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对泌尿外科手术护理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1
作者 杨洁 李悦 李宗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对泌尿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泌尿科2022年02月~2023年02月间收治的94例择期手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7例,观察组采用基于时间... 目的研究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对泌尿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泌尿科2022年02月~2023年02月间收治的94例择期手术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7例,观察组采用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巡回护士在直接护理、护理文书中的耗时,器械护士在间接护理中的耗时,比较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间清洁时间以及连台间隔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巡回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护理文书及站立行走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器械护士间接护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首台手术术前准备时间、手术间清洁时间以及连台手术间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风险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手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时间-动作法的精益管理能有效避免时间及资源浪费,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在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患者满意度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动作法 精益管理 泌尿外科 手术风险事件
下载PDF
基于事件-时间驱动的远程控制方式下的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邵忠良 黄诚 《装备制造技术》 2013年第8期6-8,共3页
从双电动机的同步控制入手,在建立模型稳定控制同步以后,引入有延时的网络控制系统,对引入延时后的网络电机控制系统部分问题利用事件-时间驱动的远程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仿真和试验,提出一种有效、可应用的控制模型。
关键词 双电机 远程控制 事件-时间驱动
下载PDF
一种适于主-从模式网络计算的事件驱动架构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彪 吴众欣 +1 位作者 栾钟治 王永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3,共5页
为了满足大规模网络计算系统在高并发、动态资源管理、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于主-从模式网络计算的事件驱动架构.它综合了多线程任务处理和事件驱动任务处理的优点,基于排队论推导出了针对主-从模式网络计算的线程资源管理方... 为了满足大规模网络计算系统在高并发、动态资源管理、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于主-从模式网络计算的事件驱动架构.它综合了多线程任务处理和事件驱动任务处理的优点,基于排队论推导出了针对主-从模式网络计算的线程资源管理方法,通过引入网络队列将分阶段事件驱动架构的应用范围由单机环境扩展到广域网环境,利用延时队列改善了系统的响应性和可靠性,优先级队列的使用有效地支持了各种作业调度机制.此外,系统还具备了模块化构建和快速开发的特征.实验和药物发现网格应用的实践表明,应用该架构可使系统1 000个作业的平均提交时间由1 850 s缩短为1 350 s,作业的平均处理时间由1 910 s缩短为1 420 s,系统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模式 分阶段事件驱动架构 动态资源管理
下载PDF
老年腰椎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时间-事件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阳 肖辉 +1 位作者 贺占坤 任洋良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以“时间-事件”的方式分析老年患者腰椎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情况,为腰椎术后DVT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腰椎手术的4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观察DVT发生人数、DV... 目的以“时间-事件”的方式分析老年患者腰椎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情况,为腰椎术后DVT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腰椎手术的4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观察DVT发生人数、DVT发生时间,以K-M曲线观察DVT发生的时间曲线,以Cox风险模型观察影响DVT发生的风险因素和DVT发生的生存函数。结果428例患者12周内共发生DVT 47例,发生率为10.98%,有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者16例,占34.04%。总的生存曲线表明,多数DVT事件发生于术后第1周,其次是术后第2周。单因素分析显示,DVT和非DVT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融合手术、手术时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临床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D-D是影响DVT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Cox回归生存函数显示,多数DVT事件发生在脊柱手术后的第1周和第2周。结论老年腰椎手术患者术后DVT事件多数发生于术后第1周和第2周,多数患者DVT以无症状类型存在,术后2周内应常规对患者进行下肢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无症状型DVT并尽早干预,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时间-事件分析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2与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敏 张桂青 梁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2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入组6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0例患...