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座明代墓葬,揭秘夏医生的“外科装备”
1
作者 甄雪燕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6期70-72,共3页
1974年,江苏省江阴县长泾公社(现为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墓主人名叫夏颧[quán],死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墓中同时出土十余件医疗器具,有针、刀、镊、罐、壶、刷等,现收藏于江阴市博物馆。从这些医疗器具可以推... 1974年,江苏省江阴县长泾公社(现为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墓主人名叫夏颧[quán],死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墓中同时出土十余件医疗器具,有针、刀、镊、罐、壶、刷等,现收藏于江阴市博物馆。从这些医疗器具可以推测,夏颧可能是一位外科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永乐 墓主人 医疗器具 明代墓葬 江苏省江阴市 外科医生 夏颧 博物馆
下载PDF
淮安明代墓葬中的随葬碗文化研究
2
作者 张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淮安明代墓葬中,大部分棺木内会有一对瓷碗,并盛满食物随葬,用以供奉逝者。瓷碗的品质高低从侧面反映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家庭条件,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及文化风貌。一般规格较高的墓葬,随葬的瓷碗胎质紧密、细腻,发色纯正... 淮安明代墓葬中,大部分棺木内会有一对瓷碗,并盛满食物随葬,用以供奉逝者。瓷碗的品质高低从侧面反映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家庭条件,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及文化风貌。一般规格较高的墓葬,随葬的瓷碗胎质紧密、细腻,发色纯正,器型规整,画工精细。贫苦人家的墓葬,随葬的碗品质粗糙,部分墓葬甚至用破碗随葬。据此作者认为,对于淮安明代墓葬随葬瓷碗的研究,是明代淮安葬俗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墓葬 青花瓷 龙泉青瓷碗 工艺
下载PDF
从明代墓葬出土服饰看明代服饰制度的僭越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志明 王为刚 《丝绸之路》 2013年第2期82-83,共2页
明代是中国服饰史上对服饰等级规定森严的朝代,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思想逐步影响明代人民的穿衣理念,僭越现象频发。本文从已经发掘的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服饰来具体分析明代中晚期对服饰制度的僭越现象。
关键词 明代墓葬 服饰制度 补服 僭越
下载PDF
浙江德清成年坞明代墓葬发掘简报
4
作者 郑建明 周建忠 +1 位作者 费胜成 薛亚强 《南方文物》 2014年第1期34-37,33,共5页
德清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即北纬30°26’-30°42’、东经119°45’-120°21’之间。东邻桐乡,南毗杭州余杭区。西界安吉,北接湖州市区。县境周初隶吴,春秋属越,越灭属楚。秦汉两代... 德清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即北纬30°26’-30°42’、东经119°45’-120°21’之间。东邻桐乡,南毗杭州余杭区。西界安吉,北接湖州市区。县境周初隶吴,春秋属越,越灭属楚。秦汉两代,为乌程县南疆、余杭县北境。三国入东吴版图,吴黄武元年(222年),武康立县,初名永安。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永安为永康。太康三年(283年)改名武康。唐天授二年(691年),析武康东境17乡立德清县,初名武源,景云二年(711年)改名临溪,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名德清。此后两县长期并存。1958年,武康并入德清县,县治城关镇,1994年县城搬迁至武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清县 浙江省 发掘简报 明代墓葬 成年 湖州市 杭嘉湖 余杭区
下载PDF
江苏明代墓葬的发现及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贺云翱 《南方文物》 2001年第2期53-65,共13页
关键词 墓室 明墓 沐英墓 葬制 明代墓葬 墓主人 棺床 墓葬发掘 券顶 壁龛 沐昌祚墓 家族墓地 神道石刻 南京守备 指挥佥事 仿木结构 棺椁 江苏 类型学
下载PDF
