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心学的心气关系与一元论哲学建构——以王阳明、湛若水、刘宗周为中心
1
作者 王梦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15,共9页
气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唯物、唯心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心、气往往被视为对立的两个概念,心学与气学亦被划分为对立的学派。事实上,“气”这一中国哲学传统概念,具有丰富的面向,不能仅将其理解为形而下的物质性存在。气为明... 气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唯物、唯心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心、气往往被视为对立的两个概念,心学与气学亦被划分为对立的学派。事实上,“气”这一中国哲学传统概念,具有丰富的面向,不能仅将其理解为形而下的物质性存在。气为明代心学建构一元论体系的重要范畴,亦是抵挡佛教或王学末流玄虚之风的理论基石。王阳明虽认为气之“至灵至明而为心”,在其重视价值世界的视域下,气更多视为心之流行,为良知学提供实然性的基础。湛若水继承白沙重气的理论传统,以气为理论基点,建构一元论心学体系,主张“气之精灵中正处即心”,在万物统一于气的基础上强调心对气的主宰性。刘宗周师承许远孚,受甘泉一脉以气言心的影响,认为“心即气之聚于人者”,人心亦可由气参与天地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气论 一元论 王阳明 湛若水 刘宗周
下载PDF
吴与弼的教育思想和明代心学思潮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汉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92-96,共5页
吴与弼(公元1391—1469年),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教育家,其所开创的“崇仁之学”,对明代学术思潮和教育思潮的兴起具有“启明”的作用。学术史家黄宗羲编撰《明儒学案》时,以吴与弼的“崇仁之学”... 吴与弼(公元1391—1469年),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教育家,其所开创的“崇仁之学”,对明代学术思潮和教育思潮的兴起具有“启明”的作用。学术史家黄宗羲编撰《明儒学案》时,以吴与弼的“崇仁之学”为开篇第一卷,其原因正如黄本人所说:“微康斋,焉得后世之盛哉?”(《明儒学案》卷一,《崇仁学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与弼 明代心学思潮 成圣 学工 圣贤 《日录》 工夫论 朱熹 教育思想 兼采朱陆
下载PDF
吴承恩与明代心学思潮及《西游记》的著作权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克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5-19,24,共6页
本文对张锦池先生否定吴承恩对《西游记》的著作权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主旨在于高度弘扬主体人格的同时又要求人格的自我完善,而这一思想明显来源于明代心学思潮。以此为前提,本文考察了吴承恩与心学人物的交游... 本文对张锦池先生否定吴承恩对《西游记》的著作权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主旨在于高度弘扬主体人格的同时又要求人格的自我完善,而这一思想明显来源于明代心学思潮。以此为前提,本文考察了吴承恩与心学人物的交游和《吴承恩诗文集》的主要创作倾向,明确了吴承恩与心学思潮的联系,从而在一个方面肯定了吴承恩的《西游记》著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承恩 明代心学思潮 《西游记》 著作权
下载PDF
书院:明代心学建构与传播的主要依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明代心学是批判程朱理学的产物。不但心学的建构是与书院密切关联的,而且面对官方的禁学,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门人纷纷创建、修复书院以传播心学,使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为解决书院研究、传播心学与教授科举应试知识的矛盾,心学家主张将... 明代心学是批判程朱理学的产物。不但心学的建构是与书院密切关联的,而且面对官方的禁学,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门人纷纷创建、修复书院以传播心学,使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为解决书院研究、传播心学与教授科举应试知识的矛盾,心学家主张将书院应试教育与传播心学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表里,使书院在研究、传播心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明代心学 理论建构 传播 科举应试
下载PDF
论明代心学思想的纷争与歧异——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才刚 王智慧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15,共5页
明代心学并非只有王阳明及阳明学派的一枝独秀,以陈献章为代表的江门学派与以湛若水为代表的甘泉学派同样是明代心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些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歧异之处。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例,他... 明代心学并非只有王阳明及阳明学派的一枝独秀,以陈献章为代表的江门学派与以湛若水为代表的甘泉学派同样是明代心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些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歧异之处。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例,他们虽同属心学阵营,但在心物关系、格物、良知、"勿忘勿助"等问题上却不无纷争,且难以调和。两人不同的思想倾向也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后学。正是有这些不同面向的存在,才使得明代心学发展异彩纷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湛若水 王阳明 纷争 歧异
下载PDF
