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孙子军事思想视角下的昆阳之战探析
- 1
-
-
作者
褚云灏
吕超
-
机构
武警工程大学
海军航空大学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9期71-73,共3页
-
文摘
昆阳之战发生于公元23年,是刘秀与新朝王莽主力军队之间进行的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此役当中,刘秀经之以事,索之以情,以“知胜”之理促使昆阳守军上下同心,以“能为不可胜”之勇请援解困,以“诡道”之计乱敌军心,以“奇正”之势敢战善战,最终以2万兵力全歼42万新军主力,体现出了过人的决策能力和出色的指挥才能;而新军将领王邑、王寻则狂傲自大,轻敌无谋,致使新军久攻昆阳而不下,最终优势尽失,败走昆阳。昆阳之战是刘秀的成名之战,更是新朝由盛而衰、最终走向灭亡的决定性之战。
-
关键词
昆阳之战
孙子兵法
以少胜多
-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古代“城”之墙的防御功能——以“昆阳之战”为例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谭书蔚
郭明军
-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第10期236-237,共2页
-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西安城墙与城市文化生活空间关系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810705045)”。
-
文摘
现代城墙作为一城文化载体,与市民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主要以文化功能面向世人,例如西安城墙、赣州明城墙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在未来,城墙或许可以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打造未来城市文化空间。而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城墙的功能开发始终建立在古代城墙主要作为防御工事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以东汉开国之前,著名以少胜多战事"昆阳之战"为例探讨古代城墙的防御功能。
-
关键词
古城墙
防御功能
昆阳之战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试论新汉昆阳之战
- 3
-
-
作者
陈有忠
邵泉
-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62-69,76,共9页
-
文摘
公元二十三年(王莽地皇四年),王莽新朝的军队和更始政权的汉军在昆阳(今河南省叶县)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汉军以不满两万的兵力全歼拥有四十余万兵力、装备精良的王莽军队主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个战役是怎样发生的,经,过如何,有哪些特点,产生了什么后果和影响?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加以论述,并探索王莽新朝和刘秀东汉兴亡的原因。
-
关键词
昆阳之战
汉军
农民起义军
王莽
十三年
刘秀
军队
新朝
兵力
南阳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昆阳之战胜败原因分析
- 4
-
-
作者
樊桂霞
-
机构
中国神马集团子弟学校
-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1年第z1期7-8,共2页
-
文摘
本文从政治和军事两大方面对发生于公元 2
-
关键词
昆阳之战
胜败原因
军事战争
-
Keywords
the War of Kunyang
the cause of victory and failure
the military war
-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昆阳之战中的刘秀——兼与孙达人同志商榷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杜荣峙
-
出处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35-37,34,共4页
-
文摘
昆阳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它不仅是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而且是东汉政权的创始人刘秀利用农民军势力创建基业而开始大显身手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
关键词
昆阳之战
刘秀
达人
王莽
战役
阳关
敌军
军事冒险
封建史学
偏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刘秀战胜群雄的心理优势
- 6
-
-
作者
李桂海
-
机构
光明日报理论部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4-110,59,共8页
-
文摘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起而反对王莽统治的,除了以绿林、赤眉为主的农民起义外,尚有贵族和地方豪强势力。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所领导的舂陵军,是以南阳豪强地主为主力的一支反莽军队,在所有各支起义军队中,力量并不强大。但它在刘秀的领导下能战胜群雄,
-
关键词
刘秀
王莽
执金吾
起义军
心理优势
昆阳之战
赤眉军
长安
邺城
铜马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通鉴》写赤壁之战
- 7
-
-
作者
白寿彝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4期92-92,共1页
-
文摘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曾先后提到这一点,并把这次战争跟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越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
-
关键词
赤壁之战
《通鉴》
东吴
战例
昆阳之战
长勺之战
《三国志》
战争
官渡之战