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2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入组6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检测,并与60名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组血清白介素-2(IL-2)显著低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中求助因子与白介素-6的血清水平成正相关(P<0.05)。生活事件总频度及强度、负性事件频度及强度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水平无明显相关(t=-2.283,P>0.05)。抑郁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且较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部分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下降;抑郁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而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2浓度与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生活事件 应付方式 白介素-6 白介素-2
下载PDF
心脏电-机械活动时间比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静 刘文娴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0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评价心脏电-机械活动时间比值(EMA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入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29例。根据是否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将患者... 目的评价心脏电-机械活动时间比值(EMA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入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29例。根据是否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22例)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107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指标、心功能指标和主要药物治疗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MAT%对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脏不良事件组心率、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和EMAT%水平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低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98(81,122)次/min比82(72,94)次/min、0.650(0.060,7.235)μg/L比0.070(0.020,1.710)μg/L、1 037.0(653.5,1 905.5)ng/L比565.0(166.0,1 010.0)ng/L、(17±3)%比(13±3)%、(32±7)%比(38±8)%],差异均有统学意义(均P<0.05)。心脏不良事件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低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36.4%(8/22)比69.2%(7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AT%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488, 95%置信区间: 1.204~1.84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EMAT%对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95%置信区间:0.728~0.917, P<0.05),以EMAT%=13.9%为界值,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68.2%。结论EMAT%升高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来甄别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电-机械活动时间比值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7
作者 胡敏 张跃奇 张桂青 《农垦医学》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入组6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0例患者...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其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入组6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临床评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并与60名正常人群做比较。结果: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患者中血清TNF-α水平与应付方式、生活事件总频度及强度、负性事件频度及强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且较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群经历更多的生活事件,而多采用不成熟应付方式;血清TNF-α水平与生活事件及应付方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生活事件 应付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基于事件-时间关联模型的话题跟踪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福玲 吴国文 赵臣升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针对话题跟踪的任务是从时序新闻报道流中实时识别和挖掘相关于特定新闻话题的报道,本文提出一种事件-时间关联模型(EventTime Relation Model,ETRM)用来展开话题跟踪研究。ETRM将相关报道的时间属性引入向量空间模型,话题跟踪过程中将... 针对话题跟踪的任务是从时序新闻报道流中实时识别和挖掘相关于特定新闻话题的报道,本文提出一种事件-时间关联模型(EventTime Relation Model,ETRM)用来展开话题跟踪研究。ETRM将相关报道的时间属性引入向量空间模型,话题跟踪过程中将话题与相关报道相同特征项的时间相关度应用于相关性判定机制,同时基于时间的分布属性调整特征向量的权重分配,实现话题模型的自适应学习更新。实验采用DET曲线评测系统性能,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话题模型,ETRM能够更加准确地追踪到话题焦点演化趋势,有效提高了话题跟踪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跟踪 事件-时间关联模型 时间相关度 DET曲线
下载PDF
分级转运方案对急性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9
