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杆状病毒诱导宿主行为变化及其分子机制
1
作者 王国宝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5-1010,共6页
最近的研究发现杆状病毒感染能够诱导宿主昆虫产生行为变化,典型的表现为寄主运动能力的增强。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是杆状病毒有利于自身传播的操控策略。本文综述了3种典型杆状病毒诱导宿主昆虫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以及其可能的分子... 最近的研究发现杆状病毒感染能够诱导宿主昆虫产生行为变化,典型的表现为寄主运动能力的增强。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是杆状病毒有利于自身传播的操控策略。本文综述了3种典型杆状病毒诱导宿主昆虫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其中,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的egt基因能够引起吉普赛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出现异常活跃的攀爬行为;而家蚕(Bombyx mori)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分别被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感染后,出现爬行异常活跃的行为则是由于病毒中ptp基因的存在。不同种类的杆状病毒对宿主昆虫行为的操控策略不同,对杆状病毒操控宿主行为的分子机制的探索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揭示杆状病毒与寄主的互作关系,而且将为农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EGT基因 ptp基因 昆虫宿主 行为
下载PDF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昆虫致死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1 位作者 陆晨音 李子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6-60,共5页
提出了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宿主幼虫平均致死速率[V(T)]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式中T25和R各为298.15°K和8.314J·K-1·mol-1;p(25℃)、△HA、△HH和T1/2H为待定... 提出了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宿主幼虫平均致死速率[V(T)]与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式中T25和R各为298.15°K和8.314J·K-1·mol-1;p(25℃)、△HA、△HH和T1/2H为待定参数.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茶尺蠖NPV感染各龄初幼虫后,平均致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也适于描述美洲棉铃虫、大蜡螟和黎豆夜娥等NPV对各自宿主幼虫的平均致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多角体病毒 致死速率 数学模型 宿主昆虫
下载PDF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和质型多角体在宿主昆虫继代后的毒力分析与比较
3
作者 徐旭士 徐景士 +3 位作者 刘润忠 李思光 罗玉萍 赵贵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5-160,共6页
以3龄健康棉铃虫幼虫为供试昆虫,测定棉铃虫核型多角体和质型多角体在幼虫体内分别连续继代后的毒力变化。就质型多角体而言,不论是病毒的致死剂量(LD)还是致死时间(LT)均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继代10次后的病毒致死... 以3龄健康棉铃虫幼虫为供试昆虫,测定棉铃虫核型多角体和质型多角体在幼虫体内分别连续继代后的毒力变化。就质型多角体而言,不论是病毒的致死剂量(LD)还是致死时间(LT)均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继代10次后的病毒致死活性平均丧失59.3%,与未经继代的病毒相比.LD_(50)增加103倍,LT_(50)平均延长4.435d;而核型多角体在继代过程中的毒力未见显著变化,提示核型多角体与质型多角体在宿主昆虫内连续继代的遗传学行为有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昆虫 继代 毒力分析 比较 棉铃虫核型 多角体病毒 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昆虫体内原虫寄生的防御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文楚 卢铿明 《广东蚕业》 1996年第3期63-67,共5页
昆虫防御体系是昆虫抵抗病原物及原虫入侵的关键。不相容的宿主通常以包裹吞噬的方式消灭病原,这个过程血细胞在入侵原虫的周围形成多层囊胞,包裹颗粒的形成涉及一种或几种血细胞的协作,媒体是细胞分裂素和分子吸附,相关地,原虫则采取... 昆虫防御体系是昆虫抵抗病原物及原虫入侵的关键。不相容的宿主通常以包裹吞噬的方式消灭病原,这个过程血细胞在入侵原虫的周围形成多层囊胞,包裹颗粒的形成涉及一种或几种血细胞的协作,媒体是细胞分裂素和分子吸附,相关地,原虫则采取不同策略跨越宿主的免疫反应。有些原虫用避免与宿主血细胞接触的方式或以原虫表面特征使免疫反应失效而逃脱被宿主消灭。其它种类原虫甚至在宿主卵期通过注入特异性物质很活跃地打断宿主的防御体系,更有甚者有些原虫可杀灭血细胞或改变其表面吸附能力而阻遏胞囊形成。这些特性在其宿主范围和原虫——宿主共存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寄生原虫 昆虫宿主 研究进展 宿主范围 防御体系 免疫反应 防御反应 寄生的 膜翅目
下载PDF
昆虫杆状病毒egt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萍 吴小锋 《蚕桑通报》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杆状病毒是一类大分子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其编码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在感染昆虫后表达产生EGT酶。EGT酶的催化使宿主体内的蜕皮激素失活,阻止幼虫蜕皮,从而利于病毒自身的繁殖。已有研究发现,敲除egt基因的杆... 杆状病毒是一类大分子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其编码的蜕皮甾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gt)在感染昆虫后表达产生EGT酶。EGT酶的催化使宿主体内的蜕皮激素失活,阻止幼虫蜕皮,从而利于病毒自身的繁殖。已有研究发现,敲除egt基因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死亡时间缩短,向上攀爬行为减弱。最近的研究还表明转egt基因的家蚕蚕蛹发育迟缓。从分子水平对EGT酶作用机制及其与宿主蛋白互作关系进行探索,将加深我们对杆状病毒调控宿主生长发育和行为变化策略的认识,有利于农业生产应用(特别是蚕丝业,如鲜茧缫丝),且为新型高效生物杀虫剂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EGT基因 宿主昆虫 生长发育 行为
