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明洁 张孝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2-56,共5页
在4种温度(23.9℃,27.7℃,32.2℃,33.7℃)及3种相对湿度(RH85%,76%,54%)组合情况下,对烟草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世代平均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3种... 在4种温度(23.9℃,27.7℃,32.2℃,33.7℃)及3种相对湿度(RH85%,76%,54%)组合情况下,对烟草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世代平均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3种生命表参数,并研究和分析了温、湿度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甲 实验种群 特定时间生命表
下载PDF
麦双尾蚜自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润志 张军 +1 位作者 曹岩 邱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0-54,共5页
根据新疆伊犁、塔城两地小麦田调查资料, 组建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 Mordvilko)自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由生命表分析得知, 小麦早期生长发育阶段, 麦双尾蚜迁移造成的种群数量损失很小, 反映了... 根据新疆伊犁、塔城两地小麦田调查资料, 组建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 Mordvilko)自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由生命表分析得知, 小麦早期生长发育阶段, 麦双尾蚜迁移造成的种群数量损失很小, 反映了麦双尾蚜在早期种群密度较低, 个体对食物和空间资源的竞争压力较小。寄生性天敌在小麦田出现较晚, 在两地小麦早期生长阶段, 由寄生造成的种群损失也极低。整个麦类作物生长阶段, 捕食天敌对麦双尾蚜种群的控制作用非常重要, 是麦双尾蚜种群损失的关键因子之一。迁移造成的种群损失比寄生性天敌的还要大, 说明迁移是麦双尾蚜种群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双尾蚜 自然种群 特定时间生命表
下载PDF
烟草粉螟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殷玉生 耿济国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2-26,共5页
在5种温度(16℃,20℃,24℃,28℃,32℃)及3种相对湿度(RH93%,76%,43%)组合条件下,对烟草粉螟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世代平均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3种生命表... 在5种温度(16℃,20℃,24℃,28℃,32℃)及3种相对湿度(RH93%,76%,43%)组合条件下,对烟草粉螟实验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世代平均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3种生命表参数,并且研究和分析了温、湿度因素对它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粉螟 实验种群 特定时间生命表
下载PDF
棉花苗蚜特定时间生命表及其防治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苗春生 孙玉英 +4 位作者 赵花其 黄森坤 王步瑞 陈来夫 高春燕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6,共8页
该技术体系包括3部分内容:1)棉花苗蚜特定时间生命表及其应用系统;内含小苗期和大苗期2个特定时间生命表,可根据生命表中的生命期望值(EX)大于1来确定防治关键期,用它指导防治苗蚜,可减少用药1~3次;2)棉花苗蚜为害... 该技术体系包括3部分内容:1)棉花苗蚜特定时间生命表及其应用系统;内含小苗期和大苗期2个特定时间生命表,可根据生命表中的生命期望值(EX)大于1来确定防治关键期,用它指导防治苗蚜,可减少用药1~3次;2)棉花苗蚜为害程度与产量损失优化模型系统。即卷叶株率(x)与产量损失(y)的优化模型:小苗期y(1~3真叶期)=-0.3890+0.3886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9.5662+0.2307x,其小苗期和大苗期经济允许为害损失水平分别为4.13%和15.9%.3)其卷叶株率(y)与百株蚜量(x)的回归预测式为:小苗期为y(1~3真叶期)=4.2384+0.0351X,大苗期为y(4~8真叶期)=18.6326+0.0069X.因此,在中低产棉区,棉花苗蚜小苗期的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11.67%或百株蚜量212头,大苗期苗蚜防治指标为卷叶株率27.46%或百株蚜量1460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苗蚜 特定时间生命表 优化模型 防治指标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5
作者 张立波 常立群 +2 位作者 徐海军 周方孝 王成贵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1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改进实验种群生命表编制的方法——以黑肩绿盔盲蝽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家莉 杨斌 +1 位作者 陆永跃 黄寿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06-3212,共7页
采用指形管单头饲养的方法,编制了稻飞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盔盲蝽取食替代寄主米蛾卵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通过直接统计和加权平均2种方法的对比,推导出各虫龄历期的计算公式。针对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两种编制方法中存... 采用指形管单头饲养的方法,编制了稻飞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盔盲蝽取食替代寄主米蛾卵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通过直接统计和加权平均2种方法的对比,推导出各虫龄历期的计算公式。针对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两种编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即在特定时间生命表中导入幼期存活率,在特定年龄生命表中根据推导出的历期公式计算各个虫龄的历期,得到世代平均历期T(T=∑tx+tA),进而得到rm值。通过对两种生命表编制方法的完善,为昆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和参数的计算提供了方便和完整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年龄生命表 特定时间生命表 改进 黑肩绿盔盲蝽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中游胡杨种群结构与统计分析 被引量:62
7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1 位作者 周正立 李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15-1322,共8页
在新疆塔里木河的上游-阿瓦提县和中游-轮台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编绘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大小、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胡杨的种群... 在新疆塔里木河的上游-阿瓦提县和中游-轮台县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2hm^2的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编绘了不同生境胡杨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大小、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不同生境胡杨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阿瓦提县胡杨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苗储备丰富,缺乏老树,林分较年轻,为增长种群。种群从Ⅰ~Ⅱ级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中龄个体生命期望寿命较高,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Ⅲ(凹)型。轮台县胡杨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呈中部大、两端小的正态分布,幼苗相对较少,林相成熟,为稳定种群。种群从Ⅵ~Ⅶ级发育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生命期望寿命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存活曲线经模型检验符合DeeveyⅡ(直线)型。不同生境种群的消失率与死亡率曲线变化一致,均出现两个高峰,峰值大小明显不同。种群数量动态是胡杨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胡杨 种群结构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白马雪山阳坡林线方枝柏种群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桥英 张运春 +2 位作者 罗鹏 王乾 吴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7-864,共8页
