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满群 《工业设计》 2021年第2期140-141,共2页
昆曲是江浙沪赣等地区的传统戏曲模式,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戏曲种类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昆曲经过创新融合,表演模式日趋多样,成为一类高雅艺术,但也由此导致了昆曲文化在保护、传播、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面临诸多的问题,很多珍贵的... 昆曲是江浙沪赣等地区的传统戏曲模式,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戏曲种类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昆曲经过创新融合,表演模式日趋多样,成为一类高雅艺术,但也由此导致了昆曲文化在保护、传播、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面临诸多的问题,很多珍贵的资料和影像逐渐流失,其保护模式的探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数字化保护的角度出发,以信息手段为依托,阐述昆曲文化的具体保护方案,以期能够为昆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文化 数字化保护 策略
下载PDF
论当下大学生的昆曲文化教育
2
作者 徐杰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7期193-193,共1页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它浓缩了中国古典戏剧、文学、美术、歌舞乃至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它有独到的集中国古典审美意趣于一身的美学品格,对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的“百戏之师”、“百戏之祖”。
关键词 大学生 昆曲文化 教育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影像传播研究——以昆曲文化为例
3
作者 吕晗 《科技传播》 2021年第11期28-30,共3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一些逐渐没落或消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提供了活态传承的新思路,对精神文化的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文章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一些逐渐没落或消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提供了活态传承的新思路,对精神文化的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文章通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昆曲文化影像传播的优越性、现状及策略,探究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如何借助影像进行有效传播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文化 影像传播 传承发展
下载PDF
苏州昆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4
作者 冯雅 《剧影月报》 2022年第6期42-43,共2页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吴文化、昆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文旅行业走在国内前列。昆曲文化在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热潮中具有代表性,展现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也有典型意义。站在“十四五”发展新起点,昆曲作为非物...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吴文化、昆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文旅行业走在国内前列。昆曲文化在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热潮中具有代表性,展现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也有典型意义。站在“十四五”发展新起点,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旅产业视域下的发展路径、与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交汇后形成的新的理论和实践方向,尤其是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区位优越的苏州,要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抢占文旅产业发展高地,是传承苏州文脉、彰显江南魅力,以世界文化名城身份跻身全球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化大都市 发展路径 文化产业发展 世界闻名 世界文化名城 路径探析
下载PDF
产学研视域下戏曲剧种的文化传承--以昆曲为例
5
作者 赵晴怡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期31-33,共3页
活态发展是戏曲剧种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前提,而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高校昆曲专业与相关文化产业的密切衔接,有效连接昆曲文化传承与高校人才培养。为了做好新时代昆曲人才的培养工作,传承和发展昆曲文化,现在解读产学研和昆曲文化... 活态发展是戏曲剧种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前提,而产学研合作能够促进高校昆曲专业与相关文化产业的密切衔接,有效连接昆曲文化传承与高校人才培养。为了做好新时代昆曲人才的培养工作,传承和发展昆曲文化,现在解读产学研和昆曲文化的基础上,厘清产学研和昆曲文化在理论、现实以及实践上的关系,提出应当创新融合平台建设,拓宽昆曲文化传承的渠道;探索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夯实昆曲文化的发展;加强各类资源配置,助力昆曲文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昆曲文化 文化传承 产学研合作 活态发展 创新性发展 资源配置 文化产业
下载PDF
昆曲服饰艺术在新中式时装中的应用——以毕业设计《惊梦》为例
6
作者 李茗珠 《风采童装》 2024年第1期0059-0062,共4页