下载PDF
MicroRNA在杆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小霞 孙笑颜 +2 位作者 杨艳青 王秋云 梁振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6,共8页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RNA,约22 nt,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参与生物体中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大多数DNA病毒编码miRNA,包括杆状病毒。杆状病毒由双链环状DNA组成,能特异性感染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非编码RNA,约22 nt,是基因表达的关键调节因子,参与生物体中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大多数DNA病毒编码miRNA,包括杆状病毒。杆状病毒由双链环状DNA组成,能特异性感染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在农业害虫防治和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介绍了miRNA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并综述了杆状病毒感染宿主后病毒和昆虫宿主编码的miRNA以及其在杆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为杆状病毒杀虫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杆状病毒 昆虫宿主 昆虫-杆状病毒互作 基因调控
下载PDF
某部野外驻训地域重要医学动物种类调查及其干预研究
7
作者 杨占清 黄尉初 +10 位作者 党勃 王猷金 唐木涛 车吉泊 苏静静 张景兰 刘元东 付留杰 李子建 于晓敏 叶乔生 《医学动物防制》 2008年第11期812-813,共2页
目的为了解野外驻训地域医学动物种类及其干预效果,对指导驻训部做好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收集标本、分类鉴定进行整理分析,以人群发病等为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野外驻训... 目的为了解野外驻训地域医学动物种类及其干预效果,对指导驻训部做好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收集标本、分类鉴定进行整理分析,以人群发病等为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野外驻训地域医学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蚊、蝇、蚤、吸血蠓、白蛉、虻、蜱、革螨、螨和鼠形啮齿动物以及毒蛇等。其中蚊、蝇类分别多达100余种。啮齿类5科6属20余种。其主要危害以是吸血骚扰,二是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野外驻训部队的实际,采取以环境整治、防虫与防鼠和强化防护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保障了部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指战员的身体健康。结论基本摸清了野外驻训地域重要医学动物的种类及危害,针对性提出的综合性防制对策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动物:医学昆虫 种类 调查 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打爆蟑螂会感染寄生虫吗
8
作者 雨打芭蕉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5年第7期63-63,共1页
最近微信朋友圈、网络上在转发这么一篇文章:'切勿用拖鞋打爆蟑螂。'大意是,用拖鞋打爆蟑螂,蟑螂体内的筒线虫会到处乱窜,导致人感染,引发疾病。蟑螂确实是筒线虫的中间宿主,筒线虫确实会感染人体,但文中结论过于夸大其词,现实... 最近微信朋友圈、网络上在转发这么一篇文章:'切勿用拖鞋打爆蟑螂。'大意是,用拖鞋打爆蟑螂,蟑螂体内的筒线虫会到处乱窜,导致人感染,引发疾病。蟑螂确实是筒线虫的中间宿主,筒线虫确实会感染人体,但文中结论过于夸大其词,现实情况中拍爆蟑螂没有那么恐怖。应该说,只要及时做好清洁,感染概率其实很低。筒线虫是一种寄生虫,一般寄生于鸟和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比如人类的咽喉、食道、舌头下面、牙龈等部位。寄生在人体身上的筒线虫会造成人体局部性机械性损伤,比如咽喉部鼓起一个包,影响吞咽等。但是这种寄生虫在人体内不会寄生太多,一般1~1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线虫 近微 感染概率 咽喉部 朋友圈 机械性损伤 文中 局部性 昆虫宿主 类感染
下载PDF
烟粉虱内共生菌Rickettsia在植物体内的形态及动态变化
9
作者 师沛琼 谢丽珠 +2 位作者 徐进 刘媛 邱宝利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4-713,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传入植物体内的昆虫内共生菌种类,探明其在不同植物中的分布形态及时空动态。【方法】以B型烟粉虱、棉花、番茄、豇豆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PCR检测烟粉虱取食后传入植物体内的共生菌种类;利用... 【目的】通过研究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取食传入植物体内的昆虫内共生菌种类,探明其在不同植物中的分布形态及时空动态。【方法】以B型烟粉虱、棉花、番茄、豇豆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PCR检测烟粉虱取食后传入植物体内的共生菌种类;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检测Rickettsia传入植物后的分布及形态;利用q-PCR技术检测豇豆叶片中Rickettsi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B型烟粉虱体内含有原生共生菌Portiera、次生共生菌Rickettsia,Hamiltonella和Hemipteriphilus,但只检测到Rickettsia可经烟粉虱传入棉花、番茄、豇豆植物体内,并可在植物体内存活、转移。在3种植物体内Rickettsia均分布于叶片韧皮部的筛管细胞中。烟粉虱、棉花、番茄组织内的Rickettsia形态基本一致,但豇豆中Rickettsia在形态上较小而钝圆。相同数量的烟粉虱取食,在豇豆体内最先检测到Rickettsia。随着烟粉虱取食时间的增加,豇豆体内的Rickettsia含量先增加后下降;而当无烟粉虱持续取食时,一定时间段内豇豆体内的Rickettsia先下降再小幅度上升,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传入棉花、番茄、豇豆叶片中的Rickettsia与B型烟粉虱体内的Rickettsia高度同源。【结论】Rickettsia可经烟粉虱取食传入植物体内,分布并存活于韧皮部的筛管细胞中,并可在植物不同叶片之间转移;在不同植物宿主中,Rickettsia的形态会发生轻微变化;烟粉虱对Rickettsia的传播效率受到植物种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内共生菌 RICKETTSIA 水平传播 宿主昆虫 宿主植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