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西藏尼玛M_(S)6.6和M_(S)4.8地震震源机制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旭茂 梁姗姗 +1 位作者 邹立晔 姜鑫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5期234-240,共7页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04时07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发生MS6.6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置为(33.19°N,86.81°E)。主震发生当日18时50分,发生一次MS4.8强余震,震源深度为10 km。本文基于西藏、青海、新疆区域波形资料,采...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04时07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发生MS6.6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置为(33.19°N,86.81°E)。主震发生当日18时50分,发生一次MS4.8强余震,震源深度为10 km。本文基于西藏、青海、新疆区域波形资料,采用ISOLA近震全波形方法对这两次地震进行震源机制反演。结果显示,尼玛MS6.6主震的最佳断层面解为:节面Ⅰ走向8°/倾角46°/滑动角-93°,节面Ⅱ走向191°/倾角44°/滑动角-87°;矩震级MW6.4,最佳矩心深度7 km。震源区应力主轴的空间取向为:主压力轴P的方位角220°、倾伏角88°,主张力轴T方位角99°、倾伏角1°。MS4.8强余震的最佳断层面解为:节面Ⅰ走向12°/倾角47°/滑动角-106°,节面Ⅱ走向214°/倾角45°/滑动角-74°;矩震级MW5.0,最佳矩心深度6 km。震源区应力主轴的空间取向为:主压力轴P的方位角207°、倾伏角78°,主张力轴T方位角113°、倾伏角1°。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这两次地震均为以正断型为主的地震事件,与震源区附近先前地震的震源机制有较好的一致性。结合周边地质构造和余震分布,我们认为尼玛MS6.6地震可能是由位于日干配错断裂和依布茶卡盆地西缘断裂之间的一条正断层活动所引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玛m_(s)6.6地震 尼玛m_(s)4.8地震 震源机制测定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基于sPn深度震相的沙雅M_(S)4.8地震震源深度研究
2
作者 闫新义 冯雪玲 +1 位作者 赵石柱 金花 《内陆地震》 2022年第3期204-210,共7页
采用深度震相sPn对新疆沙雅县M_(S)4.8地震事件进行震源深度计算,所得震源深度为12.6 km。采用震源机制解CAP以及PTD与单纯型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震源深度结果分别为11.3 km、14.6 km。将3种方法计算出的震源深度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结果... 采用深度震相sPn对新疆沙雅县M_(S)4.8地震事件进行震源深度计算,所得震源深度为12.6 km。采用震源机制解CAP以及PTD与单纯型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震源深度结果分别为11.3 km、14.6 km。将3种方法计算出的震源深度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与沙雅隆起造成的走滑变形层所在深度基本一致。该结论说明通过深度震相sPn计算震源深度结果较为可靠,是计算震源深度的一种快捷、准确的方法。震源深度的准确测定,利于发震构造的判别,对震源处发生破裂过程的认知有重要影响,对地震事件的分析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震相sPn 震源机制解 PTD 沙雅m_(s)4.8地震 沙雅隆起
下载PDF
2022年昌吉M_(S)4.8地震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3
作者 贾永斌 刘萍 +2 位作者 王斌 汪成国 邓明文 《内陆地震》 2024年第4期376-386,共11页
通过对2022年7月20日昌吉M_(S)4.8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进行分析,总结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和分布范围。分析表明:昌吉地震地下流体异常在80~140 km之内。从发震时间来看,昌吉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可分为短临异常和中期... 通过对2022年7月20日昌吉M_(S)4.8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进行分析,总结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和分布范围。分析表明:昌吉地震地下流体异常在80~140 km之内。从发震时间来看,昌吉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可分为短临异常和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其中以短临异常为主。中期趋势背景异常呈现出新26泉动水位先下降后上升。短临异常表现为新04井静水位上升、新20井静水位上升、新15泉电导率上升。异常在空间上呈现出EW向分布。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节面I走向81°,倾角69°,滑动角174°;节面II走向173°,倾角84°,滑动角21°。P轴方位305°,T轴方位为39°,表明昌吉M_(S)4.8地震是在NWW向挤压,NEE向拉伸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地震事件。昌吉地震震源机制解所得主压应力作用方向与地震前异常展布方向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吉m_(s)4.8地震 地下流体 异常特征
下载PDF
冷竹关沟高陡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
4
作者 唐涛 王运生 +3 位作者 吴昊宸 刘世成 冯卓 詹明斌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3,共12页
四川省泸定县冷竹关沟两岸属于高陡斜坡,距2022年5月20日汉源M_(S)4.8地震震中52 km。基于冷竹关沟监测剖面上安置的4台强震仪对汉源M_(S)4.8地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高陡斜坡上的地震波响应规律,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显示:(1)斜坡... 四川省泸定县冷竹关沟两岸属于高陡斜坡,距2022年5月20日汉源M_(S)4.8地震震中52 km。基于冷竹关沟监测剖面上安置的4台强震仪对汉源M_(S)4.8地震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高陡斜坡上的地震波响应规律,并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结果显示:(1)斜坡对此次地震的地震波放大效应在水平南北向最为显著,右岸半岛状山梁处的放大作用强于左岸浑厚山体,且随着高程的增加场地的放大作用逐渐增大;(2)斜坡右岸的地震动卓越频率为2—6 Hz,左岸主要分布在7—13 Hz,冷竹关沟高陡斜坡的地震动卓越频率在半岛状山梁部位以特低频为主,在浑厚山体斜坡以中低频为主,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中,斜坡更容易与卓越频率在此范围内的地震动记录发生共振作用,以致坡体地震动响应强烈;(3)冷竹关沟高陡斜坡存在地震波背坡效应,同时该处斜坡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还受到微地形的控制,地震波在右岸坡顶凸起地形处能量最为强烈,右岸斜坡坡顶在地震波经过时更容易发生崩塌等次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m_(s)4.8地震 冷竹关沟 放大效应 斜坡地震 深切峡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