昆曲服饰是昆曲最显著的表现形式,记录着中 华民族对昆曲的迷恋,承载着 1 7、18 世纪的人文精神。 昆曲服饰由款式、色彩、纹样、面料等几个元素组成的, 每一个元素都独特而丰富。昆曲服饰不仅仅是表现人物性 别、年龄、身份、个性的行... 昆曲服饰是昆曲最显著的表现形式,记录着中 华民族对昆曲的迷恋,承载着 1 7、18 世纪的人文精神。 昆曲服饰由款式、色彩、纹样、面料等几个元素组成的, 每一个元素都独特而丰富。昆曲服饰不仅仅是表现人物性 别、年龄、身份、个性的行头,更像是一个叙述者,不同 的戏服,在舞台上展示出一个又一个主人翁不同悲欢离合 的一生。昆曲艺术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慢慢恢复兴盛, 但面临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想要将昆曲服饰传承和发展 下去,将其融入当代人的生活当中,就必须要在研究的基 础上进行创新型应用。 笔者认为新中式服装设计是传承发展昆曲服饰艺术的 途径之一,所谓新中式服装,“新”即创新;“中”即中国、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形式;“式”即服装的款式、样 式。新中式服装是国人经过对服饰文化的不断深入挖掘和 研究,在传统中不断创新和突破的产物。 本此设计通过查阅分析大量现代、古代文献资料,以 昆曲名章《牡丹亭》为灵感,通过设计实践创新性的运用 昆曲服饰元素,将传统浪漫主义和现代时尚审美相统一, 望以此积极推进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服饰 新中式服装设计 昆曲文化 创新应用
下载PDF
昆曲文化资源保护与品牌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邹启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82,共3页
本文立足昆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数字化昆曲资源库及昆曲品牌建设的意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建议,给出了盘活昆曲文化资源的激活码,为昆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整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昆曲文化 资源保护 数字化 品牌建设
原文传递
昆曲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中的创新设计
8
作者 蒋满群 《旅游与摄影》 2020年第12期52-53,共2页
文章简要介绍昆曲的地位以及昆曲旅游产品的现状,分析了昆曲文创产品和昆曲的关联,并提出了对于昆曲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的思路和措施,希望能够为昆曲的发展提供支持,使昆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 昆曲文化元素 旅游文创 创新设计
原文传递
昆曲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媛 周勇 《中华少年》 2016年第24期289-290,共2页
昆曲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发源于元末明初,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民族性,针对这种剧种的演绎,要涉及到唱念、舞蹈以及武术,富含有丰富的文化韵味,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产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昆曲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发源于元末明初,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民族性,针对这种剧种的演绎,要涉及到唱念、舞蹈以及武术,富含有丰富的文化韵味,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产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为了实现昆曲的有效传承与发扬,应加强对昆曲文化产业的开发,将其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文化产业来经营与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此,本文就昆曲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其意义进行分析与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文化 开发模式 创新 意义
原文传递
昆曲元素在老年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童依婷 李满宇 凌怡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3年第2期74-76,共3页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对服装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老年服装市场落后的现状,文章通过对昆曲文化元素及其在服装设计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展开应用设计,提供昆曲文化在老年服装设计中的思路,以期提升老年服装的舒适...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对服装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老年服装市场落后的现状,文章通过对昆曲文化元素及其在服装设计的表现进行分析,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展开应用设计,提供昆曲文化在老年服装设计中的思路,以期提升老年服装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设计 老年人 昆曲文化
下载PDF
“昆曲出海”国际传播的融媒体路径探索——以《新华日报》关于“中国昆曲江苏周”报道为例
11
作者 高利平 《城市党报研究》 2023年第12期67-70,共4页
今年9月中旬,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在法国巴黎举行。针对此次江苏文化走出去的大事、盛事,新华日报精心策划、独特创意,扣准时代青春节拍,展开了... 今年9月中旬,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在法国巴黎举行。针对此次江苏文化走出去的大事、盛事,新华日报精心策划、独特创意,扣准时代青春节拍,展开了丰富的融媒创新传播,为传统艺术的跨文化传播贡献了鲜活典范案例,也为主流媒体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新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文化 国际传播 融媒体 矩阵传播 轻量传播 美学传播
下载PDF
昆曲流变与吴语传承——以山塘街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婷婷 赵永源(指导)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4期13-14,共2页
昆曲文化的传扬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经历了兴盛、衰落,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期,昆曲更应该抓住时机复兴传扬,保护吴语,保持吴文化特色,从而使下一代拥有吴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而姑苏... 昆曲文化的传扬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经历了兴盛、衰落,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期,昆曲更应该抓住时机复兴传扬,保护吴语,保持吴文化特色,从而使下一代拥有吴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而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就承担起传扬昆曲文化的大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昆曲文化 山塘街