王守仁、湛若水心学思想之异同及对明代心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方鹿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6-28,共3页
一、王、湛心学思想之同(一)两人均提出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把心作为各自哲学的最高范畴,不管双方理论有多少差异,但最终被包括在明代心学思潮之中。王守仁提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①为心是宇宙... 一、王、湛心学思想之同(一)两人均提出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把心作为各自哲学的最高范畴,不管双方理论有多少差异,但最终被包括在明代心学思潮之中。王守仁提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①为心是宇宙天地的主宰,天地万物皆以心为存在的根据。湛若水亦提出“宇宙内只一心而已”②的命题,认为“心也者,万事万化之大原”。③把心作为宇宙万物及其万般变化的根源。二人都以心为宇宙本体的思想相似,都具有对朱熹道学修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万物 湛若水 王守仁 道学 明代心学 心学思潮 宇宙本体 思想体系 致良知 心即理
下载PDF
陈白沙与明代心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盛邦和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5-58,共4页
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盛邦和陈白沙名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白沙里人。自幻警悟绝人,读书一览辄记。正统十二年(1447年)举广东乡试。翌年会试中榜,入国子监读书,旋受学於康斋先生。此后即绝意科举,筑春阳台,静坐其中,足不出户... 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盛邦和陈白沙名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白沙里人。自幻警悟绝人,读书一览辄记。正统十二年(1447年)举广东乡试。翌年会试中榜,入国子监读书,旋受学於康斋先生。此后即绝意科举,筑春阳台,静坐其中,足不出户,专心致志于学问。成化二年(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明代心学 “理学” “因信称义” 王阳明 陆九渊 市民精神 伦理精神 禅宗 市民阶层
下载PDF
陈湛心学——明代心学之重要流派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明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以陈白沙及其弟子湛甘泉为代表的陈湛心学,与阳明心学一样,是明代心学的重要流派。陈湛心学的现代转换,是岭南文化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陈湛心学 明代心学 阳明心学 现代转换
下载PDF
明代心学工夫论与周敦颐的“主静”思想
9
作者 田智 周建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其思想对理学各派皆有深远的影响。就明代心学关心的主题而言,显然有偏重于工夫论的一面,即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养技术,使平凡的个体"优入圣域"。周敦颐的"主静"思想对明代心学的工夫... 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其思想对理学各派皆有深远的影响。就明代心学关心的主题而言,显然有偏重于工夫论的一面,即如何通过合理的修养技术,使平凡的个体"优入圣域"。周敦颐的"主静"思想对明代心学的工夫论起到了先导作用。从王阳明开始心学各家对周敦颐的"主静"思想进行了各种创造性的诠释和解读,比较突出的有阳明的"主静实兼动静"、王畿的"心极"说和罗洪先、聂双江的"主静归寂"说,这些诠释和解读体现了明代心学工夫论的丰富性及其与周敦颐思想的深刻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周敦颐 主静 工夫论
下载PDF
“罗教”与明代心学的遥契呼应
10
作者 郭淑新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罗教"的教派经典《五部六册》,虽然未对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阳明心学加以直接"引证",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与阳明心学相似的气象,包含着与心学相通的理念,体现了心学对罗教的影响以及罗教对心学的遥契;而阳明后... "罗教"的教派经典《五部六册》,虽然未对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阳明心学加以直接"引证",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与阳明心学相似的气象,包含着与心学相通的理念,体现了心学对罗教的影响以及罗教对心学的遥契;而阳明后学中的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和观点,亦表现出对当时社会影响颇大的"罗教"宗旨的呼应。这一现象,既说明同一时代的各种社会思潮、文化学术、宗教理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的,亦表明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在明代已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至深至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教 罗梦鸿 明代心学 王阳明 王艮
下载PDF
明代心学与小说思潮
11
作者 刘芳 《双语学习》 2007年第09M期183-183,185,共2页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明代心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历程。然后具体阐述了明代心学引发晚明思想解放运动及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变革的具体表现,如主体意识的高扬、自然人性的提倡、人情物欲的正视、对才智和创造力的褒扬。最后着重探讨...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明代心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历程。然后具体阐述了明代心学引发晚明思想解放运动及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变革的具体表现,如主体意识的高扬、自然人性的提倡、人情物欲的正视、对才智和创造力的褒扬。最后着重探讨了这种思想观念的变革对当时小说思潮及小说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童心说 情本论