陕西高陵上徐吾村明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炜林 杨利平 +14 位作者 胡珂 殷宇鹏 张伟 高盼 张稳平 张涛 杨产亮 王转 张蕊侠 刘军幸 王胜利 李钦宇 杨利平 王炜林 殷宇鹏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0,113,114,共18页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为配合长庆集团泾欣园三期项目的施工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项目征地范围内勘探发现的上徐吾村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集中清理了一批明代家族墓葬,出土金银器、瓷器、铅质明器及带有明确纪年的墓志...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为配合长庆集团泾欣园三期项目的施工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项目征地范围内勘探发现的上徐吾村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集中清理了一批明代家族墓葬,出土金银器、瓷器、铅质明器及带有明确纪年的墓志等数十件随葬器物,为研究高陵地区明代中晚期的墓葬形制、丧葬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陵区 上徐吾村 明代墓葬 墓葬形制 丧葬文化
下载PDF
太原南内环东延与东环高速互通工程明代墓葬发掘简报
7
作者 乔阳 原江 +2 位作者 冯钢 朱海玉 乔洋 《文物世界》 2016年第5期36-38,共3页
2013年在南内环东延与东环高速互通工程中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出土有包括青花瓷罐、石碑等遗物,为研究太原地区明代墓葬和晋王府相关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关键词 太原 东山地区 明代墓葬
下载PDF
明代墓葬不腐尸的形成条件浅析——以江苏泰州博物馆考古发掘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伟 茅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江苏泰州在对明代浇浆墓葬的考古发掘中经常出现不腐尸及大量保存较好的明代服饰,经过对墓葬外部制作工艺及内部部分陪葬物品的分析,作者认为因为浇浆墓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棺椁内大量灯芯草等吸湿吸油防腐材料的共同作用,使墓葬浇浆内的... 江苏泰州在对明代浇浆墓葬的考古发掘中经常出现不腐尸及大量保存较好的明代服饰,经过对墓葬外部制作工艺及内部部分陪葬物品的分析,作者认为因为浇浆墓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棺椁内大量灯芯草等吸湿吸油防腐材料的共同作用,使墓葬浇浆内的棺椁内部保持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弱碱性环境,有利于棺椁中死者尸体及随葬衣物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墓葬 不腐尸 浇浆 灯芯草
下载PDF
从明代墓葬出土俑看男子首服样式及制度 被引量:1
9
作者 白瑶瑶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24期40-46,共7页
首服,也称元服,即头上所戴的巾、帽、冠等。自古以来,人们便十分注重衣冠礼仪,服饰是文化的载体,首服在古代文化和民族心理中有着重要地位。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笋礼,首服除了有装饰、御寒、遮阳等功用外,更是与身份地位紧密相关,既可彰... 首服,也称元服,即头上所戴的巾、帽、冠等。自古以来,人们便十分注重衣冠礼仪,服饰是文化的载体,首服在古代文化和民族心理中有着重要地位。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笋礼,首服除了有装饰、御寒、遮阳等功用外,更是与身份地位紧密相关,既可彰显自身地位也可判断其人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地位 首服 明代墓葬
下载PDF
郑州地区明代墓葬出土纺织品初步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金涛 李曼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12期51-54,共4页
豫二路明代墓葬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岗刘村,2018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配台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中,发现两处明代砖室壁画墓。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保护人员在现场配台考古工作人员清理M1木棺过程中发现有纺织品遗存,利用有限条件... 豫二路明代墓葬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岗刘村,2018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配台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中,发现两处明代砖室壁画墓。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保护人员在现场配台考古工作人员清理M1木棺过程中发现有纺织品遗存,利用有限条件尽快完成现场提取,送回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明代墓葬 砖室壁画墓 文物保护 郑州地区 基本建设 出土纺织品 检测分析
下载PDF
祛灾雅制,却暑芳姿——从一件明代墓葬出土的剪纸折扇说起
11
作者 周利宁 《大众考古》 2013年第2期78-81,共4页
世事变迁人难料,原本只在民间流行、不入大流的剪纸折扇,因为基主长年使用并作为随葬品带入坟基,反而成为明代剪纸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而保存至今,不禁让人嗟叹!
