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年“慢就业” --基于35个个案的质性研究
1
作者 魏爽 刘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36-39,共4页
多数青年毕业后选择顺应社会时钟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也有一部分人将自己的社会时钟“停摆”,成为慢就业青年。对这一群体的心态研究是了解当下青年就业新态势、做好针对性保障工作的前提。通过访谈发现,当下慢就业青年存在低压力、低了... 多数青年毕业后选择顺应社会时钟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也有一部分人将自己的社会时钟“停摆”,成为慢就业青年。对这一群体的心态研究是了解当下青年就业新态势、做好针对性保障工作的前提。通过访谈发现,当下慢就业青年存在低压力、低了解的求职心态;低物欲的生活心态;低社交的交友心态以及高情绪波动的认知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就业 时间社会学 青年就业心态
下载PDF
教师工作负担的时间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宋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共15页
教师工作负担作为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概念,需要回到时间社会学的商品化价值、政治性结构和道德化规范等3个维度中去分析。社会时间的尺度效应及其引发的绩效管理,导致教师的工作量高企和压力倦怠;社会时间的层级嵌套、权力结构和公共治理... 教师工作负担作为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概念,需要回到时间社会学的商品化价值、政治性结构和道德化规范等3个维度中去分析。社会时间的尺度效应及其引发的绩效管理,导致教师的工作量高企和压力倦怠;社会时间的层级嵌套、权力结构和公共治理时间困境,致使教师自我时间稀缺、时间失控,并导致教师时间透支;社会时间的道德之紧密性要求和道德陷阱,吞噬教师的主体意义,并引发教师时间贫穷。而加速社会强化了时间规范对主体的宰制,并引发教师工作一系列的病变。因此,需要通过价值重构、主动减速、技术革新等一系列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负担 时间社会学 加速社会
下载PDF
时间社会学视角下“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焦虑研究
3
作者 郝汉 赵彬 朱志勇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4,共10页
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双一流”高校H大学作为个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焦虑心态产生的社会性因素发现:“三重倒计时”营造了“时间紧迫”的结构性压力,“时间拉长”“时间虚无”“时间差序”“时间冲突... 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双一流”高校H大学作为个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硕士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焦虑心态产生的社会性因素发现:“三重倒计时”营造了“时间紧迫”的结构性压力,“时间拉长”“时间虚无”“时间差序”“时间冲突”四种时间体验导致了硕士研究生绵绵无期的等待、虚度华年的挫败、机不可失的时间规制和分身乏术的身体争夺四种时间境遇,由此生成多样态焦虑感受;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建构了与社会时钟的“共变不同步”关系,陷入“结构性失时”的自主性缺失困境。对此,建议硕士研究生提升时间自主能力;高校制定合理的组织时间表,适度倡导个性化职业教育和时间教育;政策制定者对现有就业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并有针对性地增强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双一流”高校 就业 时间焦虑 时间社会学
下载PDF
时间社会学视角下老年人对家庭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保红 李静 王雨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为阐述家庭微观社会情境中老年人与同住成员之间的行为交互对个体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出发,以昆明市有老年人家庭为分析单元,用家庭贡献度量化老年人家务活动的分担程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日常活动... 为阐述家庭微观社会情境中老年人与同住成员之间的行为交互对个体出行决策的影响,本文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出发,以昆明市有老年人家庭为分析单元,用家庭贡献度量化老年人家务活动的分担程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老年人对家庭成员日常活动时间结构的影响,进而剖析成员间的活动交互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老年人家庭贡献度增加时,成员间在非通勤活动上的交互效用减弱;由于女家长在时间结构上呈现隐形的“时间贫困”特征,其在活动—出行模式上受老年人家庭贡献度的影响显著高于男家长;与此同时,老年人作用下女家长在非通勤活动出行决策时优先考虑家务活动的时间安排,而男家长则优先考虑自由活动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家庭出行行为 时间社会学 城市老年人 交通需求管理
下载PDF