作者 吴昌桓 刘子永 林月雄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究分级转运方案对急性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比常规组和分级组患者各环节转运时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可见分级组在各环节的转运时长均短于常规组;分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 目的:探究分级转运方案对急性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转运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比常规组和分级组患者各环节转运时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可见分级组在各环节的转运时长均短于常规组;分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2.00%)低于常规组(36.00%);而分级组的患者家属满意率和交接科室人员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急性卒中急救工作中实施分级转运方案能够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使患者能够快速接受相关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以及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转运方案 急性卒中 院前-院内转运时间 不良事件
下载PDF
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离散-连续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光年 隽志才 张春勤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135,1142,共6页
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是决定出行需求时空分布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出行方式对出行时间选择的影响,构建了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离散-连续模型系统。其中,出行方式选择子模型应用了多项Logit模型,出行时间选择子模型则引入了持续时... 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是决定出行需求时空分布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出行方式对出行时间选择的影响,构建了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离散-连续模型系统。其中,出行方式选择子模型应用了多项Logit模型,出行时间选择子模型则引入了持续时间模型。利用二元正态分布理论,通过关联两个子模型的误差项,建立了联合选择模型。以2013年某市居民出行调查中的通勤出行数据为基础,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标定了联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出行方式对出行时间有显著的影响,通勤者年龄、性别和收入等是影响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重要因素。研究为预测出行选择行为和评价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方式 出行时间 持续时间模型 离散-连续模型
下载PDF
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洪涛 赵凯男 +7 位作者 张军 黄修利 赵雯馨 李淑靖 黄明 李友军 吴金芝 蒋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为筛选适于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中冬小麦高产的深耕时间和方式,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的旱作麦-玉复种轮作种植区设置夏深翻(SP)、夏深松(SS)、秋深翻(AP)和秋深松(AS)4个处理,研究了2个试验年度的小麦产量、产量构成... 为筛选适于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中冬小麦高产的深耕时间和方式,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的旱作麦-玉复种轮作种植区设置夏深翻(SP)、夏深松(SS)、秋深翻(AP)和秋深松(AS)4个处理,研究了2个试验年度的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以及2020-2021年度的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深耕时间和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穗部性状、茎蘖数、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均有显著影响。与夏深翻相比,秋深松的冬小麦产量、穗数、返青-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总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开花-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花前氮素转运量、灌浆中后期旗叶SPAD值和抽穗-灌浆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高18.38%~19.55%,16.85%~26.05%,15.33%~20.28%,16.47%,20.43%,26.11%~33.81%,36.49%,5.24%~9.69%和5.55%~23.70%。秋深松能够增加小麦的茎蘖数、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最终在增加穗数的同时稳定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是适宜于旱地麦-玉复种体系小麦生产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 旱地 耕作时间 耕作方式 产量 光合特性 积累转运
下载PDF
运用品管圈和丰田生产方式缩短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门-针时间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潋滟 徐冬娟 +2 位作者 张为强 李鸿飞 张晓艳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5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和丰田生产方式(TPS)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NT)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8年6月启用QCC和TP...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和丰田生产方式(TPS)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NT)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8年6月启用QCC和TPS改善溶栓流程后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70例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DNT时间及DNT≤60min比例。并将所有纳入患者按DNT≤60min与DNT>60min分为院内非延误组和延误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24h、14d的NIHSS评分及溶栓后90d的mRS评分的差异。结果使用QCC及TPS的方法有效优化了溶栓流程,使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DNT由81min缩短为59min(P=0.002),DNT≤60min的比例从20.3%提高至62.7%(P<0.001),预后良好(90d的mRS评分0~2分)比例从23.2%提高至71.1%(P<0.001);与延误组相比,非延误组患者溶栓后24h、14d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预后良好比例显著提高(P<0.05),即非延误组预后较好。结论使用QCC及TPS的方法可有效缩短门-针时间,使患者能尽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从而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丰田生产方式 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时间
