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垂直偏向性的稳固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颖颖 于方静 +1 位作者 周治金 陈宝国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2,522,共8页
前人的研究发现,汉语时间-空间隐喻的加工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偏向性。本文两个实验采用空间启动的范式,考察汉英双语者二语(英语)经验对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偏向性的影响。实验1以中国内地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垂直空间启... 前人的研究发现,汉语时间-空间隐喻的加工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偏向性。本文两个实验采用空间启动的范式,考察汉英双语者二语(英语)经验对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偏向性的影响。实验1以中国内地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垂直空间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更快,垂直性时间问题的反应时最短,正确率最高,即表现出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这说明英语经验未影响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实验2采用英语熟练程度更高,来自我国港、澳地区的汉英双语大学生为被试,得到了和实验1类似的结果。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平衡的汉英双语者而言,英语经验并未对汉语母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偏向性产生影响,汉语时间-空间隐喻加工的垂直偏向性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稳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时间-空间隐喻 二语经验
下载PDF
视译过程中时间-空间隐喻的具身加工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亚玲 鲁忠义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1-772,F0003,共13页
本研究采用视觉引导范式,考察视译过程中运动对时间视角的影响,探索时间-空间隐喻的具身加工机制。启动任务是视觉运动线索+汉语"来、去"运动句,探测任务是将英语时间歧义句译为汉语(其中的歧义词move forward既可译为"... 本研究采用视觉引导范式,考察视译过程中运动对时间视角的影响,探索时间-空间隐喻的具身加工机制。启动任务是视觉运动线索+汉语"来、去"运动句,探测任务是将英语时间歧义句译为汉语(其中的歧义词move forward既可译为"提前"也可译为"推迟")。结果显示:基线实验中受试将move forward译为"提前"的比例显著高于"推迟";启动实验中,不管是"来"方向还是"去"方向的启动,受试将move forward译为"提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基线,启动效应非常明显。实验结果表明:1)受试将运动激活的具身体验投射到时间域,完成译文时间意义的构建;2)中国文化的习惯思维和认知方式使受试表现出对时间移动视角的偏好;3)视译过程中存在语境效应,"来、去"运动句语境影响受试对时间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隐喻 时间移动视角 自我移动视角 具身加工机制
原文传递
空间-时间隐喻的心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丽虹 张积家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3期32-36,共5页
该文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空间-时间隐喻的心理机制。实验1的结果表明,空间关系加工可以促进时间加工。实验2考察了空间图式和时间图式间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空间图式和时间图式间的关系符合弱式的隐喻建构观。
关键词 空间-时间隐喻 空间图式 隐喻建构观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汉英空间时间隐喻的对比
4
作者 任凤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5-116,共2页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时间概念均来自于空间的隐喻,并且遵循相同的概念模式,都能够通过莱考夫的“时间流逝是运动”这一概念隐喻来阐释,因两种语言的个性特点而表现出差异。对空间-时间隐喻进行研究有助干了解汉英民族对时间认知的共性...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时间概念均来自于空间的隐喻,并且遵循相同的概念模式,都能够通过莱考夫的“时间流逝是运动”这一概念隐喻来阐释,因两种语言的个性特点而表现出差异。对空间-时间隐喻进行研究有助干了解汉英民族对时间认知的共性和特性,从而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空间-时间隐喻
下载PDF
时间表征的空间隐喻研究综述
5
作者 阚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综述近30年来时间表征的空间隐喻的研究状况,描述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从时间-空间隐喻的产生机制,到跨文化领域的对比研究,从语言层面到非语言层面,研究向更广的领域扩展。然而至今,对于时间表征是否完全可以通过空间隐喻实现,时间-空... 综述近30年来时间表征的空间隐喻的研究状况,描述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从时间-空间隐喻的产生机制,到跨文化领域的对比研究,从语言层面到非语言层面,研究向更广的领域扩展。然而至今,对于时间表征是否完全可以通过空间隐喻实现,时间-空间隐喻的产生机制等根本性的问题,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这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表征-空间隐喻 产生机制 影响因素 隐喻形式 扩展
