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位数据的公交时间站点自动选择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景 沈吟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5,163,共7页
公交时间站点是编制时刻表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时间站点不仅能提高运营分析的准确性,还能增加编制的时刻表的执行率,进而能有效地提高公交的准点率水平.目前时间站点的选择主要依据人工经验.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车辆定位数据分析的... 公交时间站点是编制时刻表的基础,选择合适的时间站点不仅能提高运营分析的准确性,还能增加编制的时刻表的执行率,进而能有效地提高公交的准点率水平.目前时间站点的选择主要依据人工经验.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车辆定位数据分析的自动选择方法.首先,考察公交运营业务流程,分析出时间站点应具备的主要特性;接着,挖掘定位数据,对停站时间、车头时距和区段运营时间进行深入分析,并计算出各站点相应的时间站点特征值;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自动选择出合适的时间站点.该方法已应用于湖北十堰市公交运营规划示范中,对于运营分析以及编制准点率水平高的行车时刻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时间站点 车辆定位数据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站点客流对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苏荣霖 赖元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1-137,共7页
为了提高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从站点客流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公交站点停留时间的特性,采用概率测度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上车时间间隔、下车时间间隔和损失时间的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模型。选取福州市典型公交站点作为实例,结合统计... 为了提高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从站点客流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公交站点停留时间的特性,采用概率测度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上车时间间隔、下车时间间隔和损失时间的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模型。选取福州市典型公交站点作为实例,结合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PALISADE检验了指标间的不相关性,作为指标间相互独立的必要条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站点客流对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的影响程度。采用可靠性计算公式对各调查站点可靠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站点客流的上车时间间隔、下车时间间隔和损失时间对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交站点停留时间可靠性 概率测度 站点客流 上车时间间隔 下车时间间隔 损失时间
下载PDF
考虑换乘站点时间权重的公交时刻表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姚 曹振宇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0年第1期77-82,98,共7页
不同公交线路间的有效换乘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减少乘客换乘等待时间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确定合理的公交发车时刻表。首先,针对国内外公交时刻表优化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出行目的乘客出行时间效用值不同的概念,将其... 不同公交线路间的有效换乘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减少乘客换乘等待时间的重要环节,其核心是确定合理的公交发车时刻表。首先,针对国内外公交时刻表优化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出行目的乘客出行时间效用值不同的概念,将其与换乘站点重要度结合考虑,构建出了考虑换乘站点时间权重的最小化乘客换乘等待时间的优化设计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算例中的公交时刻表进行优化。与现有模型比较分析可知所建立的优化模型能减少公交网络总换乘等待时间,且换乘站点的时间权重越大,该站点的换乘等待时间就越小,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换乘等待时间 公交时刻表优化 遗传算法 站点时间权重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站点内急救反应时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尧 刘嘉 +3 位作者 王瑞威 刘泽 宋丽 石蕾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22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缩短站点内急救反应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确立降低急救任务站点内反应时间未达标率为活动主题。选取2018年12月19日~2019年1月20日实际完成的165次出诊急救任务作为干预前组,将2019年3月7日~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缩短站点内急救反应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确立降低急救任务站点内反应时间未达标率为活动主题。选取2018年12月19日~2019年1月20日实际完成的165次出诊急救任务作为干预前组,将2019年3月7日~4月10日实施QCC活动措施后实际完成的150次出诊急救任务作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院前急救站点内反应时间未达标率并分析其原因,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干预前急救站点内平均反应时间为196.0(108,233.5)s,干预后急救站点内平均反应时间为106.0(58.0,163.5)s,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达标率由干预前61.82%降至干预后23.5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全体圈员在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交流沟通能力、急救思维能力、品管手法运用能力、工作成就感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结论:QCC活动可降低院前急救站点内反应时间未达标率,提升全员综合能力,且改善效果可持续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站点内急救反应时间
