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昆明松梢斑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鹏
聂学文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为了有效防控危害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昆明松梢斑螟Dioryctria kunmingnella,在云南省弥勒市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较系统研究该虫的形态特征、危害行为、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该虫在弥勒市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
为了有效防控危害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昆明松梢斑螟Dioryctria kunmingnella,在云南省弥勒市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较系统研究该虫的形态特征、危害行为、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该虫在弥勒市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幼虫主要危害期为2—11月,羽化高峰在4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5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松梢斑螟
生活史
生活习性
华山
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明松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试验
被引量:
4
2
作者
何艳萍
钱石生
+4 位作者
聂学文
许丽萍
沈欣
李浩然
陈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5,共6页
为摸清昆明松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0,采用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并选用1.7‰高效氯氰菊酯混合粉剂、1.5%吡虫啉混合粉剂、2%敌敌畏烟剂等6种药剂进行...
为摸清昆明松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0,采用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并选用1.7‰高效氯氰菊酯混合粉剂、1.5%吡虫啉混合粉剂、2%敌敌畏烟剂等6种药剂进行昆明松梢斑螟的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昆明松梢斑螟在弥勒东山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2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幼虫3月中旬至5月下旬化蛹;成虫羽化期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成虫于4月上旬至6月中旬产卵;卵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孵化。各年度由于温度不同,其生活史稍有差异。昆明松梢斑螟的不同药剂防治试验以1.5%的吡虫啉+0.5%阿维菌素+98%滑石粉吡虫啉的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松梢斑螟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华山
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明松梢斑螟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何艳萍
钱石生
+2 位作者
许丽萍
赵光
李浩然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45,152,共4页
森林有害生物—昆明松梢斑螟危害华山松为新记录。为正确认识昆明松梢斑螟的危害性,加强对其管理,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防止进一步地扩散蔓延,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对昆明松梢斑螟在我国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
森林有害生物—昆明松梢斑螟危害华山松为新记录。为正确认识昆明松梢斑螟的危害性,加强对其管理,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防止进一步地扩散蔓延,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对昆明松梢斑螟在我国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果表明,昆明松梢斑螟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松梢斑螟
华山
松
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明松梢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辉
李瑞静
潘涌智
《生物数学学报》
2013年第2期370-376,共7页
2009年4月在昆明市呼马山云南松种植林内设置5块样地对昆明松梢斑螟幼虫进行调查.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昆明松梢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Taylor幂法则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不好,无法判定外,其余各项指标及回...
2009年4月在昆明市呼马山云南松种植林内设置5块样地对昆明松梢斑螟幼虫进行调查.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昆明松梢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Taylor幂法则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不好,无法判定外,其余各项指标及回归模型均判定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用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进行分析,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对植株不同方位间虫口密度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方位间虫口密度差异不显著.建立了该虫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松梢斑螟
云南
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昆明松梢斑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陈鹏
聂学文
机构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弥勒市林业局
出处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基金
"云南省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学科团队"建设项目
文摘
为了有效防控危害华山松Pinus armandii的昆明松梢斑螟Dioryctria kunmingnella,在云南省弥勒市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较系统研究该虫的形态特征、危害行为、生活史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该虫在弥勒市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幼虫主要危害期为2—11月,羽化高峰在4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5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
关键词
昆明松梢斑螟
生活史
生活习性
华山
松
Keywords
Dioryctria kunmingnella
life cycle
life habit
Pinus armandii
分类号
S763.4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明松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试验
被引量:
4
2
作者
何艳萍
钱石生
聂学文
许丽萍
沈欣
李浩然
陈鹏
机构
个旧市国有白云山林场
红河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弥勒市森防站
个旧市林业局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0-75,共6页
基金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云(2017)TG08号
(2014)TZYN03号]
国家林草局"生物安全与遗传资源管理项目"-云南省林业外来物种调查与研究(KJZXSA2018017)
文摘
为摸清昆明松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寻找其有效的防治方法,于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0,采用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其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并选用1.7‰高效氯氰菊酯混合粉剂、1.5%吡虫啉混合粉剂、2%敌敌畏烟剂等6种药剂进行昆明松梢斑螟的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昆明松梢斑螟在弥勒东山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受害枝梢内越冬。2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幼虫3月中旬至5月下旬化蛹;成虫羽化期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成虫于4月上旬至6月中旬产卵;卵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孵化。各年度由于温度不同,其生活史稍有差异。昆明松梢斑螟的不同药剂防治试验以1.5%的吡虫啉+0.5%阿维菌素+98%滑石粉吡虫啉的混合粉剂防治效果最佳。
关键词
昆明松梢斑螟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华山
松
Keywords
Dioryctria kunmingnella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fe history
Pinus armandii
分类号
S763.42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明松梢斑螟的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何艳萍
钱石生
许丽萍
赵光
李浩然
机构
个旧市国有白云山林场
红河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45,152,共4页
基金
国家林草局"生物安全与遗传资源管理项目"--云南省林业外来物种调查与研究(KJZXSA2018017)
文摘
森林有害生物—昆明松梢斑螟危害华山松为新记录。为正确认识昆明松梢斑螟的危害性,加强对其管理,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防止进一步地扩散蔓延,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对昆明松梢斑螟在我国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果表明,昆明松梢斑螟属于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关键词
昆明松梢斑螟
华山
松
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
Keywords
Dioryctria kunmingnella
Pinus armandii
risk analysis
pest
分类号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明松梢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辉
李瑞静
潘涌智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数学学报》
2013年第2期370-376,共7页
基金
云南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项目编号:XKZ200905)资助
文摘
2009年4月在昆明市呼马山云南松种植林内设置5块样地对昆明松梢斑螟幼虫进行调查.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昆明松梢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Taylor幂法则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不好,无法判定外,其余各项指标及回归模型均判定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用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法对聚集原因进行分析,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对植株不同方位间虫口密度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方位间虫口密度差异不显著.建立了该虫幼虫的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公式.
关键词
昆明松梢斑螟
云南
松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Keywords
Dioryctria kunmingnella Wang et Sung
Pinus yunnanensis
Spatial distri- bution pattern
Sampling technique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昆明松梢斑螟的初步研究
陈鹏
聂学文
《中国森林病虫》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昆明松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试验
何艳萍
钱石生
聂学文
许丽萍
沈欣
李浩然
陈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昆明松梢斑螟的危险性分析
何艳萍
钱石生
许丽萍
赵光
李浩然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昆明松梢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王辉
李瑞静
潘涌智
《生物数学学报》
2013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