下载PDF
时间隐喻研究述评 被引量:40
6
作者 陈燕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4-609,共6页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时间隐喻研究的现况,分析了时间隐喻表征的主要维度,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时间隐喻的原型为空间-时间隐喻。从运动方式、方向和形状论述了空间-时间隐喻的构念特点,并讨论了空间-时间隐喻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关于空...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时间隐喻研究的现况,分析了时间隐喻表征的主要维度,结果表明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时间隐喻的原型为空间-时间隐喻。从运动方式、方向和形状论述了空间-时间隐喻的构念特点,并讨论了空间-时间隐喻产生的心理机制以及关于空间、时间图式在隐喻映射中的相互关系的几种理论构想和实证研究。由于现有研究主要宏观地对时间隐喻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跨文化研究,未来研究将更侧重于微观地研究时间隐喻的认知过程及其与人格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隐喻 映射 空间-时间隐喻
下载PDF
“前”字所反映的汉民族的时间认知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卫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6-60,52,共6页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前"字所组成的时间词。这些时间词反映出汉民族的时间是空间的认知,表现出汉语空间—时间隐喻的直线性模式。这其中又存在两套时间是空间的隐喻系统——"时间移动"隐喻系统和"自我移动"...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前"字所组成的时间词。这些时间词反映出汉民族的时间是空间的认知,表现出汉语空间—时间隐喻的直线性模式。这其中又存在两套时间是空间的隐喻系统——"时间移动"隐喻系统和"自我移动"隐喻系统,依据两个系统绝大部分时间词的语义已"脱离语境化",但少数时间词的语义并没有完全固化,需要认知语境的参与,进行认知推理,才能获取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时间隐喻 时间 认知语境 认知推理
下载PDF
视译过程中的模态整合效应:来自时空隐喻的心理证据
8
作者 郭亚玲 朱琳 《外国语》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0,共9页
该研究采用启动范式,通过考察语言和视觉输入对译者时间偏好的影响,探索视译的模态加工机制。刺激任务是英语虚拟运动句加左右视觉引导,目标任务是将时间句由英语译为汉语(其中的模糊词可译为“提前”或“推迟”)。结果显示:在虚拟运动... 该研究采用启动范式,通过考察语言和视觉输入对译者时间偏好的影响,探索视译的模态加工机制。刺激任务是英语虚拟运动句加左右视觉引导,目标任务是将时间句由英语译为汉语(其中的模糊词可译为“提前”或“推迟”)。结果显示:在虚拟运动句刺激下,将模糊词译为“推迟”的比例有所上升;在虚拟运动与左向视觉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将模糊词译为“提前”的比例稍有增加;在虚拟运动与右向视觉引导的共同作用下,将模糊词译为“推迟”的比例显著上升。结果表明:1)语言、视觉加工均影响译文时间意义建构;2)视译过程中存在模态整合效应,视觉模态激活的空间具身体验影响译者的时间感知,引起声音模态的时间视角的变化。视觉和语言的整合对视译具有干扰作用。受经验影响,左利手受左向、右向双向视觉干扰,右利手易受右向视觉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整合 视觉加工 语言加工 具身体验 时间-空间隐喻
原文传递
英语现在时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的认知研究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江桂英 李恒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3,共4页
传统英语语法对动词现在时的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缺乏足够的理据性解释,容易造成对时态用法的误解和语法教学的困难。本文阐述了Langacker的认知语法、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源于Lakoff概念隐喻的时间-空间距离隐喻观对其形成机制... 传统英语语法对动词现在时的非现在时间指称用法缺乏足够的理据性解释,容易造成对时态用法的误解和语法教学的困难。本文阐述了Langacker的认知语法、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和源于Lakoff概念隐喻的时间-空间距离隐喻观对其形成机制做出的认知解释,并逐一做了述评,认为上述三种理论对该问题的论述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这三种理论均认为语法是对认知机制的描写,符合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特征。尽管它们存在各自的不足和缺陷,但却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在时 时间指称用法 认知语法 时间-空间隐喻 心理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