下载PDF
移动支付对公交站点服务时间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玮伦 陈国俊 +1 位作者 张抒扬 刘好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第1期147-150,共4页
通过跟车调查方式,采集每个站点上车乘客的支付方式与状态和站点服务时间等数据,采用SPS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移动支付方式中各个要素对站点服务时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移动支付是三种支付方式中单位乘客上车时间最大的支付方式,单... 通过跟车调查方式,采集每个站点上车乘客的支付方式与状态和站点服务时间等数据,采用SPS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移动支付方式中各个要素对站点服务时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移动支付是三种支付方式中单位乘客上车时间最大的支付方式,单位乘客的服务时长为2.914 s,相比于IC卡支付的2.104 s与现金支付的2.556 s分别增加了38.50%与14.01%;且对于使用移动支付的乘客,每出现一次延迟调出二维码事件将增加1.402 s站点服务时间.建议简化移动支付二维码调出步骤,并提升二维码感应区的灵敏性与读取效率,提高公交站点的乘客服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汽车 站点服务时间 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 二维码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的公交车站点停靠时间研究
6
作者 刘帅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0年第8期14-16,共3页
在分析静止状态下公交车辆站点停靠时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可操作性原则,选取上下车人数和车内拥挤度两个关键因素来研究公交车辆静止状态下的停靠时间模型。拟定调查方案,对北京市29路公交线路中途各站进行调查,依据平峰、高峰不同... 在分析静止状态下公交车辆站点停靠时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可操作性原则,选取上下车人数和车内拥挤度两个关键因素来研究公交车辆静止状态下的停靠时间模型。拟定调查方案,对北京市29路公交线路中途各站进行调查,依据平峰、高峰不同时段分析停靠时间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不同时段的回归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拟合很好,可以用来计算站点停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点停靠时间 满载率 相关性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考虑随机行驶时间的单线路公交时刻表设计优化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影辉 唐加福 宫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93-1397,1407,共6页
研究了车辆随机行驶时间情况下的单线路公交时刻表设计问题.考虑了公交运营者主观偏好对最优时刻表设计的影响,建立了以车辆到站时刻偏差和车辆超时行驶时间的权重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的随机期望值模型.采用Monte Carlo仿真和不等式约束... 研究了车辆随机行驶时间情况下的单线路公交时刻表设计问题.考虑了公交运营者主观偏好对最优时刻表设计的影响,建立了以车辆到站时刻偏差和车辆超时行驶时间的权重之和最小为优化目标的随机期望值模型.采用Monte Carlo仿真和不等式约束的方法将该期望值模型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然后使用优化求解器CPLEX求解模型.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别对模型中可用的线路行驶时间参数、晚于时刻表到站时刻偏差的惩罚系数、车辆超时行驶时间的惩罚系数及随机行驶时间的方差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时刻表 随机行驶时间 时间控制站点 期望值模型 MONTE Carlo 方法
下载PDF
基于GPS时间传递的多站精确时间同步方案
8
作者 黄河 《现代导航》 2010年第2期21-25,共5页
介绍了无线通讯方式传递时间的手段和准确度。以GPS系统为例,论述了一种多站点精确时间同步方案,阐述了该方案中所运用GPS授时终端的设计原理。对时间同步准确度进行了分析,该方案的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50ns。本文虽以GPS系统为例,... 介绍了无线通讯方式传递时间的手段和准确度。以GPS系统为例,论述了一种多站点精确时间同步方案,阐述了该方案中所运用GPS授时终端的设计原理。对时间同步准确度进行了分析,该方案的时间同步准确度优于50ns。本文虽以GPS系统为例,但对于其他系统的类似运用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传递 站点时间同步 GPS授时终端 时间同步准确度
下载PDF
考虑车内拥挤状态的公交弹性发车间隔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裴玉龙 杨世军 潘恒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3-1672,共10页
为提高常规公交的出行服务质量,建立了考虑车内拥挤状态的公交弹性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通过量化车内拥挤状态,给出各拥挤状态下的乘车成本;建立了线路各区间的拥挤状态转移函数.考虑乘客的车内拥挤状态感知,建立站点乘客随时间的上下车数... 为提高常规公交的出行服务质量,建立了考虑车内拥挤状态的公交弹性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通过量化车内拥挤状态,给出各拥挤状态下的乘车成本;建立了线路各区间的拥挤状态转移函数.考虑乘客的车内拥挤状态感知,建立站点乘客随时间的上下车数量的度量模型;构建乘客出行成本度量模型,以乘客出行成本与车辆运营亏损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公交弹性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出行成本.模型对等待成本有着“补短板”效果,对乘车成本有着“削峰”效果,即通过增加乘客到站量小站点的等待成本,降低乘客到站量大站点的等待成本,削弱乘车成本峰值的手段,达到总成本最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公共交通 遗传算法 弹性发车间隔 车内拥挤状态 站点等待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