“处长级教授”:高校“双肩挑”个体的时间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小英 刘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53,共10页
同时做好行政和学术工作,是高校“双肩挑”职位的应有之义,但也带来两难问题。本文在对8位“双肩挑”个体访谈的基础上拟合成一个典型的虚拟案例“童处长教授”,从时间社会学角度关注这样的个体如何在行政工作与学术活动的竞争中分配作... 同时做好行政和学术工作,是高校“双肩挑”职位的应有之义,但也带来两难问题。本文在对8位“双肩挑”个体访谈的基础上拟合成一个典型的虚拟案例“童处长教授”,从时间社会学角度关注这样的个体如何在行政工作与学术活动的竞争中分配作为稀缺资源的时间。研究发现,在高校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双重提高的背景下,“双肩挑”个体呈现出“高行政-低学术”倾向,在学术理想与行政现实的冲突中难以保持身份的自我同一性;在社会交往中,被受访者们自称为“处长级教授”的身份组合更容易被认可,也更有实际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长 教授 双肩挑 时间社会学 自我同一性
下载PDF
教师自主发展时间的稀缺性溯源与纾解——基于时间社会学的省思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彧 傅维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21,共5页
时间资源严重匮乏乃至稀缺已成为制约教师自主发展的瓶颈,现代社会的“竞速旋涡”以及学校时间管控的失度是导致教师“时间缺失”的主要原因。其纾解策略包括:社会各界应筑牢速度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航标,用新的发展观协调好社会系... 时间资源严重匮乏乃至稀缺已成为制约教师自主发展的瓶颈,现代社会的“竞速旋涡”以及学校时间管控的失度是导致教师“时间缺失”的主要原因。其纾解策略包括:社会各界应筑牢速度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航标,用新的发展观协调好社会系统和教育子系统中的各种“竞速”关系;学校管理者应实现从“线性”到“关系”的管理思维转型,坚守学校时间的教育底色和专业属性,促进管理职能由简单管控向引领激励的高阶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自主发展 时间稀缺性 “竞速旋涡” 时间社会学
下载PDF
时间生态学:时间社会学的新研究概念建立之尝试
7
作者 鄭作彧(Tsuo-Yu Cheng) 《臺灣社會學刊》
「时间」无疑是社会学当中相当重要的研究范畴。然而,时间社会学在发展过程当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断裂。社会学的时间理论往往太过抽象,既无助於开创经验研究范畴、也难以透过经验研究加以检视。在经验研... 「时间」无疑是社会学当中相当重要的研究范畴。然而,时间社会学在发展过程当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断裂。社会学的时间理论往往太过抽象,既无助於开创经验研究范畴、也难以透过经验研究加以检视。在经验研究方面,社会学的时间研究也始终缺乏一个适当而紮实的理论基础,因此研究常仅是描述性的,无法给予批判性的分析。有监於此,本文旨在发展一个导向经验研究的时间理论。本文首先将从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出发,重新将时间界定为一种透过对诸行动者的社会行动加以协调,使行动者彼此的互动能依其意向在需要的时间点得以发生的参照机制。藉此定义,时间便可视作一种能透过经验观察加以研究的社会事实。接着,本文尝试援引生态学的观点,提出「时间生态学」此一概念,强调时间在根本上牵涉到行动者彼此之间行动协调的公平性问题,因此人们需要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当中的行动者可以互惠地满足自己的时间需求。而时间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即在於透过对时间的经验观察,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最後,本文试图奠基在时间生态学的构想上,进一步建立一个时间生态模式,以作为时间社会学未来可能的经验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時間 時間社會學 時間權力 時間需求 時間生態學
全文增补中
时间结构的改变与当代时间政治的问题:一个时间社会学的分析
8
作者 鄭作彧(Tsuo-Yu Cheng) 《臺灣社會學刊》
本文试图从时间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当代社会时间结构的改变,及其相应的时间政治的问题与实践目标。在确立了「时间」、「时间结构」与「时间政治」等意涵之後,本文企图指出,当代社会的时间结构已经从「标准时间结构」改变成今日... 本文试图从时间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当代社会时间结构的改变,及其相应的时间政治的问题与实践目标。在确立了「时间」、「时间结构」与「时间政治」等意涵之後,本文企图指出,当代社会的时间结构已经从「标准时间结构」改变成今日越趋显着的「弹性化时间结构」。当中值得强调的是,在弹性化的时间结构当中,由「薪资劳动工作时间」、「非薪资劳动事务时间」以及「复原与文化时间」所构成的「三元时间的社会」,已经在某些层面上代替了「工作时间」与「自由时间」二分的社会情境。而在「三元时间的社会」当中,以「时间自主性」爲主、「时间协调的平等」与「公平环境」爲辅的「时间富裕」,则是最主要的时间政治的目标。奠基在此理论之上,本文也以「上班打卡制、下班责任制」与「无薪假」这两个例子,粗略考察了我国目前在面对「弹性化时间结构」时,在时间政治方面可能的忽略、不足之处。藉此,本文期待一方面能够在时间的观念上给予一些更贴切於当代社会情况的社会学想法,一方面则希望能开启更多的时间社会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時間 時間結構 時間政治 時間社會學 無薪假
全文增补中
从时间社会学到时间教育学:教育时间研究的出离与回归
9