下载PDF
“心即理”与人的主体性——明代心学家对主体人格的追求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念祺 《学术界》 CSSCI 1989年第4期57-64,共8页
明代由王阳明所开创的心学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心即理”,它所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并且赋于人的主体性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及其相当一部分后学,不遗余力,颇有发明。笔... 明代由王阳明所开创的心学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心即理”,它所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并且赋于人的主体性以强大的人格力量。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及其相当一部分后学,不遗余力,颇有发明。笔者不揣浅陋,铺陈如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主体性 心即理 明代心学 心学体系 教条主义 心学运动 圣人之道 社会实践 致良知
下载PDF
论明代心学的逻辑发展
13
作者 李国飞 赵海峰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4-107,117,共5页
心学是明代占主流的思潮,由陈白沙开其端,至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后学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传播王学时偏离了其宗旨,成为王学思想的"异端",王学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明代心学的这一发展进路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内在... 心学是明代占主流的思潮,由陈白沙开其端,至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后学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传播王学时偏离了其宗旨,成为王学思想的"异端",王学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明代心学的这一发展进路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内在的逻辑发展理路,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也与主体的不同境遇息息相关。当然也是理学内部固有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陈白沙 王阳明 王艮 发展
下载PDF
峄山大通岩与明代心学遗存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53,共6页
明代心学风行一时,但在山东地区流行有限,留在孔孟故里的有关遗存更是少见。新发现的“肇修大通岩记”碑帖证明,《邹县志》《峄山志》《山东通志》等所载“大通岩孔子石像记”作者有误,碑记文实为王阳明弟子薛侃所作。峄山大通岩的命名... 明代心学风行一时,但在山东地区流行有限,留在孔孟故里的有关遗存更是少见。新发现的“肇修大通岩记”碑帖证明,《邹县志》《峄山志》《山东通志》等所载“大通岩孔子石像记”作者有误,碑记文实为王阳明弟子薛侃所作。峄山大通岩的命名、孔子及四配石像的雕刻,都是由薛侃主导完成。此外,地方志所记湛若水“登峄山感怀五首”和“谒孟子祠文”也有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峄山大通岩 薛侃 湛若水 明代心学
下载PDF
明代心学对明代画学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运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0年第8期10-11,共2页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上,有许多学说理论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支撑,并有助于观者对作品进行解读和阐释,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时期的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诸如"文以明道"说、"师造化"说、"性灵"说等。心学...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上,有许多学说理论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支撑,并有助于观者对作品进行解读和阐释,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时期的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诸如"文以明道"说、"师造化"说、"性灵"说等。心学发展至明代成为主导的思想学说,在心学的支撑下,文艺领域的"性灵"说得到完善,明代心学也随之对明代绘画的创作与明代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文章旨在探究明代中叶以来,明代心学是如何影响明代画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性灵”说 主体 自我 明代画学
下载PDF
明代心学观照下的绘画中女性形象特征鉴析
16
作者 李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8期83-84,共2页
明朝中期后,阳明和李贽学说的兴盛掀起了有关"人性"的解放运动,在明代男性视角观看下,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其本身形象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部分以明代女性形象为对象的明代绘画,在唐宋基础上出现新的女性装作羸弱以及娇媚的形... 明朝中期后,阳明和李贽学说的兴盛掀起了有关"人性"的解放运动,在明代男性视角观看下,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对其本身形象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部分以明代女性形象为对象的明代绘画,在唐宋基础上出现新的女性装作羸弱以及娇媚的形象特征。可以从明代心学的有关论点着手,以男女性不同时代立场作为研究背景,探究明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特征及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绘画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特征