下载PDF
中国古曲《渔翁道情》的演唱方法探究
13
作者 田文升 王冬弘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1期28-,共1页
古曲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我国历史人文精神物化的体现,对于发掘我国音乐价值具有相当的意义。相较于其他音乐形式,古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演唱方法要求较高,因此,演唱难度也比较大。本文以《渔翁道情》为例,探讨... 古曲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我国历史人文精神物化的体现,对于发掘我国音乐价值具有相当的意义。相较于其他音乐形式,古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演唱方法要求较高,因此,演唱难度也比较大。本文以《渔翁道情》为例,探讨了中国古曲的演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情调 昆曲文化 美声演唱
下载PDF
试论昆舞艺术的孕育生长与教育传承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森 郭雲喆 《艺术评鉴》 2016年第21期99-100,共2页
昆舞艺术是近年来诞生的一种新派舞蹈。它得益于吴文化的滋润,在昆曲艺术中汲取营养,形成了既有传统戏曲风韵,又清雅脱俗的优美形态。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昆舞艺术发迹的背景渊源与艺术内涵,论述其如何融汇并转化吴地文化的精粹,形成在现... 昆舞艺术是近年来诞生的一种新派舞蹈。它得益于吴文化的滋润,在昆曲艺术中汲取营养,形成了既有传统戏曲风韵,又清雅脱俗的优美形态。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昆舞艺术发迹的背景渊源与艺术内涵,论述其如何融汇并转化吴地文化的精粹,形成在现代舞蹈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标新立异。文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思考了昆舞与吴文化历史的关系和如何将昆舞艺术在当代教育中得到良好的传承,从而,展现出昆舞更为生动且富有底蕴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舞 昆曲与吴文化 继承与创新 教育传承 生长发展
下载PDF
出科后的昆剧“传”字辈的生存逻辑辩证
15
作者 蓝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6-33,共8页
昆剧传习所是20世纪20年代的旧戏革新运动中,中国民族资本对昆曲的一次“现代性”的革新尝试。它对昆曲场上艺术的保存,在日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出科后的昆剧“传”字辈艺人的生存,基本上是失败的。它表明了,中国民族资本对介入昆曲... 昆剧传习所是20世纪20年代的旧戏革新运动中,中国民族资本对昆曲的一次“现代性”的革新尝试。它对昆曲场上艺术的保存,在日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出科后的昆剧“传”字辈艺人的生存,基本上是失败的。它表明了,中国民族资本对介入昆曲革新的不彻底性。但同时也表明了,作为一个剧种的昆曲的特性———文人化的艺术间性(剧目上的文人色彩、表演上的文人趣味和市场上的文人倾向),与新的社会生态发生的矛盾抵抗的结果。这也说明了,当一个戏曲剧种游离于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会给其生存与发展带来致命性的破坏。今天,昆曲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传统文化尤其是非遗艺术来说,保护、传承和再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辩证关系,也是昆曲存在与生存的根本之道。昆曲的再创造正是为了传承,传承也正是为了保存。这是昆曲作为艺术的本质规定性。出科后的昆剧“传”字辈的生存逻辑,很好地证明了这一辩证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传”字辈 中国民族资本 昆曲文化间性 再创造
下载PDF
"They Are Married to kunqu" ——Cultural Studies Inspired by a Chinese Traditional Theatre
16
作者 CHEN Li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3期288-299,共12页
In recent decades, a new type of cultural upsurge surrounding kunqu1 has arisen in Chinese language sphere, though respectively due to different reasons in China's Mainland, Hong Kong, Taiwan and other Chinese dia... In recent decades, a new type of cultural upsurge surrounding kunqu1 has arisen in Chinese language sphere, though respectively due to different reasons in China's Mainland, Hong Kong, Taiwan and other Chinese diaspora. Against the global trend of culture heritage nationalization context, via the new media platform, the performative staging of individual emotions and reverie in the market society2, the longings to redeem various alienation in a vertical modernity3, as well as the yearnings for emotional balance in a burgeoning feministic modernity, all integr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ogether generate a restless transforming memory for kunqu. Just like a misty veil, this complex, contentious, contradictory and long-lasting collective memory-making process blurs kunqu's appearance, expands its layers, and ultimately generates a cultural myth. With detailed case studies this paper aims to reflect upon the deep reasons for the kunqu myth and to probe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s of a performative space in enabling remembrance and/or forg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nqu performative space classical cultural upsurge multiple modernities cultural mem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