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才子文士的风情雅趣──明代昆山派戏曲美学
1
作者 李培坤 王政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8-56,共9页
本文探讨明代昆山派戏曲的主体性艺术原则、美学风格和精彩的艺术观点,揭示其在明代戏曲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昆山派戏曲 主体性艺术原则美学风格 才致 俗情 华艳工美 风情雅趣
下载PDF
吴文化研究:吴地戏曲——明清苏南昆曲流派生成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明清时期苏南三个昆曲流派的形成各有其独特原因。“昆山派”堪称是典雅文学和典雅音乐的合体;“吴江派”的出现则与本色派的形成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苏州派”的崛起折射了苏南市民文化的兴盛,并体现了从“曲”到“剧”... 明清时期苏南三个昆曲流派的形成各有其独特原因。“昆山派”堪称是典雅文学和典雅音乐的合体;“吴江派”的出现则与本色派的形成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苏州派”的崛起折射了苏南市民文化的兴盛,并体现了从“曲”到“剧”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昆山派 典雅 吴江 苏州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明代曲派吴中派述论
3
作者 殷亚林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37-42,共6页
吴中派主要活跃于明中期,其成员多为当时重要的戏曲、散曲作家,且都来自苏州地区。该派的散曲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南散曲格范,写风情、重辞藻,开启了晚明曲风,其传奇般的创作紧密结合蓬勃兴起的昆山腔,热衷风情题材和历史题材,艺术上富艳精... 吴中派主要活跃于明中期,其成员多为当时重要的戏曲、散曲作家,且都来自苏州地区。该派的散曲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南散曲格范,写风情、重辞藻,开启了晚明曲风,其传奇般的创作紧密结合蓬勃兴起的昆山腔,热衷风情题材和历史题材,艺术上富艳精工,呈现典型的骈俪作风,在明代戏曲、散曲发展过程中吴中派承前启后,有其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 昆山派
下载PDF
论吴中昆剧流派 被引量:1
4
作者 顾聆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昆剧问世伊始,昆山派迎合士大夫、贵族文人的审美情趣,开创了典雅骈俪的一代剧风,而萌起于丝绸之乡的吴江派奋起为昆剧的市民观众代言,以“本色”理论对昆山文风予以否定。在昆剧的发展过程中,苏州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昆剧所内蕴的二元社... 昆剧问世伊始,昆山派迎合士大夫、贵族文人的审美情趣,开创了典雅骈俪的一代剧风,而萌起于丝绸之乡的吴江派奋起为昆剧的市民观众代言,以“本色”理论对昆山文风予以否定。在昆剧的发展过程中,苏州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昆剧所内蕴的二元社会属性即贵族性、市民性的和谐共处,苏州派从而得以最终完成雅俗共赏的昆剧终极风范,从而显示了吴中昆曲派的无比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昆曲流 昆山派 吴江 苏州
下载PDF
论明代戏曲的文人化特征(上) 被引量:7
5
作者 俞为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97,共4页
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家多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 ,自元末高明作《琵琶记》始 ,文人学士、官僚士夫逐渐取代民间艺人成为戏曲作家的主体。而随着戏曲作家的文人化 ,也使得明代的戏曲呈现出与宋元时期戏曲不同的特征。一是出现了具有不同艺术... 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家多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 ,自元末高明作《琵琶记》始 ,文人学士、官僚士夫逐渐取代民间艺人成为戏曲作家的主体。而随着戏曲作家的文人化 ,也使得明代的戏曲呈现出与宋元时期戏曲不同的特征。一是出现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作家流派 ,如五伦派、昆山派、吴江派、临川派等 ;二是在戏曲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呈现出典雅化的特征。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既提高了戏曲的文学品位 ,使得戏曲与诗文一样 ,具有了经典性 ,同时也由于其精致典雅后脱离了舞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戏曲 文人化 戏曲流 雅化 戏曲流 五伦 昆山派 吴江 临川 题材 人物形象 语言 音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