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画论“拙”范畴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楠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7期13-14,共2页
"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崇"拙"尚"拙",以"拙"守其道的精神追求源远流长,至今仍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拙"范... "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崇"拙"尚"拙",以"拙"守其道的精神追求源远流长,至今仍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拙"范畴在绘画领域经历了由贬至褒的历史演变,而在明代,这个演变达到了高潮。将民族审美精神中的"拙"与反映着社会性情的绘画相结合,探究"拙"在明代画论中的演变发展及最终在画纸上呈现出的审美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美学 “拙”范畴 明代画论
下载PDF
生生美学视野下明代画论关键词“生知”论析
2
作者 周品洁 曾繁仁 《中国美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在生生美学视野下,明代画论关键词“生知”具有独特美学个性:强调主体心性作用的天生性慕受与生成性发挥,凸显其中的自然之性与任情适意,主体生知与造化生生之道的本体关联体现在浑融无间、实践致知的心性体验。为克服“甜俗蹊径”与“... 在生生美学视野下,明代画论关键词“生知”具有独特美学个性:强调主体心性作用的天生性慕受与生成性发挥,凸显其中的自然之性与任情适意,主体生知与造化生生之道的本体关联体现在浑融无间、实践致知的心性体验。为克服“甜俗蹊径”与“纵横习气”,明代画论强调“气韵必在生知”命题,希望用自然造化的生生本体价值去矫正绘画中人为造作的文弊。与西方美学张扬主体个性的天才论相区别,生知源自造化,是由中国原生性地理、文化所孕育出的自然生生道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美学 明代画论 生知
原文传递
明代画论探究三题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兰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3-185,共3页
明代画论是明代画家对绘画创作的理论总结,也影响了明代绘画实践。董其昌的南北宗说旨在倡导文人画,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论断,则是承传"师造化"理论,在明初画坛甚为可贵。何良俊把画... 明代画论是明代画家对绘画创作的理论总结,也影响了明代绘画实践。董其昌的南北宗说旨在倡导文人画,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论断,则是承传"师造化"理论,在明初画坛甚为可贵。何良俊把画家分为正派、院体、利家、行家等类别,是对明代画家人品画风的理论阐释。朱谋垔《画史会要》对于自宋至明不少不知名画家事迹及题画诗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画论 南北宗论 文人画 题画诗
原文传递
宏阔与精微并存——《中国历代画论大观》学术价值简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媛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86-87,共2页
中国古代画论卷帙浩繁,上自先秦诸书的只言片语,下至宋元明清的画论专书,可谓蔚然大观。俞剑华先生的《中国历代画论大观》几经周折,辗转多家出版社,终于在2017年得以全貌出版。文章仅以明代画论为例,探讨《中国历代画论大观》之学术价值。
关键词 《中国历代画论大观》 明代画论 出版
下载PDF
论查慎行“熟处求生”诗学理论与明代书画论之关联
5
作者 王新芳 张其秀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2期343-359,共17页
对于查慎行诗学理论中“熟处求生”的含义,目前学界均理解为一种创新精神,甚至有学者认为查慎行在反复吟咏同一题材中求新求变,即是所谓“熟处求生”。其实仔细追寻查慎行“熟处求生”的来源后可以发现,此语出自宋代的禅宗话头,亦受到... 对于查慎行诗学理论中“熟处求生”的含义,目前学界均理解为一种创新精神,甚至有学者认为查慎行在反复吟咏同一题材中求新求变,即是所谓“熟处求生”。其实仔细追寻查慎行“熟处求生”的来源后可以发现,此语出自宋代的禅宗话头,亦受到明代书画理论中“练熟还生”、“熟外生”说的直接影响。其所谓“生”,是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境界,这才是查慎行“熟处求生”的真正内涵。故而查慎行诗论中的“熟处求生”,是对明代书画理论“练熟还生”说的移植。且在追求平淡自然这点上,查慎行的“熟处求生”与其崇尚白描的艺术倾向又恰好相互交融,故不宜从字面上望文生义地解读成艺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慎行 熟处求生 明代画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