3)东部和中西部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创新基础和产业集群,而联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部和中西部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发展模式 定性比较分析 时间演变趋势 区位情境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