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是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对白马雪山阳坡海拔4 390 m以上林线0.42 hm2样地方枝柏种群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了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种群生物学特征、环境因子及人为干扰等综合影响下,... 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是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对白马雪山阳坡海拔4 390 m以上林线0.42 hm2样地方枝柏种群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了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种群生物学特征、环境因子及人为干扰等综合影响下,林线区方枝柏幼苗数量非常少。幼树在种群中占了很大比重,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密度为成年树>幼树>幼苗;2)种群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种群结构更接近稳定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都在龄级Ⅲ出现一个高峰,可能是由于方枝柏处于青壮年期,个体对营养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空间、光照和养分等生存因子的激烈竞争引起的自疏过程,导致死亡率有所上升;3)方枝柏种群各龄级的空间格局基本上是聚集型,随龄级增加,聚集尺度和强度都增加;各龄级关系密切,都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幼苗和成年树的相关性最强,幼苗和幼树相关性最弱。林线方枝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格局有利于整个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高山生态系统恶劣生境中种群的一种适应对策。该研究采用森林罗盘仪与测距仪相结合进行每木定位的方法,准确度高且大大降低工作强度,是高海拔区恶劣条件下开展类似工作的推荐之法。研究结果也再次体现了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在格局研究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特定时间生命表 生存分析 空间点格局 高山林线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系)对玉米蚜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曼 郭线茹 +2 位作者 李为争 罗梅浩 闫凤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707-4714,共8页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为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系)对玉米蚜生长发育的适合性,从而为抗性品种(系)的鉴定及其抗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组建了玉米蚜实验种群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特定时间生...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为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系)对玉米蚜生长发育的适合性,从而为抗性品种(系)的鉴定及其抗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组建了玉米蚜实验种群在8个玉米品种(系)上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玉米蚜1龄若虫在供试的4个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和良玉88上的发育历期长于供试的4个自交系87-1、濮改340-1-1、旱21和齐319,其中良玉88和先玉335与4个自交系之间差异显著;成蚜寿命和世代历期在4个自交系上较长;4个供试玉米品种上各虫龄的存活率显著小于4个自交系;成蚜产蚜量在各品种(系)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以取食齐319品系时最大,平均产蚜量64.4头,其次是濮改340-1-1,为56.53头,以取食浚单20时最小,只有19.93头。生命表参数表明,玉米蚜在供试的玉米品种(系)上均能繁殖,但与4个玉米自交系相比,玉米蚜在4个玉米品种上的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减小或显著减小,而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则延长,说明供试的4个玉米品种对玉米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蚜 玉米 特定时间生命表 抗性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及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海燕 杨乃坤 +2 位作者 李媛媛 洪江 邹天才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8,共12页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Iongistyla Changex F.A.Zenget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Iongistyla Changex F.A.Zenget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1400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两个典型样地(望乡坡A和方山B)采样调查,采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绘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In(In))、生存率函数(Sn)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用动态指数(Vn、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动向。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总体上呈衰退型早期阶段,即中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曲线基本属于Deevey—I型;生命表及其相关曲线分析显示,长柱红山茶种群有早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逐步衰退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发现,幼苗不足,自然更新困难,但仍有一定的恢复潜力,且A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大,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A、B两个种群的衰退现象是在最近的1~2个龄级时间内开始的,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未来4个龄级时间后,该物种原生种群将进入典型的衰退型年龄结构。因此,系统研究其种群特征及繁殖规律,并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采取人工繁育幼苗并种植回归原生境或引入相似生境中,通过栽培增加其种群数量和扩散能力,对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柱红山茶 种群特征 时间生命表 数量动态 特有植物
下载PDF