作者 李丽 严从根 《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32,共11页
时间社会学将教育时间作为一种社会时间,刻画了现代教育时间体系的建立深受工业化社会时间的影响,对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但时间社会学研究路径下的教育时间被完全等同于社会时间,导致教育时间的“异化”,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教育... 时间社会学将教育时间作为一种社会时间,刻画了现代教育时间体系的建立深受工业化社会时间的影响,对于教育发展意义重大。但时间社会学研究路径下的教育时间被完全等同于社会时间,导致教育时间的“异化”,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教育时间”研究需从“时间社会学”的常规路径中抽离出来,重新构建一种能够回归教育性的“时间教育学”,重新理解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时间的教育时间,明确教育时间的目的指向是“成人”,强调教育时间应把握教育自身的节奏,重视个体的自由和闲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时间 教育时间 时间社会学 时间教育学
原文传递
幼儿园新教师的时间去哪儿了——基于时间社会学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静爽 孙佳玥 原晋霞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8年第1期31-35,47,共6页
以6位幼儿园新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了解幼儿园新教师的时间流向情况,并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所收集的资料。进一步基于时间社会学理论加以分析,得出幼儿园新教师的时间呈现以下特点:(1)时间长度:工作时间较长。... 以6位幼儿园新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了解幼儿园新教师的时间流向情况,并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所收集的资料。进一步基于时间社会学理论加以分析,得出幼儿园新教师的时间呈现以下特点:(1)时间长度:工作时间较长。(2)时间结构:被“嵌入”的“时间安排表”。(3)时间密度:见缝插针的工作安排。(4)时间节奏:持续忙碌中穿插“一个接一个的高峰”。(5)时间冲突:对工作内容“难以取舍”,出现“本末倒置”现象。(6)时间边界:个人时间与社会时间界限模糊。本研究据此提出有关优化幼儿园新教师时间分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新教师 时间 时间社会学
原文传递
布迪厄象征资本概念与马克思生产性理论的对话——时间社会学视角下的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宗帅 《理论界》 2020年第8期15-22,共8页
布迪厄提出的象征资本概念,是与马克思的"生产性"理论的对话。"生产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时间性"则是"生产性"理论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是通过时间性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的&q... 布迪厄提出的象征资本概念,是与马克思的"生产性"理论的对话。"生产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时间性"则是"生产性"理论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是通过时间性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性"与"剩余价值"概念进行分析的。布迪厄在延续马克思对于生产性与时间问题思考的基础上,从"非生产性"的角度提出了他的"象征资本"概念。与马克思一样,布迪厄"象征资本"的概念也是通过对时间问题的思考来进行建构的,马克思和布迪厄都将时间看作社会生活的产物,因而从时间的社会生成的角度揭示马克思的"生产性"这一重要理论概念与布迪厄的"象征资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维度发现其中的区别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资本 生产性 非生产性 时间社会学
原文传递
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时间困境与突围之道
12
作者 辛继湘 胡园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3年第5期83-91,共9页
中小学教师普遍处于忙碌和时间焦虑的状态,自我时间匮乏以及沉重的时间压力是中小学教师减负过程中的主要阻力。中小学教师减负面临着时间管理威权、时间界限模糊、时间分配失衡、时间资源稀缺的困境,而社会循环时间的“加速”文化、学... 中小学教师普遍处于忙碌和时间焦虑的状态,自我时间匮乏以及沉重的时间压力是中小学教师减负过程中的主要阻力。中小学教师减负面临着时间管理威权、时间界限模糊、时间分配失衡、时间资源稀缺的困境,而社会循环时间的“加速”文化、学校制度时间中“效率导向”的管控思维、教师互动时间中消极竞争关系的介入、教师功利化的时间利用观念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处于时间困境的主要原因。其突围之道在于:寻求与时间的共鸣关系,确定以质作为基准的提升方式;回归制度时间的人本立场,明晰教师个人时间边界;在教师共同体中共享经验,丰富互动时间内容;唤起教师主体的觉醒,重建教师自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负担 教师职业时间结构 时间困境 时间社会学
下载PDF
生命时间的结构性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郑作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6,共8页
