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寒武系第二统昌平组核形石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
作者 白莹 罗平 +4 位作者 刘伟 徐安娜 赵振宇 王珊 龚骥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7-597,共11页
核形石是微生物岩的一种,长期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核形石的展布模式、沉积环境以及微生物特征和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且保存完整,其寒武系昌平组的早期高位体系域主要沉积在潮下-潟... 核形石是微生物岩的一种,长期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在核形石的展布模式、沉积环境以及微生物特征和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地层出露良好且保存完整,其寒武系昌平组的早期高位体系域主要沉积在潮下-潟湖环境中。受控于三级以下海平面以及水动力条件,早期高位体系域自下而上发育了三套形态各异的核形石层。第一套毫米级核形石零星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下部,不具明显核心,包壳内见大量泥晶物质及砂屑、生屑。第二套厘米级-亚厘米级椭球状核形石集中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中部,具有明显核心,包壳主要由亮纹层、菌纹层、生屑层和包壳层组成。第三套厘米级椭球/叶状核形石集中分布于早期高位体系域上部,具有明显核心,包壳主要由亮纹层组成,菌纹层含量较少。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由亮/暗纹层交互而成的核形石包壳具有不同的显微/超微结构,代表了微生物席与沉积环境的不同互动方式。分析其形成环境可知,北京西郊丁家滩剖面寒武系昌平组以核形石为主的微生物岩,生物灭绝事件是其直接成因,但也许不是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昌平组 寒武系第二统 北京
下载PDF
北京西山昌平组下部角砾碳酸盐岩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舒然 廖志坚 《云南地质》 2011年第3期373-375,共3页
昌平组下部角砾状碳酸盐岩有两类成因,分别为风化残积角砾岩和重力流角砾岩,其成因机制为由台地向斜坡过渡的缓坡重力流形成。
关键词 缓坡重力流 台地-斜坡地过渡 角砾状碳酸盐 昌平组下部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北京西山寒武系下苇甸组——一个新建议的组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林志 乔秀夫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8-192,共5页
下苇甸组系从北京西山下寒武统底部独立出来 ,新建立的一个组。它虽然厚度不大 ,但岩性与昌平组有别 ,顶、底界面清楚 ,分布稳定 ,在北京西山地区可广泛追踪 。
关键词 下苇甸 岩石地层单位 下寒武统 北京 昌平组
原文传递
淮北地区寒武系/新元古界界线讨论 被引量:9
4
作者 钱迈平 袁训来 +2 位作者 厉建华 阎永奎 汪迎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9,143,共6页
淮北地区寒武系与新元古界的界线 ,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主要有 5种划分意见 :猴家山组 /沟后组 ,沟后组 /金山寨组 ,沟后组上段 /沟后组下段 ,金山寨组 /望山组及猴家山组 /金山寨组之间。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 ,从叠层石、宏... 淮北地区寒武系与新元古界的界线 ,长期以来存在争议 ,主要有 5种划分意见 :猴家山组 /沟后组 ,沟后组 /金山寨组 ,沟后组上段 /沟后组下段 ,金山寨组 /望山组及猴家山组 /金山寨组之间。通过近年来的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 ,从叠层石、宏体碳质压膜化石及小壳动物化石组合综合考虑 ,认为该区新元古界最上面的岩组应是沟后组 ,而超覆于区内新元古界不同层位上的长期被描述为猴家山组“豹斑状”灰岩、白云岩 ,实为昌平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下寒武统 淮北地区 安徽 界线 沟后 昌平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