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训练行为及心境状态的影响
1
作者 林慧如 李彩霞 吴丽青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4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训练行为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莆田市第一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训练行为及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莆田市第一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研究组的康复训练行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2组患者的康复训练行为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研究组的心境状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精力、自尊感2项积极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行为,并提高患者的心境状态,加速患者康复进度,可做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指导 护理干预 脑梗死 心境状态
下载PDF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疾病认知与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艳妃 覃素娇 +3 位作者 黄冬清 覃瑜芳 杨雪萍 陈世梅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0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TST)的教育干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OF)高风险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为开展骨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1月—6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80例OF高风险人群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TST)的教育干预在骨质疏松性骨折(OF)高风险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为开展骨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1月—6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80例OF高风险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教育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TST的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在干预6个月及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健康促进行为的执行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与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观察组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TST的教育干预可以加深OF高风险人群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使其建立健康行为,对预防骨折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自我调节理论 教育干预 骨质疏松骨折 疾病认知 健康促进行为
下载PDF
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干预方案在妊娠期妇女盆底肌锻炼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改珍 万宾 +3 位作者 郭雪玲 付子悦 宋丽芳 武佳琪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4期2639-264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temporal self-regulation theory,TST)的干预方案在妊娠期妇女盆底肌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5月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门诊... 目的探讨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temporal self-regulation theory,TST)的干预方案在妊娠期妇女盆底肌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5月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门诊定期产检的孕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但中途对照组失访2例,退出1例,干预组退出1例,最终对照组47例,干预组49例,共纳入9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FMT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TST的干预方案,2组均观察至产后6~8周。比较2组妊娠期妇女干预前、干预6周和产后6~8周PFMT依从性、PFMT自我效能、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严重程度,以及产后6~8周盆底肌力情况。结果(1)干预前,2组PFMT依从性、PFMT自我效能、UI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干预6周和产后6~8周,干预组PFMT依从性和PFMT自我效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UI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产后6~8周,干预组盆底肌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ST的干预方案,可提高妊娠期妇女PFMT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提高产后盆底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自我调节理论 妊娠期妇女 盆底肌锻炼 依从 自我效能 尿失禁 盆底肌力
下载PDF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肖静 蓝雅芬 +3 位作者 陈韩冰 仇德群 龚法妹 郑翠红 《循证护理》 2024年第4期640-644,共5页
健康行为是维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为健康行为的预测和干预提供了理论框架。对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起源、机制、内容要素、应用现状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理论的认识,为解决病人健康行为转变问题... 健康行为是维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为健康行为的预测和干预提供了理论框架。对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起源、机制、内容要素、应用现状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理论的认识,为解决病人健康行为转变问题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自我调节理论 健康行为 综述 护理
下载PDF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健康行为研究的一种新取向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翠萍 张永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6-1192,共7页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是在"意图—行为"模型基础上,强调时间、行为优势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健康行为共同影响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一致性观念和时限性效价影响行为意图,行为优势和自我调节能力调节"意图—行为"联系的强...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是在"意图—行为"模型基础上,强调时间、行为优势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健康行为共同影响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一致性观念和时限性效价影响行为意图,行为优势和自我调节能力调节"意图—行为"联系的强度或直接影响行为。与其他健康行为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加入了影响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时间因素。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针对健康行为的干预措施,给予行为优势合理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 时限 “意图-行为”联系 行为优势 自我调节能力
下载PDF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雯沁 吴敏娟 +2 位作者 花芸 冯国和 张邢炜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8,共6页