关键词 明代墓葬 折扇 剪纸 出土 江苏省 长方形 物体
下载PDF
七十年来明代墓葬出土服饰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昕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墓葬出土服饰是明代服饰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服饰在内的墓葬出土器物,基本都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因此,墓葬出土服饰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当时服饰的使用状况和结构细节,是后人研究服饰史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 墓葬出土服饰是明代服饰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服饰在内的墓葬出土器物,基本都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因此,墓葬出土服饰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当时服饰的使用状况和结构细节,是后人研究服饰史的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大约从民国时期就已经有明代墓葬出土服饰情况的相关报道。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关明代墓葬的发掘逐渐增多,墓葬出土服饰也相应增加,尤其70年代至今的半个世纪,明代墓葬发掘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器物 明代服饰 明代墓葬 墓葬发掘 结构细节 常用物品 服饰史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北京西客站南广场墓葬出土的明代玉带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智勇 《文物春秋》 2008年第2期72-73,共2页
2007年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西客站南广场地下车库及商业工程建设区域进行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明清时期的墓葬,其中两座明代墓葬(M15、M16)中出土了3套玉带,均采用减地透雕或浅浮雕的技法,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对这3套玉带... 2007年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西客站南广场地下车库及商业工程建设区域进行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明清时期的墓葬,其中两座明代墓葬(M15、M16)中出土了3套玉带,均采用减地透雕或浅浮雕的技法,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对这3套玉带做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西客站南广场 明代墓葬 玉带
下载PDF
金扇:明代墓葬与中日交流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雪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5-146,共12页
折扇传自日本,15世纪以后在中国南方地区成为随葬品的一种。明代墓葬出土折扇以"金扇"居多,以贴金或泥金菱形图案装饰为基本特点。对于这类"金扇"的来源问题,历来有"日本说"与"本土说"两种。... 折扇传自日本,15世纪以后在中国南方地区成为随葬品的一种。明代墓葬出土折扇以"金扇"居多,以贴金或泥金菱形图案装饰为基本特点。对于这类"金扇"的来源问题,历来有"日本说"与"本土说"两种。通过辨析金扇的制作目的、装饰形态与工艺演变,可知明墓金扇皆为中国制造。而以金扇随葬的风气又推动了男性文士将书画扇带入地下世界的丧葬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墓葬 中日交流 图案装饰 装饰形态 折扇 中国南方地区 丧葬
原文传递
济南市解放东路明代墓葬发掘报告
15
作者 刘秀玲 房振 郭俊峰 《海岱考古》 2019年第1期314-325,563,共13页
2010年4月,为配合鲍德·现代逸城小区建筑施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编号M1),其位置在解放东路东首,西距浆水泉路500、南距经十路900米(图一)。2011年5月,在该墓西侧100米处又发现一块石碑,根据文字内容暂定名... 2010年4月,为配合鲍德·现代逸城小区建筑施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编号M1),其位置在解放东路东首,西距浆水泉路500、南距经十路900米(图一)。2011年5月,在该墓西侧100米处又发现一块石碑,根据文字内容暂定名为"敕诰碑"。另据调查,济南市博物馆曾于20世纪60年代在东郊清理过赵铉墓,当时并未进行完整发掘,而是从破坏洞口进入,取出随葬品后重新封填,器物有青花梅瓶1对、哥窑瓷炉1件、铜镜1面及墓志1合。通过对墓内题刻、敕诰碑与墓志的研究,基本断定M1就是赵铉墓,现将发掘情况及碑文、墓志内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墓葬 发掘报告 户部尚书 江西清吏司 墓葬形制 济南市
原文传递
湖北襄阳羊祜山墓地明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江生 杨一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44,共5页