下载PDF
相控阵雷达事件调度中的时间窗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何金新 邱杰 王国宏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0年第1期80-86,共7页
时间窗在相控阵雷达事件调度算法研究和调度程序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时间窗自身特点的研究往往被忽视。从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出发,分析了跟踪事件时间窗存在的合理性,建立了α-β滤波和α-β-γ滤波下的时间窗计算模型;分析了... 时间窗在相控阵雷达事件调度算法研究和调度程序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时间窗自身特点的研究往往被忽视。从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出发,分析了跟踪事件时间窗存在的合理性,建立了α-β滤波和α-β-γ滤波下的时间窗计算模型;分析了搜索事件时间窗存在的合理性,并建立了计算模型;最后将两类事件时间窗计算模型加入到仿真平台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时间 事件调度 Α-Β滤波 Α-Β-Γ滤波
下载PDF
北极海冰与ENSO事件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艳峰 陈隆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4-846,共13页
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ENSO循环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 5 9 5~ 1 79 5°E ,60 5~ 89 5°N)的高纬海域范围内 (包括喀拉海、拉普捷夫海及东西伯利亚海 ,简称为A区 )的北极海冰变化以 9月份变率... 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ENSO循环在准四年时间尺度上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 ( 5 9 5~ 1 79 5°E ,60 5~ 89 5°N)的高纬海域范围内 (包括喀拉海、拉普捷夫海及东西伯利亚海 ,简称为A区 )的北极海冰变化以 9月份变率最大并具有准四年周期 ,在这个周期段上A区极冰与Ni no 3区的海温变化有明显的位相差。当Ni no 3区SST滞后海冰约 1 6个月时 ,两者达到最大负相关。A区的 9月海冰面积指数和SST的时滞相关系数分布表明 ,次年 4月开始在赤道东太平洋区域出现一显著负相关区 ,次两年的 2月负相关达到最大 ,之后减弱消失。这表明 9月A区海冰面积偏小 ,则次年春季以后出现ElNi no现象。海冰与环流相关分析表明 ,其相互影响机制可能是由于少冰年的弱冷源效应 ,使得该地区上空气旋环流发展 ,并通过中高纬相互作用促进北太平洋西北部及东亚沿岸距平气旋式环流的发展 ,有利于赤道异常西风形成从而触发和维持El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 ENSO事件 准四年振荡 厄尔尼诺 --气相互作用 时间尺度
下载PDF
基于事件触发的AUVs固定时间编队控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洪斌 高静 +1 位作者 苏博 王跃灵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77-2287,共11页
针对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系统受限于有限的通信资源及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固定时间领航-跟随编队控制方法.首先,将动态面控制算法与反步法结合,消除“计算膨胀”问题;其次,为节约有限通信资源,将事... 针对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系统受限于有限的通信资源及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自主水下航行器固定时间领航-跟随编队控制方法.首先,将动态面控制算法与反步法结合,消除“计算膨胀”问题;其次,为节约有限通信资源,将事件触发通讯机制和固定时间理论引入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控制中,设计编队控制器,实现编队系统的固定时间稳定,且系统收敛时间与初始状态无关,并通过理论证明无Zeno行为;最后,对4艘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编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自主水下航行器 事件触发 领航者-跟随者法 动态面控制 固定时间控制
下载PDF
晚期正成分的时间-空间迁移模式在情绪调节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欣媚 丁雪辰 桑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3-860,共8页
近二十年,使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情绪调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是情绪调节脑电研究中的一个典型成分,在不同的时间窗中分析LPP的波幅的变化及其优势激活脑区的迁移能够反映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 近二十年,使用认知神经科学手段探讨情绪调节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LPP)是情绪调节脑电研究中的一个典型成分,在不同的时间窗中分析LPP的波幅的变化及其优势激活脑区的迁移能够反映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个体由对情绪刺激的感知到相应的认知调控过程的转变。LPP的时间-空间迁移模式被应用于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揭示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期个体情绪的潜在神经机制。研究者关注幼儿期、童年期、青少期、成人期个体在情绪调节加工过程中LPP波幅的变化及其时间-空间迁移模式特征,把不同年龄段个体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与其大脑关键脑区(主要是前额叶)发育状况进行联系,为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主题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LPP在异常发展研究中应用,关注大脑发育与激素变化对LPP变化的影响,并加强对LPP调节效应的个体差异等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正成分 时间-空间迁移模式 情绪调节发展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的阳春砂仁煎煮方式的筛选