目的对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理解、促进和维持个体健康行为提供新视角。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对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内涵、作用机制及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现状、当前研究的不足等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 目的对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理解、促进和维持个体健康行为提供新视角。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对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内涵、作用机制及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现状、当前研究的不足等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结果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目前主要应用于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危险行为的解释;该理论为解释个体健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主要包括一致性信念、未来时间取向、行为优势和执行功能;基于该理论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未来情景想象训练、时效性激励、教授提升自我调节策略及建立与健康行为一致的环境线索等。结论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为理解个体健康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新靶点,未来研究应立足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进一步深入探究个体健康行为的产生及维持机制,促进该理论的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自我调节理论 健康行为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于秉洋 柏基香 +1 位作者 李小洁 谢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90,共3页
健康行为领域中,人们总是很少做出理性判断和决策,享受危险行为带来的即时满足和好处,却忽视其长期性伤害。而健康保护行为依从性低,容易使部分人患上严重的慢性疾病。有数据[1]显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健康心理学家为解... 健康行为领域中,人们总是很少做出理性判断和决策,享受危险行为带来的即时满足和好处,却忽视其长期性伤害。而健康保护行为依从性低,容易使部分人患上严重的慢性疾病。有数据[1]显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健康心理学家为解释和预测人们可能在何时以及为何会有不健康的行为,构建并验证了多种理论模型,而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2]便是其中一种新模型。本文介绍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概念及其在健康行为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为慢性病防控和健康行为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自我调节理论 健康行为 病控制
下载PDF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灿 翟清华 +2 位作者 王露茗 郝娟娟 李鑫静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1-1135,共5页
健康行为关系到个体的健康维持和疾病预防,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深入探讨了意图向行为转变的内在机制,为健康行为的解释、预测及干预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主要阐述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起源与发展、作用机制及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进... 健康行为关系到个体的健康维持和疾病预防,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深入探讨了意图向行为转变的内在机制,为健康行为的解释、预测及干预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主要阐述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起源与发展、作用机制及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探讨其应用前景。未来该理论研究可立足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整合已有模型不断丰富理论内涵,深入探索我国人群健康行为的产生及维持机制,并结合理论制定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探索其效果的持续性,进一步推进该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自我调节理论 健康行为 应用进展 理论研究 行为促进
下载PDF
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执行意向策略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茹 陈一萍 +2 位作者 淮盼盼 乔彩虹 杨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68-3373,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执行意向策略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2月-7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目的:评价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执行意向策略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2月-7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1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居家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执行意向策略,比较两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程度、康复锻炼行为的习惯程度。结果:在干预过程中,干预组失访7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终干预组、对照组完成研究的病人各44例。干预前,干预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总分为(53.20±4.82)分,对照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总分为(54.61±5.25)分,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总体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报告习惯指数得分为(21.77±3.70)分,对照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报告习惯指数得分为(23.89±6.99)分,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报告习惯指数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执行意向策略能够提高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促进病人进行康复锻炼习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自我调节理论(TST) 康复锻炼行为 执行意向 习惯 脑卒中 中青年 护理
下载PDF
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锻炼行为促进研究的一种新取向
10
作者 赵奕旸 李延芳 +1 位作者 沈国琴 王东石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2期61-66,共6页
身体活动不足或久坐少动的静态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参加体育锻炼是促使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锻炼行为如何解释、说明并预测,锻炼心理学领域有大量理论模型予以解释。其中,时限性自... 身体活动不足或久坐少动的静态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参加体育锻炼是促使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锻炼行为如何解释、说明并预测,锻炼心理学领域有大量理论模型予以解释。其中,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Temporal Self-regulation Theory, TST),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模型被广泛关注。该理论模型是在“意图-行为”模型基础上,强调时间、行为优势和执行功能的一种新模型,在解释个体锻炼行为轨迹可变性时,考虑了自我调节需求。文章从TST模型的概要入手,通过对时间视角、体育活动、行为意图、执行功能、行为优势等理论成分分析及测评方法介绍,提出TST理论在锻炼行为促进领域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展望,以期为锻炼行为促进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炼行为 时限自我调节 执行功能 时间视角
下载PDF
睡眠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生理机制解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傅轶鸣 马晓涵 牟丽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0-1196,共7页
睡眠拖延行为是健康行为拖延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可概括为在没有外部原因阻碍的情况下,仍无法在预定时间上床睡觉的现象。目前的研究认为睡眠拖延行为是导致普通人群睡眠不足的重要原因,睡前日常活动及沉浸式活动常常诱导其发生,探... 睡眠拖延行为是健康行为拖延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可概括为在没有外部原因阻碍的情况下,仍无法在预定时间上床睡觉的现象。目前的研究认为睡眠拖延行为是导致普通人群睡眠不足的重要原因,睡前日常活动及沉浸式活动常常诱导其发生,探讨其背后机制主要涉及自我调节和生物节律两大因素。利用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可尝试解析睡眠拖延行为的发生过程。未来研究可从其神经机制探讨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等方面尝试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拖延行为 生物节律 自我调节 时限自我调节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