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社会时钟:一项时间自主性考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小雪 李琼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88,共8页
在盛行于青年群体的“内卷”与“躺平”的群体性反应之外,还有一部分青年选择逆社会时钟而行。逆社会时钟是与既有社会时钟所规定的生命历程背道而驰的观念与实践。文章聚焦于青年阶段,依据对过去的重返、对现在的中止与延时进入未来三... 在盛行于青年群体的“内卷”与“躺平”的群体性反应之外,还有一部分青年选择逆社会时钟而行。逆社会时钟是与既有社会时钟所规定的生命历程背道而驰的观念与实践。文章聚焦于青年阶段,依据对过去的重返、对现在的中止与延时进入未来三个维度,对逆社会时钟行为进行类型学划分。同时,从时间自主性的视角分析这一现象何以可能。结合经验事实,本研究发现,逆社会时钟者通过自我锚定机制和调适机制来维持自我的时间节奏,在未来“可能的自我”驱使下建构出使自我时间节奏得以延展的自我时区。虽然“为自己而活”的自我叙事是青年群体逆社会时钟的主要驱动力,但作为本真的时间自主性才是逆社会时钟者的基本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时钟 逆社会时钟 时间自主性
下载PDF
逆社会时钟: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与“自主性”形塑——基于社会时间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敦福 郭宏斌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85,共7页
引导民众的生活方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亲环境方向转变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课题实践。青年作为消费主力,无论是低碳消费“买”的前半程做法,或是“弃”的后半程实践,共同构成了对青年低碳生活方式的完整理解。相较... 引导民众的生活方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亲环境方向转变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项重大课题实践。青年作为消费主力,无论是低碳消费“买”的前半程做法,或是“弃”的后半程实践,共同构成了对青年低碳生活方式的完整理解。相较于可见、充满快感的物品消费与服务,“生活垃圾分类”常常因为欠佳的身体体验而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与忽略。文章基于社会时间视角,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对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展开研究,发现情景结构中的正式制度和时间结构虽然对青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时间因素最为关键。空巢青年“生活垃圾分类”的动力不仅在于为个体存在赋予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其作为个体精神在物质边界的延伸,更在于用行动建构个体的时间自主性,形成有效的身份区隔。空巢青年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既是对“有闲”的注解与自我呈现,更是通过社会时间形塑了一种对他群体的文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消费 空巢青年 社会时间 时间自主性 文化区隔
下载PDF
“夹缝生存”:“博士妈妈”学术时间的自主性阙如与生成
3
作者 马小婷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性别平等和生育政策支持为女性提供了向上流动的通道,女博士带娃上学成为高校普遍现象。文章以五所高校的13位“博士妈妈”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从时间社会学视角探讨这一群体在求学过程中的学术生活和时间困境。研究发现,“博士妈... 性别平等和生育政策支持为女性提供了向上流动的通道,女博士带娃上学成为高校普遍现象。文章以五所高校的13位“博士妈妈”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从时间社会学视角探讨这一群体在求学过程中的学术生活和时间困境。研究发现,“博士妈妈”在既定社会时钟倒拨下,重返校园是主体时间嵌入与身份重叠的时间结构表征;在学校制度文化下,“读博时钟”和“社会时钟”共同强化了时间结构分层,并对自身进行合理规训;在文化情境参照下,为突破母职惩罚和性别分工对学术行动的结构规制,“博士妈妈”以道德约束寻求时间结构的平衡并建构自主性时间。与此同时,研究始于“博士妈妈”的时间困境,却也指向更为关切的女性时间议题,即在性别平权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如何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妈妈 学术时间 时间自主性
下载PDF
失效的停止提示:抖音青年用户的时间自主性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喆 张扬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43,共10页
短视频APP提供了一种碎片化的娱乐方式,然而这一特性也常导致用户从寻求片刻休憩到陷入难以自拔的长时间使用,产生了时间体验、时间纪律和时间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探寻抖音青年用户如何在“刷视频”中感知停止提示的... 短视频APP提供了一种碎片化的娱乐方式,然而这一特性也常导致用户从寻求片刻休憩到陷入难以自拔的长时间使用,产生了时间体验、时间纪律和时间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深度访谈法,探寻抖音青年用户如何在“刷视频”中感知停止提示的存在与时间自主性需求。研究发现,短视频平台引入代表时钟时间的“停止提示”,试图悬停数字媒介时间,但无意挑战平台结构性和经济性的力量,仅以此实现道德权威建设。青年用户则往往未能有效对“停止提示”作出正面回馈,而是通过嵌套、推延与划界等行为将时间自主性再合理化,一边继续为平台创造时间套利的再生产机会,一边背负着时钟时间与媒介时间等异质时区的摩擦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止提示 时间自主性 短视频成瘾 媒介时间
原文传递
漫游:加速社会青年群体的减速实践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宁平 杜京蔓 王邵佳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5,共7页
从时间自主性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漫游”这一行为,考察社会加速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刻意减速实践,研究发现:人们通过不规划时间、减少单位时间的行动量来抵制日常生活的线性节奏;通过媒介断连、时空同步来抵制媒介节奏;通过延长时间体验... 从时间自主性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漫游”这一行为,考察社会加速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刻意减速实践,研究发现:人们通过不规划时间、减少单位时间的行动量来抵制日常生活的线性节奏;通过媒介断连、时空同步来抵制媒介节奏;通过延长时间体验抵制“现时性”的消失。由此可以看出,漫游或能成为列斐伏尔的诗性“瞬间”,以此跳脱腻味的、精疲力竭的与单调乏味的日常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漫游 节奏 时间自主性
下载PDF
工作时间质量对员工的影响:理论路径与实证检验
6
作者 李中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1-94,共14页
工作时间质量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了工作时间质量的3个评价维度(工作时长、工作时点和工作时间自主性)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工作时间质量对员工影响的基础路径模型”,揭示了工作时长、工作时点和工作时间自... 工作时间质量对于个人、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了工作时间质量的3个评价维度(工作时长、工作时点和工作时间自主性)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工作时间质量对员工影响的基础路径模型”,揭示了工作时长、工作时点和工作时间自主性对员工产生影响时,三者的基础路径关系。该模型指出,工作时长、工作时点和工作时间自主性均能对员工个体层面的结果变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工作时间自主性能够显著调节工作时长、工作时点的影响程度。研究还利用“2018年中国工作环境研究”的数据,以“工作时间满意度”作为结果变量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假设:(1)员工超时工作程度和工作时点非标准化程度越高,对工作时间感到满意的可能性越低;(2)工作时间自主性和工作时间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工作时间自主性负向调节超时工作和非标准化工作时点对员工工作时间满意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质量 工作时间自主性 非标准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