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梳理近10年国内外葡萄研究领域的热点与方向,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1—2020年葡萄领域学术论文为基础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分析。在检索时间段内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葡萄研究论文共15 992篇,世界葡萄研究的热...为梳理近10年国内外葡萄研究领域的热点与方向,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1—2020年葡萄领域学术论文为基础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分析。在检索时间段内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葡萄研究论文共15 992篇,世界葡萄研究的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北美以及西南欧。中国、美国的葡萄研究集中在少数高校和科研院所,而欧洲的研究力量则分布比较平均。中国、欧洲发文作者之间合作较多,联系更加紧密,而美国发文作者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与美国突出葡萄栽培管理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欧洲侧重葡萄酒风土和酿造工艺研究相比,我国葡萄研究涵盖了葡萄酒酿造、葡萄代谢产物、植株生长、系统演化以及抗病性等方面,内容更全面。共被引分析发现各热点聚类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形成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并不一致。未来我国研究需进一步向葡萄品种选育、品质影响、精深加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酿酒葡萄的风土与产区规划等领域延伸。展开更多
漓江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水文所形成的风景闻名天下。与此同时,漓江生态环境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40年来(1991—2020)对漓江生态环境研究的187篇论文及Web of...漓江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水文所形成的风景闻名天下。与此同时,漓江生态环境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40年来(1991—2020)对漓江生态环境研究的187篇论文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CC)的40篇论文,从发文特性、研究主题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梳理漓江生态环境研究领域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挖掘其研究主题的演变特点,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CNKI数据库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发文量呈上升的趋势,由第一个10年(1981—1990)的5篇,快速增至最近10年(2011—2020)的136篇;论文主要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和《生态学报》上;英文文献的发文时间全部集中在最近11年。CNKI数据库研究的主题由第一个10年对漓江水质及植被本底方面的研究,演变为最近10年以消落带、鱼类种群和动态及有关漓江生态环境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等为主的研究,而后者与WoSCC数据库同期分析结果相吻合。此外,在WoSCC数据库中还演化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即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碳在漓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这表明漓江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且不断演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动植物生境的多维监测和全面保护;洪涝灾害对漓江生态系统,尤其是对消落带的影响;环境污染对漓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馈;漓江生态环境改变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内碳循环的影响;生态系统各组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等。展开更多
文摘为梳理近10年国内外葡萄研究领域的热点与方向,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1—2020年葡萄领域学术论文为基础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分析。在检索时间段内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葡萄研究论文共15 992篇,世界葡萄研究的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北美以及西南欧。中国、美国的葡萄研究集中在少数高校和科研院所,而欧洲的研究力量则分布比较平均。中国、欧洲发文作者之间合作较多,联系更加紧密,而美国发文作者之间联系强度较低。与美国突出葡萄栽培管理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欧洲侧重葡萄酒风土和酿造工艺研究相比,我国葡萄研究涵盖了葡萄酒酿造、葡萄代谢产物、植株生长、系统演化以及抗病性等方面,内容更全面。共被引分析发现各热点聚类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形成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并不一致。未来我国研究需进一步向葡萄品种选育、品质影响、精深加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酿酒葡萄的风土与产区规划等领域延伸。
文摘漓江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水文所形成的风景闻名天下。与此同时,漓江生态环境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40年来(1991—2020)对漓江生态环境研究的187篇论文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CC)的40篇论文,从发文特性、研究主题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梳理漓江生态环境研究领域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挖掘其研究主题的演变特点,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CNKI数据库中,随着时间的推进,发文量呈上升的趋势,由第一个10年(1981—1990)的5篇,快速增至最近10年(2011—2020)的136篇;论文主要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和《生态学报》上;英文文献的发文时间全部集中在最近11年。CNKI数据库研究的主题由第一个10年对漓江水质及植被本底方面的研究,演变为最近10年以消落带、鱼类种群和动态及有关漓江生态环境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等为主的研究,而后者与WoSCC数据库同期分析结果相吻合。此外,在WoSCC数据库中还演化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即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碳在漓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这表明漓江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且不断演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动植物生境的多维监测和全面保护;洪涝灾害对漓江生态系统,尤其是对消落带的影响;环境污染对漓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馈;漓江生态环境改变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内碳循环的影响;生态系统各组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等。
文摘国外的城市规划类学术期刊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等内容一直是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重要借鉴来源。文章从期刊简介、JCR分区及影响因子、发文量、文章来源国家/地区分布、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内容分类等方面切入,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具有代表性的6本规划类期刊在2010~2017年所刊发的3 434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各类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与热点话题等。同时,文章系统梳理了"城市生态与气候变化""城市形态与城市复兴""地方发展与社区规划""公众参与与地方治理""城市设计与公共空间""建成环境与卫生健康""城市文化与创意产业"7类研究内容,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