时间结构的形成与变迁是时间社会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不同于以往研究仅聚焦在日常时间结构,本文主要聚焦在生命时间结构,并且试图论证两个命题。第一,生命时间结构意指生命时间被社会依照年龄,规划出人生在不同生命阶段当中所需扮演的角... 时间结构的形成与变迁是时间社会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不同于以往研究仅聚焦在日常时间结构,本文主要聚焦在生命时间结构,并且试图论证两个命题。第一,生命时间结构意指生命时间被社会依照年龄,规划出人生在不同生命阶段当中所需扮演的角色与拥有的权利、义务;同时生命时间结构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第二,生命时间结构可以粗略区分为两个变迁阶段,"生命历程的制度化"与"生命历程的去制度化"。通过这两个命题的确立,中国的生命时间结构的描述与分析,势必会是接下来值得、也需要继续进行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社会学 生命时间结构 生命历程的制度化
下载PDF
“重构时间”中成长——海外华裔青少年读经运动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柯劼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39,共6页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和访谈,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成效三方面描述和阐释了海外华裔青少年读经实践中的“重构时间”,从而分析这一教育行为对这群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文章指出,海外读经实践并非“复古”,而是通过教育过程的社会化... 本文基于田野调查和访谈,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成效三方面描述和阐释了海外华裔青少年读经实践中的“重构时间”,从而分析这一教育行为对这群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文章指出,海外读经实践并非“复古”,而是通过教育过程的社会化功能,拒斥现代社会中标准化和资本化的时间结构,通过重新建构青少年的时间形式,对其成长带来影响。这种行为已超越了基于特定群体的单一意义,在普遍意义上构成了对现代启蒙理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成长 时间社会学 海外读经
下载PDF
昼伏夜出——广州非洲人的社会适应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枝 刘立欣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7-869,共13页
为阐述微观社会情境下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以广州非洲人群体中出现的"昼伏夜出"现象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2—4月对广州登峰村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获取居民日常行为数据,探讨该现象的成因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 为阐述微观社会情境下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以广州非洲人群体中出现的"昼伏夜出"现象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2—4月对广州登峰村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获取居民日常行为数据,探讨该现象的成因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在穗非洲人的作息行为存在"时差",具体表现为群体性的"昼伏夜出"——起床和休息时间点的整体性后移。相关性研究分析表明,这种通过时间交互实现的"昼伏夜出",与该群体的社交状况、场所互动状况和"对穗态度"密切相关,实质是其采取"浅层融入,深度区隔"社会适应策略的具体手段,也是迁入地对此发出响应的互动结果。通过时间维度上对社区空间的"错峰"使用,非裔有选择地放弃占据、使用和改造社区的部分需求,实现主动区隔;对此,同一空间下的其他群体根据与非裔的互动需求,对自身行为模式作出调整,以此实现登峰村内不同人群间的双向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伏夜出 社会适应 时间社会学 非洲人 登峰村
下载PDF
是谁夺走了睡眠?——基于“熬夜玩手机”的时间异化批判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梓剑 朱咫渝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6,共16页
如今,人们总会发出“睡眠不足”、“睡不醒”的怨言,但到了深夜他们并未提早入睡,而是抱着手机继续熬夜,这是为何?对此,本文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将互联网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对“熬夜玩手机”背后的结构性动因展开批判性分析。研究... 如今,人们总会发出“睡眠不足”、“睡不醒”的怨言,但到了深夜他们并未提早入睡,而是抱着手机继续熬夜,这是为何?对此,本文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将互联网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对“熬夜玩手机”背后的结构性动因展开批判性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和数字技术的合力下,人们的时间分配结构和生活节奏均被篡改,致使“家”的内涵被曲解,休闲时间被挤压;进而,面对“无时间之时间”的异化状态,人们主动舍弃部分睡眠用以玩手机寻乐,他们将此视作自我救赎。然而,所谓的“救赎”只是时间异化的新形式,即“自我蒙蔽的时间”,这是资本强势和劳动者妥协的结果,人们实质上并未摆脱异化而是再造异化,甚至程度更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社会学 异化 日常生活 手机成瘾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时间的社会学想象:文明化进程下的反思性展演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律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98,共16页