17
作者 敖慧 叶强 +4 位作者 徐艳文 魏担 豆彩霞 刘红梅 方成鑫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 探讨阳春砂仁最佳煎煮时间和火候,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阳春砂仁和不同煎煮时间、不同火候(文火、武火)的阳春砂仁水煎液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各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结果 ... 目的 探讨阳春砂仁最佳煎煮时间和火候,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阳春砂仁和不同煎煮时间、不同火候(文火、武火)的阳春砂仁水煎液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各挥发油的总离子流图。结果 阳春砂仁挥发油的文火、武火煎出率呈波浪状变化,文火和武火分别在1,2.5 min之后挥发油煎出率总体呈向下趋势,文火时大部分时间点挥发油煎出率和大部分物质如乙酸龙脑酯煎出量大于武火。结论 阳春砂仁以文火煎煮1~2.5 min为最佳煎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仁 煎煮方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煎煮时间 煎煮火候
下载PDF
源-荷-储协同优化的配电网平衡能力提升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光荣 杨鹏 +2 位作者 汤波 王丁 来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097-5108,I0007,共13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和柔性负荷大量接入导致配电网供需情况日益复杂、功率和能量平衡愈加困难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源-荷-储协同优化的配电网平衡能力提升方法,从经济性与用能低碳性等方面提高配电网运行水平。首...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和柔性负荷大量接入导致配电网供需情况日益复杂、功率和能量平衡愈加困难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源-荷-储协同优化的配电网平衡能力提升方法,从经济性与用能低碳性等方面提高配电网运行水平。首先,建立多场景下的源荷不确定性模型,在有效量化配电网源荷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取典型运行场景;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源荷功率时序平衡度量化评估方法;最后,建立源-荷-储协同的两阶段优化模型,第1阶段通过事件驱动机制深入挖掘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第2阶段在储能系统建模时引入平衡度约束以促进新能源消纳,进而使配电网的平衡能力得到最大程度提升。通过浙江某地区电网实例验证所提方法对提升配电网平衡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协同 配电网 平衡能力 源荷不确定性 信息熵理论 事件驱动
下载PDF
缩短入门-球囊扩张时间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间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璇 李树仁 +2 位作者 杨国慧 郝潇 郑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缩短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是否有利于改善首诊于非PCI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方法入选发病时间小于12 h的STEMI患者200例,记录D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症状-球囊扩张(S2B)时间。... 目的探讨缩短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是否有利于改善首诊于非PCI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方法入选发病时间小于12 h的STEMI患者200例,记录D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及症状-球囊扩张(S2B)时间。根据D2B时间将患者分为D2B<60组148例和D2B≥60组52例。比较两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和发病-球囊扩张(S2B)时间。随访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再入院)和全因死亡的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D2B时间与MACCE发生的关系。结果 D2B<60组FMC2B时间及S2B时间较D2B≥60组短(P=0.013;P=0.027)。与D2B≥60组相比,D2B<60组患者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减低(P=0.008;P=0.047)。Cox回归分析发现,D2B时间<60 min与MACCE发生相关(HR 0.440,95%CI 0.224~0.862,P=0.017)。结论对于首诊于非PCI医院的STEMI患者,控制D2B时间<60 min可以减少S2B时间,降低MAC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入门-球囊扩张时间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区域协同救治
下载PDF
事件-时间触发的慢时变工业过程动态调度方法
20
作者 任超 王凯 +1 位作者 韩洁 阳春华 《化工学报》 2025年第1期256-265,共10页
流程工业中的慢时变现象普遍存在,持续变化的工况会导致生产调度的最优操作条件偏移,原有的决策方案不再适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时间触发的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慢时变参数对长周期调度决策的影响,提出以操作变量的变化表征设... 流程工业中的慢时变现象普遍存在,持续变化的工况会导致生产调度的最优操作条件偏移,原有的决策方案不再适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时间触发的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分析了慢时变参数对长周期调度决策的影响,提出以操作变量的变化表征设备性能衰减的策略,并构建了动态触发函数,在动态调度的触发条件中融合了事件和时间触发的特点,设计了时变约束条件。其次,在调度过程中嵌入生产系统的动态信息,建立了过程过渡模型作为输入输出动力学的简化表达,从而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最后,采用闭环滚动的动态调度框架,依据实时的运行状态更新调度模型。在示例研究中,以工业换热网络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提供及时的动态调度,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性能,为考虑工况随时间缓慢迁移条件下的生产调度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动态调度 事件-时间触发 滚动优化 换热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