羊祜山墓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古城西南600米处的羊祜山东麓。为配合基本建设,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8~9月对此墓地东部范围内的一座明墓(编号M38)进行了清理。此墓为"凸"字形半地穴式土圹石室墓,由墓道、甬道、墓... 羊祜山墓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古城西南600米处的羊祜山东麓。为配合基本建设,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8~9月对此墓地东部范围内的一座明墓(编号M38)进行了清理。此墓为"凸"字形半地穴式土圹石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后壁正中阴刻一碑,碑文表明此墓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墓主为明襄藩门正聂相寿,碑上部有一条石,上刻"安乐窝"三字,墓内出土八棱形釉陶盖盒等一套器物应为佛教舍利瘗埋之物。本次发掘为研究明代葬俗及明代官员的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简报 明代墓葬 襄阳市 湖北省 羊祜 墓地 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本建设
原文传递
南阳市明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宏杰 宋煜辉 +4 位作者 付建刚 韩斝 潘洁 王丽黎 雷金玉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3,F0002,F0003,共12页
近三十多年以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南阳城区的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中发掘了一批明清墓葬,本文所介绍墓葬时代为明代中晚期,主要集中于宛城区建设东路一带,出土有景德镇窑瓷器等随葬品。墓主以官宦人家、军功人员、地方富豪和贫... 近三十多年以来,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南阳城区的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中发掘了一批明清墓葬,本文所介绍墓葬时代为明代中晚期,主要集中于宛城区建设东路一带,出土有景德镇窑瓷器等随葬品。墓主以官宦人家、军功人员、地方富豪和贫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墓葬 景德镇瓷器 南阳
原文传递
重庆地区明代墓葬概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伟 《长江文明》 2020年第4期35-39,共5页
近年来,随着大量基建工程的开展,重庆地区明代墓葬考古材料大量增加,为研究明代丧葬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素材。目前对重庆地区明代墓葬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大批已发掘的墓葬材料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仅从墓葬分布情况... 近年来,随着大量基建工程的开展,重庆地区明代墓葬考古材料大量增加,为研究明代丧葬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素材。目前对重庆地区明代墓葬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大批已发掘的墓葬材料需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仅从墓葬分布情况、墓葬形制及变化、葬具及随葬品等方面入手,对重庆地区发现的明代墓葬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明代墓葬 形制结构 移民活动
原文传递
湖北襄阳桃花岭墓地明代墓葬发掘简报
19
作者 杨一 王先福 +6 位作者 王伟 刘江生 黄宏涛 符德明 李刚 曾宪敏 杨力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8,86,F0002,共7页
桃花岭墓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观音村五组,本次发掘的明代墓葬为同一土冢下南北并列的双室墓。墓主为刘鹏及夫人夏氏,其生活年代为明代中晚期,生前一直服侍襄阳王。墓葬出土的墓志、瓷器、铜器等为研究襄阳地区明代文化提供... 桃花岭墓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观音村五组,本次发掘的明代墓葬为同一土冢下南北并列的双室墓。墓主为刘鹏及夫人夏氏,其生活年代为明代中晚期,生前一直服侍襄阳王。墓葬出土的墓志、瓷器、铜器等为研究襄阳地区明代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 桃花岭墓地 明代墓葬 刘鹏 襄阳王
原文传递
湖北钟祥市王家大墓发现两座明代墓葬
20
作者 黄文进 李云陆 蔡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0,共5页
王家大墓,俗称"王家大坟",位于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三组金家岭上,西南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郢靖王墓约1000米。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原保存有封土2座,东西向排列,底径约15、高2.5米。1976年因开垦农田,封土... 王家大墓,俗称"王家大坟",位于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三组金家岭上,西南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郢靖王墓约1000米。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原保存有封土2座,东西向排列,底径约15、高2.5米。1976年因开垦农田,封土堆被推平,早年也曾被盗多次。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0'13"、北纬31°8'56"、海拔高程130.6米。2016年6月,为配合347国道荆门东桥至冷水段改扩建工程建设,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两座墓葬,下面简要介绍发掘情况(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墓葬 湖北省 钟祥市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掘 文物普查 地理坐标 工程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