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岷江冷杉种群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程伟 吴宁 罗鹏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岷江上游地区,岷江冷杉林一般在2 80 0~380 0m之间呈带状分布并且在阴坡形成林线。为了对岷江上游林线地段的岷江冷杉种群进行生存分析,在岷江上游林线附... 岷江冷杉(Abiesfaxoniana)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岷江上游地区,岷江冷杉林一般在2 80 0~380 0m之间呈带状分布并且在阴坡形成林线。为了对岷江上游林线地段的岷江冷杉种群进行生存分析,在岷江上游林线附近弓杠岭(33°0 2′39″N,10 3°4 3′11″E)设置了10个样地,使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对个体年龄进行确定。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编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岷江冷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_Ⅲ型。2)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说明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高,种群后期比较稳定。3)林线地段岷江冷杉林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一个出现在幼苗向幼树过渡时期(0~4 0年),另一个出现在中龄时期(180年)。岷江上游林线地段岷江冷杉种群幼苗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可能和林线地段的温度较低、积雪厚度、风向、水分等环境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林线 岷江冷杉 种群 生存率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生命表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卓 黄荣凤 +1 位作者 王林和 张国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了探讨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动态,在图克臭柏保护区内,进行了样方调查,用Win DENDROTM年轮分析系统测定臭柏树盘的年龄。调查数据经均滑技术处理后,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臭柏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臭柏的死亡率... 为了探讨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种群动态,在图克臭柏保护区内,进行了样方调查,用Win DENDROTM年轮分析系统测定臭柏树盘的年龄。调查数据经均滑技术处理后,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臭柏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臭柏的死亡率、消失率、平均生命期望、存活曲线及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臭柏种群有两个死亡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Ⅰ龄级,属幼龄期,死亡率达94%;第二个高峰期从Ⅵ龄级开始,死亡率在27%~47%之间。臭柏种群的消失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生命期望在Ⅰ龄级时为0.82 a,Ⅱ龄级达到最大,为4.67 a,说明这个时期臭柏的生命活动最旺盛,之后开始逐渐下降,最后降低为零。经指数函数方程Nx=Noe-bx和幂函数方程Nx=Nox-b对臭柏种群存活曲线做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存活曲线更趋近于DeeveyⅢ型,种群的生长趋势属增长种群,即臭柏种群幼龄期死亡率高,之后的死亡率降低,而且在一定的水平下趋于稳定。臭柏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的凸点与平均生命期望曲线的凹点相对应,二者呈互补形式。危险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说明引入生命表中的4个生存函数能较好地显示种群的动态变化,生存分析理论和生命表相结合能更好、更真实地反映种群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臭柏 种群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种群特征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俊侠 张希明 +1 位作者 邓潮洲 刘国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3-929,共7页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胡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及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上游区域胡...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胡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及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上游区域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所占比例较大;存活曲线接近DeeveyC(凹)型,且动态指数>0,表明胡杨种群结构合理,为增长型种群;生存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表明,胡杨种群前期幅度变化较大,后期趋于稳定;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由于丰富的后续资源,种群能够稳定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种群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动态指数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太白山林线附近太白红杉种群的生存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仁燕 王孝安 +2 位作者 涂云博 黄敏毅 郭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4,共5页
为了分析太白山林线区域的太白红杉种群的生存状况,在林线附近设置了1个100 m×100 m的样地,采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确定个体年龄.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编制了太白红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太白红杉种群的存活曲... 为了分析太白山林线区域的太白红杉种群的生存状况,在林线附近设置了1个100 m×100 m的样地,采用侧生轮枝计数或WinDENDRO系统确定个体年龄.调查数据经匀滑技术处理,编制了太白红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太白红杉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结果表明:林线地段太白红杉种群存活曲线位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林线地段太白红杉种群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了两个死亡高峰期:一个出现在中龄时期(70~80年),另一个出现在老龄时期(180~190年).总体看来,林线区域太白红杉的幼苗很少,更新较差,种群很不稳定,应加强对该地段太白红杉种群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林线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下载PDF
贵州特有植物贵州槭的种群结构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海燕 杨乃坤 +2 位作者 邹天才 黄丽华 汪建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8-556,共9页