时间作为日常生活重要的符号系统,不仅发挥着协调社会运行的制度性功能,同时作为社会化的重要路径,个体也通过对这一制度性符号系统的习得,不断形塑着特定的时间认知与社会想象。那么,反思时间认知机制的社会发生及其演进,也就成为反思... 时间作为日常生活重要的符号系统,不仅发挥着协调社会运行的制度性功能,同时作为社会化的重要路径,个体也通过对这一制度性符号系统的习得,不断形塑着特定的时间认知与社会想象。那么,反思时间认知机制的社会发生及其演进,也就成为反思性地探索日常生活时间表征背后"时间为何"这一问题的社会基础。借助埃利亚斯社会文明化的发生学视角,一方面,宏观社会关系结构变迁造成了时间表征及其经验的抽象化,形塑出普遍"线性的"理性时间认知机制;另一方面,于日常生活的时间运作中,基于个体"现在"的主体经验形塑出特殊"微分的"时间认知机制。在两种认知机制相互作用下,时间的长时段文明化演进图景被不断切割微分,有关时间的社会想象被抽象精准的符号表征取代,最终成为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的个人惯习一部分,时间的认知迷思由此产生。而在当代社会加速的现代化境遇下,基于对"现在"的时间性社会想象的探讨将为时间社会学反思及想象力拓展提供可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社会学 埃利亚斯 型构 加速 社会学想象力
原文传递
规训与博弈:高速新闻编辑室内的时间“实践”——基于X新闻客户端的田野观察
18
作者 伊俊铭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119,共11页
新闻加速研究亟需“实践”转向,即将媒体从业者纳入视野,关注组织与个体间的双向互动。本文借用时间社会学视角,对X新闻客户端编辑室内的时间实践进行田野观察。研究发现:X客户端通过“组织制度设置”“关系氛围营造”形构了组织加速时... 新闻加速研究亟需“实践”转向,即将媒体从业者纳入视野,关注组织与个体间的双向互动。本文借用时间社会学视角,对X新闻客户端编辑室内的时间实践进行田野观察。研究发现:X客户端通过“组织制度设置”“关系氛围营造”形构了组织加速时间结构;这一时间结构规训着媒体从业者工作节奏,呈现出“持续时间”“交叠时间”特征;同时,从业者可以能动地适应并与组织时间结构进行博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展现了实践转向的学术意义,彰显了从业者时间实践的能动性以及新闻时间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加速 时间实践 时间社会学 新闻客户端
原文传递
认同与控制:社会时间的主体策略分析——以“秒杀”为研究中心
19
作者 张蕾 《都市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秒杀'作为新兴词语充分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描写和分析,我们希望能找出'秒'概念产生的动因及其背后的意义。本文从语言角度的分析入手,对'秒杀'和'秒'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认知分析和... '秒杀'作为新兴词语充分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描写和分析,我们希望能找出'秒'概念产生的动因及其背后的意义。本文从语言角度的分析入手,对'秒杀'和'秒'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认知分析和时空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给出动因解释,并针对'秒'相关概念的流行,讨论其体现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秒杀 时间社会学 认知语言学 隐喻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问责的发生逻辑:美国经验的考察
20
作者 柳亮 刘小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6,共4页
美国高等教育问责的发生过程是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文章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得以产生的制度基础、关键时段与社会脉络进行历史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问责发生的机理进行学理分析。从美国经验的考察可以得出... 美国高等教育问责的发生过程是学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文章从时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美国高等教育问责得以产生的制度基础、关键时段与社会脉络进行历史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问责发生的机理进行学理分析。从美国经验的考察可以得出,理解大学问责及其与自主的相互关系应当考虑到时间约束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问责 发生逻辑 时间社会学 大学自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