战事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刘秀
被引量:3
- 8
-
-
作者
余鹏飞
-
机构
襄樊学院政治与法律学系
-
出处
《襄樊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7-91,共5页
-
文摘
刘秀率舂陵兵参与推翻王莽政权并在昆阳之战中击溃莽军 ,取得全胜。他在刘纟寅被杀后 ,冷静自若 ,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并乘势削平各地割据势力 ,建立东汉政权。他在巩固封建政权过程中 ,采用“柔道”政治 ,恢复发展生产 ,整饬风化 ,使社会安定 ,出现“中兴”盛世。
-
关键词
刘秀
昆阳之战
“柔道”政治
中国历史
农民战争
-
Keywords
LU Xiu
The Fight of Kunyang
Political measures of winning people's Support
-
分类号
K23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李清照的《打马赋》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徐志刚
-
机构
济南大学成教学院
-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1-45,共5页
-
文摘
易安词,为婉约主,冠绝千古;易安诗,才力华赡,逼近古人.对其诗词,古今学者论述甚丰,自不赘言.《打马赋》,是李清照晚年一篇力作精品.也是她唯一的一篇赋.这篇赋,寓意深刻,观点鲜明,骈偶工整,声情并茂,大有东汉、六朝以来小赋之遗风.尤其是,以恢宏的气势,巧妙的构思,精彩的语言,集中突出地表现了她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实为千古难得之佳作.清·王士禄《宫闺氏籍艺文考略》引《神释堂脞语》称:“易安落笔即奇工.打马一赋。
-
关键词
李清照
《打马赋》
宋高宗
收复失地
昆阳之战
易安词
公元
宋钦宗
爱国主义思想
时代的镜子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光武中兴”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李恩普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
文摘
刘秀自地皇三年(公元22年)于春陵发愤起兵,“昆阳之战,威震天下”。不到三年,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北)称帝;不久,定都洛阳,重建汉室;十余年间,夷灭群雄,“荡涤天下,诛鉏暴乱,兴继祖宗”。《后汉书·明帝纪》中称“仰惟先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以宁天下”。刘秀中兴汉业,功绩卓著,历代受到赞誉,史称“光武中兴”。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明代王夫之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刘秀所以能够取得中兴伟业,并非偶然,值得探讨。他“拨乱反正,以宁天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务悦民心”,改革弊政。王莽以新代汉,托古改制,倒行逆施,违背民意,以致怨声载道,哀鸿遍野,不仅弄得“农商失业,食货惧废”,山河破碎,自己也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刘秀“长于民间”深知“稼穑艰难,百姓病害”,利用民心思汉,“廷揽英雄,务悦民意,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为了取悦民心,首光是平狱赦罪。刘秀针对王莽大兴冤狱,“狱多冤结”,政令酷繁,人人自危,早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持节经略河北时,就“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使“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建元同时,大赦天下。建武二年(公元26年)又大赦天下,并下诏明确指出:“顷狱多冤人,
-
关键词
光武中兴
后汉书
刘秀
昆阳之战
王莽
托古改制
公元
持节
光武帝
兴修水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一份方便面榜单引发的争论
- 11
-
-
作者
南十方
-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15期120-120,共1页
-
文摘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个叫Hans Lienesch的美国胖子,在自己网站上列出了一个"世界十大难吃方便面"的榜单——可别以为这是搞笑,这家伙至少吃过1000种以上品牌的方便面,这在方便面的老家亚洲恐怕也是难寻对手。他的方便面品鉴博客"The Ramen Rater"在欧美享有盛誉,本人更号称方便面品鉴达人。一个美国人,放着大块烤肉汉堡热狗薯条不吃,去吃不远万里的亚洲面条,绝对算得上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不过细看这个榜单,中华儿女怕是不太能接受,因为最难吃的前两名,竟然是白家乌鸡山珍粉丝和著名的白家肥肠粉。除此之外,大名鼎鼎的新竹米粉也中了枪。
-
关键词
方便面
干米粉
面条
历史悠久
昆阳之战
喇家遗址
美国人
低级趣味
粉丝
品鉴
-
分类号
F719.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绿林起义与绿林文化精神
- 12
-
-
作者
江克关
-
出处
《世纪行》
2005年第6期8-10,共3页
-
文摘
王莽新朝年间,在新市(今湖北京山),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绿林起义。长期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的偏见与禁锢,对绿林起义的评价总是蒙上一层阴影。封建统治者说它是绿林大盗,百般诋毁,而农民革命家说它是绿林英雄,大力推崇。为了还绿林起义以本来面目,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绿林起义过程为依据,以绿林起义功绩为佐证,深入探讨绿林文化,全面透析绿林精神,并对如何继承和发扬绿林文化精神提出意见和建议。
-
关键词
绿林起义
绿林军
文化精神
王莽
农民起义
农民革命
昆阳之战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毛泽东
统治阶级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