贵州槭(Acer guizhouense)属常绿阔叶乔木,仅分布于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海拔770~1 000 m有山峰屏障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颇具科研和经济价值,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探索特有植物保护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贵州... 贵州槭(Acer guizhouense)属常绿阔叶乔木,仅分布于贵州省黄平县新州镇海拔770~1 000 m有山峰屏障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颇具科研和经济价值,研究其种群结构特征和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探索特有植物保护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贵州槭疑似分布区开展普查,并在密集分布区设置样地进行详查,分析其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贵州槭的自然分布区极为狭窄,雷坪分布区约0.3 km^2,总计约2 600株,其中密集分布区0.03 km^2,平均种群密度78 800株/km^2,稀疏分布区0.27 km^2,平均种群密度≤1 500株/km^2;在东坡村飞云崖风景区有约0.05 km^2的稀疏分布,且在雷坪至东坡两分布区之间没有发现自然分布;采用SAFE指数和IUCN的标准评价,贵州槭属于濒危物种(EN)。(2)贵州槭幼树占种群的比重达63.23%,种群密度大小为幼树>中龄树>成年树,种群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分别在Ⅰ龄期和Ⅸ龄期出现2个高峰,在Ⅲ-Ⅷ龄期间和Ⅹ-Ⅺ龄期间出现2个低谷,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特征;(3)人为采伐和生境遭破坏造成的植株死亡或者丧失增加是导致贵州槭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开展人工育苗迁地应用栽培是现实而有效的合理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槭 种群结构 静态时间生命表 数量动态 特有分布
下载PDF
海南特有濒危植物石碌含笑的分布现状与种群年龄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魏亚情 洪峰 +2 位作者 袁浪兴 孔焱焱 史佑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80-2284,共5页
对海南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的分布现状进行了野外种群考察。结果表明:石碌含笑的资源数量极为稀少,零星分布于鹦哥岭、南高岭、保梅岭和五指山;在吊罗山分布较为集中,调查到的个体数占调查总数的69.62%。根... 对海南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的分布现状进行了野外种群考察。结果表明:石碌含笑的资源数量极为稀少,零星分布于鹦哥岭、南高岭、保梅岭和五指山;在吊罗山分布较为集中,调查到的个体数占调查总数的69.62%。根据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石碌含笑的年龄结构特征,其中吊罗山种群的年龄结构完整,但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年龄结构近于纺锤形,处于衰退阶段;其余4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不完整,极度缺少幼年个体,处于衰退阶段。在此基础上,综合5个种群的调查数据,编制了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分析表明石碌含笑种群从幼苗生长到树木死亡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幼苗-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Ⅰ~Ⅳ级)和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幼苗-成树阶段的死亡率较低,老树阶段死亡率最高。石碌含笑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衰退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现状 年龄结构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石碌含笑
下载PDF
察隅县云南松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郯 薛敬丽 +2 位作者 李照青 李江荣 卢杰 《高原农业》 2018年第4期403-410,341,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察隅县云南松种群结构及数量特征,为云南松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以察隅云南松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种群生态学的方法,以空间代时间描绘云南松的径级结构,编制云南松的特定时间序列生命表,并依据生命表绘制了生存分析的四... 本研究旨在了解察隅县云南松种群结构及数量特征,为云南松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以察隅云南松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种群生态学的方法,以空间代时间描绘云南松的径级结构,编制云南松的特定时间序列生命表,并依据生命表绘制了生存分析的四个函数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结合时间预测序列分析,研究了云南松的种群结构特征及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云南松的径级结构均表现为反"J"型,表明云南松种群属于增长型。(2)生命表结合生存分析表明,云南松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即早期死亡率比较高,后期死亡率稳定。(3)时间预测分析表明,云南松种群数量在未来3、5、7龄级后呈稳定增长趋势。察隅县云南松早期死亡率较高,后期死亡率稳定,但由于幼苗数量较多,仍属于增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径级结构 特定时间序列生命表 生存分析 时间预测序列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种群特征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俊侠 张希明 +2 位作者 邓潮州 刘国军 阎海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4-169,共6页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了胡杨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分析了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及时间序列预测,...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了胡杨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分析了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及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了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河岸胡杨种群幼龄级和老龄级所占比例较小,存活曲线接近偏正态分布,表现为衰退型种群;胡杨种群的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在30年后出现峰值;动态指数小于0,说明下游胡杨种群幼苗资源匮乏,结构不合理;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10、20及30年后,老龄个体逐渐增多,幼龄株数更显不足,最终老龄株数也呈急剧减少的衰退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种群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动态指数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种群自然更新状况的种群生态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俊侠 张希明 +2 位作者 李利 邓潮州 刘国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2-588,共7页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塔里木河流域不同生境内胡杨种群的径级结构、年龄结构、生命表及存活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使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定量的分析了胡杨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胡杨种群结构存在着...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对塔里木河流域不同生境内胡杨种群的径级结构、年龄结构、生命表及存活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使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定量的分析了胡杨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生境条件的不同,胡杨种群结构存在着差异性,尤其是下游胡杨种群与上、中游种群的差异性较大。上、中游胡杨种群的幼苗丰富,种群径级大小、年龄结构均呈金字塔型,存活曲线符合DeeveyC(凹)型,且其动态指数均大于0,为增长型种群;而下游胡杨种群的幼林株数(10 a以内)较少,长势较差,出现很多枯死幼树,种群结构属于中部大,两端小的偏正态分布,存活曲线呈现凸型,且其动态指数小于0,为衰退型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结构 动态指数 特定时间生命表 存活曲线 胡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