下载PDF
明代后期心学解放与士人行为研究
17
作者 杨卓然 《黑龙江史志》 2024年第3期55-57,共3页
明代前期,皇权高度集中,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但到了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懒政,宦官和权臣处于无休止的争斗之中,国家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经济上又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种社会条件的影响下,思想逐渐出现危机,占据主流的程朱理学成... 明代前期,皇权高度集中,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但到了明代中后期,皇帝大多懒政,宦官和权臣处于无休止的争斗之中,国家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经济上又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种社会条件的影响下,思想逐渐出现危机,占据主流的程朱理学成了僵化腐朽的代名词。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反理学思潮甚嚣尘上,因此心学占据了主导地位,理学式微。心学思想强调个体的道德觉醒和自我解放,对明代士人的心态与行为产生了许多影响,是明代思想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士人 王阳明 思想解放 明末社会
下载PDF
明代心学家王守仁从祀孔庙述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黎芳 刘聪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71,共11页
王守仁从祀孔庙是明代礼制和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去世后的政治现实,决定了嘉靖年间不存在讨论王守仁从祀的可能性,然而王守仁的弟子们通过努力,为日后王守仁从祀奠定了学术传统和社会舆论的基础。隆庆元年(1567... 王守仁从祀孔庙是明代礼制和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去世后的政治现实,决定了嘉靖年间不存在讨论王守仁从祀的可能性,然而王守仁的弟子们通过努力,为日后王守仁从祀奠定了学术传统和社会舆论的基础。隆庆元年(1567年)王守仁从祀孔庙的首次讨论因反对者较多而未能成功,但在此次讨论中耿定向突出了王守仁的事功,确立了王守仁相对于其他从祀对象的优势;宋仪望撰写的《阳明先生从祀或问》系统回答了王守仁从祀的诸多理论问题,成为王守仁从祀的纲领性著作。万历年间,因张居正、陆树声等内阁重臣反对,而使得万历初年的两次从祀廷议均告失败,但王守仁从祀的格局已经基本确立。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王守仁终得以从祀孔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王守仁 从祀孔庙
原文传递
中华心字与岐黄心学
19
作者 王辉武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87-788,共2页
心,一个中华民族原创的汉字。理义内涵,博大精深。心:能概及宇宙之大,也可破解生命奥秘之深,是中华文化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范畴。非近世误译之心,与解剖概念形质心脏小同而大异。“心”字在小篆中写作■,与灯芯点燃一团火苗象形。有学... 心,一个中华民族原创的汉字。理义内涵,博大精深。心:能概及宇宙之大,也可破解生命奥秘之深,是中华文化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范畴。非近世误译之心,与解剖概念形质心脏小同而大异。“心”字在小篆中写作■,与灯芯点燃一团火苗象形。有学者推断,这“火”是生命之火,正是明代心学之集大成者,王守仁(阳明)在《尊经阁记》中所言:“心也,性也,命也,一也。”又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因此,汉字心,伟大的、至高无上、神圣的,不可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无物 形质 生命之火 岐黄 明代心学 尊经阁 王守仁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与明代心学在心性修养上的相通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心宁 黄时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72-7275,共4页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除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探讨外,还对心性修养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心学是关于心性修养的学问,明代心学是心学集大成的时期。文章尝试从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对《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除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探讨外,还对心性修养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心学是关于心性修养的学问,明代心学是心学集大成的时期。文章尝试从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对《黄帝内经》和明代心学重要观点的比较,发现两者在心性修养上具有相通性。具体可以将心性修养划分为观内、少欲、定心、拥德、真乐5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特征。对这些特征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发挥心性修养的当代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不啻是当今物欲充斥社会的一剂心灵治愈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明代心学 心性修养 相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